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盘篇-影响机械硬盘性能的因素

硬盘篇-影响机械硬盘性能的因素

硬盘篇-影响机械硬盘性能的因素

硬盘篇-

影响机械硬盘性能的因素

◎接口类型:目前硬盘的接口类型主要是SATA,它是Serial ATA 的缩写,即串行ATA。SATA 接口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目前主要使用的SATA 包含2.0 和3.0 两种标准接口,SATA 2.0 标准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300MB/s ,SATA 3.0 标准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600MB/s。

◎缓存: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如果缓存较大,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同时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包括8MB、16MB、32MB、64MB、128MB 和256MB。

◎转速:它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衡量硬盘档次和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为r/min,值越大越好。目前主流硬盘转速有5400r/min、5900r/min、7200r/min和10000r/min等4种。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至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秒(ms)。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硬盘产品平均寻道时间也不一样,但这个时间越短,则产品越好。

1

耐热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影响因素

耐热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对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一般具有几方面的重要因素,例如,蠕变极限、焊接工艺、在金属材料当中所产生的化学成分等,所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耐热金属材料;机械性能;蠕变极限;化学成分 引言 在很多企业中譬如说航空、电力、冶金、化工、石油等,这些行业中材料都是在比较高的温度背景下运行,所以必须利用耐高温的金属原料。在耐高温的金属原料的运行背景下,耐高温的金属原料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性能,金属原料在高温下具有稳定的化学性和高温强度。必须要仔细研习解析耐高温原料的影响元素,才能根据原因运用适当的方法以便提升耐高温金属原料的机械能力。 一、探讨耐热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影响原因的意义 如果从耐热金属材料所使用的环境观察,其性能主要包括在两个方面,也就是它的高温强度以及它的化学稳定性能。但是,如果要是针对耐热金属材料,就必须要认真的分析研究它主要的影响因素,再根据具体原因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耐热材料指的是具有蠕变变形小、断裂强度高等特点,同时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在使用耐热材料的一些设备时,其设计概念却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曾经把坚决不破坏的设计思想是作为一个安全寿命进行设计的,从思想上主要是以安全设计以及允许损伤设计进行转变的。所谓运行安全设计指的是当局部材料出现破损时,其余下的部分仍然可以承受起破损部位的应力,而不会导致全部的零件出现破损情况,而设计允许损伤时主要是通过假设情况下出现裂纹,而当裂纹在扩展期间内的设备则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对此,基于这种思想变化,对于开发者在设计考虑方法时就必须要做相应的转变,也就是要从一种材料的耐高温度以及对它蠕变的强度极限选择材料,找对方向。 二、耐热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一般耐热的金属材料通常是与能源相关的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主要可以分成两种,(1)在静止状态下所应用的部件,例如有喷钼、材料电池电解质、透平叶片、人造卫星使用的热防护板等,但是如果根据卡诺循环基理观察,如果是有关能源的使用材料其温度越高,它的使用效率也会越高,当应用棱聚变能的状态时,如果所使用的温度过高时,其要求也会越高。(2)有动作机械部件,也就是透平喷气发动机可以对其使用离心力的部件。它的具体要求就是必须要具有蠕变性能以及抗氧化的性能。此外,如果要更好的使用自然能源,在各方面的要求上也会更为严格,如果要使用复合材料,也就是这种耐热结构的材料。通常情况下,如果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室温下,其变形以及塑性主要是根据位错运动实现的,一般晶界的强调会很高,所以当位错运动时它就会具有很大阻力,因此,在室温下的

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中考几乎每年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为了较好地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做功情况,就要弄清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1)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是目的. (2)额外功: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例如克服机械间的摩擦做功. (3)总功:人(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最常见的简单机械有三种:滑轮组、杠杆和斜面。 下面就这三种简单机械模型来讨论一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一、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竖放)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计摩擦) 物 轮轮 物物轮物物额外 有用有用总 有用G G G G G h G h G h G W W W W W + =+= += += = 11η 因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与轮重有关: (1)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可以理解为滑轮越重,做的额外功越多; (2)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可以理解为做的有用功多,机械效率越高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写出表中标有编号①、②和③的空格处的数据 (2)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怎样拉动弹簧测力计 (3)分析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4)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与其它哪些因素有关呢(列举一例) 答案:(1) 30 (2)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3)物体的重力有关 (4)还与动滑轮重力有关 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图9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人做的总功为_______J 。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结合弹簧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若仅增加钩码的重,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2)总功小于有用功测力计读数错了 (3)% (4)增大 3.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次数 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74% 57% 83% 二、探究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因素 杠杆的机械效率(不计摩擦) (1)若不计杠杆自重,则杠杆不做额外功,机械效率η=100%;如考虑杠杆自重,提起杠杆自身所做的功为额外功,提起重物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则机械效率杆 物物W W W += η (2)考虑杠杆本身的重力,则提起杠杆自身所做的功为额外功杆心杠杆额外h G W =,拉力为动力,所做的功为总功Fs W =总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分析实用版

YF-ED-J231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分析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分 析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 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工程机械在工程施工过程 中被广泛地应用,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 大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工程机 械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 影响,制约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发挥,只 有掌握了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才能 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材

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工程机械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新的提高。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工程机械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而且还要有工程机械的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工程机械的损坏,缩短了工程机械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操作人员的道德修养 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对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自己的本

基布物理机械性能的研究

基布物理机械性能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基布的各种性能测试,如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撕裂强度、拉伸强度、毛细效应等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以适应合成革对基布强度,韧度等方面的要求和不同基布的物理机械性能。 关键词:基布,撕裂强度,拉伸轻度,毛细效应 1引言 1.1基布的定义与分类 底布又称基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聚氨酯等涂层的浸渍或涂覆共同构成了人造革与合成革。基布不仅占人造革与合成革原料中的大部分,而且使用的基布物理机械性能也很大程度影响制品的强度等性质因此选用适度规格和优良的基布,是制的优良制品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基布的品质管理、规格要求和瑕疵的检验,都应该严格执行。按照不同的基布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机织布、针织布、非织造布。 1.2 基布性能与选用 一般情况下,依据基布起毛后经纱受到破换的程度,决定基布物

理机械性能的下降程度。起毛程度越大,基布受到的损伤程度也越大,最终成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就越低。如果起毛程度越低,起毛长度越短,虽然对基布的破坏程度小,但是涂层和基布不易粘合,成品外观也较差,甚至缺乏弹性和柔软性。如果起毛长度太长,是成品强度降低外,也会造成粘合不良和涂层皱纹程度越大的情况。因此,底布起毛程度必须适度、均匀,才能使成品质量稳定。 基布物理性能测试 1 1 引言 1.1基布的定义与分类 底布又称基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聚氨酯等涂层的浸渍或涂覆共同构成了人造革与合成革。基布不仅占人造革与合成革原料中的大部分,而且使用的基布物理机械性能也很大程度影响制品的强度等性质因此选用适度规格和优良的基布,是制的优良制品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基布的品质管理、规格要求和瑕疵的检验,都应该严格执行。按照不同的基布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机织布、针织布、非织造布。 基布类型 机织布 针织布 无纺布 层压织物 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分析示范文本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分析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分析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 展,各种工程机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机械 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 量。在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 的影响,制约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发挥,只有掌握了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才能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 大的经济效益。 1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的广泛应用,工程机械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 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新的提高。操作人员不仅

要懂得工程机械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而且还要有工程机械的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工程机械的损坏,缩短了工程机械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操作人员的道德修养 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对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服从领导的管理和指派,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并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因此,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勇于改正,这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_李绍森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李绍森 (淄博师专附属中学 山东淄博 255100)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中,大多数同学来都能测量出 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但要想弄清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就不那么简单了. 为了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同学们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机械摩擦、机械重力(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绳子的绕法、绳子的弹性、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的重力、物体上升的高度,并引导同学们分别控制变量进行了探究. 在探究机械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时,我引导同学们设计了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动滑轮重0.3N),提升两个勾码(1N),拉力方向向下.只改变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保持其他的因素不变.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同学们用两根相同的细线,其中一根用水浸湿,以增大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实验结果表明,没浸湿的绳子拉力为0.7N,用水浸湿了绳子为0.8N,由此可见用水浸湿了的绳子机械效率要小一些,从而说明机械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然后再探究机械重力对机械效率的影响.我让同学们换用了一个重力较大的动滑轮(0.5N),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结果在使物体升高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拉力为0.8N,总功变大了,机械效率降低了,从而说明机械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然后我引导同学,只改变绳子的绕法,拉力方向向上.结果在使物体升高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拉力的大小均为0.5N,总功相等,从而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没有关系.为了探究绳子的弹性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我引导同学们把绳子分别换用了弹性大小不同的两根皮筋,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通过探究发现拉力大小都是0.7N,机械效率依然不变,从而说明绳子的弹性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无关. 接下来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提升的物体不论运动快慢,一定要保持匀速运动,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一定要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不要等到停止以后,因为运动中的摩擦和停止后的摩擦大小是不同的,不然就违背了控制变量的原则.当然保持不同速度的匀速运动是比较困难的,我让同学们多做了几次.实验表明,在使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时,拉力大小仍然是0.7N,总功的大小保持不变,从而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无关. 这时我引导同学们增加勾码的个数,增加到4个(2N),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结果拉力大小变为1.3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从71.4%提高到了76.9%,从而说明所提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最后探究物体升高的高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同学们使物体升高不同的高度,第一次升高0.1m,第二次升高0.2m,结果拉力大小不变,绳子上升的高度从0.2m变为0.4m,机械效率依然不变,从而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升高的高度无关. 通过以上的探究,同学们总结出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机械摩擦、机械重力和物体的重力. 例如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敲锣时发出声音,而用手按住锣面时,声音消失,大部分学生总结为振动停止,声音没有了,或者是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教师引导学生:要有声音,必须怎样做才能达到呢?总结归纳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样表述完整、准确,物理语言到位. 以上四 导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的主要方面.教师的精心引导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 导 上下功夫,导得精妙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值得物理教师重视. 46 2010年第1期 物理通报 物理实验教学

影响6系铝合金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

影响6系铝合金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 6063、6063A、6A02、6061铝合金多用于生产建筑材、工业材、家俱材、梯具材。多数客户对特殊用途的产品抗拉强度、延伸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常用的6系铝合金如何获得更好的机械性能做如下分析: 1)铝合金锭坯的化学成分:6063、6063A是以Mg2Si为强化相的合金,所以首先应确定强化相的含量,一般当Mg2Si的量在0.71%----1.03%范围内时,其抗拉强度随Mg2Si量的增加近似线性的提高,但变形抗力也跟着提高,加工变得困难,但Mg2Si量小于0.72%时,对于挤压系数偏小(小于或等于30)的制品,抗拉强度值有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危险,当Mg2Si量超过0.9%时,合金的塑性有下降趋势。确定了强化相的量后再确定Mg的含量,Mg是易燃金属,熔炼操作时会有烧损,在确定Mg的控制范围时要考虑烧损所带来的误差,但不能放得太宽,以免合金性能失控,Mg的波动范围应在0.04%之内,T5型材取0.47--0.53%,T6型材取0.57----0.60%。当Mg的范围确定后,可用Mg/Si比来确定硅,Si可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如:AlFeSi,所以Si应在原基础上补约0.09---0.13%,Mg/Si应控制在1.18----1.32之间。6061、6A02合金其Mg2Si量应控制在1.4%左右,为加强其延伸率,Cu的含量约为0.2---0.4%。其维氏硬度大于或等于15 2)铝合金锭坯均匀化:均匀化处理可改善锭坯的塑性,提高其工艺性能,改善制品组织异向性能,消除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无条件公司可不进行均匀化处理) 3)铝型材挤压温度和速度:6063、6063A其淬火温度不得低于500度,所以挤压温度一般控制在470---490度,6061、6A02其交货状态一般为T6,淬火温度比6063略高约510----520度。具体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应根据型材壁厚、挤压特性和模具状况等因素来适当调整,坚持高温低速、低温高速的挤压原则。但其出口温度不得低于产品淬火温度。 4)铝型材淬火效果:淬火是为了将在高温下固溶于基体金属中的Mg2Si在出模后经快速冷却到室温而被保留下来,冷却速度常和强化相含量成正比,因其淬火敏感性增高,在Mg2Si 为0.8%的6063合金,从454度冷却至204度的临界冷却温度范围内,最小冷却速度为38度/分钟,而含Mg2Si为1.4%的6061合金在上述临界冷却温度范围的冷却速度不应小于65度/分钟,因此,6063可以用风冷淬火,6061必须用水冷淬火。均匀良好的淬火效果可有效的提高产品机械性能。 5)铝型材人工时效:6063、6061合金型材在刚挤出来的状态下的抗拉强度等于或大于140兆帕,在快速冷却到室温后8小时内加以人工时效可以使其抗拉强度增强至240兆帕以上,人工时效一般采用190---200度保温1--2小时。6061、6A02一般采用180---190度保温4---6时。

(完整版)初二物理功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汇总

一、功的定义及公式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率公式及换算 功率公式: 功率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mW马力。 功率换算:1kW=103W1mW=106W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三、功率定义及意义 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pagebreak] 四、总功定义及公式

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斜面:W总=fL+Gh=FL 五、额外功的定义及公式 额外功 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六、有用功定义及公式 有用功 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七、功的原理及应用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几乎每年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为 了较好地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做功情况,就要弄清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1)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是目的? (2)额外功: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例如克服机械间的摩擦做功? ⑶总功:人(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最常见的简单机械有三种:滑轮组、杠杆和斜面。 下面就这三种简单机械模型来讨论一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计摩擦) W有用W有用G物h G物 1 W总W有用W额外G物h G轮h G物G轮g 1 --- G物 因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与轮重有关: (1)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可以理解为滑轮越重,做的额外功越多; (2)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可以理解为做的有用功多,机械效率越高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写出表中标有编号①、②和③的空格处的数据 (2)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怎样拉动弹簧测力计 (3)分析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4)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与其它哪些因素有关呢(列举一例)

答案:(1) 30 (2)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3) 物体的重力有关 (4)还与动滑轮重力有关 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图 9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 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1 )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人做的总功为 _______ J 。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其不合理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弹簧测力计放大 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若仅增加钩码的重,则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 ? 答案:(1) ? (2 )总功小于有用功??测力计读数错了 ( 3) % (4)增大 3?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 不计摩擦,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因素 有关; ______________ 有关。 次数 物理量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咼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n 74% 57% 83% 答案:动滑轮重力有关;物体重力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2

2.3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有: 化学成分冶金和轧制过程时效冷作硬化温度 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复杂应力状态 1.化学成分 钢的基本元素为铁(Fe),普通碳素钢中占99%,此外还有碳(C)、硅(Si)、锰(Mn)等杂质元素,及硫(S)、磷(P)、氧(O)、氮(N)等有害元素,这些总含量约1%,但对钢材力学性能却有很大影响。 碳: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碳含量增加,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时耐腐蚀性、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显著下降,恶化钢材可焊性,增加低温脆断的危险性。一般建筑用钢要求含碳量在0.22%以下,焊接结构中应限制在 0.20%以下。 硅:作为脱氧剂加入普通碳素钢。适量硅可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为0.10%~0.30%,含量过高(达1%),会降低钢材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可焊性。 锰:是一种弱脱氧剂。适量的锰可有效提高钢材强度,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脆影响,改善钢材热加工性能,并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同时不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 普通碳素钢中锰的含量约为0.3%~0.8%。含量过高(达1.0%~1.5%以上)使钢材变脆变硬,并降低钢材的抗锈性和可焊性。 硫:有害元素。引起钢材热脆,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锈性等。一般建筑用钢含硫量要求不超过0.055%,在焊接结构中应不超过0.050%。 磷:有害元素。虽可提高强度、抗锈性,但严重降低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和可焊性,

尤其低温时发生冷脆,含量需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0.050%,焊接结构中不超过 0.045%。 氧:有害元素。引起热脆。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5%。 氮:能使钢材强化,但显著降低钢材塑性、韧性、可焊性和冷弯性能,增加时效倾向和冷脆性。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08%。 为改善钢材力学性能,可适量增加锰、硅含量,还可掺入一定数量的铬、镍、铜、钒、钛、铌等合金元素,炼成合金钢。钢结构常用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少,称为普通低合金钢。 2.冶金轧制过程 ?按炉种分: 结构用钢我国主要有三种冶炼方法:碱性平炉炼钢法、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法、碱性侧吹转炉炼钢法。 平炉钢和顶吹转炉钢的力学性能指标较接近,而碱性侧吹转炉钢的冲击韧性、可焊性、时效性、冷脆性、抗锈性能等都较差,故这种炼钢法已逐步淘汰。 ?按脱氧程度分: 沸腾钢、镇静钢和半镇静钢。 沸腾钢脱氧程度低,氧、氮和一氧化碳气体从钢液中逸出,形成钢液的沸腾。沸腾钢的时效、韧性、可焊性较差,容易发生时效和变脆,但产量较高、成本较低;半镇静钢脱氧程度较高些,上述性能都略好;而镇静钢的脱氧程度最高,性能最好,但产量较低,成本较高。 3.其他因素 时效

工程机械性能总复习15162(1)

《工程机械性能》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的重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土壤抗剪强度:土壤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土具有抗剪切的能力。 3、土壤的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中固体颗粒体积之比 4、稳态转向特性:当给等速行驶的车辆一个角阶跃输入,经过短暂的时间后, 车辆进入等速圆周运动,这种等速圆周 运动时一定前轮转角的稳态响应。 5、理论行驶速度:履带在地面上无相对运动时的平均行驶速度。 6、附着重量:驱动轮所承受的重量 7、柴油机的稳定调速率:是当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工作时,突然卸去全部负荷,根据突变负荷和突变负荷后的转速,求得稳定调速率。 8、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输出1kW·h 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 9、柴油机的调速特性:在调速器起作用时,保持调速手柄位置一定,柴油机 性能指标随转速或负荷变化的关系。 10、液力变矩器输入特性:是以泵轮转矩系数作为参变数而绘制的泵轮轴转矩 与泵轮转速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11、液力变矩器的输出特性:表示输出参数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是使泵轮轴 的转速保持不变,输出参数随涡轮轴转速变化的曲线。 12、液力变矩器的変矩系数:涡轮转矩与泵轮转矩之比 13、牵引效率:牵引功率在发动机功率中所占的百分比。 14、 额定滑转率:是指是机械获得最大生产率的滑转率 。 15、制动距离:指驾驶员从踩下踏板到完全停车为止车辆走过的距离 16、地面制动力: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使车辆减速以至停车的外力 17、制动器制动力: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周围所需施加的力 18、侧偏特性:侧偏角与侧偏力的的关系,他是研究车辆操纵稳定的基础 19、转向半径:从转向轴线O 到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距离R 。 20、滑转效率:由于划转而引起的理论牵引功率的损失 21、转向阻力系数:表示作用在履带支承面上单位机重所引起的土壤换算横向 反力 22、滑移与滑转:滑转是车轮的支承面将沿机械的运动方向移动。滑移是车轮 的支撑面将沿机械相反的运动方向移动 二、简答 1、土的级配及其表示方法,土的密实度的表示方法 (1)土的各级土粒组合情况,用其含量的百分数表示。 (2)用颗粒级配曲线表示 (3)土的密实度可以用土的密度、孔隙比和孔隙度表示。 2、土的抗剪强度?写出库伦公式并分析。 (1)土壤在受到剪应力作用时,土具有抵抗剪切的能力,即土的抗剪强度。 (2)库仑公式:C tg m +=?στ 土壤内聚力 —土的内摩擦角 —应力 作用在剪切面上的法向—C ?σ

钢材成分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钢材成分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一、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二、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 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三、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四、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 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五、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六、铬(Cr):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 七、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八、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力学性能测试中各因素的影响

力学性能测试中各因素的影响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是检测和评定金属材料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拉伸试验则是应用最广泛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拉伸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强度和塑性性能指标是反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结合国家标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查阅相关资料,现对影响拉伸试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如试样的形状、尺寸、表面加工精度、加载速度、夹持器具及周围环境等做一次总结。 1样品的制备 1. 1样品制备对拉伸曲线和测试数据有影响 样品制备是很关键,准确的制样是获得准确实验数据的前提,GB /T2975 – 1998和GB/T 228.1-2010对试样的取材、形状、尺寸、加工精度和方法等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对于板材和管材的试样是平板和圆管弧板带肩试样,一是制样时一般采用铣削加工,在过渡圆处会停止进刀,如果最后一刀给尽量较大,在加工抗力的作用下,使平行段铣削时就有较多的让刀,到达过渡圆弧与平行段衔接处的截面积减小;二是过渡圆有应力集中的影响,拉伸中试样的标距外部分先进入屈服状态。对于圆管弧板带肩试样在夹紧时,展平夹紧部分使得试样产生弯曲应力,其最大值集中在过渡圆处,拉伸时也会产生曲线异常的现象,会影响测试数据。 1. 2样品制备要求 首先,根据要检验样品,按GB /T228.1 - 2010制备标准样品。国家标准对试样的取材、形状、尺寸、加工精度、试验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等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其次,对破坏性试验,如材料强度指标的测定,考虑到材料质地的不均匀性,为使实验结果能相互比较,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应制备多个试样,得出材料的性能指标,然后综合评定结果,对非破坏性试验,试样弹性模量、变形量等的测定,因为要借助于变形放大仪表,为减小测量系统引入的误差,一般也要采用多次重复,然后综合评定结果。第三,样品制备时,应尽量使过渡圆衔接处面积相等,提高加工精度,修磨光滑,不要有加工刀痕,减小应力集中,以减少试验结果误差。 2拉伸速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要求 2. 1拉伸速度的影响 拉伸速度不仅对测试数据有影响,对拉伸曲线的形貌也有影响。板状拉伸试样拉伸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拉伸曲线在上屈服点处不是先沿弹性曲线向上到达上屈服点,然后再向下进入屈服过程,而是出现在沿弹性直线向上到达下屈服点时,曲线先向左、向上、再向右、向下画圈,最后进入屈服流动过程的现象。试样在被拉伸到屈服极限附近时,在引伸计标距范围内突然出现拉伸力几乎不变,引伸计测得的变形出现回弹,而不是快速增加这样的拉伸曲线现象,主要原因是:试样在被拉伸到屈服极限附近

工程机械理论与设计教案

单元标题第五章工程机械牵引性能单元学时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工程机械的牵引特性,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牵引特性的绘制以及动力特性。学会建立牵引力平衡和牵引功率平衡方程。 教学重点 牵引特性、动力特性的概念,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牵引特性的绘制,牵引力平衡和牵引功率平衡方程的建立。 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ppt,以文档、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工程机械牵引特性、动力特性的认识。 教学手段 采用ppt,以面授通过文档,图片等形式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节工程机械工况 第二节工作阻力计算 第三节工程机械的驱动力 第四节牵引力平衡和牵引功率平衡 第五节牵引特性 第六节理论牵引特性的绘制 第七节试验牵引特性 第八节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 第九节动力特性 讲课内容(转讲稿页) 讲课内容

第一节工程机械工况 工况的概念:系指整机的工作状态或机器与作业环境相互作用的状态之简称。 ?铲上运输机械的运用条件多变.可能形成许多不同的工 况。 (1)典型工况 典型工况:在众多可能的工况中,机器在运用时经常出现的,对 机器的设计和评价其性能有决定形响的工况称为典型工况。 工程机械工作过程有两种典型工况: 牵引工况和运输工况 ?牵引工况时,工程机械需要克服工作装置作业而引起的巨 大工作阻力,需要发动机和底盘系统发挥强大的牵引力。 此时,工程机械以低挡工作。 ?运输工况时,工程机械仅需克服车辆的行驶阻力,此时, 运输距离较大,为提高生产率,工程机械在高挡工作。

牵引工况对机器的设计要求是: 1.机器的适应性较强.确保在变化较大的工作阻力下稳定工作; 2.机器在低档工作时.应能发挥足够大的牵引力,以便克服短时最大工作阻力;而且牵引效率较高; 3.发动机的功率应能较好地发挥和利用; 4.整机布置合理、整机性能匹配.且最大圆周牵引力大于附着牵引力。 (3)运输工况对机器总体设计的一般要求 运输工况对机器总体设计的一般要求如下: 1.速度性能好.即运行速度快,变速方便、迅速.机器加速性能好,而月在各种速度下运行发动机功率利用充分;2.机器的机动性好、能适应各种运用情况的转向、调度要求.转向半径小; 3.机器的通过性好,既能通过松软、泥泞的路面,又具力较大的爬坡能力; 4.机器的稳定性好,对于各种复杂的工作情况,机器有足够

机械特性分析

机械特性指的是动力力矩(或者动力)与速度的关系; 如果阻力矩增大,这时动力力矩也随之增大,速度却不减小,保持恒速,就是机械硬特性;我们常用的异步电机,是机械硬特性,俗称恒速电机,机械特性曲线是一条水平下降的直线; 如果阻力矩增大,这时动力力矩也随之增大,速度也随之减小,不能保持恒速,就是机械软特性;电机的机械软特性,原理就是大家常说的恒功率调速,电机的输出功率一定时,既:功率=转矩×转速,出力小时,速度会增大,出力大时,速度会减小; 举例说: 1)大家自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如果遇到上坡路时,会减速,平路时会加速; 2)又例如坐火车时,大家发现火车爬坡时,也会减速以增大爬坡时需要的大的牵引力; 3)又例如,大家使用的手电钻,空开时,听到转速很高,重载钻时速度一下就降下来,因为他要使劲克服阻力; 不管是直流还是交流调速系统,“电流闭环”调速时,机械特性为软特性! 不管是直流还是交流调速系统,“速度闭环”调速时,机械特性为硬特性! 加工机械,有时需要机械硬特性,有时需要软特性;钻,就需要机械软特性,机械硬特性就折钻头;切削,就需要机械硬特性,恒速,不留痕。

伺服电流闭环控制时,其机械特性为软特性:1)负载增大时,电流要增大,这时速度会减小,保持电流不变;2)负载减小时,电流要减小,这时速度会增大,保持电流不变; 伺服速度闭环控制时,其机械特性为硬特性:1)负载增大时,这时速度要减小,增大力矩,保持速度不变;2)负载减小时,这时速度会增大,减小力矩,保持速度不变;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是硬特性,如果变频器调速控制异步电机时,电流闭环控制时,机械特性是软特性。1)“电流闭环”,就是电流恒定;2)当负载增大时,就是阻力矩增大时,转子转速要降低,转差要增大,电流要增大,频率调节器调节输出频率下降,即转差不变,电流不变,转速降低;3)当负载减小时,就是阻力矩减小时,转子转速要升高,转差要减小,电流要减小,频率调节器调节输出频率上升,即转差不变,电流不变,转速升高; 普通电机的特性是软特性,负载轻时转速高,转速能高到那里去?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对于机械硬特性的异步电机,速度几乎是恒速的,空载转速也不会高! 用变频器的“电流闭环控制”可以获得机械软特性; 用变频器的弱磁调速,既恒功率调速,不是机械软特性,是负载的性质:1)例如风机、水泵,转速高时,转矩是增加的,不适宜变频弱磁调速,这就说明变频器的弱磁调速,不是机械软特性的概念;2)如果负载的性质是,转速高,转矩小,成反比,那么这个负载才可以进入变频弱磁调速,否则是不允许的!

材料机械性能改变方法

题目:材料微观缺陷对性能的影响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王猛 学号:201006376

今年来虽然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型材料以及各种经过改良后的材料虽说在性能、用途、成本、环保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其用途大大扩展,但是这些材料形成前,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种或某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外观缺陷、性能缺陷、组织缺陷和更为严重的内部几何不连续型缺陷(如裂纹、孔洞、夹杂等)。我们把这些“冶金因素、结构因素、工艺因素”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各类缺陷统称为缺陷。 众所周知,我们在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试验检测过程中经常发现材料中存在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缺陷可能直接影响到使用。不过相比于各个生产工艺中那些直观的缺陷,如:

除了以上那几种缺陷,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最多的莫过于钢铁材料的缺陷。以下是我们所熟悉的几种肉眼可见的缺陷

不过相比于那些我们仅仅凭借肉眼所见到了缺陷,微观缺陷的特征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例如晶体缺陷是由粒子排列由于各种原因或多或少的偏离的严格周期性所造成了,其包含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等。在生产材料过程中,理论效果多多少少会与实际产品的各种性质会有所偏差,评价一件材料的好坏,莫非于在于检验你各种性能是否能满足我们所需要了,也就是其是否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只要其能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我们都能可以通过理论设计,把这些东西生产出来,只不过在工艺流程中,我们需要需要严格控制一些列工艺参数,其中只要哪个小环节出现的纰漏我们所得的产品说不定就以失败而告终,尤其在合成高分子材料过程中,对生产条件的控制、人为操作、环境因素等多种多样的条件我们都要牢牢考虑到。稍微有点错误,我们谁都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产品性能如何。但是虽说实际生产出来了成品虽说有时候与理论效果有所差异,也就是缺陷我们在检验之前并不知道此缺陷是什么?对其性能影响是积极的还是负面了?更不知道你缺陷仅仅凭现在仪器能不能检验出来?尤其对于那些微观缺陷—点缺陷,你微粒直径非常小,甚至到微米、纳米,并且还在物质内部,我们并不是很容易捕捉到其微观缺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第11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通过学习,晓东小组知道除了杠杆、滑轮之外,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决定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还是分成两组:晓东和章丽一组,杨柳和李铭一组,先各自准备,后集中展示. 晓东和章丽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猜想: A.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大; B.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小; C.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 他们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 要判断斜面的倾斜程度是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关,必须测量斜面在不同倾斜程度下的机械效率;而要测量效率,首先要弄清把物体匀速拉到斜面顶端时所做的有用功和总功;而有用功是不用斜面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即W有=Gh,所以要测量有用功,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总功是使用斜面将物体匀速提升到相同高度时所做的功,即W总=FL,所以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倒顶端时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L. 他们搭建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斜面,在不同的倾斜程度下 做了三次实验. 每次实验时,使用的是同一块斜面,沿斜面被拉到顶端的 也是同一个木块;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是指改变斜面与水平面 的夹角;他们还特别注意在实验时把物体沿着斜面往上拉动时 匀速而缓慢. 他们进一步讨论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六个物理量:被拉物体的重力G、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斜面的长度L、斜面的高度H、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距离s、物体上升的高度h. 你认为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请你告诉他们:①(只填所测物理量符号);再请你帮助他们写出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② . 他们接着进行分析:如果猜想C是正确的,则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应该保持不变.如果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 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逐渐增大,这说明实验前的猜想A是③(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杨柳和李铭提供了一个实验表格,然后边实验边纪录边讲解. 实验次数斜面 倾角 斜面 材料 物重 G/N 斜面 高度 h/m 沿斜 面拉 力F/N 斜面 长s/m 有用 功 W/J 总功 W/J 机械 效率 η 1 30°玻璃7 0.5 4.9 1 3.5 4.9 71.4% 2 30°木板7 0.5 6.0 1 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