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1.1 工程地质条件

①素填土:黄灰色、可塑、松、稍湿,不均匀,以素土为主,夹碎石,据调查堆积时间十年以上。全场分布。厚度0.5米。

②粉质粘土: 黄色、软-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见铁锰质氧化物。成因年代Q4al 。全场分布。厚度3.0米。

③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可塑,湿,刀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状,厚度20-30cm。成因年代Q4al。全场分布。厚度5.0米。

④细砂:灰色,稍密,饱和,颗粒圆形,质地较纯,级配良好,主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粒组含量>0.075mm为87.9-91.8%。成因年代Q4al。平面上尖灭。厚度6.0米。

⑤圆砾:杂色、稍密、饱和,圆形为主,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火成岩等,粒组含量>2mm为52.6-90.1%。充填物为细砂,充填充分。成因年代Q3al。全场分布。厚度8.0米。

⑥卵石:杂色、中密、饱和,园形为主,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火成岩等,粒组含量>20mm为52.2-80.7%。充填物为细砂,充填充分。成因年代Q3al。全场分布。未揭穿。

1.2 水文地质条件

第①层为弱透水层,第②、③层为相对隔水层,第④、⑤、⑥层为透水层。

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划分属第四纪冲积物中的孔隙水,地下水按埋藏条件有两种类型:上部为上层滞水无统一地下水位,勘察时通过各钻孔的观测上层滞水埋深0.3-1.1米,赋存于素填土中,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排泄为主;下部承压水勘察时稳定水位埋深约3.0-4.0

米,承压水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具有弱承压性,受区域同层侧向补给径流排泄。

地下水年变化幅度根据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的《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报告》资料为1.0-3.0米,在丰水期由长江侧向补给,在枯水期地下水侧向补给长江。

1.3 环境条件

场地平坦,无地下管线,距围护结构一定距离之外有已建房屋。

2.1基坑支护设计主要参数

2.2开挖深度及地面荷载

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下6.0米,地面荷载与坑边距离为1.0米,荷载大小为30Kpa,作用宽度为10.0米。

2.3 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

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6.0米,开挖深度一般;又由于场地平坦,无地下管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该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3.1设计依据

(1)《地下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2)郑刚主编。《地下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东南大学等合编。《土力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一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1地下连续墙支护断面结构设计主要内容与要求

(1)确定在施工过程中作用于连续墙上的土压力、水压力以及上部传来的荷载;

(2)确定地下连续墙所需要的入土深度,以满足抗管涌、抗隆起、防止基坑整体失稳破坏以及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要;

(3)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变形验算;

(4)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截面设计,包括墙体和支撑的配筋设计或者截面强度验算,节点、接头的连接强度和构造处理;

(5)估算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连续墙的墙顶位移和墙后地面沉降值的大小和范围;

(6)绘制结构配筋图。

4.2设计计算

4.2.1地面附加荷载传至n层土底面的竖向荷载q n计算

1.0m-11.0m的荷载应加上q.

由规范公式计算q =a b b 2+×q 0=0

.121010

?+×30=25KPa

4.2.2各层土压力计算

各土层的土压力系数:

Ka1=0.75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869 Ka2=0.70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839

Ka3=0.679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824 Ka4=0.40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637

地下水位埋深取0.3m-1.1m 承压水取水位埋深为3.0m

主动土压力计算:

0—0.5m σ

上= 0-2c 11Ka =0-2×10×0.869<0

σ①下= γ1h 1Ka 1-2c 11

K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7×0.5×0.756-2×10×0.869<0

(2)粉质粘土 ①(0.5m-1.0m )

γ2=19KN/M 3 C 2=17Kpa φ2=10°

σ②上=1γh 1Ka 2-2c 22Ka =17.0×0.5×0.704-2×17×0.839<0

又由于从1.0m 开始受地面附加荷载的影响,此处存在地下水,而此土层为粘性土,故水土合算。 ②(1.0m-3.5m )

σ②1.0 = (q+γ1h 1+γ2h ′)Ka 2-2c 2

2Ka =(25+17.0×0.5+19×0.5)×0.704-2×17×

0.839=1.746Kpa

σ②下= (q+γ1h1+γ2h2)Ka2-2c22

Ka=(25+17×0.5+19×0.5+19×2.5)×0.704-2×17×0.839=35.186Kpa

(3)粉质粘土夹粉土

粉质粘土夹粉土层分为两层计算(存在开挖面的影响)

σ③上= (q+γ1h1+γ2h2)Ka3-2c33

Ka=(25+17.0×0.5+19×3.0)×0.680-2×19×0.824=30.228Kpa

σ③6.0= (q+γ1h1+γ2h2+γ3h′3)Ka3-2c33

Ka=(25+17.0×0.5+19×3.0+19.1×2.5)×0.680-2×19×0.824=62.698Kpa

根据规范,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压力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6.0m-8.5m)

σa3=62.698Kpa

(4)细砂(8.5m-14.5m)

γm=

0.6

5.2

1.

19

0.3

19

5.0

17?

+

?

+

?

=18.875KN/m3

σa4=(q+γm h)Ka4=(25+18.875×6.0)×0.406=56.13Kpa

被动土压力计算

(3)粉质粘土夹粉土

被动土压力在基坑开挖面以下正位,故地下水的计算就按照开挖面以下0.5m算起,但是由于是粘性土,做合算,故

σ③6.0=γ3H0Kp1+2c33

Kp=0+2×19×1.213=46.09Kpa

σ③下=γ3H1Kp1+2c33

Kp

=19.1×2.5×1.472+2×19×1.213=117.656Kpa

第四层土层为砂性土,故水土分算

σ④上=312H Kp γ+2c 44Kp =19.1×2.5×2.464+2×0=117.656Kpa σ④下=(γ3H 1+γ4H 2)Kp 2+2c 44

Kp

=(19.1×2.5+10×6)× 2.464+10×6=325.496Kpa 土压力计算图

4.2.3嵌固深度h d 的计算

假设支撑点设在距离地面2.0m 处,水平荷载与抗力相等的点即弯矩为零的地方,设此点距离坑底h c ,h c =0.591m

支点力

Tc=

1

11hc h Ep hp Ea ha T c

i c +-∑∑

ha i

∑c Ea =11 2.5(35.186 2.5)( 2.5 2.50.591) 2.530.228(0.591)232????+++???+ 111

2.532.47( 2.50.591)62.6980.5910.591232

????++???=380.486 kN/m

hp i

∑c Ep =46.096×0.591×1

2

×0.591 +21×16.616×0.591×13×0.591=9.07kN/m 把数据代入上式中得Tc=80.912kN. 假设嵌固点在距离基坑开挖面底部x m 处, 代入公式 hp

∑c

Ep +Tc(h

T1+hd)-1.2γ0 ha

∑c

Ea ≥0 中得方程:

5.773x 3-18.147x 2+74.332x-183.694≥0 得, x=3.5 m,即嵌固深度h d =3.5m 4.2.4地下连续墙配筋计算

(1)最大弯矩的计算,弯矩最大有两个点,一个在坑底上方,一个在坑底下方 ①假设在上方的点在距离第二层土底y m 处,弯矩最大在剪力为零的地方,故:

80.912=1.746×2.5+

12×2.5×33.44+30.228y+12× 32.472.5

y 2 解得,y 取正值,y=0.955m

故M max =1.746×2.5×(0.955+

2.52)+1

2

×2.5×33.44×(13×2.5+0.955)+30.228×0.955

×1

2

×0.955+21×12.4×0.955×13×0.955-80.912×2.455=-98.59kN/m

②假设第二个点在坑底处,首先当在第三层土里时,不满足,主动方向上土的剪力大于被动主方向上土的剪力,大约位置在第四层土层里,设离第四层土顶y ′m

故计算式如下:

80.912+

12×(46.094+116.382)×2.5+117.656y ′+1

2

×34.64y ′2 =12×(1.746+35.186)×2.5+1

2

×(30.228+62.698)×2.5+62.698×2.5+56.130 y ′ 解得,y ′=0.2m

M 2= 2.511

1.746

2.5(

2.5 2.7)3

3.44 2.5( 2.5 2.5 2.7)30.228223

??+++????+++?2.52.5( 2.7)2?+11 2.532.47 2.5( 2.5 2.7)62.698 2.5(2.7)232

+????++??-56.13+?

0.20.1? 2.580.921(4 2.7)46.094 2.5(2.7)2

-?+-??-

170.228 2.52-???2(2.73-

11

2.5)117.6560.20.1 6.9280.20.223

?-??-????=148.656

最大弯矩Mmax=M2=148.27kN/m

取连续墙单位宽度b=1.0m 为计算模型,h 取500mm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取C25 ,按

照所取截面尺寸配筋,采取双筋布置: 先计算A ′s

M ≤Mu=αs α1f c bh 20+f ′y A ′s (h 0-α′s )

f ′y =f y ,f c =11.9N/mm 2,f t =1.27N/mm 2,h 0=500-70=470mm 取ξ=

5.0h h

==0.53≤0.518 故取ξ=ξb =0.518,由(ξ-1)2=1-2αs αs =0.384

A ′s =(Mu-αs α1f c bh 20)/[f ′y (h 0-α′s )]<0 混凝土的抗压过大,按构造配筋

按规范规定,应选择Ⅰ级钢,直径不宜小于φ16,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间距在200-300mm 之间,故选择双筋截面,受拉面采用φ22@200,保护层厚度取70mm,受压面取φ16@300

配筋图如下:

(2)锚杆计算

①锚杆配筋: Tc=80.912kN

锚杆的倾斜度θ规范规定在15°-25°,所以取θ=15° Tc ≤N u cos θ=N u cos15° N u ≥Tc/cos15°=83.76kN 锚杆采用HRB335级钢筋,f y =300N/mm 2 As=

y f Nu =83.76300

×103=279.2mm 2 查表取1φ22,As=379.94mm 2 ②计算锚杆的长度

自由段长度由公式 l f =l t

)

2

45sin()

245sin(α?

?

++

?-?

l t =4.591,?=

1.510115

6.5

?+?=10.77°(加权平均?),α=15°(锚 杆的倾斜角度)。

把上述的数据代入公式l f = l t

)

2

45sin()

245sin(α?

?

++

?-?=2.15m

③锚杆混凝土浇注长度(即锚固长度)计算

规范公式为Nu=

()sik i s

d q l π

γ∑ s γ为安全系数,取1.3, l i 锚杆的锚固长度,d 取0.15m ,粉质粘土sik q 取64,粉质粘

土夹粉土sik q 取60, 锚杆取9m 长。 承载力验算Nu=

3.14

(0.1564 3.650.1560 3.2)154.421.3

??+??=kN ﹥83.76kN 满足要求。

5.连续墙验算

5.1地基承载力验算

P1=γa (H+D )+q=17×0.5+19×3+19.1×5+20×1+30=211Kap P2=γb D=19.1×2.5+20×1=67.75Kap

R=γb DN q +cN c =67.75×6.4+10.41×15.44=594.33Kap 承载力安全系数K=

1

594.33 2.81211R P ==>1.25 满足要求。 P 1—墙背在维护强的平面上的垂直荷载

P2—墙前在维护强的平面上的垂直荷载 R —墙前极限承载力 N q N c —地基承载力系数

5.2抗隆起验算

普朗德尔公式(K ≥1.1~1.2)

γ=

170.519319.15256

19.3814.5

?+?+?+?=3KN m

φ=

80.5103115256

16.4814.5

?+?+?+?=° Ka=tan 2(42πφ-)=0.558 ο98.191=? ο23.1402=? 146.28Kpa 30619.38q ′=+?=+=οh q f γ

C=

100.5173195

10.4114.5

?+?+?=Kpa

-??-??+?-?+

+=)cos sin cos sin (21)2

(

11221222

1f q D qh h D R οογ232(cos 31

?D γ

)cos 13

?-42.1821= +??-??-?-?-?-?=

1122223121222cos sin cos sin [31

])2sin 2(sin 21[21D q D R f γ

]cos cos 212)(

?-?5.2389= 17

.29)(2123=?-?+=D D h R ο

155

.421)q ′(21

2=+=D h M sl ογ

1311.79

C R tan φR φtan 321=++=a l R K R M

>1.2511.3==

sl

l

R M M K

满足抗隆起要求。

5.3抗管涌稳定安全系数(K s ≥ 1.5):

D 2′h ≤′5.1γγγ)(+w h ο

式中γ0———侧壁重要性系数;

γ'———土的有效重度(kN/m 3); γw ———地下水重度(kN/m 3);

h'———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距离(m); D ———桩(墙)入土深度(m);

K = 2.852 >= 1.5, 满足规范要求。 5.4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1.00m

滑裂面数据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 s = 1.689

圆弧半径(m) R = 12.230

圆心坐标X(m) X = -3.080

圆心坐标Y(m) Y = 3.098

5.5理正深基坑软件计算位移图:

开挖2.5m时加支撑时开挖9.5m时5.6地表沉降图:

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胡会涛刘震 概要 本文以武汉某超高层住宅为例,首先介绍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涉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重点阐述了施工过程中地连墙槽壁稳定性、成槽卡斗埋斗、钢筋笼下放就位、砼浇筑异常、墙体漏筋、渗漏水等关键点质量控制和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后列举了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预案。 关键词: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主体为框剪结构,分塔楼和商业裙楼两部分,总高173.58米,地下三层。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基坑面积约为28870m2,周长约为680m,基坑支护形式为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形式。 二基坑设计要求 该工程周边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体,地下连续墙既作为基坑开挖阶段的挡土止水围护体,同时作为地下室结构外墙。基坑西侧邻近轻轨区域地墙厚度为1000mm,普遍区域地墙厚度为800mm。墙深44-49m,混凝土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标准槽宽6m,接头采用工字钢接头,地连墙外侧采用三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止水。 为确保将基坑开挖期间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该方案考虑采用地墙切断承压含水层。

导墙挖深2.5-4.1m,并保证落入老土及底标高低于地连墙顶标高以下20cm。 墙底进入强风化砾岩深度不小于0.5m。 声波检测量为总槽段的20%,声波管采用直径50mm,壁厚3mm的钢管,每幅槽段设4根声测管。 墙底注浆采用直径30mm,壁厚3.5mm的钢管,每幅槽段设置两根,单幅槽段压水泥浆4t,水泥采用P042.5。 三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措施 1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 导墙修筑、泥浆制备与处理、掘进成槽、钢筋笼制安、混凝土浇筑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如下图所示。 2、导墙修筑 1)在开挖前根据控制点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轴线高程及坐标,经监理复测合格后进行导墙开挖。 2)导墙必须筑于坚实的原状土层,或加固后的地层上(具体深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导墙沟槽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底,侧面为人工修整,严禁超挖,塌方或开挖超限的地方用红砖砂浆砌筑;导墙必须在杂填土以下200mm以下且嵌入地连墙墙顶标高200mm。遇见拐角处需要外伸500mm。 3)开挖完成后,要经过现场技术人员准确量测尺寸,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地铁车站深基坑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

摘要 毕业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海地铁场中路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第二部分是上海地铁场中路站基坑施工组织设计;第三部分是专题部分,盾构施工预加固技术研究。 在第一部分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中,根据场中路站基坑所处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通过施工方案的比选,确定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围护方案,支撑方案选为对撑,从地面至坑底依次设四道钢管支撑,并进行围护结构及支撑的内力计算、相应的强度和地连墙的配筋验算以及基坑的抗渗、抗隆起和抗倾覆等验算。 第二部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基坑围护方案、施工方法和隧道周边的环境情况,对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场地布置,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与支撑安装等进行设计,并编制了工程进度计划,编写了相应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措施。 第三部分专题内容是盾构施工中的预加固技术研究。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工况,总结了盾构施工中的土体预加固的技术措施和相关的参考资料,提出在盾构施工中土体预加固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组织;支撑体系;盾构预加固技术 目录 第一部分上海地铁场中路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1) 1.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 1.2工程周围环境 (2) 2 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 (4) 2.1 工程设计依据 (4) 2.2 基坑工程等级及设计控制标准 (4)

3 基坑围护方案设计 (5) 3.1基坑围护方案 (5) 3.2基坑围护结构方案比选 (6) 4 基坑支撑方案设计 (8) 4.1支撑结构类型 (8) 4.2支撑体系的布置形式 (8) 4.3支撑体系的方案比较和合理选定 (10) 4.4基坑施工应变措施 (10) 5 计算书 (12) 5.1 荷载计算 (12) 5.2 围护结构地基承载力验算 (14) 5.3 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14) 5.4抗渗验算 (15) 5.5抗倾覆验算 (16) 5.6整体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 (17) 5.7围护结构及支撑内力计算 (17) 5.8 支撑强度验算 (21) 5.9 地下连续墙配筋验算 (23) 6 基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 6.1 开挖土方量 (25) 6.2 混凝土浇筑量 (25) 6.3 钢筋用量 (25) 6.4 人工费用 (25) 第二部分上海地铁场中路站基坑施工组织设计 1 基坑施工准备 (25) 1.1 基坑施工的技术准备 (25) 1.2 基坑施工的现场准备 (25) 1.3 基坑施工的其他准备 (27) 2 施工方案 (29) 2.1 概况 (29) 2.2 施工方法的确定 (29) 2.3 施工流程 (32) 2.4 质量控制 (35) 2.5 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36) 2.6关键部位技术措施 (38) 3施工总平面布置 (40)

基坑课程设计

1.1 工程地质条件 ①素填土:黄灰色、可塑、松、稍湿,不均匀,以素土为主,夹碎石,据调查堆积时间十年以上。全场分布。厚度0.5米。 ②粉质粘土: 黄色、软-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见铁锰质氧化物。成因年代Q4al 。全场分布。厚度3.0米。 ③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可塑,湿,刀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状,厚度20-30cm。成因年代Q4al。全场分布。厚度5.0米。 ④细砂:灰色,稍密,饱和,颗粒圆形,质地较纯,级配良好,主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粒组含量>0.075mm为87.9-91.8%。成因年代Q4al。平面上尖灭。厚度6.0米。 ⑤圆砾:杂色、稍密、饱和,圆形为主,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火成岩等,粒组含量>2mm为52.6-90.1%。充填物为细砂,充填充分。成因年代Q3al。全场分布。厚度8.0米。 ⑥卵石:杂色、中密、饱和,园形为主,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火成岩等,粒组含量>20mm为52.2-80.7%。充填物为细砂,充填充分。成因年代Q3al。全场分布。未揭穿。 1.2 水文地质条件 第①层为弱透水层,第②、③层为相对隔水层,第④、⑤、⑥层为透水层。 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划分属第四纪冲积物中的孔隙水,地下水按埋藏条件有两种类型:上部为上层滞水无统一地下水位,勘察时通过各钻孔的观测上层滞水埋深0.3-1.1米,赋存于素填土中,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排泄为主;下部承压水勘察时稳定水位埋深约3.0-4.0米,承压水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具有弱承压性,受区域同层侧向补给径流排泄。 地下水年变化幅度根据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的《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报告》资料为1.0-3.0米,在丰水期由长江侧向补给,在枯水期地下水侧向补给长江。 1.3 环境条件 场地平坦,无地下管线,距围护结构一定距离之外有已建房屋。 2.1基坑支护设计主要参数

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抓斗)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5) 1.1 编制依据 (5) 1.2 编制原则 (5) 1.3 遵循地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 (5) 1.4 工程概况 (6) 1.4.1 工程简介 (6) 1.4.2 地连墙设计概况 (7) 1.4.3 周边环境概况 (7) 1.4.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8) 1.4.4.1 主要工程地质土层 (8) 1.4.4.2 水文地质条件.承压水层地处理 (8) 1.4.5 地下水地腐蚀性评价 (9) 1.4.6 主要工程数量 (9) 第二章地下连续墙施工重点及难点地分析与对策 (9) 2.1 工程重点及难点 (9) 2.2 施工中针对工程重点及难点地对策 (10) 第三章总体目标.施工组织与部署 (12) 3.1 总体目标 (12) 3.1.1 工期目标 (12) 3.1.2 质量目标 (12) 3.1.3 安全目标 (12) 3.1.4 文明施工目标 (12) 3.1.5 环境保护目标 (12) 3.2 施工组织与部署 (12) 3.2.1 施工段划分 (12) 3.2.2 施工阶段安排 (13) 3.2.3 现场管理组织管构 (13) 3.3 资源配置计划 (14) 3.3.1 施工劳动力组织 (14) 3.3.1.1导墙施工队人员计划 (14) 3.3.1.2 渣土废浆运输队人员计划 (15) 3.3.1.3地连墙施工队人员计划 (15) 3.3.1.4钢筋笼制作队人员计划 (16) 3.3.1.5 其它人员计划 (16) 3.3.2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16) 3.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7) 3.4.1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7) 3.4.2 施工总平面布置 (18) 3.4.2.1 临时用地 (18) 3.4.2.2 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布置 (18) 3.4.2.3 施工便道 (18) 3.4.2.4 施工临时供电 (19)

深基坑开挖支护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西安地铁枣园站基坑 开挖支护设计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级城地 081 学生张鹏飞 指导教师范留明教授

2012 年

摘要 基坑工程是指在地表以下开挖的一个地下空间及其配套的支护体系。而基坑支护就是为保证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以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风险,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水文,工程地质环境条件下基坑工程的差异很大。基坑工程环境效应复杂,基坑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稳定,而且要有效的控制基坑周边地层移动以及保护周围环境。 本文先介绍了枣园站的工程概况,包括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然后通过结合对现有基坑开挖支护工法和车站实际情况的比较选择出了适合本站的开挖支护方案。下来通过土压力的计算、结构内力的计算,配筋、验算、支撑设计、变形估算等对基坑的开挖支护作了理论上的数据分析,最后通过施工组织说明了各个工序施工的工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支护方案,地下连续墙,支撑,施工组织设计

Abstract Foundation Pit is the excavation of an underground space below the surface and a coordinated support system. Bracing of foundation pit is to ensure that excavation and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for the smooth and safe environment Foundation Pit and used the pit retaining wall reinforcement and protection. Bracing of Foundation Pit structure is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temporary reserves are smaller, more risk. Foundation pit structure has a strong regional. Excavation works under different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vastly. Effects complex excavation, excavation p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ensure their own safety,but also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it surrounding strata. Firs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engineering situation of Zaoyuan Station,Including hydrological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Then,based on the existing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method and station actual situation select the suitable for the station of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scheme。And then, through the soil pressure calculation, structure calculation, reinforcement, checking, support design, deformation estimation ,then mad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for the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Finally ,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method and the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 Supporting scheme,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Suppor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完整版深基坑与边坡支护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版 深基坑与边坡支护工程 课 程 设 计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 第二章支护方案比选 第三章围护结构内力计算 第四章基坑稳定性验算 第五章基坑施工方案设计 第六章施工图绘制 参考文献

第一章原始资料 1.1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的场地条件如图2所示,基坑左侧距离道路边缘距离为8.5m,基坑长度69.0m,基坑宽度为23.0m,距基坑右侧4.6m处有两栋6层工商局宿舍。 图2 基坑平面图 1.2岩土层分布特征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在A-B-C-D段主要分布的土层如下: (1)杂填土(Q m1):褐灰至褐红色,以粘性土为主,含大量砖块及碎石生活垃圾,人工填积,结构松散,不含地下水,湿。埋深1.00~1.11m,层厚1.20~4.00m,层底标高66.70~66.80m。 (2)素填土2(Q m1):褐红色,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砖块及碎石。人工新近填积,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不含地下水,湿。埋深0.00~1.10m,层厚1.20~4.00m,层底标高63.10~66.70m。 (3)淤泥质杂填土3(Q a1):褐灰至灰黑色,含大量碎石及生活垃圾腐烂物,具臭味,含地下水,软塑状,易变形,很湿。埋深1.80~4.00m,层厚0.70~2.90m,层底标高63.10~64.10m。 (4)粉质粘土4(Q a1):褐黄至褐红色,含少量灰白色团状高岭土及铁锰氧化物,裂隙发育,摇震无反应。土状光泽,干强度一般,顶部受水浸泡严重。硬塑,中密,稍湿。埋深0.00~4.70m,层厚2.10~6.70m,层底标高60.30~62.00m。

(5)圆砾5(Q a1):黄至黄褐色,以石英硅质岩碎屑为主。含少量砂粒及粘性土,胶结一般。粗颗粒呈圆状,中风化。粒径?>20mm 占35%,5~20mm占25%,粘性土占5%,富含地下水,中密饱和。埋深5.00~7.60m,层厚4.50~5.30m,层底标高55.80~56.70m。 (6)粘土6(Q a1):紫红色,由下伏基岩风化残积而成,含少量斑状灰白色高岭土及石英粉砂、云母碎屑,裂隙发育,土状光泽,摇震无反应。干强度一般,可塑,中密,湿。 (7)强风化粉砂质泥岩7(K):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以泥质成分为主,石英粉砂为次,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裂面见铁锰氧化膜,浸水易软化,干燥易散碎,顶部风化呈土状。坚硬,致密,稍湿。埋深12.50~13.20m,层厚2.00~3.70m,层底标高51.50~53.10m。 (8)中风化粉砂质泥岩8(K):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以泥质成分为主,石英粉砂为次,见云母小片,岩芯表面见绿泥石斑块,偶见石膏细脉充填于裂隙中,岩石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局部夹泥岩

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 1 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况 (3) 2.2地下连续墙概况 (4) 2.3地质情况 (4) 2.4现场施工条件 (5) 3 施工安排 (5) 3.1人员组织 (5) 3.2技术准备 (6) 3.3主要设备配置 (7) 3.4地连墙施工安排 (7) 3.5材料选用 (7) 3.6用电负荷计算 (7) 4 施工方法 (9) 4.1施工工艺流程 (9) 4.2主要设备配备 (10) 4.3导墙施工 (11) 4.4泥浆制备与管理 (12) 4.5成槽施工 (15) 4.6清基及接头处理 (17)

4.8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17) 4.9水下砼浇注 (20) 4.10锁口管提拔 (22) 4.11墙底注浆施工 (22) 6 施工进度计划 (23) 7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3) 7.1施工组织控制 (23) 7.2施工过程控制 (25) 7.3技术措施 (25) 7.4质量检验验收 (28) 8 安全措施 (29) 8.1加强安全组织建设 (29) 8.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9) 8.3执行安全教育制度 (30) 8.4安全措施 (30) 9 文明施工措施 (31) 10 保护环境措施 (32) 11 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33) 12 施工监测 (33) 13施工平面布置 (33)

13.2泥浆循环系统 (34) 13.3钢筋笼加工制作场地布设 (34) 13.4水电系统设置 (34) 13.5储运设施 (35) 13.6场地排水 (35)

1 编制依据 市陆家嘴X3-2地块办公楼项目基坑围护工程中,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如下: 1.1、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本工程《基坑围护图纸》; 1.2、浦东新区陆家嘴X3-2地块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4、政府以及上级机关颁布的有关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规定、文件及通知; 1.5、本公司制定的相关规程、管理文件。 1.6、本施工阶段主要贯彻执行以下现行有效规、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0-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处理规》(JGJ79—2002); 《地基处理规》(市标准DBJ08-40-9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JGJ18-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GJ08-903-200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GB/T50328-2001);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重点

泰通小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总述 (一)工程概述 拟建泰通小区位于邯郸市东部东小屯中街与兴华路交叉口东北角。受邯郸市远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该工程包括1 栋高层、裙楼及地下车库,拟建高层为地上17层, 地下2层,拟采用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约 6.00m,基底 压力(标准组合)320k P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拟建裙楼为地上2 层,地下1 层,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6.00m,基底压力(标准组合)lOOkP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拟建地下车库为地下1 层,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6.00m,基底压力(标准组合)100kP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该工程高层部分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其余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 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及依据规范 依据有关规范,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勘察纲要,达到了勘察目的。 勘察目的及要求如下: 判定该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有无不良地质作用。 2查明场地的地层情况、均匀性,软弱下卧层的分布情况,各层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对液化可能性做出评价。 3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及其腐蚀性,地下水位 季节变化规律,评价场地土的腐蚀性。

4提供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对基础设计方案提供建议, 对地基处理方式提出建议,并提供有关参数。 5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 6确定覆盖层厚度及场地土类别。 7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的有 关要求。勘察依据的主要规范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 J) /T48--200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 标准贯入试验》SL237-045-1999

(完整版)某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设计毕业设计

兰州某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设计论文 摘要 地下连续墙是一项质量要求高,施工工序多,必须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一个墙段的地下隐蔽工程,本文通过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进行设计,目的是指导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发现施工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改善工艺。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质量保证,应急措施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1章绪论 (5) 第2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7) 2.1.设计任务 (7) 2.1.1.设计资料 (7) 2.1.1.1.工程概况 (7) 2.1.1.2.工程地质资料 (7) 2.1.1.3.水文地质条件 (8) 2.1.2.设计内容 (8) 第3章施工部署 (9)

3.2.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9) 3.3.施工现场准备 (10) 3.4.施工技术准备 (10) 第4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0) 第5章施工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10) 5.1.施工技术难点及防治措施 (11) 5.1.1.导墙破坏或变形 (11) 5.1.2.槽壁坍塌 (11) 5.1.3.钢筋笼制作尺寸不准或变形 (11) 5.1.4.钢筋笼上浮 (11) 5.1.5.墙体出现夹层 (12) 第6章施工方案 (13) 6.1.主要施工顺序 (13) 6.1.1.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 (13) 6.2.主要设备选型 (14) 6.3.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表 (15) 6.4.施工进度安排 (15) 第7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15) 7.1.工程量/资源量一览表 (15) 7.2.定额计算法计算流水节拍 (16) 7.3.施工工期计算 (16)

毕业论文(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2010届土木工程专业 学号 201001032 学生王鑫 指导教师严任苗 完成日期 2014年 8月20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类地下工程的飞速发展,地下空间与地铁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之相关的深基坑问题相继出现。在施工过程中,怎样保证经济合理地处理好地基沉降和基坑支护等方面的问题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基坑支护方面,地下连续墙及刚支撑由于施工振动小,噪音低,非常适于城市施工而得到广泛使用。 本次毕业论文的设计容为市7号线地铁车站基坑设计与分析。设计容包括土压力结构力计算、基坑稳定性分析、支撑设计、基坑变形估算以及控制降水设计;设计中首先根据本基坑的勘查报告和基坑周围的环境情况对将要采取的方案做出初步的估计,然后根据相关规要求对上述方案做出修改和优化。降水井的设计包括井点类型的选择,井深,井径及基坑周围总井数的确定;支护结构设计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型,边坡稳定性验算等以及在设计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 的验算。 设计中包括对所选择的降水井方案,支护结构方案及地下连续墙支护处理方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的施工流程编制,每道工序在整个施工顺序中的合理安排,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为保证按期优质完工,必须合理的编制施工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关键词:深基坑;地连墙;地铁;沉降;深基坑设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学号021******* 班级土木11-9班 姓名龙媒居士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目录 第一部分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 1 工程概况 (1) 1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 1.2工程周围环境 (4) 1.3周围社会交通 (4) 2 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 (5) 2.1有关的工程设计依据 (5) 2.2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5) 2.3基坑工程等级及变形控制标准 (6) 3 基坑围护方案设计 (7) 3.1围护结构类型 (7) 3.2基坑围护结构方案选择 (10) 4 基坑支撑方案设计 (10) 4.1支撑结构类型 (10) 4.2支撑体系的布置形式 (11) 4.3支撑体系的方案比较和合理选定 (12) 5 计算书 (14) 5.1标准段地下连续墙计算 (14) 5.2水土压力计算 (15) 5.2.1主动土压力计算(依据教材) (15) 5.3地连墙的入土深度确定 (23)

5.4支撑内力计算 (25) 5.5 地连墙及支撑系统截面设计 (27) 5.6基坑稳定性验算 (29) 5.6.1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 (29) 5.6.2抗渗流验算 (30) 5.6.3围护墙的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32) 第二部分地下连续墙施工组织设计 (32) 1编制主要施工流程及必要施工措施 (32) 参考文献 (37)

第一部分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1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经勘探揭示,拟建场地为古河道沉积区与正常沉积区接触带。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八个大层,9亚层及5个夹层。其中①层为近代人工堆填,②~⑤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层,⑥~⑧层为第四纪上更新世Q3沉积层。土层情况详见下表1-1: 表1-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基坑支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深基坑课程设计 XX大厦基坑支护工程 班级:土木1001班 姓名:尹普才 学号:201008141030 指导教师:杨泰华 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状况说明 1 设计项目 如:xx大厦基坑支护工程 2 建设地点 东南某市 3 设计基本资料 3.1 地层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将场地地层情况划分如下: 表1.1 层号及名称地层 年代 及 成因 分布 范围 层面埋深 (m) 地层一般 厚度 (m) 颜色 状态及 密度 压缩 性 包含物及其它特征 (1)杂填土Q ml全场地0.9~3.6 杂松散由碎石、砖块及粘性土组成

(2)粉质粘土 夹粉土 Q4al 全场地0.9~3.6 1.0~5.3 褐黄可塑中 含氧化铁,夹稍密状粉土夹 层,干强度一般,韧性差。 (3-1)粉质粘 土全场地 2.7~7.6 1.8~6.3 褐灰~灰 色 软塑 中~ 高 含有机质、腐植物、有臭 味,局部少量螺壳 (3-2)粘土全场地7.8~10.8 1.0~5.6 褐黄~褐 灰可塑中 含氧化铁、铁锰质,局部少 量螺壳 (3-3)强风化 砂岩全场地 9.2~15.1 2.2~7.5 淡褐可塑 中~ 低 含硅、钙、粘土和氧化铁。 (3-4)粉质粘 土全场地 13.3~20. 8 2.0~8.0 褐灰可塑中 含少量腐值物,偶夹薄层粉 砂。 (4-1)粉砂夹粉质粘土局部分 布 17.5~24. 0.9~7.7 灰色松散 中~ 低 含云母片,夹少量薄层可塑 粘性土 3.2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各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2所示。 表1.2 层号土层名 重度γ (kN/m3 )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 角 (度) “m”值 (kPa) 极限摩阻力 (kPa) 承载力 f ak(kpa) (1)杂填土18.5 4 20 2000 20

深基坑基坑支护 毕业设计

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设计 1. 设计优选 1.1 设计依据 1、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2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99); 6、《基坑工程手册》。 1.2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基坑围护结构型式有很多种,其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根据上述设计原则,结合本基坑工程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种可以采取的支护型式:(1)悬臂式围护结构 悬臂式围护结构依靠足够的入土深度和结构的抗弯能力来维持整体稳定和结构安全。悬臂结构所受土压力分布是开挖深度的一次函数,其剪力是深度的二次函数,弯矩是深度的三次函数,水平位移是深度的五次函数。悬臂式结构对开挖深度很敏感,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对相临的建筑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悬臂式围护结构适用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 (2)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 水泥土与其包围的天然土形成重力式挡墙支挡周围土体,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深层搅拌水泥土桩重力式围护结构,常用于软粘土地区开挖深度约在6.0m

以内的基坑工程,水泥土的抗拉强度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适用于较浅的基坑工程。 (3)拉锚式围护结构 拉锚式围护结构由围护结构体系和锚固体系两部分组成,围护结构体系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两种。锚固体系可分为锚杆式和地面拉锚式两种。地面拉锚式需要有足够的场地设置锚桩,或其他锚固物;锚杆式需要地基土能提供锚杆较大的锚固力。锚杆式适用于砂土地基,或粘土地基。由于软粘土地基不能提供锚杆较大的锚固力,所以很少使用。 (4)土钉墙围护结构 土钉墙围护结构的机理可理解为通过在基坑边坡中设置土钉,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挡墙,起到挡土作用。土钉墙围护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者人工降水后的粘性土、粉土、杂填土及非松散砂土、卵石土等;不适用于淤泥质及未经降水处理地下水以下的土层地基中基坑围护。土钉墙围护基坑深度一般不超过18m,使用期限不超过18月。 (5)内撑式围护结构 内撑式围护由围护体系和内撑体系两部分组成,围护结构体系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型式。内撑体系可采用水平支撑和斜支撑。当基坑开挖平面面积很大而开挖深度不太大时,宜采用单层支撑。内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管(或型钢)支撑两种。内撑式围护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种土层和基坑深度。 经过多个方案的比较分析,本基坑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层条件,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且具有整体性好、水平位移小,同时便于基坑开挖及后续施工的可靠支护措施。该建筑12层组成,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构成整体,基坑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地层相对较复杂,要求严格进行支护设计和组织施工,以保证基坑的安全。经分析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体系,关于支撑体系,如果采用内支撑的话,则工程量太大,极不经济,同时,如果支撑拆除考虑在内的话,工期过长,且拆除过程中难以保持原力系的平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后决定采用潜水完整井,支护结构采用土钉墙等。

基础工程教案(建筑工程方向)

基础工程教案 课程代码:03121520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Foundation Engineering 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天然 地基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等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和软弱地基处理工程技术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践的地基基础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工程地质等课程有着 密切的关系。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赵名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张明义基础工程(第一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4]凌治平基础工程(第一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2.成绩核定办法:卷面考试占60%,课程设计20%,平时作业20%。 五、授课方案 第七章浅基础设计(10学时)

1. 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浅基础的类型 第三节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 教学要求 (1) 掌握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 熟悉浅基础的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 (3) 了解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3.教学重点 重点: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4.教学策略 5.习题

地下铁道课程设计

华东交通大学 地下铁道课程设计 设计时间:2009年12月28日——2010年1月10日设计题目:深圳地铁1号线科技园站基坑围护设计 班级:06-城市轨道工程-1班 第一组 本组各成员如下 姓名:刘丽丽学号:02 姓名:石江维学号:08 姓名:陈齐欢学号:26 姓名:王炳阳学号:14 姓名:朱强学号:32 姓名:张俊涛学号:31 姓名:李幸发学号:20

深圳地铁1号线科技园站基坑围护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围护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03 二、设计依据----------------------------------------------------------------- 03 三、场地现状及工程地质情况 ---------------------------------------------------03 四、围护方案选择及介绍-------------------------------------------------------03 第二部分围护体系计算说明 一、计算方法说明-------------------------------------------------------------05 二、计算参数及土工指标--------------------------------------------------------05 三、基坑围护体系计算分析内容-------------------------------------------------05 第三部分基坑围护工程设计图 一、基坑围护总平图-----------------------------------------------------------10 二、基坑围护纵断面图---------------------------------------------------------10 三、基坑围护横断面图---------------------------------------------------------10 四、基坑围护人工挖孔桩钢筋构造图----------------------------------------------10 第四部分附录-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10 二、地质条件 -------------------------------------------------------------11 三、工况模拟 ------------------------------------------------------------11 四、工况内力计算 ---------------------------------------------------------13 五、土压力及基坑稳定计算--------------------------------------------------16 六、人工挖孔桩配筋计算 ---------------------------------------------------26 七、设计总结--------------------------------------------------------------28

深基坑支护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 新纪元世纪广场基坑支护结构 设计 院系名称: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岩土)08-1班 学生姓名: 吉立朋 导师姓名: 杨晓丰曹继民 开题时间: 2012年3月7日

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的建设基坑支护技术也不断发展,而对于不同的工程环境及条件,采用何种支护形式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把是否能保证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及工程造价作为判断一个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的标准。如果支护结构型式选择合理,就可以做到整个基坑以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基坑为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或地下建筑物在施工时需开挖的地坑。为保证基坑施工、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降水和土方开挖与回填,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称为基坑工程。它是地下基础施工中内容丰富而富于变化的领域,是一项风险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新型学科,它涉及到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原位测试技术、施工技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等多学科问题。基坑工程采用的围护墙、支撑(或土层锚杆)、围檩、防渗帷幕等结构体系总称为支护结构。基坑支护工程包含挡土、支护、降水、挖土等许多紧密联系的环节,如其中某一环节失效,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 本课题是一个实际工程支护问题,针对该工程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设计中,不仅要认真学习现有规范和工程中常用及心形的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而且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和方法,将这些经验方法与自身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毕业生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使每个学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新纪元世纪广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学生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项毕业设计选题为新纪元世纪广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为详细学习和了解与岩土工程相关的知识,巩固以前学习过的(深基坑支护、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等)知识,并按照现行规范,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把它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同时也培养了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使自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2.1我国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

深基坑支护设计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深基坑支护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程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二班 陆加弟、田梦楠、侯丹 指导教师:张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目录第一部分工程资料 1.工程概况 2.场地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构成 2.3 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第二部分设计内容 1.基坑开挖断面设计 1.1设计依据 2.支护方案确定 2.1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2.2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3.土钉墙设计 3.1土钉设计参数 3.2计算过程 3.3面层技术参数 4.桩锚设计 4.1设计内容 4.2桩锚体系计算过程 5.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5.1土方开挖施工设计 5.2基坑测量施工方案 5.3土钉墙施工方案 5.4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5.5预应力锚杆施工方案 5.6滞水处理方案 第三部分计算内容 1.计算说明书 1.1土钉墙内部稳定验算 1.2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1.3桩锚体系验算 第四部分设计图纸及计算书 1.支护结构剖面图 2.相关结构设计大样图 感谢信 参考文献

工程资料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工程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三星庄北 本工程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三星庄北,东临规划的创新园经二路,西临规划的创新园经一路,北临创新园中环路,南临周家巷,交通便利。 拟建的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主要有1#设备用房、2 #科研用房、传达室及地下车库组成。最大基础埋深-8.0米,拟采用土钉墙+桩锚的护坡方式进行基坑护坡。拟建的建筑物概况见表1-1,其中2#科研用房建筑形体呈“U”形,西侧地上3层,无地下室,北侧及东侧地上4层,1层地下室,西侧及北侧楼体均设置房顶机房。 表1-1拟建建筑物设计概况 2.场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苏家坨镇三星庄北,地貌单元属于永定河冲积扇上部。从拟建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可以看出,勘察期间场地现状在中部主要为葡萄、果树、大棚等农业园地,地表的各种植物及构筑物尚未清除;在东部主要为苗圃,草木丛生;西侧主要为旧有的建筑物场地(旧有建筑物地面以上的结构部分已经拆除,砼地面以及基础尚未拆除),地面堆放有大量的建筑生活垃圾。 场地现状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约为43.69~45.65m。根据现场走访调查,建设场地西北角曾经为鱼塘,后经回填至现状标高。 2.2地层构成 根据地层钻探结果,拟建场地30.0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新近沉积层及一般第四纪沉积层构成。现根据现场钻探情况将场地地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