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卡定理,帕普斯定理的证明技巧

斯卡定理,帕普斯定理的证明技巧

斯卡定理,帕普斯定理的证明技巧
斯卡定理,帕普斯定理的证明技巧

用面积法证明Pascal 定理的方法与技巧

[帕斯卡定理] 如图,用一条6-闭折线依次连接圆上的六个点A B C D E F 、、、、、,其中

AB DE G BC EF H CD FA I ===I I I ,,,则G H I 、、三点共线。

E

F

[证1]首先,连接GI ,设'GI BC H GI EF H ==I I ,;

E

F

图(1)

E

F

图(2)

顺次连接圆上的6个相邻点,得到圆的内接凸六边形AEBDFC;

F

E

F

连接G I 、与圆周上的六点A B C D E F 、、、、、,设'

''GH GH HI H I

l l =

=

,,则 'GBC GEF IBC IEF S S GH HI S S l l D D D D =

==,,从而'''

GBC IEF

IBC GEF

S S GH H I

HI GH S S l l D D D D =??。 GBC IEF

GBC IEF IFC GBE

IFC GBE

IBC GEF IFC GBE IBC GEF

GEF IBC

S S S S S S S S BG BC FI FE S S S S S S FI FC BG BE S S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鬃?

鬃?

鬃?鬃

BG BC FI FE CI CF EG EB

BG FI FC BG BE EG EF CI CB

鬃鬃=

鬃?

鬃鬃BC ×FI FC ×FI ×FE ×BG BE ×CI ×CF ×EG EF ×EG ×

EB

×CI CB

×1=,

可知,

1'l l =,即得'1'GH H I HI GH ?,即'

'GH GH HI H I

=。 由于'H H 、都是线段GI 上的点,可知'H H 、同向分线段GI 的比相等,

故'H H 、为同一点(重合),从而证明了G H I 、、三点共线。

F

E

F

[总结]对圆上的6点,过每两点作直线,共可得2

6C 15m ==条不同的直线;这些直线中每

两条有一个交点(含平行线的交点在无穷远处,以及多条直线交于一点的情形),可得

215C 105n ==个交点(如果重合的交点只计一次,至多463C 651k =+=个不同交点。因为

圆上4点所确定的6条直线,其交点有1点在圆内,有2点在圆外,有4点在圆上)。 从不在圆上的45个点中任意取一点, 都能得到一条过该点以及另外两个点的两条帕

斯卡线,共可得至多1

452C 3

30?条帕斯卡线。

[帕斯卡定理的更多证明方法如下]

E

H

G

H

H

[帕普斯定理]

B C

A

C

中值定理证明

中值定理 首先我们来瞧瞧几大定理: 1、 介值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在该区间的端点取不同的函数值f(a)=A 及 f(b)=B,那么对于A 与B 之间的任意一个数C,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f(ξ)=C(a<ξ

几何常用定理

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2. 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 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①CD 2=AD ·DB;②BC 2=BD ·BA;③AC 2=AD ·AB;④AC ·BC=AB ·CD (等积式,可用面积来证明)。 3.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 4. 四边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和两条对角线中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5. 间隔的连接六边形的边的中点所做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6. 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五心 重心定义: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外心定义: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垂心定义: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内心定义: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旁心定义: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三角形有三个旁心。 三角形的内心 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接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有一个且只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就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 内切圆的半径公式: ()()()s a s b s c r s ???=(s 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三角形的外心 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有一个且只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就是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设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从O向BC边引垂线,设垂足为L,则AH=2OL。 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三角形的旁心 与三角形的一边及其他两边的延长线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旁切圆,旁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其他两个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到三角形一边及其他两边延长线的距离相等,就是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有三个旁切圆,三个旁心。 7. (九点圆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点、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各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是一个初等几何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勾股定理约有4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最基本的公式。勾股数组方程a 2+b 2=c 2的正整数组(a ,b ,c )。(3,4,5)就是勾股数。也就是说,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 和b ,斜边为c ,那么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证法1】(赵爽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b>a ),以c 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 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 1ab.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RtΔDAH≌RtΔABE,∴∠HDA=∠EAB. ∵∠HAD+∠HAD=90o,∴∠EAB+∠HAD=90o, ∴ABCD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EF=FG=GH=HE=b―a,∠HEF=90o. ∴EFGH 是一个边长为b―a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 ∴. 【证法2】(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b ,所以面积相等. 即,整理得. 【证法3】(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 证明)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EAD≌RtΔCBE,∴∠ADE=∠BEC. ∵∠AED+∠ADE=90o,∴∠AED+∠BEC=90o.∴∠DEC=180o―90o=90o. ∴ΔDE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等于 .又∵∠DAE=90o,∠EBC=90o,∴AD∥BC.∴ 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

重要定理的证明

考研数学重要定理、性质及公式证明总结 ()()()()()()()()000000001,211112y f x x y f x x y f x x dy f x x f x dx y f x x y f x x f x x x ==''==?====()函数在点处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函数在点处可导且当函数在点处可微时,有; ()如果函数在点处可导,则函数函数在点处必连续,反之不一定.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页; ()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82页.设函数在处可导且取极值1.证明一元函数可微、可导及连续的关系: 2.证明费马定理: ()()[]()()()()()()()[]()()()()()()()() () ()0=0.125,,,,,,=0. 126,,,,0,,.130,f x f x a b a b f a f b a b f f b f a f f x g x a b a b g x a b g b g a g f x ξξξξξ''=∈'-'≠?∈= '-,则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页.设在上连续在内可导,且则至少存在一点使得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页.设、在上连续内可导且则,使得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页.设3.证明罗尔定理: 4.证明柯西中值定理: 5.证明洛必达法则: ()()()()() () ()()()()()[]()()()()[]0 0000,:1lim lim 0,2lim ;lim lim .133,,,00,,144x x x x x x x x x x g x x g x f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f x a b a b f x f x a b →→→→→'≠''==∞='''><在点的某去心邻域内可导,且又满足() ()极限存在或为则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页. 设在上连续在内可导,且则在上单调增加(单调减少).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6.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充分判别法: ()[]()()()()[]()()0000,,,00,,148(),0,00155f x a b a b f x f x a b f x x x f x f x x x ''><'''==><=页. 设在上连续在内二阶可导,且则在上的图形是凹的(凸的). 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页.设在处二阶可导若(),则是极小(大)值点.证明:参看同济教材七版上册页. 7.证明曲线凹凸性的充分判别法: 8.证明极值点的充分条件: @ 考 研 数学 高老 师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证法1】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 即 ,整理得.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HAE ≌ RtΔEBF, ∴∠AHE = ∠BEF. ∵∠AEH + ∠AHE = 90o, ∴∠AEH + ∠BEF = 90o. ∴∠HEF = 180o―90o= 90o. ∴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ΔGDH ≌ RtΔHAE,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 ∴. 【证法3】(梅文鼎证明) 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 过C作AC 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 D、E、F在一条直线上, 且RtΔGEF ≌ RtΔEBD, ∴∠EGF = ∠BED,

∵∠EGF + ∠GEF = 90°, ∴∠BED + ∠GEF = 90°, ∴∠BEG =180o―90o= 90o. 又∵ AB = BE = EG = GA = c, ∴ ABEG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ABC + ∠CBE = 90o. ∵ RtΔABC ≌ RtΔEBD, ∴∠ABC = ∠EBD. ∴∠EBD + ∠CBE = 90o. 即∠CBD= 90o. 又∵∠BDE = 90o,∠BCP = 90o, BC = BD = a. ∴ BDPC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同理,HPFG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的面积为S,则 , ∴. 【证法4】(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d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EAD ≌ RtΔCBE, ∴∠ADE = ∠BEC. ∵∠AED + ∠ADE = 90o, ∴∠AED + ∠BEC = 90o. ∴∠DEC = 180o―90o= 90o. ∴ΔDE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面积等于. 又∵∠DAE = 90o, ∠EBC = 90o, ∴ AD∥BC. ∴ ABCD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 ∴. ∴. 【证法5】(辛卜松证明)

六大定理互相证明总结讲课讲稿

六大定理互相证明总 结

六大定理的相互证明总结 XXX 学号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XXX 摘要 在《数学分析》中第二部分极限续论中提到的实数的基本定理一共提到六大定理,其中包括确界定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定理,有限覆盖定理.该六大定理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六大定理的相互证明. 关键词 确界定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1 确界定理 1.1 确界定理 有上界的非空数集必有上确界,有下界的非空数集必有下确界. 1.2 确界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证明:设一无穷闭区间列{[,n a ] n b }适合下面两个条件:(1)后一个区间在 前一个区间之内,即对任一正整数n ,有1+≤n n a a <n n b b ≤+1,(2)当n ∞→时,区间列的长度{(-n b ) n a }所成的数列收敛于零,即()0lim =-∞ →n n n a b . 显然数列{}n a 中每一个元素均是数列{}n b 的下界,而数列{}n b 中每一个元素均是数列{}n a 的上界.由确界定理,数列{}n a 有上确界,数列{}n b 有下确界. 设{}{}.sup ,inf n n a b ==βα显然n n n n b a b a ≤≤≤≤βα,. 又Θ()0lim =-∞ →n n n a b ∴βα= 即{}n a 及{}n b 收敛于同一极限ξ,并且ξ是所有区间的唯一公共点. 1.3 确界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1]

证明:我们只就单调增加的有界数列予以证明.因{}n y 有界,则必有上确界 {}n y sup =β.现在证明β恰好是{}n y 的极限,即β→n y . 由上确界的定义有:⑴β≤n y (3,2,1=n …),⑵对任意给定的ε>0,在{}n y 中至少有一个数N y ,有N y >εβ-.但由于{}n y 是单调增加数列,因此当n > N 时,有N n y y ≥,从而n y >εβ-.也就是说:当n >N 时,有 n y -≤β0<ε 所以 β→n y 2 单调有界原理 2.1 单调有界原理 单调有界数列有极限. 2.2 单调有界原理证明致密性定理 在证明定理之前,我们要先证明一个引理:任意一个数列{}n x 必存在单调子数列. 证明:⑴若{}n x 中存在递增子序列{}k n x ,则引理已证明; ⑵若{}n x 中无递增子序列,那么?1n >0,使n >1n ,恒有1n x >n x .同样在{}n x (n >1n )中也无递增子序列. 于是又存在2n >0,使2n >n ,恒有2n x <n x <1n x .如此无限进行下去便可得到一严格递减子序列{}k n x . 引理得证. 下面证明定理:由引理知,有界数列必有有界单调子数列.又由单调有界原理知,该有界单调子数列必有极限,即该子数列是收敛的.故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 2.3 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1] 由定理的条件立即知道{}n a 是单调增加有上界的数列,{}n b 是单调递减有下界的数列.根据定理,则n n a ∞ →lim 存在,且极限等于{}n a 的上确界.同样,n n b ∞ →lim 也存 在,且极限等于{}n b 的下确界.亦即对任何正整数k ,有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中的辅助函数的构造及应用

分类号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中的辅助函数的构造及应用 作者姓名常正军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2 9 1 0 1 0 1 0 2 研究类型数学应用方向 指导教师李明图 提交日期 2 0 1 3 - 3 - 1 5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摘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积分学三大基本定理中的主要定理,它在微积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地应用。关于它的证明,绝大多数教科书采用作辅助函数的方法,然后利用罗尔中值定理的结论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证明。罗尔中值定理是其的特殊形式,而柯西中值定理是其的推广形式,鉴于微分中值定理的广泛地应用,笔者将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辅助函数的构造,以及几个方面的应用加以举例。 关键词: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辅助函数的构造证明及应用 Abstract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is the main theorem of calculus three basic theorem,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status and role in the calculus,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of of it, the vast majority of textbook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uxiliary function, and then use the conclusion of Rolle's theorem to prove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Rolle mean value theorem is a special form of it, and Cauchy's theorem is extended form of it, given the widely applic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mean value theorem.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function of the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from several following different angles, and several applications for example. Keyword: Lagrange mean value theorem The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function Proof and Application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大全.docx

欧拉( Euler )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 的欧拉线; 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 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 一半。 费尔马点: 已知 P 为锐角△ ABC内一点,当∠APB=∠ BPC=∠ CPA=120°时, PA +P B+PC的值最小,这个点 P 称为△ ABC的费尔马点。 海伦( Heron)公式: 塞瓦( Ceva)定理: 在△ ABC中,过△ 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 的直线,分别 交边 BC、CA、AB与点 D、E、F,则(BD/DC)·(CE/EA) ·(AF/FB) =1;其逆亦真。密格尔( Miquel )点:

若 AE、 AF、ED、 FB四条直线相交于 A、B、C、 D、E、F 六点, 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 AED、△ BCE、△ 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 葛尔刚( Gergonne)点 :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F, 则 AE、 BF、 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 西摩松( Simson)线: 已知 P 为△ ABC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 PD⊥BC,PE⊥ACPF⊥AB,D、E、F为垂足, 则 D、E、F 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西摩松线。 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 (AC)是原线段(AB) 与较小线段 (BC)的比例中项,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帕普斯( Pappus)定理: 已知点 A 、A 、A 在直线 l 1上,已知点 B 、B 、B 在直线 l 2 上, 123123 且 A1 B2与 A2 B 1交于点 X,A1B3与 A3B1交于点 Y,A2 B 3于 A3 B2交于 点 Z,则 X、Y、Z 三点共线。

最好的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1证法】【abba aacaabc c ab bccbbb ca b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做8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 即 ,整理得.

证法2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1ab 2形的面积等于.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HAE ≌RtΔEBF, CGDab∴∠AHE = ∠BEF. , o∠AHE = 90∵∠AEH + abc. o∠BEF = 90∴∠AEH + c. = 90o HEF = 180o―90o∴∠H c的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F它的面积等于

c2. 正方形.b HAE, RtΔ≌∵RtΔGDH .HGD = ∠EHA∴A, o∠GHD = 90∵∠HGD + . GHD = 90∠o∴∠EHA + , GHE = 90o又∵∠. o= 180o+ 90o∴∠DHA = 90. 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ABCD .∴∴. 证法3证明)(】【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 过C作AC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D、E、F在一条直线上, 且RtΔGEF ≌RtΔEBD, ∴∠EGF = ∠BED,

2016考研数学中值定理证明思路总结

2016考研数学中值定理证明思路总结中值定理这块一直都是很多考生的“灾难区”,一直没有弄清楚看到一个题目到底怎么思考处理,因此也是考研得分比较低的一块内容,如果考生能把中值定理的证明题拿下,那么我们就会比其他没做上的同学要高一个台阶,也可以说这是一套“拉仇恨”的题目。下面小编就和大家来一起分析一下这块内容。 1.具体考点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这块证明需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相当于我们的工具,那需要哪些工具呢? 第一: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 最值定理:闭区间连续函数的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推论:有界性(闭区间连续函数必有界)。 介值定理:闭区间连续函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中任意一个数,都可以在区间上找到一点,使得这一点的函数值与之相对应。 零点定理:闭区间连续函数,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相异,则区间内必有一点函数值为零。 第二:微分中值定理(一个引理,三个定理)

费马引理:函数f(x)在点ξ的某邻域U(ξ)内有定义,并且在ξ处可导,如果对于任意的x∈U(ξ),都有f(x)≤f(ξ) (或f(x)≥f(ξ) ),那么f'(ξ)=0。 罗尔定理:如果函数f(x)满足: (1)在闭区间[a,b]上连续 (2)在开区间(a,b)内可导 在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相等,即f(a)=f(b), 那么在(a,b)内至少有一点ξ(a<ξ 柯西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及F(x)满足 (1)在闭区间[a,b]上连续 (2)在开区间(a,b)内可导 (3)对任一x∈(a,b),F'(x)≠0 那么在(a,b) 内至少有一点ξ,使等式[f(b)-f(a)]/[F(b)-F(a)]=f'(ξ)/F'(ξ)成立。 第三:积分中值定理: 如果函数f(x) 在积分区间[a, b]上连续,则在[a, b]上至少存在一个点ξ,使下式成立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大全

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 形的欧拉线; 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九点圆: 夕卜心重心重心垂心 200厘米43厘米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 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费尔马点: 已知P 为锐角△ ABC 内一点,当/ APB=Z BPC=Z CPA= 120°时, PA + PB + PC 的值最小, 这个点P 称为△ ABC 的费尔马点。 EE = 3.45 厘米 CE = 33塵米 片丘=306曇半 EP = 4.93 CP = 3. AP - 2.33屋亲 海伦(Heron )公式: 海伦(H F /W ?)公式第 1 泌ABC 中F 边BQ. CA. 的 长分别为瓠b. s 若p=- (a-l-b+c), 则 A A EG 的面积 S=./p (p-a) (p~b) (p~c) £0 = 6. g 屋米 7 CA = & QO 瘗厳 — (AB + BC^CA) = 73 層米 p = 7.54^ ^BPC = 1202 ^2PA = 120^ XAPB= 120^ B 9.94

密格尔(Miquel)点: 塞瓦(Cevs)定理: 在厶ABC中,过△ 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的直线,分别 交边BC CA AB与点D、E、F,则(BD/DC) - (CE/EA)? (AF/FB)= 1;其逆亦真 若AE、AF、ED 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 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 ABF、△ AED △ BCE △ DCF,

定理与证明(一)

定理与证明(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真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学必具备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有大量的证明问题;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难点:推论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它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逻辑的理解不深刻,往往找不出最优的思维切入点,证明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学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是教学的难点.(二)教学建议 1、四个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②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选择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题作为定理,可以以它们为根据推证其他命题.这些被选作定理的真命题,在教科书中是用黑体字排印的.(3)注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上,必须经过证明,才能作出真实可靠的判断.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命题,如果只采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测量有限个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证明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确信任意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①论据必须是真命题,如: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和巳知条件;②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证的真实性;③论据应是论题的充足理由. 2、逐步渗透数学证明的思想: (1)加强数学推理(证明)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做到,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学过的概念和命题,即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论证语言,如“因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号语言的识别和表达能力,例如,把要证明的命题结合图形,用已知,求证的形式写出来.(2)提高学生的“图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纲允许

关于高等数学常见中值定理证明及应用

中值定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几大定理: 1、介值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在该区间的端点取不同的函数值 f(a)=A及f(b)=B,那么对于A与B之间的任意一个数C,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f(ξ)=C(a<ξ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证法1】 ? ? ? ? ? ? ? ? ? ? 做8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B 、F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 ∠HEF = 180o ―90o= 90o .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 ΔGDH ≌ Rt ΔHAE, ∴ ∠HGD = ∠EHA . ∵ ∠HGD + ∠GHD = 90o, ∴ ∠EHA + ∠GHD = 90o . 又∵ ∠GHE = 90o, ∴ ∠DHA = 90o+ 90o= 180o .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 ∴ ()2 2214c ab b a +?=+. ∴ 222c b a =+. 【证法3】(梅文鼎证明) 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

初一常用几何证明的定理总结

初一常用几何证明的定理总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各个象限内和坐标轴的点的坐标的符号规律: (1)x 轴将坐标平面分为两部分,x 轴上方的纵坐标为正数;x 轴下方的点纵坐标为负数。即第一、二象限及y 轴正方向(也称y 轴正半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正数;第三、四象限及y 轴负方向(也称y 轴负半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负数。 反之,如果点P (a ,b )在x 轴上方,则b >0;如果P (a ,b )在x 轴下方,则b <0。 (2)y 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两部分,y 轴左侧的点的横坐标为负数;y 轴右侧的点的横坐标为正数。即第二、三象限和x 轴的负半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负数;第一、四象限和x 轴正半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正数。 (3)规定坐标原点的坐标为(0 ,0) (4 (5)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1)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点P (x 1 ,y 1)与Q (x 2 ,y 2)关于x 轴对称,则12 12 x x y 0y ??+=?=反之也成立。如P (2 ,-3)与Q (2 ,3)关于x 轴对称。 (2)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如点P (x 1 ,y 1)与Q (x 2 ,y 2)关于y 轴对称,则12 120 y x x ??+=?=y 反之也成立。如P (2 ,-3)与Q (-2 ,-3)关于y 轴对称。 (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纵坐标、横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如点P (x 1 ,y 1)与Q (x 2 ,y 2)关于原点对称,则1212 x + x 0 y 0y =??+=?反之也成立。如P (2 ,-3)与Q (-2 ,3)关于原点对称。

著名数学定理1

著名数学定理 15定理15-定理是由约翰·何顿·康威(John Horton Conway ,1937-)和W.A.Schneeberger 于1993年证明的定理,内容为:如果一个二次多项式可以通过变量取整数值而表示出1~15的值(更严格的结论是只要表示出1,2,3,5,6,7,10,14,15)的话(例如a 2+b 2+c 2+d 2),该二次多项式可以通过变量取整数值而表示出所有正整数. 6714(黑洞数)定理 黑洞数又称陷阱数,是类具有奇特转换特性的整数.任何一个数字不全相同整数,经有限“重排求差”操作,总会得某一个或一些数,这些数即为黑洞数.“重排求差”操作即把组成该数的数字重排后得到的最大数减去重排后得到的最小数.或者是冰雹原理中的“1”黑洞数.举个例子,三位数的黑洞数为495.简易推导过程:随便找个数,如297,三个位上的数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各排一次,为972和279,相减,得693.按上面做法再做一次,得到594,再做一次,得到495.之后反复都得到495.再如,四位数的黑洞数有6174. 阿贝尔-鲁菲尼定理 定理定义:阿贝尔-鲁菲尼定理并不是说明五次或更高次的多项式方程没有解.事实上代数基本定理说明任意非常数的多项式在复数域中都有根.然而代数基本定理并没有说明根的具体形式.通过数值方法可以计算多项式的根的近似值,但数学家也关心根的精确值,以及它们能否通过简单的方式用多项式的系数来表示.例如, 任意给定二次方程ax 2 +bx+c=0(a ≠0),它的两个解可以用方程的系数来表示:a ac b b r 2422,1-±-=. 这是一个仅用有理数和方程的系数,通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开平方得到的解的表达式,称为其代数解.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根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式来表示.阿贝尔-鲁菲尼定理的结论是:任意给定一个五次或以上的多项式方程:()0,500111≠≥=++???++--n n n n n a n a x a x a x a ,那么不存在一个通用的公式(求根公式),使用 n a a a ,,,10??? 和有理数通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开根号得到它的解.或者说,当n 大于等于5时,存在n 次多项式,它的根无法用自己的系数和有理数通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开根号得到.换一个角度说,存在这样的实数或复数,它满足某个五次或更高次的多项式方程,但不能写成任何由方程系数和有理数构成的代数式.这并不是说每一个五次或以上的多项式方程,都 无法求得代数解.比如025=-x 的解就是52.具体区分哪些多项式方程可以有代数解而哪些不能的方法由伽罗瓦 给出,因此相关理论也被称为伽罗瓦理论.简单来说,某多项式方程有代数解,等价于说它对应的域扩张上的伽罗瓦群是一个可解群.对于一般的二次,三次和四次方程,它们对应的伽罗瓦群是二次,三次和四次对称群: 432,,σσσ ,它们都是可解群.但一般的五次方程对应的是五次对称群5σ,这是一个不可解群.当次数n 大于等于5时,情况也是如此. 阿贝尔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n r r r n r n n b a C b a 0.其中,()!!!r n r n C r n -= ,又有 ??? ? ??r n 等记法,称为二项式系数,即取的组合数目.此系数亦可表示为杨辉三角形.它们之间是互通的关系. 艾森斯坦因判别法 艾森斯坦判别法是说:给出下面的整系数多项式()011a x a x a x f n n n n +++=--Λ如果存在素数 p ,使得p 不整除a n ,但整除其他a i (i=0,1,...,n -1);p2 不整除a 0 ,那么f (x )在有理数域上是不可约的.

六大定理互相证明总结

六大定理的相互证明总结 XXX 学号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XXX 摘要 在《数学分析》中第二部分极限续论中提到的实数的基本定理一共提到六大定理,其中包括确界定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定理,有限覆盖定理.该六大定理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六大定理的相互证明. 关键词 确界定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1 确界定理 1.1 确界定理 有上界的非空数集必有上确界,有下界的非空数集必有下确界. 1.2 确界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证明:设一无穷闭区间列{[,n a ] n b }适合下面两个条件: (1)后一个区间在前一个区间之内,即对任一正整数n ,有1+≤n n a a <n n b b ≤+1,(2)当n ∞→时,区间列的长度{(-n b ) n a }所成的数列收敛于零,即()0lim =-∞ →n n n a b . 显然数列{}n a 中每一个元素均是数列{}n b 的下界,而数列{}n b 中每一个元素均是数列{}n a 的上界.由确界定理,数列{}n a 有上确界,数列{}n b 有下确界. 设{}{}.sup ,inf n n a b ==βα显然n n n n b a b a ≤≤≤≤βα,. 又 ()0lim =-∞ →n n n a b ∴βα= 即{}n a 及{}n b 收敛于同一极限ξ,并且ξ是所有区间的唯一公共点. 1.3 确界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1] 证明:我们只就单调增加的有界数列予以证明.因{}n y 有界,则必有上确界 {}n y sup =β.现在证明β恰好是{}n y 的极限,即β→n y . 由上确界的定义有:⑴β≤n y (3,2,1=n …),⑵对任意给定的ε>0,在{}n y 中至少有一个数N y ,有N y >εβ-.但由于{}n y 是单调增加数列,因此当n >N 时,

第五讲中值定理的证明分析

第四讲 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 一、 考试要求 1、 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有界性定理,介值定 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2、 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中值 定理。掌握这四个定理的简单应用(经济)。 3、 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 二、 内容提要 1、 介值定理(根的存在性定理) (1)介值定理 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必取得介于最大值 M 与最小值m 之间的任何值. (2)零点定理 设f(x)在[a 、b]连续,且f(a)f(b)<0,则至少存在一点,c ∈(a 、b),使得f(c)=0 2、 罗尔定理 若函数)(x f 满足: (1))(x f 在[]b a ,上连续 (2))(x f 在),(b a 内可导 (3))()(b f a f = 则一定存在),(b a ∈ξ使得0)('=ξf 3、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若函数)(x f 满足: (1))(x f 在[]b a ,上连续 (2))(x f 在),(b a 内可导 则一定存在),(b a ∈ξ,使得))((')()(a b f a f b f -=-ξ 4、 柯西中值定理 若函数)(),(x g x f 满足: (1)在[]b a ,上连续 (2)在),(b a 内可导 (3)0)('≠x g 则至少有一点),(b a ∈ξ使得)(')(') ()()()(ξξg f a g b g a f b f =--

5、 泰勒公式 如果函数)(x f 在含有0x 的某个开区间),(b a 内具有直到1+n 阶导数, 则当x 在 ),(b a 内时, )(x f 可以表示为0 x x -的一个n 次多项式与一个余项)(x R n 之和,即 )())((!1 ))((!21))(()()(00)(200000x R x x x f n x x x f x x x f x f x f n n n +-+???+-''+-'+= 其中10)1()()!1()()(++-+=n n n x x n f x R ξ (ξ介于0x 与x 之间). 在需要用到泰勒公式时,必须要搞清楚三点: 1.展开的基点; 2.展开的阶数; 3.余项的形式. 其中余项的形式,一般在求极限时用的是带皮亚诺余项的泰勒公 式,在证明不等式时用的是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 而基点和阶数,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确定. 6、 积分中值定理 若f(x)在[a 、b]上连续,则至少存在一点c ∈[a 、b],使得 b a ?f(x)dx=f(c)(b-a) 三、 典型题型与例题 题型一 、与连续函数相关的问题(证明存在ξ使0)(=ξf 或方程f(x)=0有根) 例1、设)(x f 在[a,b]上连续,),,2,1(0,21n i c b x x x a i n ΛΛ=><<<<<,证明存在],[b a ∈ξ ,使得 n n n c c c x f c x f c x f c f ++++++=ΛΛ212211)()()()(ξ 例2、设)(,0x f a b >>在[a,b]上连续、单调递增,且0)(>x f ,证明存在),(b a ∈ξ 使得 )(2)()(222ξξf a f b b f a =+ 例3、设)(x f 在[a,b]上连续且0)(>x f ,证明存在),(b a ∈ξ使得 ???==b b a a dx x f dx x f dx x f ξξ )(2 1)()(。 例4、设)(),(x g x f 在[a,b]上连续,证明存在),(b a ∈ξ使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