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笔记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

二.中国建筑史发展史

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主体文化没有被外来文化打断。四大文明古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中国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地理的阻隔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长城

营四周围土建造住所,封闭性的很好诠释,四合院,宫城

匠:古代没有表示建筑师职业的词,只有匠,既要建城市,又要建住房,既要修水利,又要装饰建筑。说明中国古代对建筑的不重视

Architect archi=master tect是技术人员,而匠只有后半部分,没有master的意思

空间观念:

中心:

方位:从星像来的,以北斗星为中心,周围的星宿分为四组,分别用四个神兽来代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然后把天象投射到地面,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随后都出现的五行,又与方位相对应,金木水火土,把天文地理人事全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有了看天象知人事的说法,理论支撑,在天象中,北斗星是指向北极星,所以以北为尊也找到一个根据。另外日照理论体系,所以中国建筑一般以南北为中轴线,西周凤雏村遗址就能看出严格按南北中轴线布局。而且在中国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上和下的尊卑观念,因此中国建筑没有往高发展,其实在汉就有楼阁,但以后这个趋势就慢慢抹杀掉了

等级秩序: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人分三六九等,不可逾越,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所以建筑有严格的等级秩序,无论方位规模,还是颜色造型。

木构架形式:

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槽,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这种方式由于耗材量大,建筑的面阔和进深又受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比较厚重,应用不广泛,一般仅见于产木丰盛的林区。

斗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唐宋:结构作用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

○明清: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从密,用料变小,但结构作用仍在。

屋顶形式:

庑殿顶: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称四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

歇山顶: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

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悬山顶:悬山顶式两坡顶的一种。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硬山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

一)旧石器时代: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有巢氏。这个时期中国祖先居一穴居和巢居为主,洞穴有以下几个特点

近水——为了饮水和渔猎,选择湖滨或河岸附近。

防止水淹——为防止河流涨水时受淹,洞口一般高出附近水面10—100米不等,多数在20~60米处。

洞内较干燥——选择钟乳石较少的喀斯特溶洞,洞内湿度较低,以利生存。生活遗迹表明,住处在接近洞口的部分。

洞口背寒风——一般洞口背向冬季主要风向,这些岩洞,很少朝向东北或北方的。原巢居:始人在栖居自然岩洞的同时,在森林和沼泽地带,仍然依靠树木作为栖居的处所。当时人们借以栖身的树木和岩洞都只是自然界本身,但是生活的经验已经使他们懂得,对栖居的树木去掉一些有碍枝权茎叶采用一些枝干之类填补空档;对于岩洞则清除有碍的石块以及填补地面坑洼,略事修整以改善栖息条件。

巢居的发展——(在一棵大树上构巢)——(例如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

新石器时代:1.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余姚河姆渡人们生活在河沼旁边,除了渔猎以外,并已开始种稻,经营农业,从而定居。他们居住的地方,由于地势比较低湿,所以房子都采用架起的形式,犹如现今仍能见到的黔桂地区的苗家山寨和云南一带的傣族竹楼差不多。这种建筑形式,后来被取名为“干阑”式建筑,其做法是用木桩架空,上面铺桁(héng)条、木板,再在上面立柱、盖屋顶。据考古学家分析,这种建筑形式有一个发展过程,它是从树上集居演化过来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江南民居,就是从这种形式中流变、发展过来。

2.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仰韶村、半坡村母系社会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其黄土层质地细密,并含有一定的石灰质,其土壤结构呈垂直节理,壁立而不易塌陷,适合横穴和袋型竖穴的制作。母系氏族公社进入农耕时期,提出定居的要求之后,穴居这一形式在黄土地带遂得到迅速的发展。窑洞

2. 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父系社会

原始社会规划特点:1、聚落选址——水

2、分区——居住、生产、墓葬

3、居住区布局——向心、环状

4、壕堑——最早的防御性设施之一

二)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中国人都听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因为古代文献中清楚地记录了夏、商、周三个最早的朝代。但是,就有案可稽的最早的年代来说,司马迁的《史记》也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西周早、中期和夏、商两代,只有帝王的世系而无年代。这就是说,五千年文明史中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对国民来说,“这事儿很煞风景”,使人说起五千年文明史来,“理不直,气不壮”;对学者来说,“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不能得到中外史学界的公认”而令人愤愤不平。为填补中国文明史的空白,“夏商周断代工程”

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城市初生期

主要成就:

1、甲骨文

2、青铜器

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2、建筑工官制度(司

空、司徒)

3、瓦的发明

4、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的应用

5、完善的建筑理论体系,严格的等级制度

城市建设:《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

朝后市,市朝一夫。”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

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

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

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经涂,不是

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1)等级制度(布局、规模、道路、城墙、建筑物等)

(2)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

实例:西周早期遗址—陕西岐山风雏村四合院(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城市遗址:1、成汤都城—西亳 2、郑州商城3、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 4、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宫殿遗址:

1、河南偃师二里头

早商宫殿遗址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较规整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表示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群开始定型。

2、郑州商城宫殿遗址

3、湖北盘龙城宫殿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