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制箱梁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预应力张拉在后张法预应力简支箱梁预预制生产中是关键特殊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质量状态,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后张法预应力简支箱梁的张拉工序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质量缺陷处理方法及安全操作事项。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xxx[通桥(2005)2211-Ⅱ]后张法预制箱梁的张拉控制工序。

3 引用标准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4 预施应力前准备工作

4.1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若有轻微的缺陷,允许在预施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缺陷较大者要在预施应力前修补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锚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的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缺陷严重削弱梁体断面者要另行处理,暂不予张拉。

4.2 检查梁体梁号或台位号是否与张拉通知单上内容一致,梁体强度、龄期、弹性模量是否满足张拉要求,否则不允许预加应力。

4.3 检查钢绞线是否有锈、砂等杂质,如有要清除,否则铁锈、砂子会塞满夹片的牙齿、缝隙,而导致滑丝。钢绞线经验证符合要求方能下料、使用。钢绞线要求整束穿,不得扭结。

4.4 千斤顶YCW4000/300型液压千斤顶,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已校正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其中,以下情况时要进行重新校正:千斤顶严重漏油;油压表和千斤顶使用期限达

到校验的有效期;油压表指针不能回零;油压表使用时超过允许误差或发生故障。

4.5 油压表要选用精度等级为0.4级,最小分度值为0.5MPa的油压表,油压表盘直径大于15cm,表盘量程为60Mpa。根据规定,油表、油泵与油顶配套校正、使用,其有效期为一个月

4.6 使用的锚具要是经过铁道部认证的厂家生产的,有技术合格证且自检合格才能投入使用。锚具要经验证符合要求才能使用。

4.7 准备好小铁锤、钢管、限位板、接长套、工具锚及夹片等施工用具。

4.8 钢束穿放前要检查孔道是否有积水、弃渣,孔道是否堵塞。

5 钢绞线束的制作

5.1钢绞线必须先经试验室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材质不合格者单独放置,并插上不合格标识,不得混杂。不合格材料及早清退出场,以免用混。

5.2钢绞线散盘后要仔细检查表面质量,直径偏差,捻距和力学性能试验。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润滑剂,油污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物质。钢绞线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锈蚀成目视可见的麻坑。其弯折度(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mm,如发现有异常现象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复检。

5.3钢绞线下料用切割锯片下料。钢绞线下料需用下料架,把钢绞线盘竖放下料架内,再切割包装带,并注意钢绞线头弹出伤人,下料要从内圈端头开始外拉。

5.4根据每束钢绞线的工作长度加1700mm下料(每端+850mm),钢绞线束要各束理顺,不得交叉扭结,钢绞线束要进行编号标识,分别存放。钢绞线采用整束整穿,要求每间隔1.5米左右用扎丝进行绑扎,同一束要顺畅。

6 钢束的穿放及张拉

6.1 钢束的穿放

严格按施工图纸及张拉阶段穿入钢绞线束,钢绞线两端伸长量基本一致。

6.2 装顶工作

6.2.1 将钢绞线按顺直方向每根对要穿过锚具孔,使锚具靠近支承板;将夹片用橡皮圈捆住,使夹片沿钢绞线滑移到锚具孔内;夹片装完后,用一内径略大于钢绞线直径,长度约1000mm的钢管将夹片捅捣整齐并打紧。

6.2.2 安装限位板及接长套,将钢绞线穿入油顶,使油顶、限位板、锚具、接长套尽量靠拢并对正。

6.2.3 在油顶的后面安装工具锚及夹片。为使工具锚好退下,可在工具锚孔内涂油或在夹片上打腊;再用内径略大于钢绞线直径的钢管将夹片捅捣整齐并打紧,以防滑丝。

6.2.4 通过千斤顶上的倒链葫芦调整顶、锚成一条直线,并与孔道中心线尽量保持一致,做到“三同心”。

6.3 箱梁张拉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要采用双控即油表读数控制为主,伸长量校核以保证张拉质量。所以张拉时除严格按技术室下发的油表读数进行加荷控制外(因千斤顶、油表有校正期

限要求故油表读数在不断更新中)还要对钢束伸长值进行现场计算控制,如实测伸长值

与理论计算值偏差超过±6%,要查明原因后再张拉。

一般张拉调整到初应力后再正式分级张拉和量测预应力筋伸长值,而量测的伸长值并未包括从零张拉到初应力时的伸长值。因此,在确定实际伸长值时,除量测的伸长值外,还要计入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以便与理论伸长值相对要,最初张拉时每根(束)预应力筋的松紧、弯直程度不一定一致。所以,初应力时的伸长值不能采用量测的方法,

而采用推算的方法即:L

0.2FK -L

0.1FK

=L

0-0.1FK

6.4 预(初)张拉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30 Mpa后,可进行预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3.5Mpa后,方可进行初张拉。

6.4.1 32m单线梁预张拉时张拉钢束顺序为:N1a、N2、

6.4.2 32m单线梁初张拉时张拉钢束顺序为:N4、N6、

6.4.3 每级加载时均要测量油缸外露量并做好记录,测量油缸外露量要指定专人,

每次测量千斤顶油缸的同一位置。为保证梁两端张拉基本同步进行、方便伸长值测量计算、两端伸长量基本相同,张拉钢绞线束采用两端同时逐级加载的办法进行,10%分级

加载,初始→0.1F

k →0.2F

k

→0.4F

k

→0.6F

k

→F

pK

。千斤顶升压、降压要缓慢均匀,切忌

突然加载、卸载,每到一级均要测量千斤顶油缸外露量并做好记录。

6.4.4 两端同时对千斤顶主油缸供油,使钢绞线束略为拉紧,供油时,随时调整锚圈、千斤顶位置,使孔道、锚具和千斤顶三者之轴线互相吻合,同时要注意观察使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使两端基本同步受力,保持千斤顶加压速度相近,使两端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

6.4.5 两端同时加荷到0.1F

k

量测油缸外露量及工具夹片外露量,并在钢绞线束上

划上记号,作为观察滑丝的标记;两端同时加荷到0.2F

k 、0.4F

k

、0.6F

k

、预(初)张拉F

pk

每到一级均要测量千斤顶油缸外露量并做好记录。加载到预(初)张拉F

pk

时要持荷5分钟并维持油压表读数不变再次测量工具夹片外露量,此时两端记录人分别计算该束钢束的张拉伸长值以保证张拉数据的双控指标(油表读数控制为主,伸长量校核),单端伸长量计算公式为:

ΔL东(西)=(L Fpk –L0.1Fk)- L钢绞线回缩量+(L0.2Fk-L0.1Fk)-L锚外钢绞线伸长量,总伸长量ΔL =Δ

L

东+ΔL

西

。然后主油缸回油;钢绞线束锚固,最后回油卸顶测量工作夹片外露量,预(初)

张拉结束并在钢绞线束上划上记号,作为观察滑丝的标记。

伸长量计算公式中:

ΔL:钢绞线总伸长量(mm)

ΔL东(西):钢绞线东、西端伸长值(mm)

L

Fpk

:预(初)张拉控制应力时油缸外露量(mm)

L

0.1Fk

:初始应力时油缸外露量(mm)

L

0.2Fk

:相邻级应力时油缸外露量(mm)

L

锚外钢绞线伸长量

:工作锚与工具锚间钢绞线伸长量(mm),张拉至预(初)张拉应力时为1~2mm

退顶锚固后,工作夹片外露量要求为:6~7mm;

L

钢绞线回缩量

:钢绞线回缩值:张拉限位板深度(9mm)-夹片外露量=3~2mm。

6.4.6 预(初)、终张拉伸长值控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