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二年级数学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二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63.25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3题,

1.利用前面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2.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计数器、数位表、小棒、挂图,

1.按规律填数,

2.照样子写出相邻的数,

37 38 39 49 70 99

3.填空,

(1)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

(2)十位是3的两位数有()个,

(3)比69多1的数是(),比69少1的数是(),

(4)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教学例5,

(1)老师出示例5图,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学生甲:根据小棒图来比,只看整捆的左边有4捆,右边有3捆,所以42大于37,

学生乙: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后面,所以42大于37,

学生丙:根据数的组成来比,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

老师引导:如果没有这幅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如果学生在汇报时能说出下列方法,老师不必设此问,只需帮助学生弄清思路,规范语言)

学生丁:用计数器来比较大小,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完成例5图下面的题,

小组合作,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3○< 25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表中23在25的前边,所以23<25,

方法二:23和25的十位都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是5,所以23<25,

(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生小结: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此外,上述概括的内容是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应鼓励学生有多种比较方法,并且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脱离开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物,自己是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的,

1.在○里填上“>”“<”或“=”,

51○4990○10073○3764○6367○7665○56

2.

第号车厢人最多,第号车厢人最少,

3.写出5个大于70而小于85的数: 、、、、,

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个数: 、、、、,

把卡片正确地放在里,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4 2

3. 71727374759383736353(答案不唯一)

思维训练

38<58<60<79<98

教材习题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

2.<<=><>

练习九3.大于60的数:6174858096

小于60的数:382956482651

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1)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少的数,

(2)如果数位相同,就从高位比起,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

比较下一位,下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1.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中,学生有各自比较的方法,还能说出设计的构思、意图和用哪些比较策略说出来的,这样不仅能展示学生的丰富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我们老师正确评价学生的成果提供了依据,但是,本节课的比较活动多,延误了一些时间,今后,要教育学生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同时做好一切课前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安排先让学生利用实物(小棒)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再利用计数器比较所表示数的大小,接着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生一般在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直观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但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阶段,所以将要学习的知识将是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