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真题练习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真题练习

古代汉语标点与翻译练习

(以下选取各高校考研真题古代汉语部分)

请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再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愛奇而君子不愛奇人皆愛高而君子不愛高君子之情未嘗不與人同也而愛惡與人異者何也蓋物反常爲怪地過中爲偏自古自今惟一常也自南自北惟一中也是常之外而復求奇焉斯怪矣是中之外而復求高焉斯偏矣是故衆人之所謂奇即君子之所謂怪也衆人之所謂高即君子之所謂偏也至貴莫如金至多莫如粟然食粟則生食金則死反常之害蓋如此適百里之都而必行千里之路其行愈速其都愈失吾又知中之果不可過也君子所以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治民無可傳之政治兵無可喜之功者曷嘗厭奇而畏高哉(選自宋呂祖謙《東萊博議》)

七、文言文阅读题(共10 分)

1. 请为下列古文加注标点(6 分)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句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2.根据这段古文填空(4 分)(1)“克”的意思是(2)“重”的意思是(3)“卒”的意思是(4)“朝”的意思是

七、文言文阅读题(共10分)

1.请为下面的古文加注标点(6分)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场馆其认购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①“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②“莫之拒”的意思是__________。③“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④“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五、古文标点题(共1小题,共10分)

赞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

六、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1.请为下列古文加注标点(6分)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皆当也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1)“谁可伐者?”中“谁”的成分是(2)“厚”的意思是

(3)“此二人”指的是哪两个人?4)“见”的意思是

七、文言文阅读题(共10分)

1.请为下列古文加注标点(6分)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

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将之用木也取

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

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

教矣

(1)“乘”的意思是()。(2)“然”的意思是

(3)“赋”的意思是(4)“官”的意思是()。

6.标点并翻译(标点翻译各5分,共10分)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游所之岁余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欲以为相孟曰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1.请为下列古文加注标点(6分)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中“亡”的意思是(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中“度”的意思是(3)“上不我用”意思是。(4)“不及以闻”中“闻”是动词的用法。

四、标点下文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共35分其中标点占19分翻译占16分):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飡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亡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白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汙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木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六、把下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

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①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

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

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

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②酒阑吕公因

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

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

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卒

与高祖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注:①进,通赆,礼物。②诎,退让。

一、标点翻译下列古文29分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附注:石之纷如,人名

一、标点、翻译下列古文(29分)

平原君谓冯忌曰寡人欲北伐上党出兵攻燕何如冯忌对曰不可夫以秦将武安君公孙起乘七胜之威而与马服子战与长平之下大败赵师因以其余兵围邯郸之城赵以七败之余收破军之敝而秦罢于邯郸之下赵守而不可拔者以攻难而守者易也今赵非有七克之威也而燕非有长平之祸也今七败之祸未复而欲以罢赵攻强燕是使弱赵为强秦之所以攻而使强燕为弱赵之所以守而强秦以休兵承赵之敝此乃强吴之所以亡而弱越之所以霸也故臣未见燕之可攻也平原君曰善哉

一,标点、翻译下列古文(21分):

景公举兵欲伐鲁以问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公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着和伯禽之治寸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而急使令政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待其君之乱也民离其君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公曰善遂不果伐鲁(说明:“君好酒而辟”一句,文献本身文字有脱漏,可不译。)

三,请为下面的短文打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30分)

甘茂之亡秦奔齐逢苏代代为齐使於秦甘茂曰臣得罪於秦惧而豚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馀子可分我馀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馀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使於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於秦累世重矣自崤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王不若重齐贽厚齐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秦王曰善即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於齐甘茂不往苏代谓齐泯王曰夫甘茂贤人也今秦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赐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即位之上卿而处之秦因复甘茂之家以市於齐

三,请为下面的短文打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攻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又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锤受辱其次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再牢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垂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牖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曷足怪乎且人不能蚤自财绳墨之外已稍陵夷至于鞭垂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十,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译成现代汉语

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素与信者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昧闻其在楚诏楚捕昧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君将游云梦实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昧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昧计事昧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毖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三.给下面古文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25分)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出自王力版第三册)

四、断句并翻译整段话:

古者赏不以爵禄邢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以加而不行于爵禄志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仁厚之至也

四翻译文言文 20分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中略)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黾塞:平靖关)(出自王力本第一册:战国策之庄辛说楚襄王)

五、给下列文字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患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宣子乃说轻币

标点下列古文 , 并今译画线部分请先把古文转抄到答题纸上并加标点,然后今译画线部分。

45.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贾谊《论积贮疏》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10)

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购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

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今译画线部分。(10分)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联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二、标点下面古文,并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及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弄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二、标点下列文字,并对带【】的词作注(10分)

顺治丁亥七月望夏子存古以奉表唐王谢恩为海上逻卒所获洪经略密行土抚军索存古急时余读书虎丘石佛寺不知也一日乘凉散步将至憨憨泉见一小沙弥同青衣数人汲水而饮遥望沙弥有似存古趋而视之则竟是也问则曰我已就缚上道无资斧其为我谋之余急索囊中【所】有倾付之送其登舟有经略差官王姓【者】虑有他谋诘询姓名词气甚厉余【以】世谊交情详告之且曰吾为行者治装於尔未尝无益何怒【之】有於是沽酒脯为别【注释】所:者:以:之(《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二.给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符号,并将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标点5分翻译3分,共8分)

忌①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②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忌:指田忌。②孙子:指孙膑。

二、将下列古文抄写在答卷上,加上标点,并今译画线部分(10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屈平属草藁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

原贾生列传》

三、标点下列古文并今译画线部分。(10分)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深山非一日而显也蓋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入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资治通鉴·汉纪九》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今译画线部分。(10分)

初大梁人张耳陈餘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餘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餘陈餘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陈餘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为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餘谢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餘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餘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资治通鉴·秦纪二》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今译画线部分。(10分)

初赵高为朗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延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史记·李斯列传》)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10)

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购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而死者果政也

《史记﹒刺客列传》

二、标点下面古文,并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及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弄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法也(《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二、标点下列文字,并对带【】的词作注(10分)

顺治丁亥七月望夏子存古以奉表唐王谢恩为海上逻卒所获洪经略密行土抚军索存古急时余读书虎丘石佛寺不知也一日乘凉散步将至憨憨泉见一小沙弥同青衣数人汲水而饮遥望沙弥有似存古趋而视之则竟是也问则曰我已就缚上道无资斧其为我谋之余急索囊中【所】有倾付之送其登舟有经略差官王姓【者】虑有他谋诘询姓名词气甚厉余【以】世谊交情详告之且曰吾为行者治装於尔未尝无益何怒【之】有於是沽酒脯为别【注释】所: 者:以:之:

给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符号,并将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标点5分,翻译3分,共8分)忌①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②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忌:指田忌。②孙子:指孙膑。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三、标点下列古文,并今译画线部分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虖深山,非一日而显也,蓋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初,大梁人张耳、陈餘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餘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餘,陈餘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餘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为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餘谢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餘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餘。耳、餘对曰:“秦为

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初,赵高为朗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二、标点下列古文,并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购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四、给下列经文几注文加上现代标点符号(10分)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等差也各用起才之差学之广为谓之增习之省犹度也周礼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汉大武省西领反度大各反兴道上许膺反下音导讽芳香凤反卷音权。

九、给下来古文加上现代标点符号(30分。明显错点、漏点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古之王者必有史官举则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诸侯亦有国史春秋即鲁之史记也孔子应聘遇自卫而归西狩获麟伤其虚应乃与鲁君子左丘明观书于太史氏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发褒善黜恶勒成12公之经以授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之传明夫子不以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羊谷梁邹氏夹氏之传邹氏无师夹氏有录无书不显于世

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为切韵五卷析毫厘分、分别黍累何烦泣玉为得悬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愿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卒酋大隋仁寿元年也

文公出亡——————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贞何如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従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

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四、标点今译下列文字

1.易称遯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下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係自玆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匦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

2.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自左丘传孔氏太史公述歴古今合而为史迄于今交错相纠莫能离其说独左氏国语纪言不参于事战国策春秋后语颇本右史尚书之制然无古人蔚然之道大抵促数耗矣----柳宗元《柳宗直〈西汉文类〉序》

二、标点下引一段《孟子》,并译成现代汉语:(25分)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滕文公下•第一章》

5、标点并翻译:20分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於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婚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及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寘於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於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於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後人可谓知礼矣

五、标点翻译。(20)

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故《书》道唐虞之际,《诗》述殷周之世,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禹贡》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

而纳职焉。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为治,而稍陵迟衰微。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中,一国之币分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古者尝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上,犹自以为不足也。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史记平准书》)

五、标点翻译。(20)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雚)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与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五、标点翻译。(20)

秋(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①……囚伯华叔向人谓叔向曰子離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②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救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比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③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④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德之……夫谋而鲜过诲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一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悦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附注:①羊舌虎:叔向之弟;

②室老:羊舌氏之家臣;③觉:正直;④驲:传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五、标点翻译。(20)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①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BC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以何给之一共矣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

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而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弊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附注:①公孙侨,字子产。(《左传•昭公十六年》)

五、标点翻译。(20)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五、标点翻译。(20)(武汉2011)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宦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与杀吾主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踬而覆之于是佯僵而仆之其妻曰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缚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臣闻之曰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匹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而又况于当时之贤主乎臣请行矣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五、标点翻译。(20)(武汉2012)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闵王时单为临灾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闵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闵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五、标点翻译。(20)(武汉2013)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 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 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欧阳修《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译文】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 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許子奚爲不自織? B.沛公安在? C.且焉置土石? 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 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B.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 (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古文标点题(总题数:4,分数:8.00) 1.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彊牟牟然惟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見是賈盗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侔侔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侔侔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解析: 2.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日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日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解析: 3.若使天下兼相愛爱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盗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盗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盗賊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解析: 4.淳于髡者齊之赘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隐日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日此鳥不飛則已一飛冲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諳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熊岳高中丁君 2003年10月30日 1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2.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梦溪笔谈》 3.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发《欧阳公事迹》 4.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宋《诗话总龟推敲》 5.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令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于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聊斋志异》

最新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练习

古代汉语标点练习题 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梁(1)北有黎丘部(2)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3)丈人归酒醒而诮(4)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5)矣无此事也昔(6)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7)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8)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9)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 注释——(1)梁:梁国,即魏国。魏曾建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2)黎丘部:一座叫做黎丘的小山。部:通“培”,小土丘。(3)道苦之:在路上折磨他。(4)诮:责骂。(5)孽:作孽啊。(6)昔:昔日,这里指昨天。(7)嘻:叹词,表惊叹的声音。(8)端:通“专”,专门,特意。(9)逝:往。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

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枯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5、(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沈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于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尝同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也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 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略) 2、、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 译文:附近城邑有一位老人到市场去,喝醉酒后回家。黎丘山的鬼怪装扮成老人儿子的模样,在半路上扶着老人却折磨他。老人回家酒醒后责骂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说还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却在道上折磨我,是为什么啊?”他的儿子跪下哭着用头碰地说:“这是造孽啊!没有这样的事。昔昨天我去城东讨债,您可以去问那里的人。”他的父亲相信了,说:“哎呀!这一定是那个奇异鬼怪,我早已听说过这样的事啦。明天我特意再到市场去喝酒,真想遇到这个鬼吧他杀死!”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

古代汉语考研加标点专项练习题(原文及部分答案)[1]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关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吴王濞者高祖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镇之诸子少乃立濞於沛为吴王已拜受印高祖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击吴太子杀之於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区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服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於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吴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禽也 答: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含答案 1.(2021·青铜峡市模拟)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及至广宁,逾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使往斩之。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神。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四十七年,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旋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廷弼上言:“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今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遣一介使,朝鲜不敢不从。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 (节选自《明史·熊廷弼传》) (1)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5分) 译文: (2)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5分) 译 文: 【解析】(1)重要词语有:“杜”,杜绝;“军实”,指军队中的器械和粮食;“按”,审查,查究;“姑息”,无原则地宽容。(2)重要词语有:“窘”,

使……困窘(窘迫),使动用法;“毋”,别,不要;“沮”,败坏,毁坏;“旁挠”,从旁阻挠;“掣”,拉住,拉拽。 答案:(1)在辽地数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辽东地区)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 (2)不要让臣的用度窘迫,不要延误臣的期限,不要中途阻碍以至于挫折臣的志气,不要从旁干扰以至于牵制臣的行动。 附【译文】 等到了广宁,过期三天,在白牌上郑重书写文告,封好宝剑,派使者前去斩城隍。未到,风雷大作,大雨如注,辽地的人把他当作神。在辽地数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辽东地区)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四十七年,起用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安抚辽东。旋即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处理辽东事务。未出京,开原丧失,熊廷弼上言:“辽东,是京师的肩膀和背部,河东,是辽镇的心腹,开原又是河东的根本。要保全辽东则开原必不可丢弃。敌人未攻破开原时,北关、朝鲜还足以为腹背的祸患,如今已经攻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派遣一个使者,朝鲜不敢不从。既然没有腹背的忧患,必定会合东西两方的势力交错进攻,然而辽、沈如何可以守住呢?恳请速派将士,准备草料粮食,修理器械,不要让臣的用度窘迫,不要延误臣的期限,不要中途阻碍以至于挫折臣的志气,不要从旁干扰以至于牵制臣的行动。不要把艰难危险单独留给臣,以至于耽误臣,耽误辽东,同时耽误国家。”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古代汉语翻译+标点

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执 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 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词类活用:臣不才.然则德.我乎而求纾.其民以成其好.二国有好.其谁敢德. 判断句: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君之惠也。所以报也 宾语前置句:又谁敢怨其谁敢德何以报我 双宾语句:为之礼 固定句式:何以报我 注释 ⑴归;送还。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o2):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u4):接受杀戮。 ⑻惩:戒,克制。忿:怨恨。 ⑼出现。一说通“宥(you4)”。 ⑽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⑾任:担当 ⑿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⒀宗:宗庙。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⒂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⒄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晋人归还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参与,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没有什么怨恨,君王也没施加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我国国君如果加以诛戮,那我死而不朽。如果继续您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国国君请求而将下臣诛杀在家庙中,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晋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您本人,我也不会躲避,我将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楚王说:“晋国,我们是不能和晋国相争的。”于是就给知罃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了。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真题练习

古代汉语标点与翻译练习 (以下选取各高校考研真题古代汉语部分) 请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再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愛奇而君子不愛奇人皆愛高而君子不愛高君子之情未嘗不與人同也而愛惡與人異者何也蓋物反常爲怪地過中爲偏自古自今惟一常也自南自北惟一中也是常之外而復求奇焉斯怪矣是中之外而復求高焉斯偏矣是故衆人之所謂奇即君子之所謂怪也衆人之所謂高即君子之所謂偏也至貴莫如金至多莫如粟然食粟則生食金則死反常之害蓋如此適百里之都而必行千里之路其行愈速其都愈失吾又知中之果不可過也君子所以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治民無可傳之政治兵無可喜之功者曷嘗厭奇而畏高哉(選自宋呂祖謙《東萊博議》) 七、文言文阅读题(共10 分) 1. 请为下列古文加注标点(6 分)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句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2.根据这段古文填空(4 分)(1)“克”的意思是(2)“重”的意思是(3)“卒”的意思是(4)“朝”的意思是 七、文言文阅读题(共10分) 1.请为下面的古文加注标点(6分)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场馆其认购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①“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②“莫之拒”的意思是__________。③“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④“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篇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 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划线句子翻译题汇总练习(十年高考卷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划线句子翻译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2021年新高考Ⅰ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5分)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5分) 2【2021年新高考Ⅱ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祖)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祖逖)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3【2021年全国甲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4【2021年全国乙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5【2020年八省联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7【2020年全国卷I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并言蔡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8【2020年全国卷III】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白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9【2019年全国卷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10【2019年全国卷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11【2018年全国卷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鲁)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翻译练习答案: 1、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 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召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 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救卫 于楚丘 2、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若用 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译文】 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战争而没有废止过战争 3、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今 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将军曰:“毋没尔宗,宜止之,请为兄弟。”庄 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吾闻之,节 士不以辱生。”遂返敌,杀十人而死。君子曰”三北已塞,又灭世断宗, 于孝不终也。”

4、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确,其取弥确。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5、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桓公其以之矣。 6、昔者魏武候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今者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武候曰:“未也。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忧色。申公巫医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吾闻之,诸候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武候逡巡面谢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 3.发音部位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 2.32.30 3.发音部位 二.选择题 ADCBBCADDA 三.概念题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題3分,共12分) 1、六书 2、四体二用 3、本义 4、词义扩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 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 B、繁简字 C、异体字 D、通假字 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 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句1分,共13分) 1、时: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④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子·心度》) 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2、间: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前赤壁赋》)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④遂与外人间隔。(陶潜《桃花源记》) 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賈生列传》)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翻译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 (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 1、下类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译:凡是长安城里(种树)以观赏游览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的人。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立即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文:沛公第二天跟从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王。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译文: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越国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 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

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是君子就得像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父亲出任宰相,我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年少无知,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沛公奉上一杯酒,祝福项伯健康,并和他结为儿女亲家。)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是荒诞,把长寿和夭折看作相同是胡闹。)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5、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贫穷饥饿没有事做,追捕得又很紧急 B.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我将把这些诗稿藏在家中,假使后来的人读到它,会同情我的志向。 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明白死和生的差别是巨大的,普通老百姓对国家有重大的意义。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把荆卿刺秦当作计策,才加快祸患的到来。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起飞翔,鹏展开的双翅就像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