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杂高层结构多塔结构

复杂高层结构多塔结构

复杂高层结构多塔结构

复杂高层结构多塔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复习资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名词解释 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 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P 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 ):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 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 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 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 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 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 第一章 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完整版)多层砖混结构住宅设计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设计 中文摘要 本工程为多层砖混民用住宅。建筑层数为六层、建筑高度为20.38m,基底占地面积为574.33㎡、总建筑面积3470.0㎡。抗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工程±0.00同绝对标高13.38m。 结构设计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计算各楼板和屋面板的恒荷载,同时确定活载值。根据荷载设计值计算出楼面和屋面的配筋。将板上均布荷载传给各墙,然后根据各墙所受荷载及墙体自重,验算墙体抗压承载力。根据抗震设防数据及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出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各墙承担的剪力,并验算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出各段基础上部荷载,并由此确定基础类型和配筋。 经过验算,该结构符合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关键词]:砖混结构、承载力、构造措施、基础设计 Abstract This engineering is a multistory building. It is a brick and concrete mixed structure. The building isⅡ.The structureis designed to use 50 years.The engineering is the second type building,itsrefractory ranks the second grade.The engineering s designed elevation is equal to 13.38 of absolute elevation . Structural design accords to the national special codes: first of all,we calcu--late each floor and roof s dead live of slab,and carry live load at same time.According to computation of design load,we can design the concrete reinforcement of floor and roof. Transfer the uniform loading to each wall,than according to the load that wall suffer and self-weight ,we can check the wall s compressive bearing capacity.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anti-seismic defence and structural representative value of gravity load ,each wall s shear force can be worked out,than we can check the wall s shear bearing capacitypute the load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朱剑敏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朱剑敏 发表时间:2019-01-08T12:59:43.8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朱剑敏 [导读] 近几年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也随之不断增多,建筑的结构也逐渐向多元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摘要:近几年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也随之不断增多,建筑的结构也逐渐向多元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本文通过对复杂高层及超高层的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设结构;设计要点 1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要求 1.1重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结构设计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的概念中,结构设计的规律性和统一性得到了提高,其力量得到了明确的传达。除了其高标准要求得到充分体现外,通过有效应用节能减排理念,也增强了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其具体设计中,其建筑材料的有效使用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概念设计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1.2合理分析复杂高层与超高层的建筑结构 合理分析建筑结构对结构设计有着根本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设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时,重点也在于对建筑结构的分析。首先,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建筑安全稳定,这要求提高建筑承重结构的可靠度。其次,自然环境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一些气候、温度、地质方面的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客观因素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造成施工障碍。最后,承重能力的考虑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的结构设计有重大影响,设计人员必须对施工材料提出较高的标准,有必要时可以做出较为硬性的规定,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材料的出现问题。 1.3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 在所有建筑物的设计中,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特别是对于复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其抗震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在抗震救灾规划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首先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的选择,但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要减少地震中的能量膨胀,检查验收楼成员的承载能力。在地震环境下计算建筑物结构的位移值也是必要的。 2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抗风结构中出现的问题 复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具有楼层较多的特点,建筑高度也高于正常建筑许多。这样,建筑表面的风蚀面积将会增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表面的风的流动性将会改变建筑表面的质量。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在高层建筑的表面和空气之间造成动态的影响。在这样的动力作用下,风力会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软结构中产生静态或动态振动。这种振动将对整个建筑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抗风结构时,必须科学合理,以保证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质量。 2.2做好地基基础 地基相当于建筑物的地基。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质不同,对地基的要求不同,但必须在任何地区奠基。例如,在地质较软的地区,复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需要用桩箱作为地基;在有岩层的地区,需要根据岩层的年代采取不同的地基建造措施。混凝土桩一般用来加固岩层。对于地下地基条件较好的底层,通常选用筏型进行地基加固。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不同的地基,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建筑消防在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物中,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物中,消防结构的设计是整个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设计的内容。在我国的建筑行业相关标准中,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物的消防结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物中,必须确保高层结构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但是,据当前的状况来看,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物中,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易燃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中蔓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3.1合理的使用高强钢筋 高强钢筋的使用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故在进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应当合理的利用高强钢筋,将建筑工程造价降到最低,并减少钢筋的使用量。当建筑的地基出现深厚软弱时,应当适当的将高强钢筋的尺寸进行优化,以减小地基的承载量,这样,不仅方便了施工,还为建筑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减少自身的重量可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干扰,为高层建及超高层筑提供了保障。 3.2提升结构设计的舒适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舒适性的要求上。因此,在复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要让人们充分满足建筑的结构舒适性。这些实际要求促使相关人员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确保了混凝土规则、钢规则等结构设计的保护,同时保证了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对结构设计舒适性的要求。 3.3抗震性能设计 对于一些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而言,该地区的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面临的抗震压力更大,这些地区的抗震目标也相对高一些,主要包括两个目标。其一是使用水准。比如说,强度较低的地震对事物造成的危害较小,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无足轻重,这对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也不高,保证基本的弹性反应状态就可以。其二是倒塌水准。首先,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力不同,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强度的地震,应该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非延性部件提出更高的标准。其次,针对建筑物的控制构件而言,应当保证大部分的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

探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探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解决人口容量,使城市压力得到缓解,逐渐增多了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这一现象下,相关人员应重视结构设计,以保障建筑使用安全。 标签: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近年来城市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建筑工程逐步向着复杂高层和超高层方向发展,因此结构设计越来越难,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和实际工程相结合,加强自身相关专业技术,加强分析和理解设计规范,从而更好的设计建筑结构,让客户认可并得到市场青睐。 1 与普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区别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复杂高层和超高层与普通高层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一般情况下普通高层建筑其高度不会超过200米,而相对来说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其高度通常不会低于200米,更甚者其高度会达到上千米左右。除此之外,通常情况普通高层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则是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类型。另外在合计阶段中,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需要对抗震情况、缝荷载能力、避免层次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这些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结构设计上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有更大的难度[1]。 2 结构设计控制要素 2.1 地基基础。地基基础质量影响着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其整体稳定性,在设计地基结构时,要各种地基形态和设计标准进行全面考虑,以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更好的方案。在对软地基进行施工时,应使用桩箱和桩筏基础,并对根据不同地质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使地基强度得到强化。当深层岩基进入地下100米以下时,可使用连续墙将地基巩固,当采用年轻且浅的岩基时,可将混凝土桩基加进去增加其支撑强度,当地基很好时采取筏形基础[2]。 2.2 重力荷载。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会随着高度的攀升,增加地面受力以及重力荷载,增加墙上轴压力和竖向构件压力,使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困难性加大。另外,随着楼层高度的上升会加大高风效应,在风的影响下合力点就会越高,从而加大自然风效应。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自重关系着建筑稳定性,而结构自重又和重心位置有关,重心位置会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升高,从而加大结构自重,其强度就会非常薄弱。 2.3 风振加速。建筑楼层的高低关系着风力的大小,在一般情况下楼层越高时风力越强,因此超高层建筑有着非常明显的风力作用。但人们能够感知到风的舒适度,当风振太强时人们就会有不适感,使居住品质得到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在设计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时,需要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一定要控制好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王轶杰11建筑2班2011331210224 高层建筑常见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体系组合,其中体系组合又分以下几种:框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 纯框架体系: 结构特点——整个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全部由框架单一构件组成的体系,框架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该体系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 适用范围——在高烈度地震区不宜采用,目前,主要用于10~12层左右的商场、办公楼等建筑。 实例分析: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在平 面布置上,通过合理的柱网分布,将平面布置灵 活,而且提供了较大的内部空间,布置上受限制 也就减少了。 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该体系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 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剪 力墙不仅承受重力荷载作用,而且还要承受风、 地震等水平荷载的作用,该体系侧向刚度大、侧 移小,属于刚性结构体系。 适用范围——理论上讲该体系可建造上百层的 民用建筑,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地震区的剪力墙体系一般控制在35层、总高110m为宜。 实例分析: 广州白云宾馆,该建筑共33层, 横向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纵 向走廊的两遍也为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墙厚沿高度由下往上逐渐 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也随高度 而降低。 筒体体系: 结构特点——由框架或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

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件,可将受力构件集中,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 适用范围——超高层建筑都用筒体结构。 实例分析: 美洲银行中心,由密集立柱围合成 的空腹式筒体,属于一个矩形内筒 外框架,拥有筒体结构主要的特征, 内部空间大,并且平面布局也能非 常灵活。 体系组合中体系: 框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建筑上部采用剪力 墙结构,下部分采用框架体系来满 足建筑功能对空间使用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层旅馆、高层综合楼 实例分析: 北京粮食公司高层商店住宅,在底层,则作 为框支剪力墙,使标准层中间6道横向剪力 墙不落地面做成框架,形成较大空间作为商 店营业厅用。 框架—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框架中布置剪力墙,并使楼 板与框架有可靠连接的结构体系。竖向荷载 由剪力墙和框架承担,水平荷载由剪力墙承 担。 适用范围——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5~25层较多,非地震区120m,7度区可达100m,8度区90m,9度区40m。 实例分析: 北京民族饭店,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 该层平面在框架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 定数量的纵、横向剪力墙,图上左边 和右边各有几处剪力墙,竖向荷载由 框架柱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则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承受, 融为一体,取长补短。

多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

浅析多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 摘要:随着民建建筑的多样化,在结构设计中会遇到的各种难题,我们要在遵循各种规范的情况下要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本文探讨了浅析多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 关键词:民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户内组合 abstract: with the diversity of the building with,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blems will meet, we will follow in various standards to solve some flexible structure schem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ltilayer residence structur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authors. keywords: with; multistory buildings; structure design; indoor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多层住宅单元组合 1.1 单元设计的组合层次 单元设计的组合层次一般有三类:即“单元—幢”、“套型—单元—幢”。“基本间—套型—单元—幢”。“单元—幢”的组合层次简单明了,但可能作出的组合体类型受单元尺寸制约,组合变化的灵活性不如其他两种。“套型一单元—幢”的组合方法是以套型为最小组合单位。同一个套型可以在不同的组合单元中重复出现,因而设计几种套型就可能作出多种组合单元。由于这些单元都是在统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框架-剪力墙体系。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剪力墙的设置,增大了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显著降低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于均匀,所以框架-剪力墙体系的能建高度要大于框架体系。 2.剪力墙体系。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即形成剪力墙体系。在剪力墙体系中,单片剪力墙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有一定的延性,传力直接均匀,整体性好,抗倒塌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能建高度大于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某多层住宅建筑结构标准化设计探索

某多层住宅建筑结构标准化设计探索 建筑標准化设计是建筑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标准化则是批量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构件越标准,越便于实现批量化生产,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此外标准化设计能有效地保证构件质量,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加快设计速度,有利于节约建设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标签:某多层住宅;建筑结构;标准化设计 1 工程概况 文化中心主楼平面呈L形,长61.5m,宽48m,地上5层,地下1层,高23m,建筑面积为10000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V类,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各层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属于平面凹凸不规则;建筑在二层至屋顶4轴~7轴楼板均开洞,且个别楼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楼板层典型宽度的50%,属楼板局部不连续。建筑在顶层F轴~J轴为影剧院,跨度为24.3m。 2 如何将住宅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做好 2.1 标准化设计的内容 (1)产品的定位:景观、建筑以及室内。(2)标准定位:涵盖营销、投资、采购、设计、工程以及成本等多个部门产品标准方面的要求。(3)专业定位:结构、建筑、暖通、室内、给排水、电气以及消防。(4)内容的编制:首先是建筑方面:规划设计、产品的定位、户型的设计与详细剖析、门窗模块、立面模块、雨棚模块以及栏杆模块等。然后是室内方面:公共空间、产品的定位、空间模块以及户型模块等。最后是景观方面:景观分级的原则、产品定位以及景观要素的控制等。 2.2 标准化设计的准备工作 ①对业主单位有关产品的标准入库方面要求与思路进行了解。对于项目产品实施优化工作,涵盖平面、户型、外立面还有主要的材料等(和当前规范中有冲突的位置)。②使得建筑专业的各个标准模块方面设计数据信息还有项目所需要用到的材料部件设计方面的需要能够实现。③与业主单位配合将本产品的建筑专业把控指标内容方面设计进行完善,其内容涵盖了建造标准、地下室的控制指标以及结构控制的指标等,其中建造标准是业主单位已经研究完的成果。 2.3 标准化设计难点 标准化设计进程当中最大技术要点为不一样地域的控制性方面差异比较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1结构分析及设计分析 1.1分析三种重要的体系 1.1.1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特性同剪力墙的开洞情况联系密切,其中依据轧受力特性的不同,单片剪力墙可以分为特殊开洞墙和单肢墙。类型不同的剪力墙,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的截面应力分布,所以,在对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时,也应该对不同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进行使用,将平面有限元法应用到剪力墙的结构计算中。此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计算,能够应用到各类剪力墙之间,然而,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于这种方法中,其有着较多的自由度。所以,在具体的应用时,较为普遍地应用了开洞墙这一类型。 1.1.2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分为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等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核心筒受力特点为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筒体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变性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但抗侧刚度较大。依据不同的计算机模型处理手段,有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主要为离散化方法、三维空间分析和连续化方法,其中三维空间方法的精确性会更高。 1.1.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此种结构位移和内力等计算方法尽管种类较

多,然而,连梁连续化假定方法会经常被使用,在对位移协调条件进行计算时,应该按照框架水平位移和剪力墙转角进行设计,将外荷载和位移的关系用微分方程建立起来。然而,应该考虑需求和因素量会存在的差异,所以,也会有着不同形式的解答方式。 1.2具体的设计与分析 1.2.1合理地确定水平荷载 每一个建筑结构都应该一同承受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对于抵抗地震的能力也应该具备。高层建筑中,尽管结构设计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竖向荷载的影响,然而,水平荷载却占据着重大的比重。随着不断增多的高层建筑层数,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由于楼面使用荷载和楼房自重在竖构件中发挥的功能,对应水平荷载会将一定的倾覆作用施加到结构中,并且竖构件中就会出现高层建筑结构的作用力;其次,就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也会跟着建筑结构的动力情况而出现较大的改变。 1.2.2合理地确定侧控 同低层建筑不同,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已经成为 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不断增加的楼层数量,结构侧移在水平荷载侧向变形下会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不但规定结构要有一定的强度,对于荷载作用带来的内力能够有效的予以承受,同时,还应该确保具备一定的抗侧刚度,确保在某一限度内控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出现的侧移情况。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析报告

高 层 建结 筑构 体 系 分 析 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总体组成的方式。在高层建筑中,抵抗水平力成为确定和设计结构体系的的关键问题。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一.框架结构

框架是由梁和柱子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国内要紧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在于“刚节点”。从框架的刚节点来看,它是一个几何不变体,以门式钢架为例来看,钢架受荷载后,刚节点始终维持节点的几何不变性,因而刚节点对杠杆的转动具有约束作用,从而刚架横梁产生正弯矩以减少,对梁的好处是专门明显的。刚节点给柱子尽管带来弯矩,但对钢筋混凝土柱来讲也可不能导致坏处,因为钢筋混凝土不仅抗压能力强,而且抗弯能力也专门好。因此,框架结构能够扩大梁的跨度,而且房屋的层数也能够增加。故框架结构体系是六层以上的多层与高层房屋的一种理想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它在建筑中的最大优点在于不靠砖墙承重,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因此它的应用极为广泛,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依照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大的跨度;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专门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工程实例: 概述】 艾菲尔铁塔当初是为了万国博览会兴建, 自1887 年到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前, 保持了45年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地位,铁塔高320 公尺, 建筑设计最闻名的是防范强风吹袭的对称钢筋设计,兼具有用与美感考量。铁塔共分 3 层,登顶收费依楼层而定。搭快速升降梯直达274 公尺高的顶层, 就可尽览巴黎美景, 白天视野佳时可远眺72 公里远。 结构特色】 埃菲尔铁塔采纳框架 结构的全钢结构,艾菲尔 铁塔的金属构架有1.5万 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 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 钉250万个,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足见设计的合理与计算的精确。铁塔占地约1万平方米,塔的最顶端不到100平方米,上下宽窄悬殊,使其结构不具一格。从远处看去,它四脚立地。拔地而起,呈四方狭长金字塔形,颇似烛台。铁塔除顶端塔楼外,

【工程】混合结构多层住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3) 第一节基础工程 (3) 第二节结构工程 (3) 第三节防水工程 (6) 第四节抄平放线 (6) 第五节装修工程 (7) 第六节水、暖、电、卫工程 (8) 第七节冬雨期施工措施 (8)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8) 第四章施工平面图 (9) 第五章施工准备 (10) 第六章工具、机械、设备计划 (13) 第七章质量、安全、技术节约措施 (14) 第一节质量措施 (14) 第二节安全措施 (14) 第三节技术节约措施 (15)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五层三单元混合结构住宅楼,长65.04m,宽9.54m,总建筑面积为3264.4m2。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土壤为Ⅰ级湿陷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t/m2。现场地下水位较低,在地表下7.7-8 m,故施工时基础底部不会出现地下水,可不考虑排水措施。基础持力层为Ⅰ级湿陷性黄土,为不使基础发生沉陷,应注意地坪处排水,以防水下渗入基础。 该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砖基础墙,20mm厚掺防水剂的水泥沙浆防潮层。建筑物按8度抗震设防设计,结构为砖墙承重,外墙2400mm,内墙240mm,隔断墙120mm,单元四个大角、楼梯间、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两侧墙均设抗震组合柱。每层设置圈梁。楼板为预应力圆孔板,屋顶板为加气混凝土屋面板,预制混凝土挑檐板,卷材屋面为二毡三油防水作法。底层地面为灰土垫层,细石混凝土面层。外墙水泥沙浆抹灰,涂刷外墙涂料。内墙石灰沙浆抹灰,纸筋灰罩面,涂刷内墙涂料。 设备有上、下水,暖气、照明,每个单元配水、电表各一个。室外管线均接通至小区干线。 建筑场地东、北两侧为城市主要道路,西南两侧均有已建成建筑物。现场以拟建建筑物为准一定区域内场地可以利用。东15m,南15m,西20m,北18m。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11.7.1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分类 如第l章所述,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可分为带转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和多塔结构5类。这几种结构竖向布置不规则。传力途径复杂,有的结构平面布置也不规则。这些特征是某些建筑多功能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11.7.2 复杂高后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 由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属于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形成敏感的薄弱部位,所以应对其在地震区的适用范围予以限制。我国《高规》指出,为了使其抗震性能良好并能满足有关抗震设防的要求,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应用范囤应符合下列规定: (1)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对于多塔结构,9度抗震设计时不允许采用。 (2)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同时采用超过两类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否则,在比较强烈的地震作用下,难以避免发生严重震害。 (3)对含有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错层结构的适用建筑高度应严格限制。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错层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别不宜大于80m和60m;错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别不应大于80 m和60 m。因为错层结构竖向不规则,错层附近的竖向抗侧力结构容易形成薄弱部位,楼盖体系山因错层受到较大的削弱,严格限制其适用高度十分必要。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震害表明,连体的位置越高,越容易倒塌;房屋越高,连体结构的地震反应越大。 (5)对于B级高度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中筒结构.当外筒采用剪力墙构成壁式框架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无转换层时的限高降低10%一20%,视设防烈度大小、转换层位置高低而定。这一限制是考虑到转换层上、下刚度和内力传递途径突变的不利影响。 以下重点介绍带转换层的结构和带加强层的结构。 11.8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1.8.1 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高层建筑内部上下层结构形式与柱网的变化,可以采用图11—12所示的各种形式的转换层结构,即: (1)梁式转换层:见图11—12a及b。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浅论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及其体系 [摘要]文章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六个特点,并介绍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结构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十几年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万栋,建筑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高325米;广州中天广场80层,高322米;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另外在南宁市也建起第一高楼:地王国际商会中心即地王大厦共54层,高206.3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一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混合结构多层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混合结构多层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几家工厂合建的四栋住宅楼,每栋均为四个单元组合,五层,采用标准图,每栋面积为3403m2,共计13612m2。 每栋建筑物采用甲—乙—甲—丁四单元组合,总长62.02m,宽10.22m,层高2.90m,全高15.29m。开间为2.70m、3.00m、3.30m三种。进深为4.80m、5.02m二种。室内±0.00绝对标高从35.75至35.90m,每两栋相差0.15m,室内外高差均为0.60m。 现场地势高低不平,并有旧房屋拆除后的基础,自然地坪为35.05m至35.20m,低于室外绝对标高。根据地质钻探资料,现场地下水位较低,故施工时基础底部不会出现地下水,可不考虑排水措施。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 基础为刚性基础,天然地基,地基上为450mm厚3:7灰土,砖砌大放脚。基底标高在-2.20m 至-2.60m之间,-0.90m处有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建筑物按8度抗震设防设计,结构为砖墙承重,外墙370mm,内墙240mm,隔断墙120mm,单元四个大角、楼梯间、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两侧墙均设抗震组合柱。每层设置圈梁。楼板为预应力圆孔板,屋顶板为加气混凝土屋面板,预制混凝土挑檐板。屋面为二毡三油防水作法。 外檐以清水墙为主,仅檐口、楼梯间、阳台栏板为干粘石面层。内檐除厨厕为1.2m高水泥墙裙外,其余均为白灰抹面,120mm踢脚板,顶板勾缝喷浆,楼面为35mm豆石混凝土抹面,木门、钢窗。 设备有上、下水,暖气、照明,每个单元配水、电表各一个。室外管线均接通至小区干线。 第二章施工部署 (1)本工程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施工中重复挖填土方。红线外上下水干线已施工完毕,因此在基础回填土的同时,红线内的室外管线应同时施工,并将室外地坪填至道路路床底标高。留足房心填土,其他土方均运出场外。 (2)小区内各栋宿舍的施工顺序应由里向外(即由南向北)施工,其顺序为4号→3号→2号→1号。

浅析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浅析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6-03-22T17:26:31.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作者:胡惠民[导读] 浙江长兴汇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复杂高层与超高层(下文统一简称为高层建筑)与普通高度建筑相比有着许多不同,因此在其设计上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浙江长兴汇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长兴 313100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的用地越来越紧张,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程度,设计师们不得不提高建筑的高度,来满足城市中居民在居住空间上的需求。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建筑的持久性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设计也变得越 来越复杂,因此加强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是必要的。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下文统一简称为高层建筑)与普通高度建筑相比有着许多不同,因此在其设计上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在设计上也暴漏出了一些问题,随着问题的增多,高层设计师也积累到了一定的经验,这对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普通建筑的区别 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与普通建筑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普通建筑的高度都低于200米,高层建筑都在200米以上,甚至有一些高层建筑的高度能够达到1000米。针对普通高层,人们在设计上多数都采用混凝土结构,但是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混合结构设计或全钢结构。此外,高层建筑对机电和消防设备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机电设备和避难层的设计进行重点考虑,避免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高层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设计需要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在抗震上的要求。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风载荷作用下,建筑的舒适程度,在普通高层建筑中则不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考虑。 二、高层建筑机构设计中的重点问题 (一)抗震设防烈度对于高层建筑,不同高度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建筑物高度要求会有所不同。同常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强度如果在8度,则不宜建设超过300米的高层建筑。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比较适合建设在6度的地区内。 (二)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的方案进行考虑,特别是对高层建筑来说,如果选择的结构方案存在问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整个方案,因此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三)关注舒适度和施工过程 1、高层建筑水平振动舒适度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因其结构较柔,设计时,除保证结构安全外,还需满足室内居住人群的舒适度要求,高层混凝土规程、高钢规程均提出了明确的设计要求,需对高层建筑物在顺风向和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进行控制。复杂高层建筑需讲行舒适度分析,对混凝土结构阻尼比宜取0.02,对混合结构、钢结构阻尼比可根据情况取 0.01-0.02 舒适度验算时,可取10年重现期下风压值进行。高层混凝土规程和高钢规对舒适度验算的要求,公寓类建筑(如住宅、公寓)和公共建筑(如办公、旅馆)因功能不同,其水平振动指标限值也有所不同。当水平振动舒适度不满足或为进一步提高舒适度水平时,可采用增设TMD(可调质量阻尼器),TLD(可调液体阻尼器)等方法实现 2、大跨、悬挑柔性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控制 复杂高层建筑设计中常设计大跨度楼板、空中连桥、大跨悬挑等复杂建筑特征,此类部位由干结构竖向自振频率较低,与行人激励频率相近,彼时需对楼盖设计时的舒适度问题予以关注。高层混凝土规程要求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且对不同竖向自振频率下的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峰值也提出了控制要求。因适用对象不同,住宅、办公建筑、商场及走廊建筑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限值亦不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