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脑梗死的康复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加减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冶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慢性疾病和急性疾病也越来越多。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而在临床上,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中医的针灸和药膳疗法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加减通窍活血汤和针灸治疗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1 加减通窍活血汤的作用原理加减通窍活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姜、甘草、红芍等药物组成。
根据中医理论,加减通窍活血汤具有活血通络、祛瘀解毒、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脑部血液供应;生姜、甘草、红芍等药物能够调理脏腑,舒肝解郁、祛瘀止痛,整体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加减通窍活血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基础。
1.2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原理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可以通过对特定的穴位施加针刺,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改善病情。
针刺合谷、四白、风池、百会等穴位,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病情。
针灸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3 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加减通窍活血汤和针灸治疗都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两者结合可以相互增效,提高治疗效果。
加减通窍活血汤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瘀血状况,针灸治疗则能够直接作用于脑部,改善神经功能。
联合使用加减通窍活血汤和针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1 对象选择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了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和症状询问,详细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病情和病程,严格保密患者的隐私信息。
中医脑梗塞的治疗方法脑梗塞也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英文译为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患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缺氧、缺血等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
1.脑梗塞的症状及病因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一般有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等等,其中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八成以上。
和脑梗塞密切相关的疾病有心律失常、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血压下降、动脉炎、肥胖、高血压、休克、脱水等。
患者出现言语障碍、突然晕倒、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不省人事等症状,均属于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脑梗塞会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极大威胁,也会给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痛苦和负担。
作为突发性脑部疾病,脑梗塞能够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血栓部位和大小的不同决定了坏死的程度。
一般多出现于四十五岁到七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
脑梗塞发病较急,大多没有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会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达到高峰,出现完全性卒中,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和意识障碍,患者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出现栓塞导致大面积的脑梗死,会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出现昏迷或脑疝,痫性发作较为少见。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存在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的患者极容易患有脑梗塞。
患者大多会在睡眠和安静中发病。
2.脑梗塞的分类脑梗塞部位的临床分类可分为中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腔隙性梗死。
中面积梗塞主要以颞叶区、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发病最为常见。
患者具体表现为频繁出现恶心、突发头痛、呕吐、神志不清醒、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假性延髓性麻痹、偏身瘫痪、中枢性面瘫等症状。
大面积梗死时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四肢瘫痪、昏迷或脑疝等。
出现腔隙性梗死时患者脑梗死面积较小,一般在一点五厘米以内,表现为走路步态不稳、亚急性起病、四肢无力、头昏脑胀、少数会出现吞咽困难和饮水障碍,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定位体征。
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和患者出现脑损害的部位、缺血程度、脑缺血性血管大小、发病前是否有其他疾病及重要脏器疾病有密切关系,病情较轻能够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
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6-19T11:32:48.25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作者:康桂峰[导读] 探究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康桂峰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目的:探究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
两组均行相同的康复训练及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法,观察组行针刺疗法与穴位注射丹参川芎嗪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MBI及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MBI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梗死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脑梗死的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
患者中风后多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据相关数据统计,肩手综合征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0%~70%[1]。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手指挛缩、肩部疼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本文探究了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1)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是指由于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意外,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
导致神经系统,或运动感觉系统出现的一些功能障碍,或吞咽言语、认知知觉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其预后因发病部位、病变范围、患者体质、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而异,一般来说呈现发病快、病情重、病程长、合并症多、预后不佳的特点,因为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细胞,脑卒中会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功能受损,病变核心区域脑细胞一旦死亡,就不可再生,因此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发生后遗症几率高。
脑卒中的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比例也较高,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进食困难,一方面导致患者饮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身体抵抗力;另一方面吞咽功能障碍,也会增加误吸的风险,发生气道异物或坠积性肺炎,甚至发生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对进食产生心理恐惧,出现心理疾患。
所以应及早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十分必要。
1.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应用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头,咽喉,食道括约肌以及食道的结构或功能的损伤导致不能顺畅的将食物由口腔运送至胃内而达到吸收,就是我们的吞咽的器官出现直接的损伤而导致的吞咽异常。
中风吞咽功能的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合并症,严重者影响正常的进食,出现吃饭喝水时呛咳,从而恐惧喝水进食,长时间导致心理阴影,进而出现营养不良或脱水。
患者总是出现吞咽障碍,进食困难,不能正常的摄取人体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等等,容易出现消瘦,全身乏力,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比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中医可以根据症状及舌象脉象进行辨证施治,也可以采用针灸治疗,针灸取穴和治疗都是应按照中医辨证后确定治疗方法,或熄风通络,或化痰安神,或醒脑开窍,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古浪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操作标准及规范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及操作规范。
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3.痴呆: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推拿疗法4.眩晕: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推拿按摩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7.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8.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9.不寐(失眠):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10.郁病(抑郁症):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1.外感发热: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肺病科:1.风温肺病: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针灸治疗药物敷贴砭术、刮痧、拔罐疗法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3.哮病(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4.肺癌: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洗疗法。
针灸治疗: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李云① 丁莉娜①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联合组(n=45)。
对照组行穴位针灸治疗,联合组行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P<0.05)。
经3个月治疗,两组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经3个月治疗,两组焦虑、抑郁、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经3个月治疗,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穴位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梗死后偏瘫 穴位针灸 运动想象疗法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Effects of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on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LI Yun, DING Lin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7): 077-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on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J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1 to Nov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5)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n=45).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The curativ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CM symptoms scores, mental state, neurologic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lif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93.3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78%)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main symptoms and secondary symptom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scores of main symptom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lleviate adverse psychological emotions of patients, improve neurological and motor functions and life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Hemipleg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cupoi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otor imagery therapy Neural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Lif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Ji’an 34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7.018①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 吉安 343000通信作者:李云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占全部脑卒中的65%左右,多因心脏疾病、血栓引起,表现为运动、语言、智力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偏瘫,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
脑血管病针灸治疗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发布时间:2023-06-03T03:08:20.38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3期作者:李伟强[导读]脑血管病针灸治疗中注意的几个问题李伟强(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盘锦 124010)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等。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然而,在脑血管病针灸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和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下面,本文将就脑血管病针灸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脑血管病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氧供和营养供应,从而缓解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症状,促进脑血液循环的恢复。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疗法能够刺激穴位,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调节,缓解脑血管病的症状,如头痛、眩晕、手脚无力等。
此外,针灸还能够影响脑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脑血管病的目的。
提高机体免疫力:针灸疗法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
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适应症为中风后遗症、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
对于脑出血、脑膜瘤、颅内肿瘤、脑炎、脑脓肿等颅内占位性疾病,针灸治疗应慎重。
此外,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包括严重心脏病、肺部感染、晕厥、血液病、血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
因此,在脑血管病针灸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情况,明确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脑血管病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针灸治疗的效果与穴位的选择密切相关。
在脑血管病针灸治疗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脑梗死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功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脑梗死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瑜伽、针灸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针对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说话能力。
3. 认知训练:通过训练患者的认知能力来改善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4. 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5.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症状的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脑梗死康复训练方法,但是具体的训练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定制。
同时,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也需要注意饮食、生活规律等方面,全面配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
- 1 -。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的多环节干预进展路晟【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17【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针灸治疗; 脑梗死; 干预进展【作者】路晟【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9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具体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脑供血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血流流速动力学异常,进而致使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脑细胞受损的一种症状。
脑梗死普遍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的特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对于脑梗死患者,其治疗重点在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循环,疏通活血,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恢复脑组织和神经的正常功能[1]。
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单一的药物治疗获得的疗效相对有限,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整理了针灸治疗对脑梗死的干预进展,现报告如下。
1.针灸干预脑梗死的介入时机现代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数据均表明,对于脑梗死患者越早对其采取针灸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越好。
患者在脑梗死早期就接受系统的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脑供血情况,调节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2]。
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缩短血管的再通时间,增强肌肉收缩力,进而改善脑血流情况,达到缓解脑梗死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2.针灸治疗脑梗死的辨证论治针灸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独立、完善的体系,并且针灸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证实。
针灸特有的辨证施治方法是针灸捷效的实现基础。
根据中医理论,针灸要做到“选穴精炼、配穴合理”的要求,并且要综合考虑气候、地域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在中医理论中,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即脑脉瘀阻,窍穴闭而神志匿,针灸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起到“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等作用。
针灸对脑梗死的康复治疗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多由脑血栓形成,导致
脑部供血障碍引起。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上高油高盐高糖,生活习惯上又越发
的不规律,加之烟酒等不良嗜好,如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走高,而且
这类疾病就,即使有较好的介入治疗,也仍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即使应
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
完全自理。这里以脑梗死为例,探讨一下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与督脉与膀胱经,胃经联系紧密,因此脑梗
死得治疗多选用督脉,太阳经,阳明经上的腧穴。经过查阅资料,得到王升旭老
师等[1]的一例以电针头穴和体穴结合,以醒脑开窍针法为主综合治疗持续性植
物状态的报告,其数据显示,治疗的36例,头针取神庭,本神,百会,率谷,
脑户,脑空穴;体针取水沟,风府,神门,内关,十宣,三阴交,涌泉穴,成功
促醒31例,好转1例,无效4例。我觉得或许是因为醒脑开窍针法有助于大脑
皮层的去抑制化,从而使病人醒转。
而对于组织和肢体的恢复,我查阅到王丽萍老师等[2]的对脑梗死患者针灸前
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的报告,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针灸
能降低血清中TNF的含量,加速炎性吸收减少炎性反应,促进脑组织和肢体的功
能的恢复。
而且,诸多研究证明:针灸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脑细胞的缺血、缺氧症状,
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改善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改善
病灶周围脑组织营养,加速脑组织的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脑氧代谢和
PH值,调节神经递质加速脑损伤的修复。所以我认为,在临床上,针灸有助于
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王升旭, 洪军, 邓爱文,等. 针刺为主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36例
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 2000, 20(05):267-268.
[2] 王丽平, 边垠, 李建媛,等.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
影响[J]. 中国针灸, 2002, 22(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