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单题复习及的答案.doc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单题复习及的答案.doc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单题复习及的答案.doc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单题复习及的答案.doc

测量心理学:

简述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P381-382:

答: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

(一)专家判断: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符合性做出判断。

(二)统计分析:内容效度可由一组被试在独立取自同样内容范围的两个测验复本上得分之相关来作数量的估计。如相关高,一般可推论测验有内容效度。

(三)经验法:一般来说,测验总分和题目通过率随年级而提高,便是测验具有内容效度的证据。

简述测验说明书应包括的主要内容P351:

答:测验说明书包括的主要内容:

1.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2.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根据。

3.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4.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

5.常模资料,包括常模表、常模适用的团体及对分数如何做解释。

6.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信度系数、效度系数及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情境下得到的。

简述影响测验信度的主要因素P375:

答:影响测验信度的主要因素:

一、受试者方面:身心健康、动机、作答态度等。

二、主试者方面: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评分主观等。

三、测验内容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意模糊等。

四、施测情境方面:测验现场条件等。

五、被试样本:

1.团体的异质性

2.团体的平均水平

六、题目的数量:一般来说,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

七、测验难度:若测验对某团体太难或太容易,则分数范围将缩小,是信度降低。

八、间隔时间: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

简述测验标准化的主要含义P350:

答:为了减少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题目的影响,这个控制的过程,称作标准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内容

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

(二)施测

为了使测验条件相同,必须有统一的指导语和时间限制。

(三)评分

标准化的第三个要素是客观评分。客观性意味着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受过训练的评

分者之间有一致性。

为使评分尽可能客观,有三点要求:

1.及时并清楚地记录反映。

2.要有一张标准答案或正确反应的表格,即计分键。

3.将受测者的反应和计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四)常模

一个标准化测验,不但内容、施测和评分要标准化,对分数的解释也必须标准化。

简述良好的效标测量必须具备的条件P385:

答:良好的效标测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效性:效标测量必须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

2.可靠性:效标测量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

3.客观性:采用判断性的效标测量,必须控制偏见,使评定过程尽可能客观。

4.实用性:效标测量应尽可能用法简单,省时,花费少,经济实用。

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P393:

答: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1.难度和区分度都是相对的,是针对一定团体而言的

2.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被试区分度高

3.较易的项目对水平低的被试区分度高

4.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区分度高。

5.项目难度的分布以常态为好,即特别难与特别容易的题目较少,越接近中等难度的题目

越多,而所有项目的平均难度为0.50。

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测验信度的?P375

简述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的区别P382:

答: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的区别:

1.含义不同:表面效度是有受测者、使用测验者的行政人员及其他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观

察者来看,这个测验是否有效,也就是从表面上来看,测验题目与测量目的是否一致。

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

2.评分对象不同:表面效度是由外行对测验作表面上的检查而确定的,而内容效度是由够

资格的判断者详尽地、系统地对测验作评价而建立的。

3.判断的标准不同:表面效度只考虑题目与测量目的之间明显的、直接的关系;内容效度

则同时考虑到题目与测量目的和内容总体之间逻辑的微妙关系。

简要说明投射测验的优缺点P421:

答:投射测验的优缺点有以下内容:

一、投射测验的优点

1.可以对人格作综合的、完整的探讨,对受测者的内心生活作深层的探索,并作出

动态解释;

2.测验本身不显示任何目的,受测者不至于有意防范而作虚假的反应。

二、投射测验的缺点

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难以量化;

2.缺少充分的常模资料,测验结果不易解释;

3.信度和效度不易建立;

4.原理复杂深奥,非经专门训练者不易使用;

5.与其他测验相比,被试的反应更易受施测情境的影响。

说明内容参照和常模参照的区别P366:

答:内容参照和常模参照的区别:

1.参照标准不同:常模参照测验中,一个人的分数是通过与其他人的分数进行比较来解释

的,并能表示成在某个比较团体内的相对等级。内容参照是对测验所包含的材料熟练或掌握的程度,涉及的主要是测验内容。

2.前者着重于学生之间的比较,后者关心有没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P171-测量心理学

书籍

3.常模参照测验适用于选拔性考试和总结性评定;而目标参照测验(亦称标准参照测验)

适用于诊断和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P171-测量心理学书籍

施测过程中引起测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哪些?P357-P358

答:测试过程中引起测验结果产生的误差因素有:

1.物理环境: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皆具有影响。

2.主试方面: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施测时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均能影响测验结

果。

3.意外干扰:当测验环境复杂,特别是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容易发生出乎意料的干扰或分

心事件。

4.评分计分:评分不客观以及计算等级分数出错等也是常见的误差。

发展心理学

简述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P500

答:幼儿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指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的理解,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

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

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这时儿童的言语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简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P506

答: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问题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和认知。柯尔伯格

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再分为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

阶段2:功力取向(个人利益)

(2)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取向(权威人物)

阶段4:“好公民”取向(维护社会秩序)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协商与变通)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全人类)

简述皮亚杰关于智力发展机制的观点。P473

答: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的理论核心是,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

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

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一)同化

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

(二)顺应

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三)平衡

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比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结构发展的共同观点。

参考皮亚杰学派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点之比较-陈英和.pdf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结构发展的共同观点:

1.从广义的角度看, 皮亚杰学派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同属认知心理学派, 都是研究人

类认知的科学。

2.都试图描述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上认知发展的能力及其局限性。

3.都试图解释儿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 为什么有些能力能达到, 而有些则不能达到。

4.都强调儿童现存的知识结构对获取新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等。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P524

答:青春期也称为危险期,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如解决不当,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一、心理生理性紊乱

青春期生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为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病的过分夸大,也有人表现为由于自己对身体的某些特征不满意而极度焦虑。二、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从少年期开始,个体需要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积累起来就会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就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

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这种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遗传所致。这个时候起作用,由于这时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身心状态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少年们在心理上敏感而脆弱,最易感到压抑、挫折和焦虑,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普通心理学

简述想象的功能。P82

答: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想象具有预见的功能: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第二: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第三:想象具有代替作用

第四: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简述问题解决启发式策略。P87

答: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较省时省力。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启发性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策略

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2.逆向搜索

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4.探试搜索法

是利用事先得到的有关达到目标的某种信息和已有经验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从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选择最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方向再进行探索。

简述语言理解的水平。P98

答:语言理解有三种水平:

1.词:词是语言材料中能独立应用的最小意义的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是借助于词语来

表达的。理解语言必须以正确地理解词的意义为基础。

2.短语和句子:理解短语和句子是语言理解的一个更高的水平。它需要借助于句法和语义

的知识,需要有语境的帮助。

3.语言理解的第三水平是了解使用者的动机与意图,包括他们用语言所传达的情感和态度,

以及某些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等。

简述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或媒介。P50

答:知觉时间必须通过各种媒介简介地进行。

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人体的生理活动,许多是周期性的、有节律性的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借助于先进的计时工具,不仅可以准确地估计时间,还可以准确地记录极其短暂的时间。

简述情绪的“詹姆士—兰格”理论。P120

答: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这些身体变

化的知觉。

兰格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

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一理论中,情绪产生的方式是:刺激情境—机体反应—情绪。

简述表象的基本特征(2)。P81

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有三个基本特征:

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

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3.可操作性

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按照保持时间长短划分记忆的类型,并说明各自的特点。P68-P69

答: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多少分类,有

1.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25~0.5秒。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是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包

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

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3.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

保持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度,以语义编码为主。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P72

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用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

得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在时间进程上,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P59-P60

答:不随意注意也成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

(2)个体本身的状态。

不随意注意不仅有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而且和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绪状态、兴趣、过去经验等你有着密切的关系。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P92

答: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理论不能直接地解决一个问题时,在已存储

的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地分析和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问题情景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分成以下四个主要

发展阶段:

1.准备期:在思维形成之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

2.酝酿期: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3.豁朗期: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可称作灵感期。

4.验证期: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

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答:与情绪、情感相关的外显行为表现,叫表情。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二、姿态表情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三、语调表情

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手段。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90-P91

答:问题解决受到诸如社会、自然、物质和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也即个人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异。

(二)动机与情绪

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总是有一定的动机,并伴随一定的情绪情感的产生。(三)定势

定势,也称心向,指个体以特殊方式从事某一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四)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五)酝酿效应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现象叫做酝酿效应。

(六)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七)个性因素

个体的人格差异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简述耶基斯—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P102

答:根据耶基斯和多得森的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

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而随着任务

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就叫做耶基斯—多得森法则。

意识的含义及作用。P53-P54

答:意识的含义: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它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

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意识对人类生存有重要的作用:

(1)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

(2)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P140

答: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

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体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

种:

1.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3.次要特质:是指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动机的功能。P100

答: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有:

1.激发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

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个体的行为活动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3.维持和调节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

活动后,这种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P72-P73

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用重学时所节省的

时间或次数为指标,得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在时间进程上,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

过程。

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

(一)及时复习。

(二)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

(三)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四)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

(五)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简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P69

答: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者的区别:

1.内隐记忆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

2.内隐记忆一般不能用言语表达;外显记忆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

3.内隐记忆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外显记忆的形成一般有评估、比较和

演绎等认知过程的参与,能随意地提取记忆的信息。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01

答: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简述真动知觉与似动知觉的异同。P52

答:

1.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

觉。

2.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

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3.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即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距离太小,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

简述知觉特性。P44-P46

答:知觉具有四种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认知,知

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认识刺激物的个别属性,而是认识事物的整体和关

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定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它的稳定性。

什么是知觉恒常性?它有哪些主要种类

答: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它的稳定性。

恒常性的种类有:

(一)形状恒常性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不断变化。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二)大小恒常性

网像按几何投影的规律变化,随对象的距离按比例增长或缩小,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这就是大小的恒常性。

(三)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四)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额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颜色恒常性。

简述造成遗忘的原因。P72-73

答:引起遗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抑制或干扰引起遗忘:这是指时间上邻近的两种材料在保存上彼此发生的干扰作用。

这是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

2.由压抑造成的遗忘:这是有动机或情绪因素引起的遗忘。

3.由衰退引起遗忘:这是指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而引起的遗

忘。

4.由线索提取引起的的遗忘:该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

人们对一些事情回想不起来,是因为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5.由脑损伤引起的遗忘。

请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P134-135

答:能力和知识、技能虽有不同,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着的。

1.能力是掌控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

象概括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理性知识。

2.能力的大小也会影响掌握知识的深浅和技能的高低。

3.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4.掌握了系统的社会知识也能提高对社会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如果离开知识、技能的学习

和训练,什么事都做不成,也不能发展一个人的能力。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请论述两者的区别。P114-P115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情绪是较低级的感情,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则是较高级的感情,通常只用于人类。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关的体验;情感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

展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比较复杂的体验。

2.情绪带有情境性,变化快;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受情境的影响很小。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带有更多的冲动型和外显性;情感比较内隐和深沉,往往

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

简述睡眠的功能和梦的功能。P55-P56

答:睡眠的功能:

1.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2.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能适应的那段

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

梦的功能:

1.认知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2.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梦潜意识过程的显示,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

形式出现在意识中。

3.心理学观点认为,梦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电大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1.睡眠可分为(C)个阶段 A.六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人耳能感受到的纯音的频率范围是(A)赫兹 A.20—20000 B.2—2000 C.2—20000 D.200—20000 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D) A.差别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4.下列不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C)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幻视 D.盲视 5.在心理学研究中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知觉和思维的组织结构,考察知觉意识的心理历程,而不是分解知觉和思维的学派是(C) A.精神分析 B.机能主义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 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D)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配 7.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是一门(D)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 C.自然科学 D.中间科学 8.梦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的梦发生在(C) A.轻度睡眠阶段 B.睡眠锭阶段 C.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D.深度睡眠阶段 9.上课时,学生被窗外的声音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C)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 10.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知觉是(C) A.错觉 B.空间知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认知 B.情绪和动机 C.心理现象 D.能力和人格 12.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最好的感觉通道是(D) A.视觉 B.触觉 C.嗅觉 D.听觉 1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 A.冯特 B.巴甫洛夫 C.华生 D.詹姆士 14.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材料上,这种注意是(D)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D)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选择性 16.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是(C) A.记忆 B.思维 C.感觉 D.知觉 1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S) A.精神分析 B.机能主义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目:下着毛毛细雨的傍晚,你撑着伞回家,在路上你捡到一个东西,你觉得会是下列的哪个? A、笑 B、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C、哭 D、咳嗽 有关心理测试题结果分析 选择A: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比较有自信,因而你们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交际手腕相当了得,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你们的是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那样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可自拔,从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长久下去也很容易让人不喜。 选择B: 选择这个答案的你们性格有些孤僻,不喜和人交际,总是认为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那样更加自在更加快乐,因而你们根本不愿、也觉得没有必要进入别人的世界。你们的这种想法会在某些时候让你们远离是非中心,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因而还是需要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 选择C: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相当没有自信,你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而总是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敢踏出一步,在与人交往时一遇到挫折就容易缩回自己的壳中。建议你们自信一

些,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的,因而还是需要积极地与他人接触,那样才更加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 选择D: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有些神经质。你们非常在乎你们的人际关系,但是你们过于敏感,因而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的, 往往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也让别人觉得不对劲。建议你们在与人 交往时放松一些,尽量以平常的心态来与他人进行交往,不要总是 一惊一乍的。(完) 社交中你的交友能力如何?测试开始: (PS:本次为计分题,请把答案后面对应括号里的分数记下来。) 1、清晨睁开眼睛,你的感觉通常是: 充满向往(5分) 挺心满意足的(3分) 想到接下来的一整天就心烦意乱(1分) 2、听说某些人(未必你认识)活得艰难坎坷。你感觉: 值得同情(5分) 这人没好运(3分) 活该(1分) 3、有人讲“完美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意下如何? 完全赞成(5分) 部分同意(3分) 不同意(1分) 4、你对自己的未来是何态度? 十分憧憬(5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 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 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 。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E)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 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 3、信念是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 @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 D抑郁质 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 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BC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E埃理克森 8、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 (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 】 B内在的人格倾向 C身体和生理特征 D人格结构的单位 E个体持久的特征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 D16人格因素问卷 E儿童统觉测验 10、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心理学 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因素有哪些? 答: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和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3.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9.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简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13、14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3、14 -17、18岁),成年期;老年期。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敢对自卑感

(完整版)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b、苹果3分c、西瓜5分d、菠萝10分 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b、电影院3分c、公园5分d、商场10分e、酒吧15分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b、依赖你的人3分c、优雅的人5分d、善良的人10分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b、马3分c、大象5分d、猴子10分e、狗15分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b、喝冷饮10分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5分 c、老鼠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b、童话神话类3分c、自然科学类5分d、伦理道德类10分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a、打火机2分b、口红2分c、记事本3分d、纸巾5分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b、自行车3分c、汽车5分d、飞机10分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b、黑3分c、蓝5分d、白8分e、黄12分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b、自行车3分 c、乒乓球5分 d、拳击8分 e、足球10 f、蹦极15分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