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需求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46 KB
- 文档页数:9
刍议国内外武器装备需求论证研究现状武警警官学院部队管理系讲师摘要:需求论证是武器装备论证的首要环节,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的起点,是保证新型装备研制成功的关键。
只有经过科学的需求论证,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发挥其作战效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武器装备需求论证研究现状,从而对武器装备的立项研制提供借鉴参考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武器装备;需求论证;研究现状0 序言武器装备需求论证是指以满足部队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采用充分的论据以及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和逻辑推理,对装备的发展做出科学论述和证明的过程。
需求论证是武器装备立项建设的起点,是保证新型装备研制成功的关键,经过科学的需求论证过程,能够将武器装备的各项需求转化为一系列的性能指标要求,并成为后期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
武器装备的研发具有风险大、费用高、周期长等特点,并会受到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任何细节的疏忽都可能给国家和部队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无可挽回的损失。
只有经过科学的需求论证,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发挥其作战效能,所以搞好需求论证研究是武器装备得以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
1 国外需求论证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需求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牵引作用,武器装备需求论证工作在这些国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武器装备本身存在很高的保密性,针对武器装备的需求论证工作保密性程度就更高,在国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已知的信息多为发达国家在顶层设计上的制度和体系等。
其中,美军武器装备需求论证制度与体系的发展一直处在世界前沿,经验最丰富。
现以美军为例,对其武器装备需求论证的研究现状作一阐述。
美军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制定了比较成熟的以需求为牵引的武器装备发展制度,逐步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进入21世纪后,美军发起了一场“需求革命”,对需求生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更加强调以联合作战需求为核心的能力建设,“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oint Capabilitie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ystem,JCIDS)”[1-2]开始运行,如图1所示。
国防动员潜力及后后备力量基本情况分析
国防动员潜力及后备力量基本情况分析:
国防动员潜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军事需求时能够动员和调配的全民资源和力量。
后备力量则是指在军事需求时可以迅速补充到现役军队的人员和装备。
人力资源:
国家的人口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国防动员潜力的重要因素。
大国通常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从中可以选择和培养出高素质的后备力量。
后备力量的人员来源包括退役军人、预备役军人、志愿者和民兵等。
退役军人和预备役军人具备军事经验和技能,可以快速投入军事行动。
经济资源:
经济实力是支持国防动员潜力和后备力量的重要基础。
强大的经济能力可以为军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加强装备更新和维护。
一些国家设立了国防工业基地,能够独立生产和供应军事装备,降低对外部供应的依赖,提高国防动员潜力。
科技水平:
先进的科技水平对于国防动员潜力和后备力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先进的武器装备、通信技术和情报技术可以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并提高后备力量的战斗效能。
国家需要投资研发和教育培训,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以推动科技创新并不断提升国防实力。
储备装备:
国家应建立完善的军事储备体系,包括储备弹药、武器装备、燃料和粮食等。
这些储备可以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迅速供应给后备力量,确保其能够有效执行任务。
储备装备的定期维护和更新是保证后备力量战斗力的重要措施。
训练和演习:
后备力量的训练和演习是提高其战斗能力和快速投入的关键。
从目前作战需求分析对装备的保障性目标可提取出以下特性:(1)战备完好性战备完好性是指部队、单位、武器装备在无不可接受的延误的情况下,投入使用时提供预期输出的能力。
它实际上反映了装备出动参战的能力。
战备完好性在论证时就要提出,是研制和评估装备在规定条件下完成既定任务能力的依据。
表达战备完好性采用的形式因装备设计和使用条件而定,没有对所有装备都适用的统一度量。
但装备完好性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要与平时的和战时的使用率及使用条件联系;B.必须是部队的使用术语而非设计术语;C.应是可量化的;D.应有明确的计算时间、装备编制数量、完好的状态要求等规定。
例如,飞机战备完好性可用出动架次率表示,它是指空军作战单位如一个中队,24架某型号飞机在24h内能出动执行某种任务的架次数。
出动架次率是部队使用术语,它规定了使用时间、装备数量和执行任务的要求。
对于飞机也可以用能执行任务率(MCR)。
(2)任务可靠性任务可靠性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规定的任务剖面中,持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任务可靠性所关注的是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完成功能的能力。
任务可靠性的作用于战备完好性是同类的,都是对固有能力的发挥起保障作用的,它们都是保障性的反映。
例如,某飞机的系统任务可靠性是200h,表示该飞机能连续200h 执行某项任务。
(3)任务维修性任务维修性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在装备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和规定的资源,修复到能执行任务继续投入战斗的能力。
与任务可靠性相似,都是对固有能力的发挥起保障作用的,它们都是保障性的反映,任务维修性除了与装备的结构特点直接有关外,受维修规程安排和资源匹配的影响较大。
通常用战损修复率和维修时平均停机时间(MDT)来表示任务维修能力。
(4)作战持续性装备的作战持续性是“装备按规定的作战能力连续实施作战行动的能力,通常用持续作战的时间天数或里程来衡量”。
持续性分平时作战持续性和战时持续性,平时持续性是指为保障拥有装备而维持必要的部队、装备和消耗品水平的能力;战时持续性是指保持作战行动的必要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实现军事目标的能力。
陆军战时军械装备保障需求分析研究于兴强【摘要】Equipment support in wartime demand analysis more reli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experience, a process description optional the gender is big, however, with the rise of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ew methods, and new methods emerge in endlessly, which makes equipment safeguard demand analysi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description, but the simul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rmy ordnance equipment support in wartime needs analysis is still not formed systemic results,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lack of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related research summar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data and simulation dat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army ordnance equipment support in wartime needs analysis research direction.%战时装备保障需求分析多是依靠基本原则和经验,过程描述随意性大,然而,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新方法、新手段层出不穷,使得装备保障需求分析更加注重过程描述,但是仿真技术研究陆军战时军械装备保障需求分析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成果,仿真技术的研究结论缺乏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收稿日期:2018-10-25修回日期:2018-12-11作者简介:肖慧鑫(1981-),男,内蒙古通辽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联合作战指挥、军事装备等。
摘要:战场环境历来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战场环境保障能力,对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的基本特点及战场环境数据资源现状,从数据管理、数据关系、数据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新体制,要地联合防空,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中图分类号:TJ01;E99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19.12.030引用格式:肖慧鑫.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44(12):153-157.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肖慧鑫(国防大学,北京100091)Analysis of Big Data Demand for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XIAO Hui-xin(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ing big data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attlefieldenvironmental security,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win the local wa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battlefield environmental data.From the aspects of data management ,data relationship ,data fus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requirements of big data in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Key words :new system ,joint air defens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big data ,demand Citation format :XIAO H X.Analysis of big data demand for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19,44(12):153-157.0引言《孙子兵法》在地形篇开篇讲道:“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军队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服务构建需求分析李越;刘泽亮;明月【摘要】近年来,随着军队建设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以信息化为主导、整体转型为中心的军事变革,信息的获取、整合能力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性因素。
军队信息化建设热潮中,信息服务逐步展开。
在军队体制内信息服务建设初期阶段,信息服务的整体架构成了各方面专家探讨的核心问题。
文章针对信息服务的构建需求进行了简要分析。
%In recent days, with the need for army building,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characteriz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leading and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s the center has been rising in the the worldwide, so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ability are becoming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and restricting combat effectiveness. With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oom, information services gradually expand. In the early days of military system information services building,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has become a core issue discussed by various expert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d the demand for information services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6(000)016【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军队;信息化;信息服务;构建需求【作者】李越;刘泽亮;明月【作者单位】重庆通信学院,重庆 400035;重庆通信学院,重庆 400035;重庆通信学院,重庆 400035【正文语种】中文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既要依从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又要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制约;既要反映信息化条件下履行使命任务的本质要求,又要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既要取决于部队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等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主观指导、理论建设、自觉能动性等主观条件。
军队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1. 研究背景军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使命。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争形态的演变,军队应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保其战斗力和整体效能的提升。
2. 研究目的本次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当前军队发展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为军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3. 研究内容(1)军队现状分析通过对当前军队的组织结构、训练水平、装备装备、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分析,全面了解军队的现状,找出潜在的问题和不足。
(2)未来需求预测结合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演变和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对军队未来的需求进行预测,确定未来军队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3)可行性评估综合分析军队发展的资源投入、技术取得和影响因素等,评估军队发展的可行性,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4)发展建议根据可行性评估的结果,结合军队的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组织结构调整、军事装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为军队的未来发展提供具体指导。
4.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军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状况。
(2)实地调研:走访军队基地、军事学院等地,深入了解军队的现状和实际需求。
(3)专家访谈:与军事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军队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5.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可行性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对当前军队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找出问题和不足。
(2)对未来军队发展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确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3)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4)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为军队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6. 研究时间表本次可行性研究的时间表如下:(1)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1个月(2)实地调研:2个月(3)专家访谈:2周(4)分析和报告撰写:1个月总结:通过本次可行性研究,我们将对军队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预测未来的需求,评估军队的发展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创新观察军事物流保障链中军用大型运输车辆预置储备需求分析王俊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学员二大队学员六队,北京102205)摘 要:本文对军事物流保障链中军用大型运输车辆预置储备的地位进行探究,分析我国军用大型运输车辆预置储备现状,总结进行军用大型运输车辆预置储备的现实需求,能实现军事物流快速、精准、可靠的目标,为斗争工作提供保障,弥补战略动力的不足,体现民用运力潜力效能。
关键词:军事物流;军用大型运输车辆;储备引言:2007年12月我国中央军委发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确保体制向一体化推进,提升后勤管理科学化的目标。
军事交通运输在军事物流保障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符合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发展要求,应该对军用大型运输车辆进行科学安排,确保预制储备工作满足现实的应用需求。
1 军事物流保障链中军用大型运输车辆预置储备的地位在现代军事物流中对军用大型运输车辆进行科学的预制储备工作,对车辆进行系统控制、规划、优化以及协调,确保大型车辆在采购、运输、配送等环节能发挥较大的效用。
在军事物流保障链中,军用大型运输车辆承担着物资空间移动的重任,在物资运输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为,现阶段军工业生产处于现代化和集中化的发展状态,军用物资与部队用户的地理位置处于被分割的状态,并且距离逐渐拉大,军事运输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从信息化战场的角度进行探究,战场空间呈现高立体、全方位的特点,这样物资的流动距离逐渐扩大,运输线被不断地延长。
因为要对军用大型运输车辆进行妥善管理,加强预制储备的力度,为军事事业的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2 我国军用大型运输车辆预置储备现状我国的军用大型设备建设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十一五”规划前,许多旅、团、营、连、排都只配置了接装和送修的车辆,处于分散的状态并且吨位较小,无法进行规模化的投送工作。
2015年左右,军队组建10支大型军用车队,为数百名驾驶员提供专业培训。
“十二五”规划后期,军队进行更新工作配置大量的军用大型运输车辆,增强自身保障能力。
作战方案分析评估引言作战方案分析评估是军事战略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作战方案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可行性、有效性和风险程度,以制定出最佳的作战方案。
本文将介绍作战方案分析评估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作战方案分析评估的过程作战方案分析评估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首先,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明确作战目标和任务,以及所需资源和条件。
在这个阶段,决策者需要对目标进行具体的设定,并确定作战任务的要求和期望结果。
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决策者需要制定不同的作战方案,并根据需求进行对比和选择。
方案设计包括确定作战组织结构、兵力配置、装备选择等内容,以及建立相应的作战流程和时间表。
评估分析评估分析阶段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各个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分析其优劣势、风险和可行性。
评估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战术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实施性以及资源上的可支撑程度等。
结果总结在评估分析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阐述各个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总结阶段需要将评估结果与原始需求进行对比,以验证作战方案是否满足需求,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研究。
作战方案分析评估的方法作战方案分析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方法:会议讨论法会议讨论法是最常用的作战方案分析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召开专家会议或决策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评估不同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
会议讨论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初步的评估结果。
模型仿真法模型仿真法是利用计算机模型对作战方案进行仿真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模拟不同情况下的作战结果,并进行定量化的评估。
模型仿真法的优点是可以对不同的变量进行控制和调整,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作战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对过去类似战役和战斗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获取有关战术和战略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应用于作战方案的评估和改进。
2024年军民融合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用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相互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军民融合市场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文将对军民融合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军民融合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军民融合市场的特点军民融合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多元化需求军民融合市场的需求非常多样化。
军队需要民用科技产品来提高军事装备的性能和效能,如高精度导航设备、先进材料等;而民用市场则需要军事科技的转化应用,如智能安防、医疗器械等。
因此,军民融合市场需求的多元性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市场规模庞大军民融合市场的规模巨大。
国家对军民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军民融合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军民融合市场的需求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如工业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3 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
军队需要通过民用科技创新来提升军事装备的性能,而民用市场则需要通过军事科技创新来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因此,军民融合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成为市场参与者的核心竞争力。
3. 军民融合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军民融合市场需求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3.1 智能化需求增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需求在军队和民用市场中越发重要。
军方需要智能化装备提升作战效能,民用市场也需要智能化产品提供便捷的生活体验。
因此,智能化需求在军民融合市场中将持续增加。
3.2 环保、节能需求上升环保、节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军民融合市场也不例外,环保、节能需求将成为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军队需要研发环保型武器装备,民用市场需要节能型产品来降低能源消耗。
因此,环保、节能需求的上升将推动市场的发展。
军事装备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军事装备是一个国家安全防卫的基石,每个国家都需要大量投资来研发和制造军事装备。
当前,全球军事装备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军事装备市场规模达1050亿美元,未来5年内年增速预计在5%以上。
二、市场竞争环境分析1.市场主要参与者当前,全球军事装备市场呈现出多极格局,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各国、以色列、韩国、印度等。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是全球军事装备市场的主要玩家。
2.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军事装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方面。
各国在军事技术研发方面互相竞争,不断推出新型武器装备,以满足现代化战争需求。
(2)市场拓展方面。
各国通过出售武器装备,开拓新的市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3)价格竞争方面。
在军事装备市场上,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赢得订单,各国常常采取低价策略,甚至是亏本出售。
(4)质量和服务方面。
在军事装备市场上,客户通常需要的不仅是高质量的产品,还需要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支持。
因此,提供质量卓越、服务完善的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大。
三、市场趋势分析1.技术水平提高随着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各国在军事技术研发方面也在不断加强投入。
未来,军事装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2.维和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全球和平与安全形势的进一步改善,各国对维和领域的投入也在增加。
未来,维和市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装备市场。
3.新兴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国家拥有庞大的军事消费市场,为各大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结论综上所述,全球军事装备市场竞争激烈,各国都在加强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扩大市场份额。
未来,技术创新、维和领域、新兴市场将成为军事装备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军工企业军方市场需求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摘要:军工企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承担着研发生产军事装备和武器的重要任务。
军方市场需求是军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军方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军工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工企业;军方市场;需求分析;应对策略引言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全球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国防建设已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工企业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军方市场需求的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背景下,军工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国内外军事技术的最新动态,还需要深入研究军方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1军方市场需求的特点1.1高度专业化和定制化需求军方市场需求具有高度的专业化和定制化特点,军事装备和武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严格符合军方的特定需求和标准。
军方对于产品的性能、质量、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要求极高,同时还要考虑到产品的适应性、易用性以及隐蔽性等特殊需求。
因此,军工企业在满足军方需求时需要具备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和定制化生产能力,以确保产品能够完全符合军方的要求。
1.2高度保密和安全性要求军方市场需求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防领域,因此具有高度的保密和安全性要求。
军工企业在开展军方市场业务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确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不泄露任何国家机密信息。
同时,军方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产品必须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以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军工企业在满足军方需求时需要注重产品的安全性设计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
1.3长周期和高风险性需求军事装备和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周期通常较长,且投入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都较高,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军方市场需求对军工企业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还需要企业具备稳定的产能和供应能力,确保能够按时交付产品。
信息化国防加强军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了适应现代军事战争的需求,信息化国防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军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于信息化国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国防中军事数据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挑战。
一、军事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信息化国防中,军事数据的收集是构建完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
军事数据包括战场情报、武器装备性能、作战指挥信息等多种类型。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实时了解、对敌方行动的准确预判、对作战指导的科学决策。
因此,军事数据的收集对于国防力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军事数据收集的技术手段当前,军事数据的收集主要依靠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
例如,依托现代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战场情报的高效收集;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对军事单位位置和行动轨迹的追踪和记录;利用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军事指挥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这些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军事数据的收集效率和准确性。
三、军事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军事数据的收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
军事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军事指挥官和决策者系统地认识战场态势、分析敌情友况、预测未来走势,从而指导军事行动。
军事数据分析还可以发现战场中的规律和趋势,为作战战略和作战战术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军事数据分析是保障国防安全和军事胜利的重要环节。
四、军事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和挑战为了进行有效的军事数据分析,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等工具。
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庞大军事数据库的高效管理和查询,以及对军事模拟和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数据挖掘算法可以从庞大的军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军事情报分析和战场态势评估。
然而,军事数据分析也面临着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挑战。
如何确保军事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以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信息化国防中军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于国防力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军事需求是构想式的、虚实结合的、滚动发展的。
开发“好”的军事需求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面临诸多困难。
军事需求涉及多个维度:从时间上看包括中远景设想、长远发展规划、中期实施计划以及年度计划中的需求;从层次上看包括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作战平台与单兵级以及工程技术级的需求;从军兵种看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以及各个兵种的需求;从业务看包括情报侦察、通信保障、电子对抗、兵力投送、火力打击、物资运输等需求。
军事需求不可能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必然是构想式的、虚实结合的、滚动发展的。
开发"好"的军事需求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面临诸多困难,目前没有完全成熟的解决办法。
本文仅仅对军事需求工程解决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典型对策作初步的探讨。
一、军事需求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军事需求工程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军事需求是什么”(what)和“军事需求为什么”(why)。
每个军事需求都应当用陈述句说明“是什么”,如果“是什么”的内涵不够清晰,则应补充说明“不是什么”。
如果“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应当解释“为什么”是军事需求。
追究军事需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目的是获得正确、清楚的军事需求。
常见的问题有:1、军事需求无二义性问题“无二义性”是指每一个军事需求只有唯一含义。
如果不同的人对一个军事需求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就有二义性。
如果需求存在二义性,将会导致误解需求而开发出偏离需求的军事系统。
为了使需求无二义性,在写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时措词应当准确,切勿模棱两可。
2、军事需求一致性问题军事需求“一致”(Consistent),是指军事需规格说明书中各个军事需求之间不会发生矛盾。
矛盾的军事需求常常潜伏在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上下文中。
3、军事需求完备性问题军事需求的完备性是指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没有遗漏一些必要的需求。
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军事系统的特色功能,而忽视了其它一些不起眼的却是必需的功能。
不完备的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将导致产生不完整的功能,军事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可能无法完成预期的任务。
4、军事需求必要性问题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军事需求对军事用户而言应当都是必要的。
可以把“必要”比喻为“雪中送炭”。
“必要”往前一步,要么是“画蛇添足”要么是“锦上添花”。
“画蛇添足”不会对军事用户所期望的作战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效果,而且可能会导致费用增加、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
应当集中精力先完成必要的军事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则再“锦上添花”。
为了避免主次颠倒,应当在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将那些“锦上添花”的军事需求设置为较低的优先级。
5、军事需求可实现性问题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军事需求对军事系统研制部门(或技术研究人员)而言应当都是可实现的(Attainable)。
“可实现”意味着不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满足时间、费用、质量等约束。
对于军事使命模糊、技术不确定性较大的军事系统,如果不能确信某些军事需求是否可实现,应事先协商并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避免将来发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6、军事需求可验证性问题军事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军事需求对军事用户而言应当可验证(Verifiable)。
如果军事需求是不可验证的,那么军事用户就可能会对目标军事系统建成后产生的成效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充分的信心,对具体项目而言就是无法验收、可能会发生纠纷。
例如,假设某项军事需求是“阻击×国×个航母编队”,看起来挺合理,但是如何验证呢?怎能造个“×国×个航母编队”来试验?如果双方认可“采用计算机模拟”等效于实际测试,那么这项军事需求是“可验证”的。
7、军事需求优先级问题理论上讲,所有军事需求都应当被实现。
但是在现实之中,存在“时间、进度、费用、技术资源”等限制。
必须“取舍”:先做优先级高的军事需求,后做(甚至放弃)优先级低的需求,这样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军事需求的优先级其实就是军事需求“轻重缓急”的分级表述。
二、军事需求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军事需求工程难度极大,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客观上,军事系统是面向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处环境复杂多变的未来战争,涉及众多领域、多个层次,使其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主观上,军事需求几乎涉及与军事系统建设相关的所有人员,包括各类军事人员、体系结构结构设计人员、系统研制人员、关键技术研究人员、系统采办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他们在专业领域、知识结构以及关注点等方面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沟通困难增加了人为难度。
1、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造成军事需求工程实施困难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1)军事需求涉及众多领域、包含多个层次,难以规范军事需求与软件需求存在较大差别,是多学科的交叉,涉及作战领域、功能领域、技术领域(还包括众多子领域,例如作战领域就包括情报、指挥控制等领域),军事需求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军事系统在作战中必须提供的能力(即:能力需求),包括军事系统支持下作战单元履行的作战活动、履行作战活动所需要的作战信息等;军事系统必须具备的系统特性(即:系统需求),包括军事系统组成、功能、功能结构等;军事相关技术必须具有的条件(即:技术需求),包括实现军事关键技术、性能等。
他们构成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军事需求是一个关系复杂、动态演化的体系,易生矛盾“体系”(systemofsystems,SoS)具有高度复杂性,被广泛公认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军事需求是一个体系,包括能力需求、系统需求、技术需求,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并随时间演化的关系。
军事需求体系是一个由逻辑、时间组成的二维结构,即:在逻辑上,能力需求牵引系统需求,系统需求牵引技术需求;在时间上,系统需求是在技术需求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实现,能力需求是在系统需求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实。
能力需求牵引系统需求,以提高作战能力为基础开发军事系统;系统需求牵引技术需求,以开发军事系统为目的研究军事技术。
同时,技术需求制约系统需求,技术的开发与集成是系统需求得以实现的前提;系统需求制约能力需求,军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能力需求实现的基础。
而且,新兴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对能力需求产生巨大影响,推动能力需求的发展;同时,能力需求牵引技术需求的发展方向。
每个层次的军事需求都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而且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需求之间形成的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演化。
(3)军事需求是构想式的、虚实结合的、滚动发展的,难以协调军事需求涉及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可能是孤立的、不变的,必然是构想式的、虚实结合的、滚动发展的。
首先,军事需求涉及的是未来的军事使命、作战任务、作战概念、作战环境、作战样式、作战对象等方面,这些都有很强的预测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只能是对未来可能情况的某种构想。
其次,军事需求中涉及的中长期构想,主要是对未来军事系统发展趋势的某种描述,具有“虚”的成分;同时,要直接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里的军事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军事系统建设,这部分内容必须尽量具体、详实。
最后,军事需求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军队与国防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并推向未来,必然是不断升级、滚动发展的。
2、主观原因造成的困难造成军事需求工程实施困难的主观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1)军事用户(或军事领域专家)难以给出军事需求外界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军事用户(或军事领域专家)对目标军事系统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完全清晰的给出到将来的军事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是军事用户说不清军事需求。
军事用户说不清需求是普遍现象。
军事用户真的不知道需求是什么,或者对军事需求只有朦胧的感觉,当然说不清楚需求。
有时军事用户心里明白想要什么,却说不清需求,例如:每个人都了解自已的脚,但很难用语言说清楚脚的形状,通常试穿时感觉到舒服才买鞋。
二是军事用户可能变更需求。
军事用户不可能对未来事物一步到位的完全认识,或者军事客户对军事系统有更好的理解而生成的新思路,或者是由于外部军事环境不断变化而引起的问题域扩展。
在军事需求的产生与应用过程中,需求变更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多方面因素相互结合的结果。
(2)军事需求工程人员难以获取和描述军事需求军事需求工程人员往往不断涉足不同的领域,与不同的军事用户打交道,给出的军事需求也总是不断变化、千差万别的,很难全面、准确的获取和描述军事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军事需求工程人员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
有的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习惯于被动的开发军事需求,错误的以为“军事需求是军事用户的事情,为军事用户建设军事系统,难道军事用户不该清除的告诉我们应当达到什么目标吗?军事用户(或军事领域专家)没有清晰的给出军事需求,应当自己负责”。
军事用户说不清楚军事需求或者军事需求发生变更,都是常见的问题;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不应该把这些问题当成借口而不愿主动攻克问题,导致军事需求问题扩散到整个军事系统建设过程,产生严重后果。
二是军事需求工程人员欠缺应有的知识技能。
军事应用域的知识是无边无际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万事通”。
军事需求工程人员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当接手一个陌生的业务时,就可能是个“无知”者。
军事领域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总是向新的领域发展。
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会有更多“第一次”,需要不断提升知识技能。
三是军事需求工程人员未写好军事需求文档。
军事需求工程人员写不好需求文档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军事需求调查工作不充分,获取的需求信息太少或者太乱,以至于写不成需求文档。
另一方面是军事需求工程人员对军事需求文档的形式、内容缺乏研究,虽然已经获得了不少需求信息,却写不出好的文档来。
(3)军事用户和军事需求工程人员未共同努力如果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与军事用户没有共同努力,那么难以达到理想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与军事用户未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果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不能与军事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在军事需求工程实施过程中会非常疲惫、而且难以达到理想的军事需求工程实施成效。
军事用户往往有想法——我已经讲了该讲的,我还要干自己的事情,难道你们自己不会想办法、还要我伺候你们不成?二是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与军事用户双方误解军事需求。
军事需求工程人员与军事用户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关注点以及使用习惯各不相同,双方在进行军事需求交流沟通时经常会发生“问非所求,答非所问”的情况。
在军事需求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军事需求术语可供使用,使得不同的人员根据自己的习惯采用不同的术语对军事需求进行描述,不同的使用者可能对某些术语有不同的理解。
不论是复杂的项目还是简单的项目,军事需求工程人员和军事用户都有可能误解军事需求。
三、军事需求工程的典型对策为了解决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