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冻害分析及整治
- 格式:doc
- 大小:1.04 KB
- 文档页数:1
对铁路线路冻害的整治方法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国民乘坐火车的频率和我国火车运送资源与货物的频率越来越高,且机车载重越来越高,其对轨道的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线路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线路的灾害防治成为了重点。
本文以铁路线路冻害为论点,简要分析其冻害的形成条件,并根据其形成条件叙述现行有效的冻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铁路线路;冻害;整治方法一、冻害的类别冻害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若按照冻害的冻起介质进行划分,主要分为道床冻害和路基冻害,若按照其线路的种类划分,主要分为正线冻害和站线冻害若按照其冻胀部位进行划分主要分为,道床冻胀和基床冻胀,其中基床冻胀又分为基床表层冻胀和基床深层冻胀,若按照冻起高度进行划分,一般以25mm和50mm为分界线,分为小于25mm、25mm——50mm和大于50mm三个区间。
二、冻害形成条件1、温度条件铁路线路大多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其线路地基的温度随太阳的直射,周围气温的骤然变化而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并且冬季的冻融循环较为频繁,因此,其基底低温的变化也随之较为明显,在路基层面之下五米的高程范围内,其温度通常要比自然地温高出3摄氏度左右,而常年动土地区的温度变化层则会缩小至基层面以下一米左右的范围,其路基层面呈U形凹槽,一般情况下,其大多偏向于路基中心线的右侧,基底下地温最低时能达到冰点左右,对路基的影响较大。
2、水位条件土体在不均匀浸透的情况下,由于其基床层面不平整,积水高程不一样,其路基两侧的积水也不一样,当路基单侧出现孔隙时,两侧沟内的积水高程不同,其地下表层的滞留水会出现某一侧的偏向。
3、水温条件路基冻害较大及路基严重下沉地段的基底融化槽内存在大量的自由水,其对路基的影响较大,并且,其由线路右侧的积水坑补给,透过基底,并在基底进行热交换。
4、土体条件线路的基层和路堤土质各不相同,其在填土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也因标段承包施工单位的不同而不同,其土层的厚度和密实度的不同也为线路的冻害提供了条件。
高寒环境下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及处治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我国东北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线路逐年快速增加,相继建设了长白铁路、哈佳铁路、京沈铁路等多条高速铁路,进一步促进了整个铁路网络的完善、安全和畅通。
但由于东北高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铁路路基易产生冻害问题,严重影响了高铁正常运行,给高铁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围绕冻害现象的具体成因展开探讨,提出针对性的处治对策,以给铁路运营安全创设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高寒环境;铁路路基;冻害成因;处治对策引言由于季节性冻土区冬季温度低,夏季温度高,土体常年处于冻融循环过程中,导致该类土体在不同的季节结构受力存在极大的差异。
土体冻融循环还可能会导致土体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塌陷及鼓包的现象,导致在季节性冻土区经常出现路基冻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围绕季节性冻土区既有铁路路基冻害防治措施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冻土区铁路路基建设完成之前的相应防冻害措施研究较少。
1研究的意义季冻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对高速铁路的高标准运行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是永久性破坏。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路基的变形影响,随着四季更替,温度冷暖的周期性变化,使得路基发生冬季冻胀变形、夏季融沉变形的现象。
由于路基-轨道结构的层间变形传递规律,会引起轨道结构的不均匀变形,导致高速列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的下降。
因此,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对季冻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开展,相关学者针对不同工程实例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研究较多涉及到温度与冻胀规律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冻胀时的水分迁移、温度与冻胀量之间的对应研究较少。
而冻胀时的水分迁移、温度与冻胀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恰恰是研究高速铁路路基冻胀、解决冻胀病害的关键因素。
同时在路基冻胀对轨道结构的变形影响及路基冻胀对轨道系统的动力学效应影响方面研究甚少。
因此,结合高速铁路冻胀区段的气候状况,研究温度变化情况下路基内部温度场、水分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路基的变形特性、以及冻胀作用对轨道结构的动力效应影响等,为季冻区银西高速铁路的路基冻胀控制与补强措施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线路所处地区均属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冻结最大深度为1.4~2m,铁路路基冻害对铁路安全行车威胁很大,这里主要介绍路基冻害部位分类,不同冻害采用整治方法及达到的效果。
1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1.1表层冻害表层冻害特点是:一般隆起高度为10mm~40mm;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从11月上旬开始,最晚到12月中旬停止发展,来年4月中旬~5月上旬回落完。
表层冻害危害主要表现在:可引起路肩纵向高低变形、开裂,造成基床表层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引起道碴沉陷,导致轨道纵向高低变形;引起坡面隆起变形、开裂,导致土体强度降低。
表层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1)基床填料土质不均,致使基床强度不一,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基床面不平整,造成降水不能及时排出,水分渗入到基床土体内,当土层含水量增大且超过了起始冻胀含水量时,基床土体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时水分又向冰结封面补给,水分比冻前增加较大,形成冻害。
(2)路基坡面表层为非匀质土。
由于路堤填料来源不同,且在填筑时,土层的厚薄和夯填密实度不同,致使填料的结构、层次等条件的不同,在冻期经水分迁移、聚积,其聚流量也不尽相同,产生的冻胀量也不等,从而形成坡面冻害。
(3)气温对土的冻结有一定的影响。
受地形、地质、日照及植被覆盖的不同,路堤的不同部位(阴坡、阳坡)其热交换不同,对土中冻结率的影响也不同。
在土冻结时,由于表层土温及冻结速率的不同,其水分迁移的聚流量和冻胀量便不相同,产生了冻害。
1.2深层冻害路基深层冻害产生的时间较晚,在冻期的后半期产生,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在12月中旬以后,直到冻期末冻害才能停止。
深层冻害的产生大多是因地下水的关系,如果没有地下水,即使土质有所差异,下部呈现脱水现象,也无多少冻胀。
2路基冻害的整治措施与控制2.1冻害日常控制2.1.1冻害排查为加强冻害管理,确保整修有据可依,呼和工务段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制度和方法。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一、路基变形整治路基变形是铁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于填料不良、压实度不够、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整治路基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更换填料:对于变形严重的路段,可以采取更换填料的措施,选择具有良好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材料进行回填。
2. 加强压实:在填筑过程中,应采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密实度,减少变形量。
3. 设置排水设施: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路基浸泡导致变形。
二、路基裂缝防治路基裂缝是由于填筑层厚度不均、压实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防治路基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填筑层厚度: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层填料的厚度,保证每层填料的压实度。
2. 加强压实:采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压实,保证填料的密实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3. 设置防裂措施:对于容易出现裂缝的路段,可以在路基表面设置防裂网或防裂贴等措施,防止裂缝扩大。
三、路基渗水处理路基渗水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或地表水渗透到路基内部导致的。
为了处理路基渗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置排水设施: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路基浸泡导致渗水。
2. 加强防水措施:对于容易渗水的路段,可以在路基表面设置防水层或防水材料,防止水分渗透到路基内部。
四、路基滑坡预防路基滑坡是由于土体失稳或水流冲刷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预防路基滑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排水:在滑坡易发区设置排水设施,及时排除雨水和其他水分,防止土体失稳导致滑坡。
2. 增加支挡结构:对于容易滑动的土体,可以增加支挡结构如挡土墙、抗滑桩等,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五、路基冻害防治路基冻害是由于土体在低温下冻结膨胀导致的。
为了防治路基冻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更换填料:对于容易受冻的土体,可以更换不易受冻的填料如砂砾石等。
2. 加强保温措施:在路基表面设置保温层或保温材料,减少土体与外界的温差,防止土体冻结膨胀导致冻害。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铁路路基是铁路线路中的基础部分,负责承受列车的荷载并传递给下部土壤,是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铁路路基常常出现各种病害,如沉陷、滑坡、冻融裂缝等,给铁路运营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及时对铁路路基病害进行整治和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铁路路基病害的常见类型及其成因、整治方法和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铁路路基病害的常见类型及其成因1. 沉陷沉陷是指路基表层沉降,造成线路处于不平整状态,给列车运行带来危险。
沉陷主要原因包括路基设计不合理、下部土质软弱、长期荷载作用等。
2. 滑坡滑坡是指路基边坡发生破坏,导致路基下沉或移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
滑坡的成因主要有地质条件恶劣、降雨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导致的土体破坏。
3. 冻融裂缝冻融裂缝是指路基土体在冻融作用下出现的裂缝,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体内部水分在冻融过程中形成的应力导致裂缝的发生。
二、铁路路基病害的整治方法1. 加固处理对于路基沉陷、滑坡等病害,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路基下部加设加固板、钢丝网等,增强土体的承载能力。
还可以采取挖土加高、设置排水沟、铺设防护层等方法,加强路基的稳定性。
2. 补强处理对于冻融裂缝等问题,可以采取补强措施,如在裂缝处注浆、加固,提高土体的整体抗裂性。
还可以通过加设排水系统、降低路基内部水分含量等方法,减少冻融裂缝的发生。
三、铁路路基病害的防护措施1. 加强日常巡检铁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路基的日常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病害,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
2. 定期维护铁路路基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对存在的病害进行整治和修复,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3. 强化技术监测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无人机巡检等,监测路基的变形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加强对路基工程的施工和设计监督,提高路基的抗灾能力。
四、结语铁路路基病害的整治和防护是保障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铁路冻害调研报告铁路冻害调研报告一、背景冻害是指由于低温条件下土地或结构受到冻结而引起的损坏。
在铁路运输中,冻害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对铁路基础设施和运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冻害调研,以了解冻害的种类、原因和应对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现场实地考察和专家采访。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经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冻害的种类铁路冻害主要包括路基冻害、线路冻害和设备冻害。
其中,路基冻害指路基土壤冻结引起的冻胀、冻沉和冻结变形等问题;线路冻害是指铁轨和道床等线路设施受到冻胀和冻沉的损害;设备冻害是指铁路设备(如信号设备和通讯设备)受到低温条件下的损坏。
2. 冻害的原因冻害的主要原因是低温条件下水的冻结和融化引起的体积变化。
当土壤中的水分被冻结时,会形成冰晶,导致土壤体积膨胀,从而引起路基和线路设施的损坏。
此外,温度变化也会影响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增加了设备冻害的风险。
3.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铁路冻害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改进设计和施工:在铁路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例如增加路基和线路的排水能力,提高设施的抗冻性能等。
(2)加强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铁路基础设施和设备,修复和更换受损的部件,保持其正常运行。
此外,在冬季,应增加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并解决冻害问题。
(3)应用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和材料,改进铁路基础设施的防冻性能和抗冻性能。
例如,可以采用保温材料、加热装置和地暖系统来防止路基和线路的冻害。
四、结论铁路冻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铁路抗冻能力,我们应加强设计、施工、维护和应用新技术,从而减少冻害的发生和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铁路网络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总结报告内容不安全是否继续写作?。
浅谈铁路路基冻害的预防及整治作者:牛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6期摘要:兰新线屯升-红山堡区段,由于地处西北,冬季气候寒冷,铁路路基冻害分布广、冻起时间早、冻起高度大,本文针对冻害成因及变化规律,简述了铁路路基冻害的预防及整治,为今后类似病害整治提供依据及经验。
关键词:路基冻害预防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兰新线屯升-红山堡区段,由于地处西北,冬季气候寒冷,铁路路基冻害分布广、冻起时间早、冻起高度大,严重影响线路设备质量和行车安全。
针对冻害成因及变化规律,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性整治。
二、路基冻害的预防(一)桥涵地段冻害预防桥涵地段冻害一般冻起时间早、距离短、冻起量大,变化快。
针对桥涵冻害危害严重的情况,应加强了桥涵地段冻害的预防性整治。
1.封堵涵渠对涵顶基床发生的表层冻害可采取保温法进行预防,采用此方法可降低涵顶冻害的冻起高度。
对发生冻害的涵渠和有可能发生冻害的涵渠进行调查,利用草袋和编织袋装土进行封堵,冻起量较封堵前会有下降。
2.涵渠台帽加高、疏通排水涵渠孔径不足、台帽高度不满足拦水要求,在冬灌时造成水漫路基,基床内水分未能充分蒸发容易引起冻害。
需对灌溉渠上游台帽进行加高,增设了浆砌拦水墙,并及时对淤积进行清理,排水畅通,可减少冻害发生。
(二)路基注盐预防整治根据路基注盐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及作业流程,对冻害地段进行注盐,可有效减少冻害数量,降低平均冻起高度,现将技术要领总结如下:1.时间安排为使注盐整治当年见效,使盐铺入道床内在雨季充分融溶,全部渗透到路基土壤中,使土壤颗粒毛细孔中盐份含量均匀、饱和,最大限度减少或防止路基冻起,必须在6月底前雨季前完成注盐。
2.注盐深度及宽度为确保盐在整个道床断面均匀融解,应将轨枕盒内道床扒成▽形槽沟,槽底深度为枕下100mm,槽长为轨枕头外侧100mm。
把盐均匀的铺在槽内,回填石碴,恢复道床断面。
个别注盐量较大(冻起高度大于25mm地段)或降雨量较少地段,同时将部分工业盐融化成饱和溶液后再均匀浇注。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冻害整修管理方法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冻害整修管理方法一、引言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和便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寒冷地区,冬季低温和冰雪天气给高速铁路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冻害问题。
冻害严重影响了无砟轨道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合理的整修管理方法对于保障高速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冻害的成因冻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1.地表水含量过高: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的土质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当土壤中的水分过高时,会在寒冷季节出现结冰现象,进而引起线路的冻害。
2.路基材料不合理:无砟轨道线路的路基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要选择针对寒冷地区的特殊材料,以保证路基的抗冻性。
3.线路排水系统不完善:线路的排水系统对于避免冻害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排水不畅,会导致积水,在低温条件下结冰,引发冻害。
三、冻害整修管理方法针对无砟轨道线路的冻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整修管理方法:1.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如混合粒径的碎石、麻石等,以提高路基的抗冻性。
(2)改善排水系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线路排水系统的重视,确保排水通畅,避免因积水而造成冻害。
(3)加强检查和维护: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表明,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无砟轨道线路,其抗冻性更好。
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2.整修措施(1)发现问题要及时整修:一旦发现了线路冻害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修措施,避免问题加剧。
(2)采用合适的整修方法:根据不同的冻害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整修方法,如更换材料、加固路基、修复排水系统等措施,以恢复线路的正常使用。
3.管理措施(1)建立冻害整修管理制度:建立冻害整修管理制度,包括冻害防治方案、整修方案、检查和维护计划等,以保证整个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加强人员培训:为了确保整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铁路路基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摘要:本篇文章根据普速铁路路基在建设过程和投入使用中各类典型的虫害现象进行剖析,并首次探究了高铁路基病害的主要形成机制,进而从滑动虫害、坍塌虫害、翻浆冒泥虫害、陷穴虫害、冲刷虫害、以及冻害这几层面出发,探究了这些常见病害的原因及其整治对策,并期待文章可以受到同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普速铁路;路基;成因;整治措施引言路基是全部轨道施工的基础,在轨道工程中,改善路基质量不但能够保证全部轨道质量,而且可以增加轨道工程的效率,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如果铁路路基出现病害而处置不及时,则将直接对道路品质造成损害,并由此威胁行人安全,因而必须就此现象引起高度重视。
本篇即针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和论述。
1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机理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分析,铁道路基病害的产生大致上会有这样几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其一为铁道地基材质,其二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配状况,其三为列车振动荷载改变,其四是基床土质在空气动力强度特征上的变化表现,其五为温度的变动。
上述原因相互作用,结果使得高铁路基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病害。
尤其是对长时间高负荷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来说,路基病害往往错综复杂,再加上对基础的维修保养不准确,从而使得病害的分布和病害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非线条特点,由此使得高铁路基病害的整治难度很大,必须受到关注。
2铁路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分析2.1铁路路基滑坡病害成因分析由于铁路路基基床附近的土壤遭受暴雨冲击、侵蚀作用的影响,造成路基硬度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道路填筑强度不足的原因作用,从而造成道路的倾斜,当道路倾斜超过规定范围之后,最终体现出道路整体的滑坡现象。
2.2铁路路基崩塌病害成因分析在不同的水文和地貌环境作用下,或岩体构造长期遭受风化冲刷、河流冲击、以及地震作用力因素的冲击,造成岩块及土体出现与母体脱节的问题,从而体现为地基坍塌病害。
2.3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成因分析翻浆冒泥病害的出现也是中国铁道路基上各种病害中风险最大的病害形式之一,它主要是由于路基所处地区土壤的各种因素。
寒冷地区既有路基冻害分析与整治【摘要】本文针对既有铁路路基冻害分析及加固原理,采用劈裂注浆加固实施及运营效果,解决了冻害路基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劈裂注浆加固方案和相应的关键技术,以满足铁路提速运营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要求。
【关键词】既有路基;劈裂注浆;冻害路基;施工技术东北地区隶属寒带,既有铁路路基冻害成为线路维护主要难题针对寒冷地区铁路运营特点,对冻害路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经济、可靠的加固手段,使路基土的湿陷变形停止、承载力满足上部结构荷重的要求。
1 冻害对线路的危害1.1 解冻时土的性质冻土在解冻时颗粒间的粘聚力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冰夹层冰透镜体和冰的其它包裹体从坚周的状态变化为液体,使土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这是由于冰变成水,冰的胶结作用受到破坏,土的强度降低,承载力下降,解冻土发生沉降。
由于土的类型不同,路基发生不均匀下沉。
1.2 对线路的危害每年10月份即将进入冻结阶段,随着气温的下降,路基土层中水分逐渐冻结,冻结层对下层未冻土中的自由水有较大的吸附作用,较高的地下水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冻结层,甚至从冻裂缝中溢出,这时第一层潜水在流动过程中遇到路基而被阻,在线路外侧地层比较薄弱或地面被冻裂处地下水冒出地面而冻结成冰,使冻结层中的冰晶体逐渐长大、坚实,由原来的针状样连接成厚3mm-5mm断续相连的冰层。
冻体的冻胀量远远大于路基土的孔隙率,造成路基冻起,形成线路左右股冻高不一致,线路偏跨。
随着气温的继续下降,冻害也相应增大,严重威胁着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营,由于冻高变化速度很快,工务人员不得不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加大冻害垫板的厚度,直到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回升,再逐渐减小所垫冻害垫板的厚度。
每年春季,路基全断面融化时,路基开始产生融化下沉,每当列车通过时从轨枕下面挤出的泥浆四处飞溅,钢轨、轨枕及路肩到处都是溅出的泥浆,同时也严重污染了道床。
在列车荷载的不断作用下,线路大量下沉,线路双股下沉量不均等,甚至形成翻浆冒泥。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铁路路基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平稳与稳定的状态对保障列车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铁路路基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病害,如沉陷、塌陷、侧滑等,严重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对于铁路路基病害的整治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铁路路基病害常见类型及其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的常见类型包括沉陷、塌陷、侧滑、冻胀和腐蚀等。
沉陷是指路基土体由于自重压实和水分排泄等原因而导致地基下沉,造成路基表面下沉现象。
塌陷是指路基土体受到外力作用或地下水冲刷等原因而发生坍塌现象。
侧滑是指路基土体由于松散或水分排泄等原因而使地基发生侧向滑移或倾斜现象。
冻胀是指路基土体在低温下受冻胀力作用而引起的路基破坏现象。
腐蚀是指铁路路基受到酸性物质、盐蚀等因素的侵蚀而发生腐蚀现象。
针对以上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整治防护措施。
对于沉陷和塌陷问题,可以采取加固措施,例如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采用加固材料填充沉陷或塌陷的部位,以提升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还可以通过加固路基的排泄系统,保持路基土体的水分平衡,避免因地下水位变化而引起的沉陷和塌陷。
对于侧滑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和稳定的措施,例如采用憎滑墙、加固护岸等方式来加强路基的侧向稳定性,防止侧滑或倾斜的发生。
针对冻胀问题,可以采取保温隔热措施,例如在路基下方加铺保温材料,以减少地温变化对路基的影响。
还可以采用排水系统,保持路基土体的排水畅通,避免积水造成的冻胀破坏。
对于腐蚀问题,可以采用防腐措施,例如在路基表面覆盖防腐材料,以防止酸性物质和盐蚀对铁路路基的侵蚀。
铁路路基病害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铁路的稳定和安全,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整治防护措施,例如加固、稳定、保温、防腐等,从而确保铁路路基的平稳、稳定和安全运行。
高铁某区段位于冬季寒冷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10 ℃。
2015年冬季进入冻胀稳定期后,全线共发生冻胀47处,其中路堑占81%,累计4 266 m,平均冻高5.9 mm,初期监测最大冻高15.0 mm。
可见,路堑段是高铁路基冻胀病害发生的主要地段,是路基冻胀整治的重点。
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气象资料分析、现场深部钻孔探测、室内土样颗粒分析、含水量测试试验等措施,开展病害原因分析,提出病害整治方案。
1 路基冻胀原因开展冻胀原因分析是开展路基冻胀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马红绛[1]以兰新铁路路基冻胀为依托,结合兰新铁路的地理位置、气候状况、历史冻胀和冻胀成因等实际情况,分析了土质、水、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冻胀的影响规律。
倪铁山[2]以京哈铁路吉林段路基冻胀为背景,通过原位探测、室内常规试验及冻胀试验,分析了土质、水、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冻胀的影响规律,着重讨论了含盐量及含水量与土体冻胀性的关系。
夏琼等[3]以兰新铁路尖山—大青口段路基冻胀为例,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对该段路基土的土质、冻结特征、冻胀特征等进行试验研究。
马荣田等[4]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路堑路基冻胀为背景,通过原位挖探及室内试验,对石质路堑路基冻胀成因及基岩冻胀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岩体渗透性、地下水、温度及工程条件等是基岩冻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田亚护等[5]根据京包铁路、包兰铁路路基变形监测和路基土的级配试验,认为路基填土的级配不良是引起路基冻胀的首要原因。
可见,路基填料、温度和地下水等因素是影某高铁路基冻胀原因分析及整治方案令狐勇生(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务处,山西 太原 030013)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7G004-D);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6YJ032、 2017YJ029)作者简介:令狐勇生(1977—),男,高级工程师,硕士。
摘 要:以某高铁为例,介绍其路基冻胀情况。
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气象资料分析、现场深部钻孔探测、室内土样颗粒分析、含水量测试等措施,认为降雨渗入基床、路基含水率严重超标、路基填料小于0.075 mm的细颗粒含量严重超标、地区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是冻胀发生的主要原因。
严寒地区路基冻胀原因分析及整治摘要:严寒地区路基由于地表水下渗以及地下水的毛细上升、冻结过程中产生聚冰效应,导致基床水分聚集,致使填料含水率较大,冬季严寒时路基、尤其是路堑及低路堤地段出现冻胀从而导致轨道抬升。
因此,为了减小路基基床含水率,采用了疏堵相结合的处理措施,确保既有设施的安全。
关键词:严寒地区;路基冻胀;整治;路基冻害在路堤段数量最多,过渡段次之,路堑段最少。
发生冻害的地段多是低矮路堤和零断面换填路基。
冻害区段地表水、地下水丰富,部分区段水位较高,导致路基在冬季负温作用下发生冻胀。
一、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从整个东北地区地形、气候和地质环境来看,具备了路基冻胀发生的条件。
而东北地区也是我国受冻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冻害严重影响着铁路安全运营,每年冬季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线路维修,降低了列车运营效率。
二、东北地区环境条件对路基冻害影响1.东北地区东西主要为低山丘陵,可形成较厚的风化残积层;而中部为强烈沉降区,地势低洼,聚集水,使地下水很浅。
2.大部分地区降雨,从东南向西北,降雨只有西北部降雨局部为200~300mm,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降雨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基本可渗透路基。
3.气候寒冷,路基冻深为80~230cm,北部还出现多年冻土。
4.在低山丘陵有风化残积层,由碎石或黏土夹碎石组成,山麓地带、山间谷地、盆地松散层堆积相对较厚,坡洪积类型。
岩性为腐殖土、粉土、黏土夹碎石、砾石。
在沉降平原区,为粉土和黏土。
三、根据冻害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引起路基冻害的普遍原因是:1.路基基床的表面不平整,造成基床表面积水加之道床脏污引起道碴陷槽或道碴囊等表层冻害。
冻害深度和强度随道碴陷槽或道碴囊的深度不同而不等,最终造成线路下沉等冻害;2.路基填筑的土体来源不同,特别是基床部分,大都来自当地的粉质粘土,一般含水量较大。
由于填筑时的土层厚度不均及夯实密度不同,引起土体冻胀量差异,形成冻害;3.路基低矮,两侧多是农田、沼泽和湿地,或上游侧地表排水不畅。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冻害整修管理方法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冻害整修管理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复杂,高速铁路的无砟轨道线路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这不仅影响了线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影响了线路的运营效率和寿命。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冻害整修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保障线路的正常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冻害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路基冻胀: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路基土壤易受冻融影响,导致路基冻胀现象,进而引起线路变形、破坏等问题。
2. 轨道沉降:冻害使地下水位上升,引起路基的松软和变形,导致轨道的沉降,影响线路的使用。
3. 高铁动车组运行受阻:冬季冻害使得动车组的运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线路设备易损坏,加大了维修和整治难度。
4. 安全隐患增加:冻害使得线路的安全隐患增加,极大地威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整修管理方法。
1. 完善的监测系统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上,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线路的变形、沉降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各种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修管理。
2. 强化技术管理应该建立专门的技术管理团队,负责对线路的冻害问题进行技术研究和管理。
技术管理团队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无砟轨道线路冻害整修技术,确保线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3. 预防为主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上,应该倡导“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减少线路的冻害风险。
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路基加固、排水设施优化等,减少线路的冻害隐患。
4. 及时的维护整修一旦发现线路存在冻害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维护整修措施,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在冻害整修管理中,需及时对路基、轨道等进行维护,保持线路的平整和轨道的合理铺设。
5. 加强科学研究为了更好地解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冻害问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的冻害整修管理方法。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铁路路基是指铁路线路中起支撑和固定轨道的作用,承载列车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的路面结构。
由于长期受到列车荷载和气候变化的作用,铁路路基容易出现各种病害,如塌陷、松软、冻胀、翻浆等,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行车和运行效率。
因此,进行铁路路基的整治和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铁路路基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路基塌陷、松软、冻胀、翻浆等。
首先是路基塌陷,主要是由于路基土质松散、排水不畅、过去压实不够或受到外力作用等原因导致。
其次是路基松软,主要是由于路基土质松软、压实不够或受到雨水浸泡等原因导致。
再次是冻胀,主要是由于路基土壤含水量较高,在低温环境下水分结冰膨胀导致的。
最后是翻浆,主要是由于路基土质中的可溶性盐类被地下水腐蚀溶解、渗出地面造成的。
针对铁路路基病害,需要进行相应的整治和防护措施。
首先要进行路基加固,包括加强土壤的加固和地基的加固。
对于路基塌陷和松软病害,可以采取土壤固结、压实和加固等措施,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对于冻胀病害,可以采取排水措施,减少土壤含水量,同时加固路基。
对于翻浆病害,需要进行地下水排除措施,防止溶解盐类对土壤的腐蚀。
此外,还需要进行路基的防护措施。
首先是进行排水设施的建设,保证路基排水畅通,减少水分对路基的影响。
其次是进行路基表层的防腐处理,采用防腐防水材料,保证路基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再次是进行草皮覆盖,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防止侵蚀。
最后是加强路基的检测和维修,定期巡查路基状况,及时修复病害,提高路基的维护水平。
北方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及治理摘要: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干燥,气温较低,环境条件较差等原因导致北方铁路路基冻害较为严重,给当地的铁路设施建设和防护当来一定的困难。
铁路路基是铁路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为了保证铁路正常通行,应当加强铁路路基冻害的治理,维护铁路路基的安全。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后,围绕着北方铁路路基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北方铁路冻害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铁路冻害的方法措施,以期维护好北方铁路路基,保障铁路正常、安全地高载运输,为我国的货物运输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北方铁路;路基;冻害;治理引言我国北方的部分铁路从民国时期建设以来,由于历史时代条件的限制、铁路建设技术、铁路施工条件、工程配料、施工单位技术水平、铁路管理不善、环境作用等诸多原因,虽然北方铁路多年来不断地修缮、改造、建设,但是在现有的铁路路基中依然存在着大范围的季节性冻土,给铁路带来了较多的路基冻害。
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地向着重载、高速度、高密度的方向发展,铁路路基冻害的存在给北方铁路的建设、保养、维修等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严重威胁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铁路的高效运营。
一、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铁路就展开了深度的调查研究,对冻土进行了多次综合性、科学性的实验考察,对铁路路基冻害产生的原因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铁路路基冻害是一种路基病害,路基冻害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其外部特征主要有冻谷、冻峰、单侧冻胀、冻阶、交错冻害等。
铁路路基冻害严重制约着铁路高速、重载运行,造成北方路基冻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北方铁路路基冻害的原因主要有气温、土质、路基结构、路基荷载和水分等。
其中土质是造成铁路路基冻害的内部因素,温度是媒介,水分是条件,铁路荷载是激发。
北方的气候干燥、温度较低、土地水分积聚,在温度、土质、水分三者相互作用下造成了北方铁路路基冻害。
由于地表径流和降水使得铁路路基的内部含水量较大,在短时间内路基内的水分得不到及时的排出,使路基内部水分积聚,加之没有彻底清除路基道床内的污染物,导致了北方铁路路基冻害时常发生,给铁路运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铁路路基冻害分析及整治【摘要】铁路路基冻害与寒冷气候有关,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
线路上分布很广和常见病害。在低温季节,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在上述地区的铁路路基
由于基床土质、水和温度的不利组合。基床土冻结引起线路在纵向上短距离或左右股道产生
凹凸不平的不均匀冻胀而构成冻害。路基冻害有着分布广、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行车安
全及平稳性的程度严重等特点。在哈局管内各种路基病害中占首位,特别是哈局内线路基础
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的技术人员对冻土的研究缺少经验,施工时对冻土没有充分
认识,多采用普通的施工方法,致使多年来一直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路基病害。病害也呈
现出多样化。经常会出现冻胀、冻裂、路基下沉、路基边坡或路堑边坡坍塌等现象。给线路
的养护维修增加非常大的工作量。路基冻害的存在,不仅加大养护维修工作量。影响了正常
的维修工作。加大了维修成本。并由于其造成的线路状态的不稳定。从而使线路质量下降。
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对此,我针对路基冻害的特点,将冻害的成因,冻胀过程及路基冻害的
整治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论述。【关键词】路基病害整治方法线路两侧油井遍布,楼房林立,自
然植被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加之1998年**特大洪水影响,地下水位升高,线路标高相对降低。
路基长期处于浸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