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藿香,又称藿柏、广藿香、礼香等,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属于唇形科植物藿香。
藿香具有辛、温、芳香、开窍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肺病、泄泻等症状。
同时,藿香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需谨慎使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藿香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1. 温肺化湿:藿香具有温肺、行气利湿之功效。
在寒冷潮湿的季节,人体易受寒湿侵袭,导致肺气郁滞、湿浊内生。
藿香能够温阳驱寒,调理肺胃,促进湿气的排出,缓解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等肺病患者。
2. 解表散寒:藿香具有辛温之性,能够发汗解表,散寒驱邪。
当人体受寒引起的感冒、风寒袭击时,容易出现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藿香能够通过发汗作用,提高体温,帮助身体排出寒邪,使体温恢复正常,缓解感冒症状。
3. 止泻健脾:藿香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藿香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收敛肠道,减少肠蠕动,起到止泻的作用。
此外,藿香还具有健脾理气的功效,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缓解腹泻、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4. 镇静安神:藿香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藿香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安抚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问题。
5. 抗菌消炎:藿香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藿香对多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对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藿香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 孕妇慎用:藿香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刺激子宫收缩,对孕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不宜使用藿香。
2. 久煮易失效:藿香中的挥发油成分容易被热破坏,煮沸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减退。
因此,在煎煮藿香时,应控制好时间,不宜久煮。
3. 过量使用有害:藿香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藿香时应注意控制用量,不宜过量使用。
4. 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对藿香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晕、眼部肿胀等症状。
中药藿香的功效与作用藿香,又名白芷香、藿香草,是中药材之一,其药用部分为藿香叶。
藿香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藿香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不仅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常见的疾病,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就藿香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藿香的化学成分藿香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以藿香烯、龙脑、薄荷醇等为主要成分。
此外,藿香还含有一些有机酸、萜类化合物、甾体、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藿香丰富的药理活性。
二、藿香的功效与作用1. 解表散寒:藿香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可以通过发汗作用来散寒、解表。
因此,藿香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病症。
此外,藿香还可以改善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2. 祛风散寒:藿香含有挥发油,可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
因此,藿香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性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 平胃气:藿香具有调理胃气的效果,可以促进胃部平滑肌的蠕动,改善胃部功能。
因此,藿香常被用于治疗胃脘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4. 止呕降逆:藿香可以通过镇静胃肠道、调节胃肠蠕动来止呕降逆。
因此,藿香常被用于治疗呕吐、恶心、胃酸倒流等症状。
5. 止痛消肿:藿香具有镇痛、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6. 抗菌消炎:藿香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因此,藿香常被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
7. 提神醒脑:藿香具有振奋神经中枢的作用,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因此,藿香常被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
三、藿香的临床应用1. 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的治疗。
藿香可以通过解表散寒、祛风散寒的作用来改善这些症状。
2. 常用于胃脘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治疗。
藿香可以通过平胃气的作用来促进胃部蠕动,改善胃部功能。
3. 常用于呕吐、恶心、胃酸倒流等症状的治疗。
藿香可以通过止呕降逆的作用来缓解这些症状。
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生长挥发油及药效成分的影响摘要:本实验以广藿香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施肥处理,研究了其对广藿香草本部分生长指标、挥发油和药效成分的影响。
结果显示,氮磷钾配施提高了广藿香的生物量和根冠比,促进了其生长发育。
同时,羟基香豆素、香茅醛、熏衣草醇和桉叶醇等药效成分的含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本研究为广藿香的高效与优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引言广藿香,又称龙胆草、小藿香、蜢蝈香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其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行气活血等药用功能,是市场上较为受欢迎的中草药之一。
而挥发油是广藿香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药用价值和市场价格。
因此,如何增强广藿香的药效成分含量,提高产量和品质,是近年来广藿香种植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全生育期生长健壮的广藿香为材料。
实验方法:将广藿香移栽至约10 cm×10 cm×10 cm的塑料盆中,用纯水浇灌实验材料,将其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氮钾比例为1:1:1的处理组、氮钾比例为2:1:1的处理组、氮钾比例为1:2:1的处理组、氮钾比例为1:1:2的处理组,实验期间每小口一次,共进行3个月的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结束后,采集广藿香的草本部分,进行生长指标和药效成分的测定。
结果与分析1. 广藿香的生物量和根冠比通过对广藿香生长部分的称重,得到其不同处理组的生物量。
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广藿香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生物量大小依次为:1:1:1处理组>对照组>1:1:2处理组>2:1:1处理组>1:2:1处理组。
在氮磷钾不同配比条件下,广藿香生物量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时还测定了广藿香的根冠比,结果显示氮磷钾配施提高了广藿香的根冠比,其中以1:1:1处理组最高。
2. 广藿香的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法提取广藿香的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组中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和种类。
藿香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梅文泉;黎其万;李兴华;周晓罡;佴注【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26)3【摘要】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
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
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总页数】4页(P285-288)【关键词】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脂肪酸【作者】梅文泉;黎其万;李兴华;周晓罡;佴注【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O623.6【相关文献】1.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制备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吴丽雅;黄群;余佶;杨万根;陈功锡;麻成金2.永靖紫斑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分析 [J], 马君义;朱建朝;盛爱霞;后春静;宋丽平3.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J], 赵德义;徐爱遐;张博勇;张鞍灵;张康健4.亚麻籽和亚麻籽油对哺乳羔羊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J], 萨仁其木格;图门乌力吉;白玉斌;双金5.日粮中添加具有不同脂肪酸特征的油籽对育肥绵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牛占宇;史晓雪;霍鲜鲜;许鹏飞;张三润;闫婉姝;张润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