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一、基本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⑴.课桌的宽度约是60()。

⑵?学校综合楼的高度约是14()。

⑶.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⑷?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5()。

(5)数学课本厚7()。

⑹成人每小时步行15()。

⑺眉山市到峨眉山的距离约是93 ()

2. 填空:

⑴.2米=()分米⑵.60厘米—()分米

(5)6厘米35毫米=(

⑶.300厘米一(

)毫米

)米

(4)80 毫米=()厘米

二、变式练习

1、在上填上“〉”

V 或=。

2000 米3千米5千米20米5020米4100 米4千

8千米8006米400毫米4分米7厘米62毫米

97厘米10分米8米83厘米40厘米+6厘米1米

1千米

100

)米4米400分米6米59分米

1千米999米50厘米4分米10厘米1米2.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

①汽车每小时

60 米。()

② 1 千米又叫1 公里。()

③跑道长400千米。()

④50 千米和5000 米同样长。()

3、计算填

空:

1m —2dm= (

)dm 14cm+26cm= (

)dm

3km-2000m=()km2cm-12mm= ( )mm

三、综合练习

(1)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180 ()。

(2 )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80 ()

(3)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 4 )一支蜡笔长70 ()。

四、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东坡区到丹棱县的距离是32()

2、一根跳绳长2 ()

3、学校操场长200 ()

4 、成人3 小时行1

5 ()

5、刘老师身高168 ()

6、铅笔长2 ()

五、填上合适的数。

3 千米=()米5000 米=( )千米7 公里=()米4000 米= ( ) 公里7800 米=( )千米()米

)米

4 千米600 米= (

8 千米30 米= ()米5050 米= ( )千米()米

7 千米5 米= ()米3924 米= ( )千米()米

六、计算后再填。

5000 米+4000 米= ( )千米13 千米-3 公里=()千米

1 千米-800 米= ()米7600 米-2600 米=(

)千米

6 千米-4000 米= ( )千米 3 千米+6000 米= ()米

七、从大到小排列:

3 千米500 厘米3500 厘米3 千米500 米3 米500 厘米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基本练习: 1. 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⑴ 课桌的宽度约是60( )。 ⑵ . 学校综合楼的高度约是14( )。 ⑶ .1 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 ⑷. 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22( )。 (5) 数学课本厚7( (6) 成人3 小时行15( )。 2. 填空: ⑴.2米=( )分米 ⑵.60厘米=( )分米 ⑶.300厘米=( )米 (4)80 毫米= ( 厘米 (5)6 厘米35毫米=( ) 毫米

二、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 ”或“ =”。 “V 2000米O 3千米 5 千米20米O 5020米 4100米O 4千米8 千米O 8006米 5米O 50厘米400 毫米O 4米 7厘米O 62毫米97 厘米O 10分米 83米O 8厘米40 厘米+6厘米O 1米 1千米0 1000米 4 米0 400 分米 6米0 59分米 1 千米0 999 米 50 厘米0 4 分米10 厘米0 1 米 2.判断题,对的打2,错的打X。 ①汽车每小时行60 米。( ②1 千米又叫1 公里。( ) ③操场跑道长400 千米。( ④50 千米和5000 米同样长。( 3. 1 米—2分米=( )分米14 厘米+26 厘米=(

分米 三、综合练习 1)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180( )。2)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要走 580( )。 3)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4)一支蜡笔70( )。 5)1000 米=( )千米。 四、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的距离61( 2 、一根跳绳长2 ( 3、学校操场长200 4、成人3 小时行15 5、张老师身高170 6、铅笔 长2 五、填上合适的数。 3 千米= ( )米5000 米= )千米 7 公里= ( )米4000 米= )公里

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xx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xx单位 2.出示xx,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中心小学到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3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5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师: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交流 师: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60毫米=()厘米12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 (6)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师: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师: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巩固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小朋友的手长,粉笔盒的高度)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练习60厘米=()分米120分米=()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分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十题 (6)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关系。 3、展示课件例2 认识1千米。 (1)猜测。 师: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第二单元检测题 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17分 1.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2.测量较长的路程时,我们通常用()作单位。 3.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小明要跑()圈才够1千米。 4.测量长春到北京的路程要用()作单位。 5.3千米=()米5000米=()千米14000米=()千米10千米=()米 1千米-136米=()米 3000米+5000米=()米=()千米 2400米+600米=()千米 16千米-9千米=()米90米+9千米=()米 二、你能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吗?14分 1.小红每分钟步行50()。 2.小轿车每小时可以行驶70()。 3.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150()。 4.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5.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大约高8848()。 6.亮亮从家到学校要走750()。 7.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 )。 三、魔力圆圈。(填大于小于等于符号)16分 3200米2300米8000米8001米 5000米5千米400米4千米 1千米870米1千米10000米 6800米7千米9分米89厘米 四、数学门诊。(判断)10分 1.小峰的身高15年后能长到5米。() 2.一条高速公路约长150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火箭一分钟能飞行1000千米。() 5.小莉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6米。()

五、体验数学。43分 1.小红的身高是1米4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5分米他们谁高?高多少?10分 2.丽丽从学校到图书馆,先乘公交车行了2千米,下车后又步行了260米,学校到图书馆有多远?10分 3.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00米,李丽每天跑5圈,李丽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10分 4.校运动会2千米长跑项目比赛中,当第一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最后一名运动员距终点还有300米,他已经跑完多少米?10分 智慧宫殿3分 “十?一”长假,小明要去看望乡下的爷爷。小明家离爷爷家大约15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要想在中午12:00到爷爷家,小明最晚几时出发?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

第2单元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体验千米”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1毫米有多长。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和毫米。 (4)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体会1千米和1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他人的帮助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并能克服测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关键: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二年级数学_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1.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人手一柞(zhā)大约长1()。 2.()厘米=1分米 1厘米=()毫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数学书长约2()教室的门高2() 大米宽约2() 10张纸的厚度约1() 茶杯高10()一本新华字典厚3() 指甲宽6()黑板长约3() 旗杆高8()课桌高约6() 4. 20分米=()米 5厘米=()毫米 90厘米=()分米 10分米=()米 8分米=()厘米 5.小刀长7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毫米; 一条绳子长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分米。 6.在○里填上“﹥”“﹤”或“=”。 4厘米○4分米 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 5厘米○7毫米 34毫米○9厘米 1米○100厘米 60毫米○6厘米 8分米○90厘米 3分米○23毫米7. 解决问题。 修路队要修一条5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3000米,还剩多少米没修?

一、填空: 1、1000米就是1(),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表示。 2、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是()毫米,毫米用()表示, 每一大格的长度是()厘米。 3、10厘米就是()分米,分米用()表示。 1千米=()米 20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 5千米=()米 1厘米=()毫米 3千米20米=()米 3米=()分米 400厘米=()米 2000米=()千米 150毫米=()厘米 40厘米=()分米()千米=5000米 二、比较大小 5千米()4000米 9分米()3米 300分米()3000厘米 5厘米()50毫米 4千米()3000米 500毫米()50厘米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尺子长约2()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跳绳的长度是2()红红的身高是120() 一棵大树高12()一本书厚20() 教学楼长100()一张课桌高80() 四、算一算: 1厘米-8毫米=()毫米 3毫米+7毫米=()厘米18毫米+12毫米=()厘米 2厘米-4毫米=()厘米

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 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 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 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 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 2千米=( )米 4080米=( )千米( )米6090米=( )千米( )米 9千米=( )米 6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500米+500米=( )千米4000米=( )千米 5千米+2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00米+8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300米+700米=( )千米5000米=( )千米 9000米=( )千米 400米+600米=( )千米 2千米+3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3000米=( )千米 3千米+5千米=( )米 5千米+4千米=( )米 2500米=( )千米( )米12000米=( )千米 36000米=( )千米 3600米=( )千米( )米 3千米+6千米=( )米 1200米=( )千米( )米64000米=( )千米 60000米=( )千米 7900米=( )千米( )米340千米+490千米=( )千米9800米=( )千米( )米45千米-18千米=( )千米 8千米=( )米 18千米-13千米=( )米6500米=( )千米( )米10000米=( )千米 7千米90米=( )千米 3千米900米=( )千米90000米=( )千米 2050米=( )千米( )米 6千米300米=( )千米 15千米-8千米=( )米 900千米-460千米=( )千米4千米800米=( )千米7850米=( )千米( )米 3千米80米=( )千米 7000米=( )千米 5千米40米=( )千米 9千米360米=( )千米5050米=( )千米( )米 2千米60米=( )千米 7千米200米=( )千米7090米=( )千米( )米10千米-6千米=( )米 23千米-19千米=( )米1050米=( )千米( )米 5千米+3000米=( )千米 3千米+6000米=( )千米9000米-3千米=( )千米30000米=( )千米 9000米-2千米=( )千米 15千米-12千米=( )米3000米+4000米=( )千米 5千米+12000米=( )千米10千米-6千米=( )米 5800米=( )千米( )米45千米-38千米=( )米4700米=( )千米( )米 81千米-77千米=( )米 89千米-34千米=( )千米550千米-380千米=( )千米1000千米-390千米=( )千米380千米+270千米=( )千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04《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节《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

千米的认识练习(整理)教学文案

千米的认识练习(整理)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1 一、基本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⑴课桌的宽度约是60()。 ⑵学校综合楼的高度约是14()。 ⑶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⑷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22 ()。 (5)数学课本厚7(); (6)成人3小时行15()。 2.填空: ⑴2米=()分米⑵60厘米=()分米 ⑶300厘米=()米 (4)80毫米 =( )厘米 (5)6厘米35毫米=( )毫米 (6)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单位,用字母()表示,1000m=1( ),1千米也叫()。 (7)()根1米第的标杆共长1千米,2条500米长的绳子共长()米,也就是 ()。 (8)走10步大约5m,走20步大约有()m, 走200步大约有()m, 走( )步大约有 1km。 二、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或“=”。 2000米○3千米 5千米20米○5020米4100米○4千米 8千米○8006米 5米○50厘米 400毫米○4米 7厘米○62毫米 97厘米○10分米 83米○8厘米 40厘米+6厘米○1米 1千米〇1000米4米〇400分米6米〇59分米1千米〇999米50厘米〇4分米10厘米〇1米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操场跑道长400千米。()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3、1米—2分米=()分 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三、综合练习 (1)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180 ()。 (2)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80 ()。 (3)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 (4)一支蜡笔长70()。(5)1000米=()千米。 四、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的距离61 ()。 2、一根跳绳长2()。 3、学校操场长200()。 4、成人3小时行15()。 5、张老师身高170 ()。 6、铅笔长2()。 五、填上合适的数。 3千米=()米5000米=()千米 7公里=()米4000米=()公里 7800米=()千米()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千米的认识》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s from "Knowledge of Thousand Mil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千米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例3(见下页图). 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2)引出千米后,还要让学生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如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出示运动场跑道上学生的活动情境,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400米1圈的标准跑道,也可以结合本校操场的跑道,如200米1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 2.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 教学这部分内容,应注意下面几点:

(1)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 (2)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 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平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平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4)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3.例5及"做一做".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并明确了千米与米的进率,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这里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出示例5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

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3)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随堂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跳绳的长是2()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5() 学校操场的长是40()一块玻璃的厚度大约是3() 一棵大树的高度是3()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 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90()。一列火车每小时大约行驶120()二、填空。 5分米=()厘米 40厘米=()分米 7厘米=()毫米 30毫米=()厘米 8分米=()厘米 100毫米=()厘米 2千米=()米 1千米=()米 3厘米=()毫米 ()厘米=5分米 6千米=()米 100毫米=()分米 ()米=4千米 100毫米=()厘米 6千米=()米 10千米=()米 37厘米—17厘米=()厘米=()分米 45毫米+55毫米=()毫米=()厘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 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

4.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习六有代表性的题目。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Knowledge teaching plan of kilometer

千米的认识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 师:同学去过他家吗?(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像)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