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种植黄花倒水莲草药
- 格式:docx
- 大小:19.61 KB
- 文档页数:3
黄花倒水莲的栽培技术繁殖方法黄花倒水莲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在生产上,林下种植多采用实生苗。
试验表明,采用实生苗栽植,植株长势和药材产量均比扦插苗高。
扦插苗主要用于盆栽和绿地栽植。
现主要介绍种子直播法育苗。
采用种子直播法进行育苗,时间不宜过早,以3月中下旬为宜。
在播种前7d用硫酸亚铁喷洒土壤进行消毒。
播种时,在整好的平畦上,按行距20.0~30.0cm开约2.0cm浅沟进行条播,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或按行距20.0cm、株距15.0cm开穴点播,每穴播种子四五粒,播后盖约1.0cm厚薄土,稍加镇压,并盖草、浇水;如不盖草,需在播种沟内盖1.5cm厚的细沙,并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播种后约15d开始出苗。
出苗后要加强苗木管理,做好苗木除草、施肥、病虫防治等工作。
第2年春季即可出圃上山栽植。
造林地选择宜选择海拔300~1000m,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空气湿度大的生态公益林下种植。
林内郁闭度为0.2~0.7,土层深厚、土质潮湿疏松、腐殖质丰富的壤土最为适宜。
郁闭度小于0.2,叶子老化快,落叶早,花期早;郁闭度超过0.7,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造林时间每年的2-3月。
林地准备采取林下带状清理,清除林下矮灌木及草本。
按株行距180cm×180cm或160cm×200cm沿等高线挖定植穴。
定植穴应因地制宜,对陡坡地适当减少种植株数,对沟谷地适当增加栽植株数,碰到树头、杂灌头等要适当移位,667m2定植穴200个。
定植穴规格0.4m×0.3m ×0.3m。
结合挖穴每穴施入200g有机肥与土壤拌匀作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定植选根系发育较好、顶芽饱和、无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于阴雨天气移植,栽后要浇定根水。
平均栽植密度为200株/667m2。
栽前用ABT1号生根粉200mg/kg浸泡根系0.5h。
定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应适当浇水;多雨季节,如林地积水,要及时排除,以免引起烂根。
黄花倒水莲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黄花倒水莲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当代日常生活,针对各种各样中草药材,大家都十分了解了,在其中黄花倒水莲是很普遍的一种,那麼到底黄花倒水莲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呢,我们一块讨论一下。
牙龈别称特异
红花大远志、黄花远志、吊黄、倒吊黄花
牙龈来源于特异
远志科远志属绿色植物
黄花倒水莲
Polygala aureocauda Dunn,以
根
当药。
全年度能采,清洗晾干。
牙龈茯苓功效特异
甘、有点苦,平。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滋补血气,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用以病后气血虚,腰膝酸疼,跌打,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子宫脱垂,分泌物,月经不调。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0.5~1两。
牙龈摘抄特异
《全国中草药汇编》
牙龈出處特异
广州市军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针对文章内容详细介绍的黄花倒水莲,期待大伙儿能够在生活起居中多去掌握一些有关的材料,那样就可以在应对病症的困惑时恰当的开展医治。
黄花倒水莲种子育苗技术作者:饶卫芳李秋兰蔡梅玲张冬生丁文恩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05期摘要:探讨了种子采收、贮藏时间、播种基质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并对黄花倒水莲苗期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优化了育苗技术,以期为今后的黄花倒水莲的种子育苗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黄花倒水莲;种子;育苗技术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052-031 引言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属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别名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大远志等,主要分布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喜荫植物,常分布在林间沟谷中,适合林下种植推广[1~4]。
2~3年能获得经济效益,是林区的新经济增长点,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其具有舒筋活络、滋补筋骨、补气血、去风祛湿功效,同时可治疗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痛、跌打损伤等病症,在药学界已成功提取出免疫抗炎成分,使其成为当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材种类[5,6]。
近年来,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及其原生境遭到破坏,其自身繁衍能力差,结果少,种子自然发芽率低,且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使其成为濒危药材。
黄花倒水莲是蒴果阔倒心形至圆形,绿黄色,径10~14 mm,具半同心圆状凸起的棱,无翅及缘毛,顶端具喙状短尖头,具短柄。
种子圆形,径约4 mm,棕黑色至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种阜盔状,顶端突起。
花期5~10月,果期8~12月[7]。
黄花倒水莲种子育苗方面报道较少,为了群众化、普及化,我们采用种子常规育苗方法[8~9],发现种子发芽率、发芽整齐度和成苗率都较低。
现经过了长达4年研究,分别对黄花倒水莲种子的采收方法、贮藏时间、播种基质等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特性研究试验,筛选出种子萌发的最佳适宜条件。
同时对黄花倒水莲苗期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10]。
壮药黄花倒水莲的配伍规律分析韦明婵;黄小薇;马艳;梁丽清;黄汉儒;秦祖杰【期刊名称】《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23)4【摘要】目的: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探讨壮药黄花倒水莲的配伍规律。
方法:在《中国壮药学》《壮医方剂学》《中国壮医内科学》《中国壮医病症诊疗规范》《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新编》等书籍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含黄花倒水莲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筛选到含黄花倒水莲的方剂152首,涉及中药337味,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鸡血藤、千斤拔、土人参、土党参、当归藤、黄精、虎杖、益母草、十大功劳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甜(甘)、麻辣(辛)味居多。
关联规则发现以黄花倒水莲配伍鸡血藤为核心组合,药物模式多与调龙路火路、补虚、清热毒、除湿毒、祛风毒的药物进行配伍。
熵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组合,分别为鸡骨草-黄花倒水莲-排钱草,黄花倒水莲-何首乌-羊耳菊,益母草-当归藤-香附-黄花倒水莲,益母草-当归藤-黄花倒水莲-莪术。
发现2首新方,分别是鸡骨草、黄花倒水莲、排钱草、何首乌、羊耳菊,益母草、当归藤、香附、莪术、黄花倒水莲。
152首含黄花倒水莲方剂主治疾病共17类46种,其中虚证,妇女经、带杂病,肝系疾病较为常见。
结论:通过对壮药黄花倒水莲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黄花倒水莲的配伍和主治病证分布规律,能够为临床组方提供一定参考。
【总页数】5页(P299-303)【作者】韦明婵;黄小薇;马艳;梁丽清;黄汉儒;秦祖杰【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壮药黄花调气饮的质量控制2.黄花倒水莲总苷预防性给药对高脂血症家兔的调脂作用3.壮药复方水莲稔根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4.福建山区生境黄花倒水莲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及变化规律5.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黄花倒水莲遗传多样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万丽;唐辉;刘宝玉;颜小捷;苏秀丽;王琳【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38)4【摘要】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是中国特有的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是壮、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药材和食材。
全株可入药,其根、茎、叶和花中都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主要药用成分有皂苷类、酮类、糖类和酚类等,具有调血脂、抗衰老、抗损伤、抑制细胞增殖、缓解梅尼埃病(MD)、保护胃黏膜、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可治病后体虚、腰膝酸痛、子宫下垂、月经不调、急/慢性肝炎及创伤性损伤等症。
本文从黄花倒水莲的野生资源分布、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系统分析,为今后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资源提供便利。
黄花倒水莲目前处于濒危状态,但其利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未来应采取多项措施保护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发掘更多关于黄花倒水莲应用的研究,重点关注确定其有效成分、药理功效及观赏价值,为合理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总页数】9页(P319-327)【作者】万丽;唐辉;刘宝玉;颜小捷;苏秀丽;王琳【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19【相关文献】1.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2.木本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生长季节裸根苗移栽试验3.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组培苗移栽试验4.黄花倒水莲药理研究进展5.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倒水莲概述说明功能主治简介:治疟疾寒热,湿热发黄,头晕,目疼及腹痛泻痢。
[详情见下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8钱;或炖肉。
【别名】:金鸡尾【汉语拼音】:daoshuilian【成份】:全草含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小唐松草醛碱(thaliadine),秋唐松草替定碱(thalmelatidine),铁线蕨叶碱(adiantifoline),唐松明灵碱(thalmineline),峨眉唐松草碱即甲氧基铁线蕨叶碱(methoxyadiantifoline)。
【加工采集】: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峨眉唐松草Thalictrum omeiense W. T. Wang et S. H. Wang,以全草入药。
秋季采集全草,晒干。
【药材鉴别】:【炮制】:【药理作用】:1.扩张冠脉峨眉唐松草碱17mol/L、50mol/L可使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冠脉流量增加12.9%及20.4%,同时可见心肌收缩力抑制,心率轻度减慢。
86Rb摄取试验腹腔注射50mg/kg可使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加13%,并能协同异丙肾上腺素的增加心肌血流量作用,但明显减弱氯化钙(CaCl2)的这一作用。
高体冠脉螺旋条标本上10mol/L的峨眉唐松草碱能明显抑制高K+去极化所致冠脉条的收缩反应,此作用又可被CaCl2所拮抗,表明其能扩张冠脉,具有负性心力及负性频率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钙拮抗有关。
峨眉唐松草碱还能明显抑制去申肾上腺素及苯福林所致冠脉条的依剂量性收缩,但不阻滞异丙肾上腺素的松弛冠脉条作用。
2.对心肌的影响30mol/L的峨眉唐松草碱使大鼠左心房肌收缩幅度先呈短时轻度升高后,即行持续降低,40min达50%,70min为O。
峨眉唐松草碱还明显抑制心肌自律性,30mol/L可使诱发自律性的肾上腺素阈浓度由14土7mol/L 增加至42士19mol/L。
该碱并明显延长不应期,给药15min后功能性不应期从61士2ms延长至90土3ms,并可降低心肌兴奋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倒生莲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倒生莲不仅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营养元素,同时帮助调理身体的各个机能,药用价值也很高,今天就带大家对倒生莲进行一番了解。
【别名】倒水
倒生莲不仅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营养元素,同时帮助调理身体的各个机能,药用价值也很高,今天就带大家对倒生莲进行一番了解。
【别名】倒水莲(《草木便方》),花老鼠、尾生根、石上凤尾草(《广西药植名录》),金鸡尾(《湖南药物志》),盘龙莲(《贵州草药》)。
【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长叶铁角蕨的带根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
根状茎短,直立,被卵状披针形的粗筛孔状鳞片。
叶丛生,叶柄长8~15厘米,无毛,淡绿色;2回羽状复叶,线形,长10~20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突出1长尾;羽片多数,矩圆形,下部羽片稍缩短,基部不相等,有极短的柄,小羽片狭线形,先端钝,上具细脉1条,基部向上小羽片再分裂;草质,绿色。
孢子囊群线形,每小羽片上1枚;囊群盖膜质,向上开口。
【生境分布】生于石上及树上阴湿处。
分布西南、华南、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去风湿,通关节。
治吐血,衄血,咳嗽痰多,黄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外用:捣敷、捣汁点眼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黄肿病:金鸡尾全草,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摘录】《*辞典》。
不同栽培年限黄花倒水莲产量与品质分析万丽;李典鹏;唐辉;刘宝玉;王满莲;卢凤来;郑玉梅【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23(43)1【摘要】为确定黄花倒水莲的适宜采收期,该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对1~5年生黄花倒水莲根系形态特征、生物量、药用成分、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根系形态(根幅、基径及一级根径)和根生物量在前2年增长缓慢,第2~3年增长迅速,第3年后趋于平缓。
(2)不同药用成分含量在不同栽培年限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粗多糖在第1年含量最高,皂苷类化合物在第2年含量最高,黄酮类化合物在第4年含量最高。
(3)矿质元素含量受栽培年限影响较复杂,Ca、Mg、Mn、Cu含量在第3年累积至最多,Fe含量逐年降低,Pb含量与Fe含量变化规律相反。
(4)粗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灰分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逐年降低趋势。
(5)黄花倒水莲在第3年达到高产量,4~5年生黄花倒水莲根中大多品质指标均处于最低值,第3年为黄花倒水莲较为理想的采收期。
该研究阐明了黄花倒水莲在不同栽培年限根系的产量指标及品质指标积累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黄花倒水莲的最佳采收期,为黄花倒水莲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技术指导。
【总页数】7页(P96-102)【作者】万丽;李典鹏;唐辉;刘宝玉;王满莲;卢凤来;郑玉梅【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91【相关文献】1.蚓粪对不同连作年限设施番茄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2.黄花菜不同种植年限对碧玉筍品质和产量的影响3.阔叶树林冠下黄花倒水莲不同栽植密度生长分析4.毛竹林下不同坡位种植黄花倒水莲生长效果分析5.不同种植模式及种植年限对滇黄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每日一膳】黄花倒水莲煲鸡汤:补...这样我们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不然的话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黄花倒水莲。
在客家地区农村,生完小孩坐月子一定要喝1-2周黄花倒水莲炖鸡汤。
有的地方叫它“黄花倒水莲”,也有的地方叫它“黄花参”、“吊吊黄”、“观音串”、“倒吊黄”“黄鸡卵”。
它的根或茎、叶、花具有补虚健脾,散瘀通络之功效。
可用于劳倦乏力,子宫脱垂,小儿疳积,脾虚水肿,带下清稀,风湿痹痛,腰痛,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它的特点:很脆,易折断。
根为肉质根,有股清清药香,带点甜味。
花像倒垂下来的莲花,种子呈肾形。
按照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以形补形),它具有“补肾”的功效,类似于“六味地黄丸”。
曾经有个亲戚的父亲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当时无钱住院治疗,经由一村里的长辈指点,采来几棵新鲜的黄花倒水莲,每天一棵炖鸡汤喝,连续喝了三天,即痊愈。
此药鲜用效果最佳。
民间亦有以乌鸡蛋做药引,配伍黄花倒水莲煲汤治疗老年人腰腿痛的经验。
如果您也有关于黄花倒水莲的真实使用经验,做法:鸡1只,洗净,斩件,焯水,捞入煲中鸡的补益之功效更高,许多久病、瘦弱之人用来补身,尤其是畏寒风重,虚不受补者,鸡能健脾养脾、养胃健胃、养肾补肾、补阳壮阳、养肝护肝、补气补血。
姜,拍散,投入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常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有抗菌、抗癌,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有效治疗因过食寒凉食物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
此外,生姜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黄花倒水莲100g黄花倒水莲,以根入药。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我国特有物种,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沟谷丛林中。
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
性味甘、微苦,平。
有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之功能。
用于病后体虚,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子宫脱垂,白带,月经不调。
壮医经验方壮通饮组成药物现代研究进展标签:壮医;壮通饮;扶芳藤;参三七;黄花倒水莲;药理作用;综述壮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医经验方壮通饮是广西壮族地区民间医生根据壮医理论从疏通人体“三道两路”的角度出发,用扶芳藤、参三七、黄花倒水莲3味广西特色壮药配伍而成。
该方用药精专、配伍严谨、疗效确切。
方中3味药物近些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已开展了药理学、毒理学等多方面研究,现将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1 扶芳藤扶芳藤为卫矛科植物Euongmus fortunei(Turez)Hand- Mazz的茎叶,广西境内全州、灵川、罗城、乐业、隆安有产[1],壮名Gaeuciengaen,别名有“岩青杠”、“万年青”、“爬墙虎”等,其味辛、性平,具有补肾强筋、安胎、止血消癖功效,用于风湿疼痛、腰肌劳损、关节酸痛等[2]。
其所含已知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卫矛醇、正三十三烷、谷甾醇、正三十三烷、木栓酮等20多种[3-6]。
研究表明扶芳藤的药理作用包括:①能使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缩短,具有凝血及止血作用;②明显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质量,延长果蝇、小鼠的平均寿命,降低果蝇头部和小鼠肝脏脂褐素含量,抑制小鼠肝脏内单胺氧化酶-B活性及单胺氧化酶,能抗衰老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③延长小鼠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保护心肌及心血管;④明显降低大白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家兔全血比黏度,具有明显的降脂降压作用;⑤预防给药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c-fos 含量下降,提示其有减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性;⑥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具有镇痛作用[7-10]。
急性毒性实验显示,扶芳藤药性平和,毒性较低[8]。
2 参三七参三七为五加科植物Panax notoginseng (Burk)F.H. Chen的干燥根,是广西民间常用名贵药。
壮名Gosamcaet,别名有“山漆”、“金不换”、“血参”、“田七”等,盛产于广西及云南,广西靖西县为“田七之乡”。
黄花倒水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黄花倒水莲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被广泛用于水景园林中。
本文介绍了黄花倒水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购健康的苗木、适宜的生长环境、合理的养护措施等。
希望能为喜爱养殖黄花倒水莲的朋友提供帮助。
正文:黄花倒水莲,学名梭罗斯拉Bloomingdale Blue Lotus,属于睡莲科植物,常见于南方的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其盛开的黄色花朵清新娇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观赏价值。
下面将介绍黄花倒水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在选择苗木时,我们应该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苗木。
注意叶子应该饱满、无任何斑点或虫害痕迹。
根部应该有健康的纤维状根系。
此外,苗木的花蕾应该饱满,可以看到花蕾即将绽放的迹象。
在选购好的苗木后,我们需要为黄花倒水莲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首先,它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因此,选择一个阳光充足、避免遮挡的地方进行种植。
其次,黄花倒水莲是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
最好选择深度适中的水塘或池塘进行种植,水深应该能够覆盖整株植物。
黄花倒水莲对养护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生长季节,应保持稳定的水温和水质,让其不受水质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同时,注意清除积水中的草、杂草等杂物,以免影响黄花倒水莲的生长。
此外,要定期施肥,使用适合水生植物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其生长并提高花朵的品质。
黄花倒水莲的繁殖方式有多种。
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是分株繁殖。
在秋季或春季,将成熟的莲根分开,每一株上要有明显的分蘖节点,然后将分开的蘖植入新的盆土或种植基质中。
另外,也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但这种方式相对较为困难。
最后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事项。
黄花倒水莲在气温过低时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其花朵。
因此,在寒冷季节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覆盖织物来提供保温效果。
另外,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和农药,以免对黄花倒水莲的生长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黄花倒水莲是一种需要专业养护的水生植物,但只要掌握了合适的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就能够成功培养和欣赏到它的美丽花朵。
黄花倒水莲生态公益林下栽培技术作者:余昌元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1期[摘要] 黄花倒水莲是一种民间常用药材,由于人们盲目采挖、滥挖,野生资源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工种植迫在眉睫。
基于此,本文对黄花倒水莲的播种、扦插育苗、栽植、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为黄花倒水莲林下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黄花倒水莲;生长习性;林下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1-44-2黄花倒水莲是一种民间常用药材,含有皂苷、多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抗衰老、改善心肌缺血、调节免疫、补气血、健脾祛湿、活血化瘀和调经等作用,其食疗、验方用药的效果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并在民间广为应用。
但是,目前由于人们盲目的采挖、掠夺性的滥挖,野生资源已明显紧缺,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
因此,人工种植迫在眉睫。
自2013年以来,笔者在八字桥乡洪田村八丘洋开展黄花倒水莲播种和扦插育苗、生态公益林下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成功摸索出一套生态公益林下栽培技术,并推广应用。
1 黄花倒水莲的生长习性及应用价值1.1 生长习性黄花倒水莲属远志科远志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我国特有种,别名观音串、黄花参、黄花远志、倒吊黄等[1]。
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高1~3 m,以根入药,肉质根粗壮,多分支,根表皮淡黄色。
小枝密被毛。
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8.0~17.0 cm,宽4.0~6.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稍圆,两面被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
种子圆形,径约4 mm,黑色或棕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
花期5-8月,果期8-11月。
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多见于海拔300~1 000 m的山谷、林下、溪旁潮湿肥沃处,以星散分布为主,成片分布的较少。
喜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忌干旱及强光。
土壤以土层深厚、质地潮湿疏松、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宜。
黄花倒水莲,治肝炎高血脂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来自于远志科,远志属。
别名白马胎,倒吊黄,鸡仔树,鸭仔兜,一身保暖,木本远志。
Polygala,Polys多的+gala乳,指某些种具催乳作用;fallax:1.欺骗的,2.虚假的。
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根粗壮,多分枝,表皮淡黄色。
单叶互生,叶片膜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花瓣正黄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产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生于山谷林下水旁荫湿处,海拔360-1650米,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厦门。
本种根入药,有补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的功能。
【侗药】白马胎:根治跌打损伤引起的风湿骨痛《桂药编》。
【苗药】根治产后或病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苗)《桂药编》。
【瑶药】杜坑令密,都今因迷,加播屙眠,鸭仔兜,叶船草:根治子宫脱垂,脱肛,慢性肝炎,肝大,产后或病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尿路感染《桂药编》。
鸡仔莲:根用于补气,壮筋骨,护肝。
节端莲治肝炎,肾炎,子宫脱垂。
【壮药】根治产后或病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桂药编》。
全株(黄花倒水莲):甘、微苦,平。
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
用于产后、病后体虚,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黄疸,肾炎水肿,阴挺,带下病,崩漏,月经不调。
文中的黄花倒水莲是在昆明植物园遇见的,一开始还感觉可能是个豆科植物,但叶子没有豆科的感觉。
从群友那里知道是一个南方很有名气的药,来自于远志科,远志科我们还没有介绍过,我们先来看这个有名的药吧。
黄花倒水莲,又称黄花参,系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的干燥根。
其气微,味微甜或无甜味,为广西民间少数民族常用之药材。
其药用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福建等地亦有分布。
多长于海拔1150~1650m近山谷、溪旁或潮湿肥沃之灌木林中,为中国特有之物种。
本品味甘微苦,性平微温,具有补益强壮、健脾祛湿、活血散瘀等功效,临床则多用于产后或病后体虚、劳倦乏力、脾虚水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腰腿疼痛、跌打损伤、急慢性肝炎等。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广西种植黄花倒水莲草药
广西种植黄花倒水莲草药 性味
甘;微苦;性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微温。
②《广西中草药》:甘,平。
归经
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
补益,强壮,祛湿,散瘀。治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
酸疼,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舒筋活络,治黄疸,血崩,月经
不调,子宫脱垂,产妇虚弱。根:祛风,去湿,止痛。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滋补强壮,散瘀消肿。治劳
损性腰腿痛,跌打损伤,急慢性肝炎。
③《广西中草药》:补气血,壮筋骨,治病后虚弱,产后血虚,
脾虚水肿。
全株: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用于产后、病后体
虚,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黄疸,肾炎水肿,阴挺,带下病,崩
漏,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磨水外搽。[4]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3]
实用附方
①治急慢性肝炎:黄花大远志根三至五钱;或鲜叶二至五两,
水煎服。
②治营养不良性水肿:黄花大远志、绵毛旋覆花根、何首乌、
黄精、土党参,水煎服。
③治贫血:黄花大远志、土党参、鸡血藤各一两,水煎服。
④治外伤出血:黄花倒水莲鲜叶,捣烂敷患处。[4]
黄花倒水莲的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根粗壮,
多分枝,表皮淡黄色。枝灰绿色,密被长而平展的短柔毛。
单叶互生,叶片膜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8-17(-20)
厘米,宽4-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钝圆,全缘,叶面
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主脉上面凹陷,背面隆
起,侧脉8-9对,背面突起,于边缘网结,细脉网状,明显;叶柄
长9-14毫米,上面具槽,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5厘米,直立,花后延长达30
厘米,下垂,被短柔毛;花梗基部具线状长圆形小苞片,早落;萼
片5,早落,具缘毛,外面3枚小,不等大,上面1枚盔状,长
6-7毫米,其余2枚卵形至椭圆形,长3毫米,里面2枚大,花瓣
状,斜倒卵形,长1.5厘米,宽7-8毫米,先端圆形,基部渐狭;
花瓣正黄色,3枚,侧生花瓣长圆形,长约10毫米,2/3以上与
龙骨瓣合生,先端几截形,基部向上盔状延长,内侧无毛,龙骨
瓣盔状,长约12毫米,鸡冠状附属物具柄,流苏状,长约3毫米;
雄蕊8,长10-11毫米,花丝2/3以下连合成鞘,花药卵形;子房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圆形,压扁,径3-4毫米,具缘毛,基部具环状花盘,花柱细,
长8-9毫米,先端略呈2浅裂的喇叭形,柱头具短柄。
蒴果阔倒心形至圆形,绿黄色,径10-14毫米,具半同心圆
状凸起的棱,无翅及缘毛,顶端具喙状短尖头,具短柄。
种子圆形,径约4毫米,棕黑色至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
种阜盔状,顶端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0月。
黄花倒水莲的栽培方法 种子繁殖秋后采收成熟种子,放
通风处晾干后,放入布袋置通风凉爽处贮藏。翌年3月播种。点
播,行距20cm,种子株距5cm,覆土盖草,浇水,经常保持土壤
湿润。幼苗出土时,立即揭草并搭棚或插芒萁遮荫。当苗高30cm
左右时,选阴雨天气移植。按行株距50cm×150cm穴栽定植。
田间管理定植1-2年内,可间种芋头或沙姜等作物,3年后,
每年除草3-4次,夏、冬季各施1次草木灰或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