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 格式:doc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9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宫殿建筑内有排水设施和冷藏室

·先秦时期出现了砖

二、汉

⑴背景

·罢黜百家“楚汉的浪漫”

⑵成就

①木构建筑三大结构体系:抬梁、穿斗、井干

②楼阁建筑

③斗栱的出现和应用

④屋盖的基本形式的出现(第五立面)

⑤技术上、制砖、拱券技术(主要用于墓室)

⑥石阙艺术(高姬墓阙)

⑶实例

①汉长安

②高姬墓阙

③白马寺(佛教传入)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⑴背景

·战争、分裂、人口急剧下降

·“人的觉醒,文的自觉”时代精神

⑵成就

·因为精神的痛而关注彼岸世界→宗教的发展

·三种石窟:

·山水园林的发展

·家具的出现(垂足而坐出现,宋代以后真正开始全面)

△南北朝以前主要席地而座,少数民族因长期骑马不习惯席地,便产生了家具,

垂足而坐产生

⑶实例

①永乐寺塔

②南朝墓

中国建筑史整理笔记

朱光亚教授东南大学

一、WHY:正确认识建筑和树立价值观

过去时:修养

现在时:古为今用

将来时:职业精神

二、WHAT:

建筑史:“站立的基石”“智慧的积累”

·Tadao Ando :有深度的建筑

·克罗奇:历史是一门万古长青的知识

·建立正确的建筑观

三、HOW:

⑴文化观的改变

·古代的两大体系

“道”形而上者,意识形态

“器”形而下者,自然科学

彼此不相往来

1840(鸦片战争)→1861(洋务运动)→1894(甲午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95(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社会制度的变革

1911→五四运动→30年代(文化心理的改变)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0年 1979—1989

认识西方建筑之始:建筑之功能、技术、空间→“西方功能好,形式中国好”

→反思“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并从根本上了解:弘扬中国文化建筑文化密

不可分,“道”“器”相融的结果。

后兴时期的建筑文化特征:环境、城市、文化

⑵建筑观的改变

①谋求生存的物质手段

②艺术之母(形式的重要)

③工业产品:住人的机器

④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我国与西方接触的阶段)

⑤“建筑是关于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第14界国际建筑师大会

⑥后现代:文化认同

本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化现象

科技高度的发展——条件、环境恶化,信息社会的出现对艺术的冲击,感到科

技的冷水——产生困惑:人与社会、自然、人、自我的关系

在建筑上的特征:用通俗的形式表达大众认可的形式

“京剧联奏”:以节奏来统一

“新的平面感”(没有深度的文化现象)

C·Jencks:《后现代建筑语言》

“三个e”:energy、environment、ecology

“三个s”:syntax(句法)、semartics(语法)、sculpure

⑦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

对理性的语法:无逻辑、无原则

折、消、解、反叛、否定

对现代发展至今的根本否定,对西方传统的根本否定

⑧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和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针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而提出

⑶文化观

古建筑是在什么文化背景下产生?与现在连接的接合点是什么?

公元前2200:在龟壳上的数字《河图洛书》

西汉《黄帝内经》《教沦》

1、3、5、7、9 天教,阴教,奇

2、4、6、8 地教,阳教,偶,各个方向相加常数:15

·明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九开间”九为天数

“记用9室,谓法龟文”

与等级及数字概念密不可分

·天一阁:6开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中国古代思维:联想、比喻、模糊型的思维。

四、建筑史体系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