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填补敦煌书法研究空白的新著——评《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1.51 KB
- 文档页数:2
口 黄征一部填补敦煌书法研究空白的新著——评《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 l 430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O8—0430—02
一部填补敦煌书法研究空白的新著 评《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 黄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本书的作者把一批南朝 敦煌写本全部辑录出来,细心整理,深入分析,再与王羲之等人以来的南朝传世写本、-,W- ̄1及 其出土的简牍、砖铭之类文字相比勘,广泛联系,纵横探索,为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史研究作出 了贡献。 关键词:《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评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A Review of¨A Study upon Dunhuang Manuscript Calligraphy in Southern Dynasties¨ HUANG Zheng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l2 月份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敦煌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至高无 上的瑰宝,这不仅因为其数量巨大,多达五万多个卷号,而且 因为每一件都是一千多年前未经篡改的汉文、藏文、回鹘文等 的写本与刻本文物,真迹坚确,信史无疑。如果我们要撰写一 部中国书法史,而作者没有研究过敦煌书法,那是很难真正写 得周备稳审的。有鉴于此,我近年指导的几位博士后,我都建 议他们去深入钻研敦煌书法。眼前这部《敦煌南朝写本书法 研究》,就是我所期望的重要成果之一。 我一直觉得敦煌书法研究空白很多。例如南朝写本,有 的清清楚楚写着宋、齐、梁、陈的年号,时代和地域都非常精 确。如果我们把这批南朝敦煌写本全部辑录出来,细心整理, 深入分析,再与王羲之等人以来的南朝传世写本、碑刻及其出 土的简牍、砖铭之类文字相比勘,广泛联系,纵横探索,一定能 对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史研究作出贡献。又如南朝写本P.2965 《佛说生经》,处于由隶书向楷书转变时期,书法最具美学特 色,最有书法史的证据价值,应该细心钻研。我本人早在1987 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期曾经发表论文考释了《佛说生经》的文 字与内容,后来还编著了该卷书法的字帖,但是显然未能深入 研究。有鉴于此,我向本书作者作了特别推荐,希望好好研 究。果然,王菡薇、陶小军以其勤奋好学与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后来的两年多时间中专心致志做起了敦煌南朝书法的研 究,而且写出了多篇专题论文。博士后研究的期限只有两年 时间,就算推迟一年也只与博士生的时间相同,而我以往带过 的研究生基本上要三年硕士生加三年博士生连读才能比较好 地掌握我要传授的敦煌学内容,因此有的博士后进来时雄心 勃勃,一年后压力大增,甚至自动退站。这是十分遗憾的事 情,因为学校规定博士后在研期间必须在“权威期刊”上发表 两篇论文,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王菡薇能够一边任教一边 钻研,顺利出站,真是不容易。这中间点灯熬油是肯定不用说 作者简介:黄征,又名黄徵(1958一 ),男,汉,江苏淮安人,杭州大学文学博士,先后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文系教 授,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典文献 学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合作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敦煌学研究》主编,《艺术百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唐研究》编委,《东亚文化研 究》编委,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敦煌学,语言文字学,训诂学。
431 l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8期总第123期 了,细心谋划,认真推进,也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陶小军功 不可没。陶小军不仅自己在读研究生,还帮助搜集碑刻资料、 唐人写经之类,这些都为王菡薇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很重要的 支持。 关于本书的成就,我想读者自能评判,不烦我来多说。约 略而言,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点应该提一笔: 一、本书首次把敦煌南朝书法文献作为研究专题而加以 甄别收集、分析考察、述说评论,使我们能够初步看见敦煌南 朝书法的概貌,为中国美术史、书法史的描述与研究提供了重 要依据。甄别收集,看似简单,其实对于敦煌学研究来说绝非 易事。敦煌文献目前已有近六万个编号,每一个编号长的七、 八米不止,短的可置于掌心,要一一过目,细心甄别,才能确认 是否属于南朝的作品。这当然首先要搜剔那些写着宋齐梁陈 年号的作品。有的作品,例如P.2965《佛说生经》,卷末写着 抄写人、抄写因由和抄写年月,尤其是抄写地点与年号,为我 们认定是否属于南朝写卷提供了直接证据。我的认识是:如 果写卷题着南朝的年号,那就是南朝写卷;就算抄写者当时人 在北朝,但是他署了南朝年号,说明他是南朝的人,或是北漂 一族,或是一心向南,总之属于南朝文化。为何署了南朝的年 号就可以判定为南朝的作品?我认为这就像今日海峡两岸的 百姓一样,大陆的人写完文章之后绝不会题署“民国”某年的 时间,一定是按照大陆的习惯题写公元年月。本书也正是如 此去收集资料和甄别属性,所以我认为打下的基础应该是比 HUNDRED SCH00LS IN AR IIs 口 较扎实的。分析考察,是在确认南朝属性之后,再对卷子进行 从纸张、墨色、行款、字体到风格、内容的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与 考察,是进一步研究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这样的分析考察, 随意从敦煌文献中拉扯几个瞎说一通,那是很难达到较高水 平的。述说评论,就是在甄别、收集与分析、考察的基础上,对 每一件都加以比较到位的介绍与点评,使我们由此了解它们 的特点,认识它们的价值,从而吸收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我觉 得本书在这两方面也都做得很好。 二、本书在中国美术史、书法史的领域中,广泛征引各种 材质的书法资料、绘画资料,纵横探论,互相证发,使得研究整 体具有立体感、真实感,充实而饱满。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 本人也一直在搜集南朝的碑刻拓片、铭文砖石、竹木简牍的实 物资料,也一直期待我的博士后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应用,所以 我对本书在这方面的努力十分称赏。 三、本书资料繁富,旁征博引,既显示了作者下的基本功 比较扎实,也显示了作者十分尊重前贤的研究成果。本书的 论述语言比较准确简练,有较高的可读性。学术著作的语言 要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少生歧义。 学术著作的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必须十分讲究,这样 才能做到严谨、准确。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作者在今后的敦煌书法研究领域做 出更大的贡献。 (上接第432页)文章作了深入的探讨。如今,国际资本艺术 正吞噬我国的艺术市场,艺术市场的从业者们经历着信仰的 锤炼与价值选择的迷茫,若无科学的艺术市场经营理论作指 导,极可能在浪潮中卷进漩涡而迷失自我。鉴于此,公正客观 的价值衡量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本书中几位学者都为此做 出了理论上的设想。 该书中一些篇章对我国现今艺术市场显现的危机、隐患 逐一透析,通过对市场化美术批评的反思,提出了可行性、可 持续性、建设性的意见,即通过对经济学、管理学、法律法规、 批评理论等的正确利用,构建艺术市场规则的限制因素,以寻 求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第二部分:“艺术市场与学院教学”。此章节收编了相关 高校负责人及教师的教学研究论文11篇。这些论文的作者 们结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立足于艺术市场发展需求,从 艺术市场、艺术品收藏、艺术批评、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产业等 角度,分析了当代我国艺术市场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内 在关系,在该专业的教学策略、课程建设、学院教学改革等方 面做出了有益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设想,为当今我国艺术市场 专业的学科建设寻求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向提出了更为科学的 教学理念和发展路径。 第三部分:“中国艺术市场史研究”,汇集了首都师范大 学美术学院师生优秀论文12篇,囊括了上自唐宋下至民国的 我国艺术市场研究专题,如对书画收藏、古玩市场、交易场所、 书画作伪、交易价格及其衡量标准的研究等。通过这些探讨 研究,为读者穿缀出了我国艺术市场发展的历史线索,并再现 了其发展概况,以古鉴今,为当今中国艺术市场问题的解决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艺术市场研究》一书不仅有宏观理论的分析,亦不乏对 微观问题的多维度的详尽解析,体现在对雕塑、书法、工笔画、 油画、版画、青铜器、古陶瓷、竹雕、甚至人民币等艺术品市场 行情的调研,兼涉猎各种文化产业的情况,如对双年展、今日 美术馆、艺术博览会、画廊、拍卖会等艺术市场主体的经营策 略的论述——从现状陈述,到问题分析,再到建设性意见的提 出,全面而深入。同时,本书的研究触角还延及港台艺术市 场。除此之外,它还广涉艺术市场理论研究中中外语汇的转 换与分析等问题。 《艺术市场研究》凝结了艺术市场研究者深入思考探索 的心血和汗水,是学人们智慧的结晶,也初次展示了首都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市场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成果。 一方面,它在准确把握艺术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现 实问题,精心梳理历史问题,开阔了研究思路,不失为引导艺 术市场运营消费的学术参照;另一方面,它为我国艺术市场专 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启示性的发展思路。 《艺术市场研究》一书,思路开阔,视野广泛,有关艺术市 场和艺术市场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可 以适应不同口味读者的需要。它的面世必将引发读者对今后 我国艺术市场的经营发展、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更深 更广泛的思考,其实践作用也将是巨大的。祝贺《艺术市场研 究》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