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四季养生原则

中医四季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
推崇顺天守势,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中追求四季养生,顺天守势,天人合一。四季养生: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保健方式应顺应自然与起居调节的概念与。顺天守时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准则,养生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 选择养生方法要从顺应自然与适合自己这两个方面考虑,做到天人相应的境界。
冬季
冬季已近,冬季出门,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人体背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与体内五脏六腑相通连,当背部保暖不良时,风寒容易从背部入侵而损伤阳气令人生病,或使旧病复发。故冬季养生应重在“藏”,养肾最为关键。

健康要点
第一:正确的饮食医治身体的疾病。 第二:适当的运动。 第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根基在充足的睡眠。 第四:生活上的规律与节奏。 第五:接受阳光的能。 第六:新鲜的空气。 第七:无毒生命水。

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是没有生理和遗传疾病。没有生理性的疾病和遗传疾病,这是健康的第一条件; 二是有自我控制能力; 三是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心理平衡,知足常乐,有满足感。快乐与健康,快乐更重要; 四是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亚健康
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心理适应能力低下的状态。 亚健康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像容易疲劳、腰酸背痛、睡眠欠佳、食欲不振等,心理脆弱,多愁善感,心烦急躁,焦虑紧张。亚健康状态对人有许多危害,它是许多疾病的前奏,也是衰老的征兆,不可掉以轻心。世界卫生组织把亚健康当作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中医养生防病之道
1. 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总结养生原则 2.修心养性,防止精神刺激 3.饮食有度 4.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紧张劳累 5.坚持体育锻炼 6.养生必补肾

提醒:冬天到来了。提醒我们霜降时节宜选温和食谱。霜降节气易发疾病有消化系统疾病、风寒感冒、寒性腹泻、心脑血管疾病等,预防的最佳方法是饮食调养。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饮食宜温和,少吃生冷、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可吃些小白菜、卷心菜、面食、鱼类、苹果、酸奶等,且烹调方法应以蒸、 煮、烩、炖为主,忌油煎炸食物。 天气逐渐变冷,应积极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科学进补。霜降后,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应尤其注意低脂、低 胆固醇、低盐,不要因为天冷,为了御寒而多食脂

肪含量高的食物。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山楂可开胃、扩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强心;茄子、板栗可降低胆固醇;莴笋、土豆、板栗含钾比较丰富。
一、 要保暖防寒 二、 要早睡晚起 三、 要动静结合 四、 要情绪稳定 五、 要冬浴有法 六、 要睡眠有方 一宜保暖。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 二宜健脚。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 三防犯病。应注意防寒保暖,寒冷会诱发肌死、中风,加剧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要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宜多饮。冬季每日补水2000~3000毫升。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五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调整的最佳方法是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这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宜粥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八宜早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饮食原则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首先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老年人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它疾病,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分解代高谢增强,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好,所供给的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蔬菜是绿叶菜、大白菜、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冬季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可多吃些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如有钠低者,做菜时,口味稍偏咸,即可补充。

春季养生法
一、 要保暖防寒 二、要晚睡早起 三、要慎避风邪 四、要精神愉快 五、要勤于运动 六、要美容保健 七、要防病保健 饮食原则
春季食补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如偏于气虚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

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蜂蜜、牛奶等。 偏于气阴不足的,可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 另外,春季饮食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对于因冬季过食膏梁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内热偏亢者,还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夏季养生法
一、 要晚睡早起 二、要防暑取凉 三、要防晒护肤 四、要情绪欢畅 五、要动静结合 六、要饮食卫生 七、要冬病夏治 八、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 饮食原则
夏季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食物消化不良。加之近年来,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体质呈酸性,多内热。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在夏季上市的蔬菜中,哪些是凉性的呢?瓜类蔬菜除南瓜、金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番茄、茄子、芹菜、菊花脑、落葵(紫角叶)、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也属于凉性蔬菜。

秋季养生法
一、 要早睡早起 二、要适当“秋冻” 三、要清静养神 四、要适当运动 五、要护肤保健 六、要防病保健
饮食原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 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

中医保健之道 晒晒后背补阳气
有些人不论天气冷热都会手脚冰凉,中医认为是人体阳气虚弱或气血不足的表现。针对手脚冰凉,调理方法很简单,平时晒晒太阳 就能达到保健的目的。 清代医家曹庭栋在其老年养

生专著中指出,“背为阳,心肺主之”,说明晒后背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也很有好处。《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