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半导体工艺整合

  • 格式:pdf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6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氧化、氮化和TiN刻蚀;(e) 去光刻胶
60
本章结束
• 阈值电压调整工艺
– 低能量、低电流的离子注入
• 抗穿通工艺
– 穿通效应:源/漏极的耗尽区在栅与衬底偏压下相互连接
– 抗穿通离子注入(中能量、低电流)、大倾角离子注入(低能量、低电流)
29
NMOS晶体管自对准栅
NMOS晶体管自对准栅示意图
30
MOS晶体管热电子效应
MOS晶体管热电子效应
栅极宽度<2μm时,源/漏极偏压导致的电场加速电子使其隧道穿通栅氧化层
– 铜和低电介质互连
44
钨硅化物栅和局部互连工艺
钨硅化物栅和局部互连工艺流程示意图
45
镍硅化物工艺流程
镍硅化物工艺流程示意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6
钨局部互连工艺
钨局部互连工艺流程
47
钨局部互连工艺
钨局部互连工艺流程(续)
48
早期铝互连工艺流程
早期铝互连工艺流程示意图
49
早期铝互连工艺流程
早期铝互连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8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
• 整面全区覆盖氧化层
– 在平坦的硅表面生长适当厚度的氧化层,并进行图形化和刻蚀形成窗口
– 外加电压可以开启或关闭芯片上的MOS管,但不能开启寄生的MOS器件
• 硅局部氧化 (LOCOS)
– “鸟嘴”效应占据大量硅表面区域
– 多晶硅缓冲层(PBL)LOCOS工艺可降低“鸟嘴”效应
50
铝合金互连工艺流程
铝合金互连工艺流程示意图
51
铝合金互连工艺流程
铝合金互连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52
CMOS金属1铜互连工艺流程
CMOS金属1铜互连工艺流程示意图
53
CMOS金属1铜互连工艺流程
CMOS金属1铜互连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54
先通孔铜和低连线工艺流程
先通孔铜和低连线工艺流程示意图
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第二版)
第十三章
半导体工艺整合
白雪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提纲
• 简介
• 晶圆准备
• 隔离技术
• 阱区形成
• 晶体管制造
• 金属高栅MOS
• 互连技术
• 钝化
2


半导体工艺整合
• CMOS工艺过程
– 前端(FEOL)工艺:有源区、阱区注入、栅图形化、晶体管源/漏极
• 浅槽隔离 (STI)
– 减小隔离氧化层所占据的硅表面空间
– 消除LOCOS工艺元件区和氧化物表面之间的阶梯
• 自对准浅槽隔离
– Flash存储芯片最常使用的隔离技术
10
整面全区覆盖氧化隔离
整面全区覆盖氧化隔离PMOS芯片示意图
11
局部氧化隔离技术
局部氧化(LOCOS)隔离技术
12
“鸟嘴”效应
– 相邻晶体管的互连,多晶硅或多晶硅硅化物
• 硅化钨、钨、氮化钨、硅化钛、硅化钴、硅化镍
• 早期互连技术
– 氧化物CVD、氧化物刻蚀、金属PVD、金属刻蚀
• 铝合金多层互连
– 电介质CVD、电介质平坦化、电介质刻蚀、钨CVD、大量钨去除、金属
叠层PVD、金属刻蚀
• 铜互连
– 双镶嵌工艺,需要两次电介质刻蚀,不需要金属刻蚀
(b) 图形化刻蚀氮化物硬掩蔽层、多晶硅、栅氧化层和硅衬底
(c) 氧化物CVD;(d) 氧化物CMP;(e) 去除氮化物硬掩蔽层
20
阱区形成
阱区形成
• 单阱
– 早期CMOS集成电路只需要一个单阱,N阱或P阱
• 自对准双阱
– 双阱结构有较好的衬底控制,可使集成电路设计者有更多的设计自由度
– 自对准双阱可以节省一道光刻工艺
先进STI工艺流程
先进STI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18
自对准STI的NAND闪存芯片
具有自对准STI的NAND闪存存储芯片示意图
AA: 有源区;FG: 浮栅;CG: 控制栅;WL: 字线
19
自对准STI的NAND闪存工艺
自对准STI的NAND闪存工艺过程
(a) 栅氧化,多晶硅和氮化物硬掩蔽层沉积
• Flash工艺过程
– 前端工艺:有源区、字线、接触位线/源线、源线、接触位线、位线
– 后端工艺:通孔、金属层
• DRAM工艺过程
– 叠层电容工艺、深沟槽电容工艺、埋字线(bWL)工艺
4
晶圆准备
晶圆准备
• CMOS工艺
– <100>方向单晶硅晶圆
– PMOS工艺使用N型晶圆
– NMOS工艺使用P型晶圆
55
先通孔铜和低连线工艺流程
先通孔铜和低连线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56
铜/ULK和先沟槽连线工艺流程
铜/ULK和先沟槽连线工艺流程示意图
57
铜/ULK和先沟槽连线工艺流程
铜/ULK和先沟槽连线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58


钝化工艺流程
钝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a) 金属退火;(b) PECVD氧化和氮化;(c) 连接垫光刻和显影
– 中端(MEOL)工艺:自对准金属硅化物、接触孔图形化和刻蚀、接触孔钨
沉积和CMP
– 后端(BEOL)工艺:互连、钝化
• 铝互连:金属叠层(Ti/TiN/Al-Cu/TiN)PVD和刻蚀、电介质平坦化、通孔图形
化和刻蚀
• 铜互连:通孔图形化和刻蚀、沟槽图形化和刻蚀、阻挡层(Ta/TaN)和铜籽晶
层、铜电镀和退火、金属(Cu/Ta)CMP
双光刻双阱工艺流程示意图
26
双光刻双阱工艺流程
双光刻双阱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27
晶体管制造
晶体管制造
• 金属栅工艺
– 扩散工艺形成源/漏极,刻蚀工艺形成栅极区域
• 自对准栅工艺
– 离子注入和加热退火工艺
• 低掺杂漏极 (LDD)
– 低能量、低电流的离子注入
– 低掺杂漏极(LDD)或源/漏扩展(SDE)技术用于抑制热电子效应
– 自对准双阱工艺形成的P阱和N阱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影响光刻解析度
• 双阱
– 双光刻双阱普遍用于先进CMOS集成电路芯片制造
22
N阱工艺流程
N阱工艺流程示意图
23
具有P阱和N阱的CMOS
具有P阱(a)和N阱(b)的CMOS示意图
24
自对准双阱工艺流程
自对准双阱工艺流程示意图
25
双光刻双阱工艺流程
LOCOS工艺的“鸟嘴”效应
(a) LOCOS“鸟嘴”示意图;(b) 截面俯视图
13
多晶硅缓冲层LOCOS工艺
多晶硅缓冲层LOCOS工艺流程示意图
14
早期STI工艺流程
早期STI工艺流程示意图
15
早期STI工艺流程
早期STI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16
先进STI工艺流程
先进STI工艺流程示意图
17
31
MOS晶体管LDD
MOS晶体管LDD示意图
32
具有LDD的MOS晶体管工艺
具有LDD的MOS晶体管工艺流程
33
阈值电压调整工艺
阈值电压调整工艺流程
34
抗穿通离子注入工艺
抗穿通离子注入工艺
35
大倾角离子注入工艺
大倾角离子注入工艺
36
金属高栅MOS
金属高栅MOS
• 先栅HKMG工艺
– CMOS工艺可以使用N型和P型晶圆,但大部分使用P型晶圆
– 高速CMOS芯片必须使用硅外延层
• Bipolar和BiCMOS工艺
– <111>方向单晶硅晶圆
– 需要具有硅外延层晶圆形成一个重掺杂深埋层
6
NMOS芯片截面示意图
NMOS芯片截面示意图
7
早期CMOS芯片截面示意图
早期CMOS芯片截面示意图
– 与后栅HKMG工艺相比,工艺步骤减少,总成本降低
– 高和金属材料必须能够持续高温退火过程
• 后栅HKMG工艺
– 与先栅HKMG工艺相比,有更多的工艺步骤
– HKMG在源/漏极和硅化物退火后形成,材料选择范围更广泛
– 通过去除虚栅增加沟道应变,通过选择性外延形成源/漏极
• 混合型HKMG工艺
– 混合了先栅和后栅的综合工艺
– NMOS先栅、PMOS后栅
38
先栅HKMG工艺流程
先栅HKMG工艺流程示意图
39
后栅HKMG工艺流程
后栅HKMG工艺流程示意图
40
后栅HKMG工艺流程
后栅HKMG工艺流程示意图(续)
41
混合型HKMG工艺
具有NMOS先栅和PMOS后栅的混合型CMOS示意图
42
互连技术
互连技术
• 局部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