政府房价调控
- 格式:ppt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14
可是,自2003年国家颁布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房价不但没有名校下降,反而“越调越涨”。
此前的几轮调控也都出现过短期降价现象,但没过多久又“旧态复萌",然后是新一轮的疯狂上涨…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化运作最早始于1998年,当时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和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巨大冲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同时为了兑现中国政府“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出口增长率也出现下滑。
为了拉动经济,提高内需。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福利分房取消,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即便如此,2002年下半年开始了“地产泡沫论”之争,央行也认为房地产投资过热,应积极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于是在2003年6月5日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意在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通过“管贷款"的方式,以期达到对房地产市场降温的目的。
121号文件一出台,房产商动作频频,各种研讨会相继召开.而最重要的动作则是在房产商的力推下,全国工商联邀集众多房产商同心协力,写出一个报告上报国务院,上演了一出“地产大佬围攻121号文件”的好戏。
2003年,中国遭遇罕见的“非典”疫情冲击,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下滑到6.7%。
于是,在121号文件颁布仅仅2个月后,由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明确把房地产业列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8号文被视为房地产商利益群体的一次公开胜利,显示了中国房地产界已经崛起,并第一次公开了与政府进行政策博弈的能量。
2003年中国的GDP增速依然达到9。
1%,成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房地产推动的强劲内需。
一年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博士在其那篇著名的《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文章中提出警告:“房地产业已经把地方政府、国家经济及民众利益捆绑在一起,房地产正在要挟着整个中国大陆经济。
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房价的不断上涨,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
首先,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贷市场方面。
房地产调控政策通过加强对房贷的监管和限制,增加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和贷款门槛。
这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减少,购房需求减弱。
与此同时,银行的房贷业务也将受到影响,贷款规模可能会下降。
这将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和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资本市场方面。
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对资本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板块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可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投资者对于这些公司的股票投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
此外,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金融稳定方面。
过度的房地产泡沫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风险。
如果房地产市场遭遇严重的调整,房地产相关的金融风险可能会对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和资本金状况造成很大的冲击。
因此,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宏观经济层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体现在货币政策的调整上。
为了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政府可能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措施,比如提高利率、加强流动性的管控等。
这些调控措施将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流动性以及资金的成本。
综上所述,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等方面。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调控政策的不断改进,金融市场也将随之变化。
因此,及时研究和了解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对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一、房价调控背后的两条基本主线: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针对房价问题,我们在申论答题过程中要始终把握这两条主线增加有效供给,抑制过旺需求,把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结合起来。
对于房价过高和持续上涨的现实,我们可以找到多种原因,尽管这些原因当中有非市场的因素,房地产市场因为政治权利因素的不当介入,而呈现一定的非正常状况。
但是,我们仍然要承认,在整体上,导致房价过高主要是住房市场的供小于求,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导致供小于求这种状况的既有供给上由于土地资源紧张而导致的新建住房供应量减少的因素,也有购房需求过旺而导致需求大于供给,在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过于旺盛的需求并非人们真实、自愿、迫切、主动的需求,而是诸多其他因素制造了一种需求过于旺盛的假象,比如传统观念与世俗压力使得大量年轻人由于婚恋需要,即便负债累累也匆忙加入购房者的大军当中,本来以他们的年龄和实际条件可以推迟购房,从而避免抬高需求;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开发商垄断信息资源,一些消费者在不了解供求状况的前提下业盲目购房;大量的投机性投资性购房需求进一步制造了一种需求假象以及近几年来速度过快的大规模拆迁是被拆迁人也被动加入购房者的行列中。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房价调控的措施既包括增加住房供给,又包括抑制过于旺盛的住房需求。
但两者毕竟都属于市场手段,市场也并非是万能的,还需要结合政府调控。
二、房价过高及持续上涨的原因:1.市场供应总量失衡及供应结构不合理。
目前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的阶段性失衡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变动,即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高档商品房供应增加,使得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扬。
2.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土地价格上涨。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关土地会因级差地租变化的影响,造成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
另外,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拆迁成本也在增加,新建住宅品质的不断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品房的开发成本。
3.投资性购房需求增长过快。
2022年房地产16条新政逐条解读!2022年房地产市场出台了16条新政。
下面我将逐条解读这些政策。
1. 限购令:针对购房者增加了限购政策。
这意味着购房者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购买房产,如购房人的居住证明等。
2. 限贷政策:对购房者的贷款额度进行了限制,以控制过度借贷引发的风险。
3. 限售政策: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限售,降低供给量,从而保持房价的稳定。
4. 多套住房税:对购房者拥有多套住房的情况征收高额税款,以抑制房产投机行为。
5. 租赁市场发展: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投资和规范,提供租房者更多的选择,并降低租房成本。
6. 防范房地产泡沫:加强监管,防范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降低风险。
7.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规划,避免大规模的土地浪费和滥用。
8. 住房建设补贴:提供住房建设补贴,鼓励开发商加大住房供应。
9. 建立购房者信用体系:建立购房者信用体系,对购房者进行诚信评估,提高购房者的诚信意识。
10. 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力度: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更严格的监管,规范其行为,保护购房者的利益。
11. 推动房地产行业绿色发展:鼓励房地产行业推动绿色环保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2. 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开: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13. 配套建设:加大对房地产项目附属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4. 房地产税改革: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
15. 加大土地供应:增加土地供应,增加住房供应量,稳定房价。
16. 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打击不当竞争和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这些政策旨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并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同时,政府也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对购房者来说,需要了解这些政策,以便调整自己的购房计划。
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需要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市场的稳定做出贡献。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概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既体现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自上世纪末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政策调控经历了从鼓励到抑制、再到稳定与优化的多个阶段,每一次调整都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房地产市场启动初期,政策主要侧重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以房地产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过热、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逐渐显现,政策调控开始转向抑制过热和稳定市场。
一系列限制性政策相继出台,包括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管理等,以遏制投机炒房,防止市场泡沫。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受到冲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随之调整。
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大背景下,政策开始注重平衡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既要防止市场过热,又要避免市场过冷。
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人群的住房需求。
随着“房住不炒”理念的深入人心,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的政策开始关注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
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建立现代房地产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调控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1. 房地产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对社会稳定、就业市场、金融市场乃至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房地产业直接拉动投资增长,促进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购房者在购买房产后通常会伴随家具、家电等消费品的购买,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Value Engineering 1、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2、融资企业向监管公司提供质押物;3、监管方出具仓单给银行并实施监管;4、银行发放贷款给融资企业;5、融资企业偿还贷款给银行;6、银行给监管方出具解除质押通知书;7、监管方释放质押物。
在这种模式下,监管方把入库的质押物分为三段,第一段为自由库存,即是企业可自由出库,不需要通知银行;第二部分为库存警戒段,即企业可以出库,但是监管方需提醒企业补库;第三部分为监管库存,没有银行的解压通知书或提货通知书企业不能出库。
这种质押监管模式的特点为:①以存货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②以货换货,对质押监管更为灵活,监管库存要求值以上的部分可自由出库;③不仅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周转,而且可以为企业盘活库存所占的大量资金。
以上三种模式就是HNZY 公司在过去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几种模式,当然,由于划分标准不同,理论界也有根据其他标准来划分的,本文中的几种模式是结合HNZY 公司实际业务来划分的,可供未来开展该项业务的物流公司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黄湘民,陈雪松.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实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01).[2]邹小彭,唐元琦.物流金融:物流研究的新领域[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7).[3]张余华.融通仓:金融与第三方物流的创新服务[J].北方经济,2005,(1).[4]闫英.物流保理融资效率及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5]丁静.商业银行物流融资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8.[6]何明珂,钱文彬.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J].系统工程,2010,(05).[7]刘长宏,王春晖,吴迪.关于创建中小企业“1+N ”授信模式的研究[J].金融论坛,2008,(2).表22010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资金来源资金(亿元)年增长率%占总资金的百分比%本年开发总资金7249412540796267053245425.410.3466.048.815.910017.336.8资金构成国内银行贷款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其他资金包括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17.37.626.212.71902092110引言国内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对该问题高度重视,抑制房价上涨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点,2009年以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政策,调控措施越趋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