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16-2017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激励调研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37
【海归工资】各大券商薪资水平人均薪酬74.99万:八一八证券行业的那些激励机制各大券商薪资水平2015年16家证券公司工资排名根据A股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数据,证券行业人均薪酬为74.99万元。
东方证券以102.45万元人均年薪高居第一。
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获得第二与第三。
排名垫底的国元证券人均年薪仅为41.8万元。
而在金融业各家公司的人均年薪中,证券业人均薪酬74.99万元,保险业人均薪酬17.32万元,银行业人均薪酬15.90万元。
证券业以绝对优势领跑金融圈年薪水平。
可能光看表格你没法了解各家证券公司更具体的薪资情况,那来听听证券业老司机是怎么说的:中信:基本月薪12500,奖金可以拿到3年工资,也有时候分红只有约半年的,也有人的研究员分红就有一百万,投行的新员工可以拿到超过30个月的工资,人和人之间差距比较大。
国泰君安:基本工资1万出头,今年5月份刚调的,以前只有4600,据说干满2年的基本工资一般有两万多,总体上新人基本工资拿到30万,没问题。
这次国泰君安的工资调整幅度还是蛮大的,有向外资投行靠拢的趋势。
年底项目提成不是很清楚,只知2007年底不多,才两万的样子。
国泰君安实行工资封顶10万,但是里面的报代和非报代的工资差别不大,一般有5年投行经验的,基本工资在5万每月左右。
颇有实力的上海老牌券商。
银河证券:国内投行实力仅次于中金,中信,工资水平一般。
海通证券:基本4000,据说一个月收入可以拿到1万五左右,原交通银行剥离出来的证券公司,上海本土券商。
齐鲁证券:基本6000,加基本福利有2000多,在加上一些差补之类的,过万很容易的。
安信证券:大概收入也在一万以上,股东很不一般,证监会自己开的券商。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基本8000,投行4000,每月有绩效奖金之类的,投行应该是相同的,听说去年进投行才半年的毕业生年底发了10万。
国信证券:基本5500,有出差节约奖金,对于新人还有1.8W的电脑报销额度,分红奖金依你所在的项目组的效益,去年一般年底可以发到10几万吧,个体差别很大,每月差不多总体收入1万左右,算算运气好的,第一年超过20万,问题不大。
这一比例;2、由于内地上市公司管理规定未对专门委员会的设置进行强制规定,A股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披露的设置比例不到50%,比H股和红筹股公司明显偏低(接近100%),显示了A股公司在专业委员会上的设置有待提高;3、A股上市公司披露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的比例仅18%,有64%未作披露,而H股、红筹股公司披露设立的比例则分别达到75%和68%。
内地上市公司管理规定指出:薪酬委员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
统计结果显示A股公司的现状和规定存在差距。
国内上市企业高管薪酬持续上升并且在不同资本市场和不同行业的区别显著,但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仍有待提升。
1、红筹股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以下简称高管)总现金薪酬(总现金薪酬(TTC)为基本薪酬、年度奖金之和)显著高于H股及A股上市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6年众多H 股公司回归A股,拉高了A股公司高管薪酬平均水平,A股与H股上市公司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在缩小,A股公司董事长总现金薪酬市场中位已超过了H股公司;2、金融、房地产行业高管薪酬高于其他行业。
由于过去一年里金融与房地产行业表现十分活跃,导致人才竞争激烈,为了吸引和保留最优秀人才,这些行业的企业大多使用了较为高调的激励手段;3、三类公司的高管薪酬结构基本趋同,即:长期激励约占总薪酬40%,其余60%中底薪与浮动薪酬(奖金和福利)约各占一半;4、高管薪酬同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的联系在加强。
韬睿对高管薪酬水平及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做了回归分析,证实与2005年的调研结果相比,A股及H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的联系均有改善。
实施长期激励计划的环境日趋成熟,许多公司正在积极探索。
1、长期激励工具:随着证监会、国资委出台上市公司长期激励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公布的法律法规(例如关于期权税收规定,公司法相关规定,会计处理规定等等),国内企业实施长期激励的监管和市场环境已成熟,因此正在酝酿或已经公布长期激励的上市公司迅速增加,目前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长期激励工具集中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
谁是2016年的“打工皇帝”作者:贾国强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6期年薪超千万高管有7位,海通证券林涌以1549万领先;金融、地产行业薪酬最高,教育行业最低,仅为金融的十分之一。
年报披露期进入尾声。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4月19日,已有189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6年年报。
在营收和利润之外,人们最关心的恐怕就是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这1894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了梳理统计。
从行业层面来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高管薪酬均值位居前两名,卫生和教育行业的高管薪酬均值排在倒数两名。
金融业高管薪酬均值是教育行业的近10倍。
具体到高管个人层面,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林涌、中国平安原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中信证券原执行董事殷可、金科股份副总裁王洪飞等20人暂列高管薪酬榜前20强。
高管薪酬行业差距大金融和房地产行业最高,教育行业最低行业收入差距过大一直是社会吐槽的热点,它与地区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一道,成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三个主要话题。
以往的分析多从平均工资的角度来比较行业收入差别。
此次,《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角度来分析:在证监会分类的18个常用行业中,所有行业高管薪酬均值2016年为709.66万元,即全行业平均每家公司的高管薪酬为709.66万元,同比增加了8%。
如果以我国2016年GDP增速6.7%和人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6.3%作为参照,全行业高管薪酬均值增速已跑赢上述两项指标。
分行业来看,仅有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高管薪酬均值超过了709.66万元这个全行业均值,分别为2735.91万元、1117.84万元。
其余诸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体育等16个行业都属于被平均的对象。
其中,教育业高管薪酬均值最低,为280.16万元,相当于金融业的十分之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金融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4894元,全国教育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7040元,前者不过后者的1.21倍。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新趋势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新趋势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的重要议题。
据韦莱韬悦发布的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报告,高管薪酬已然出现新趋势。
韦莱韬悦亚太区人才与奖酬董事总经理方晔介绍,该报告涵盖3520家内地A股上市公司、705家赴港上市(港股)中国公司、168家赴美上市(美股)中国公司。
现金薪酬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从现金薪酬、薪酬结构、行业特性来看,3大资本市场中国公司高管薪酬各有特点。
现金薪酬:各资本市场高管现金薪酬水平整体与去年保持小幅调整。
现金薪酬水平,整体而言,除港股外,上市公司cEo总现金薪酬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但港股绝对薪酬水平仍持续领跑。
2017年度cEo总现金薪酬中位水平,A股由59万元升至66万元,港股由161万元降为147万元,美股由69万元升为78万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独立董事津贴,2017年A股、港股和美股独立董事津贴市场中位水平分别为6万元、17.4万元和14.6万元。
薪酬结构方面,cEo整体薪酬中股权激励占比已达30%-55%,其中A股、港股、美股分别为33%、27%、55%。
cEo变动薪酬(年度奖金+股权激励)占整体薪酬比重可达60%以上。
港股cEo整体薪酬中近60%由变动薪酬构成,其中年度奖金与长期股权激励的比重接近1:1;美股cEo整体薪酬中近70%由变动薪酬构成,其中长期激励的比重持续加大,2017年年度奖金与长期激励的比重接近1:3.7。
行业特性方面:金融和房地产行业高管现金薪酬水平依旧领先其他各行业,cEo薪酬中位值分别为180、147万元,医疗保健、日常/可选消费行业cEo总现金薪酬水平超越信息技术行业,分别以78、74万元位列第三和第四。
信息技术行业依旧是股权激励年度授予普及率最高的行业,近三年授予普及率达到38%;房地产、日常/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和工业行业近三年股权激励授予普及率分别为27%、25%、24%、22%,位列第二至第五。
欢迎阅读韬睿发布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最新趋势2007年11月27日,韬睿咨询公司就其最新关于中国上市企业高管薪酬、公司治理和长期激励的调研结果在北京进行发布。
此次调研为同类调研中最新、规模最大、研究最深入的一次,调研结果披露了国内高管薪酬特点和趋势,包括:国内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实践趋于规范,但A股公司在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独立薪酬委员会主席设立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高管薪酬持续上升并且在不同资本市场和不同行业有较大差异,但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仍有待提高;实施长期激励计划的环境日趋成熟,并且许多公司正在积极探索。
韬睿咨询高管薪酬资深专家就以上发现作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国外企业的实践和对比,对国内高管薪酬、公司治理和长期激励的现状、趋势和影响给出了评述。
“作为全球最大的高管薪酬管理咨询公司,韬睿咨询自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一直关注国内高管薪酬、公司治理和长期激励的环境和实践,曾协助过许多中国领先的大型国企与民营企业设计高管薪酬方案,股权激励方案和公司治理结构,我们也对相关的监管机构提供了许多建议。
”韬睿咨询高管薪酬业务总监、资深咨询顾问柴敏刚先生说,“过去一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经济市场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高管薪酬是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如何制定规范有效的高管薪酬和长期激励机制成为董事会、股东和公众关注焦点。
”自2001年以来,韬睿咨询一直跟踪分析A股、H股和红筹股公司高管薪酬和长期激励实践。
此次韬睿对截止2006年底市值最大的290家(去年为150家)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高管薪酬数据进行分析,并首次按行业进行了划分,受调公司覆盖了以下几大行业:工业及交通行业;能源、采掘及化工行业;金融行业;信息技术行业;耐用消费品行业;房地产行业。
此外韬睿还就A股市场所有已实施长期激励计划的45家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研究。
调研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高管薪酬和长期激励方面分别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国内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实践趋于规范,但A股公司在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独立薪酬委员会主席设立方面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