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控制(新版)

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控制(新版)

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控制(新版)
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控制(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

点控制(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控制(新

版)

〔摘要〕通过对系统内27次误操作事故的归纳,总结了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了电力系统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危险点控制方面的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以操作项目、危险点、控制措施为内容的数据库,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前查询,确保控制措施的完整性。

〔关键词〕倒闸操作;危险点;控制措施

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在电网操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电网输变电设施的维护和电网运行方式的变更都是通过倒闸操作来实现的。实践证明,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一旦控制不力,很容易形成误操作,轻则中断向用户供电,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重则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受管理水平的影响,各地在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关误操作的事故常见诸通报,事故原因虽千差万别,但造成的后果都非常恶劣。运用现代安全工程理论,由结果控制转向提前预防、过程控制已是势在必行。

1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控制管理现状

各级供电部门对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历来非常重视。为保证大型操作的安全,各地在操作时通常设第二监护人,甚至第三监护人,要求在大型操作时变电站的站长和工区技术人员现场跟踪把关。实践证明,多重监护确实避免了多次误操作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各公司普遍采用。但是误操作仍然屡禁不止,表明多重监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存在一定的弊端。

实际上多重监护是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粗放式管理的一种体现,其本质是利用跟踪人员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现场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点)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然而,一旦现场没有跟踪人员或者跟踪人员对现场控制不力,更容易发生事故。

(1)由于各种操作繁多,跟踪人员数量有限,所以不可能大小操作都到现场跟踪。如果值班员形成跟踪依赖心理,在无第二监护人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事故统计和分析表明:发生误操作是不以操作大小而定的。小操作时,操作人和监护人在思想上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麻痹大意,加之没有第二监护人,容易形成误操作;而人们对大型操作能够予以高度重视,提前拟订操作票,分析操作中的危险点,制定控制措施,操作中又有第二监护人把关,故不易发生误操作。

(2)第二监护人受知识水平和现场经验的限制不可能控制现场所有的危险点。变电站之间的设备和接线方式千差万别,跟踪人员不可能对各站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对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也就不能全部控制。更有甚者,许多误操作是由于跟踪人员误下指令造成的。

(3)倒闸操作过程中危险点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有设备、人、技术、规章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不一而足。若要控制这些危险点,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多种控制手段并用,做到提前预防、过程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

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

笔者在对1990—2002年间系统中27次误操作的分析中发现,危险点的成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差,责任心不强,遵章守制观念淡薄。由于操作人没有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漏项、越项操作,随意解除防误闭锁装置,错误理解调度令意图,违反规程操作而造成的误操作事件有9例,占33%。

(2)操作人操作时精力不集中,误入带电间隔,形成误操作。疲劳操作、谈论或考虑与操作无关的事情是造成精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有7例误操作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占25.9%。

(3)倒闸操作前操作人对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认识不足,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操作过程中危险点一旦被激活,操作人便惊慌失措,引发误操作。如某案例,值班员在拉刀闸时刀闸的支持瓷瓶断裂,母线短路,开关跳闸。此时应该将停电线路冷倒至运行母线恢复送电,由于值班员没有思想准备,慌乱之中在没有拉开故障母线侧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