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

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要点解答: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内生产始终是基本的,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保障粮食安全并不是保障自给自足。充足、稳定的粮食供给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实现。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能力。利用国外供给源,必然有助于降低粮食供给的风险。

虽然我国粮食的外贸依存度总体较低,但也不排除个别年份某些品种的进口数量大增,所以我国除了保持粮食高自给率之外,也应该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这样做,并非是因为我国生产不出自己所需的粮食,而是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征和功能的农业新模式,实现有效的粮食安全。

(一)努力使世界粮食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全球粮食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是世界粮食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我们要正视国情,准确定位,即把自己定位成“粮食净进口国”。通过这个明确信号,刺激所有的粮食出口国竞相增产粮食。世界粮食供应充足了,其价格的稳定性就增加,反而可以减少风险。

(二)采取多头战略。鉴于粮食出口国也会因为自然灾害引起产量波动,为了降低产量波动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为了消除或降低正常情形下的风险,我国在粮食进口上应该采用多头战略,尽可能扩大市场联系。

(三)转变贸易方式。几十年来,我国一直采取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的策略,这意味着发挥比较优势是我国利用世界粮食市场的传统。然而,立足于国际市场上的现货交易而不是动员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的现有做法,是可以并需要改进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地位,从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签订长期定货合同人手,将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逐步动员出来。换言之,我国需要将目前调剂现货余缺为主的贸易方式转变为签订长期合同为主的贸易方式。

(四)投资硬件建设。例如,投资和改善粮食进口的基础设施,如码头、港口、周转仓库等。使运输条件能够承受较大幅度增加的粮食进口。

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习题要点解答】

1.如何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

答: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属性,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是地理学的灵魂、根本的观点和传统的思想与方法。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最大的特点也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国际间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国际贸易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其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价格结构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国际贸易所依托的区位优势、口岸、通道、腹地深受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域内和域际所形成的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地域系统,使国际贸易展现出不同的时空结构。区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研究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运输条件、贸易活动的区域特点及其国际贸易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因此把区域观点和相关理论落实到国际贸易主要地域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经贸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必须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研究有别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区域为依托和出发点的,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研究。首先,国际贸易地理学的边缘科学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诸条件进行综合,即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进行综合;其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再次,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历史性或发展性,要求对商品交换地域分布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地理学是边远学科?(见教材第10页本章小结)

3.国际贸易地理学阐述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变化。

(2)分析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门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研究国际贸易地理问题可以采取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地图法,即用地图表示研究对象并作出分析,从地图上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相关地理事物;二是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即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有关地理事物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获得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三是对比法,也称比较法,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确定它们相同相异之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及差异性,并认识这些共性或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以揭示事物本质。

进行国际贸易地理问题研究也可运用经济分析中的其他一些方法,例如:统计图表法、归纳法、演绎法、抽象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习题要点解答】

1.阐述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对一个国家外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沿海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岛国)与内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经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经贸发展状况形成明显的差异。沿海国家和地区一般发展较快,往往率先成为经贸发达地区;而内陆国家和地区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位处欧洲的内陆国家之所以会比较发达,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较早,现代化铁路、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等交通方便以及经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较好紧密相关。其他广大内陆国家之所以较贫困,经贸活动不够发达,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复杂原因,而距离海洋较远,没有方便的出海口这一重要地理环境因素,也是严重影响它们经贸发展的带根本性的共同原因。海运是当今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联系的主要手段,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2.为什么说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答:战后,由于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从而促进了西亚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加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而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变得十分优越。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供养补给、维修保养,使其成为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新加坡政府及时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迅速发展了以炼油、修造船、电子等为主的加工工业和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经过仅仅经过二十多年就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像前总理李光耀指出的那样,新加坡处于主要交通中心,是北半球与南半球、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十字路口,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举例说明地形条件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例如,内陆地区运河的开凿可以满足交通运输和航运上的需要,对于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往往有着积极的贡献。我国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曾对南北物资的交流起过积极的作用,目前仍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前苏联通过白海、波罗的海、里海、亚速海和黑海的水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五海通航”,美国和加拿大将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沟通后的内陆水道网,以及西欧莱因、马斯、谢尔德、塞纳等水系通过总长达12000多公里运河组成的国际内河航道网均对国际间经贸往来的影响举足轻重。

4.举例说明灾害性天气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灾害性天气常常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对于生产活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等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例如,一些外贸船只往往因风暴袭击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握气象资料,贸然远航,船舶很可能会被风浪浸没,造成惨重的损失。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5.伊斯兰教有哪些习俗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活动?

答:例如,伊斯兰教徒禁止饮酒及一切含有酒精的食品,因此与酒有关的商品就属于禁止贸易的商品;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及一切形状怪异的动物(如蛇、龙虾等)、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和内脏,允许食用的牛、羊等动物也需由阿訇宰杀,其他异教徒宰杀的是禁止食用的。因此,出口到伊斯兰教国家的动物产品,应严格遵循有关规定;伊斯兰教徒只崇拜真主“安拉”,其他具有“偶像”意义、供人崇拜、可以取代真主地位的物品,都禁止使用或输入;伊斯兰教徒在斋月期间,白天禁食、禁水、禁止一切娱乐,因此斋月期

间不宜进行商务交往活动。如在此期间访问伊斯兰国家也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避免公开的娱乐和铺张的饮食。

6.举例说明不同国家的居民对花卉、颜色、商标等的不同爱好以及对经贸活动的影响。(略)

7.转基因技术是“创造性毁灭力量”吗?为什么?

答:是。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一场革命。尽管市场上仍然是天然食品占据统治地位,但转基因食品在农场与超市的出现已越来越普遍,逐步改善与代替了许多传统的天然食品。转基因技术在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这对于一些面临食品严重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非同一般。1998年以来,我国从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进口的大豆、油菜籽等主要作物及其初级加工品的数量持续大幅上升。我国目前从美国、阿根廷等国大量进口廉价的转基因大豆用来加工大豆油,几乎完全取代了我国传统的国产原料大豆油。

8.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对经贸活动的影响。(略)

9.我国的对外政策怎样直接影响外经贸活动?

答:我国的对外政策直接影响经贸活动。1950—1960年,我国在政治上倾向于前苏联,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对外经贸活动很少,对外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利用外资,努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使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外贸易也出现了蓬勃开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使我国很快成为世界新兴市场,随之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极迅速地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206亿美元,到了2001年就增加到5097.9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从第32位提高到世界第6位。而按照WTO2005年10月公布的《2004年世界贸易发展与2005年展望》报告,我国在2004年同时是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进口国,进口和出口分别占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9%和6.5%,这些成就都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第三章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习题要点解答】

1.阐述“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地理大发现包括历史上所称的“新航路的发现”、“新大陆的发现”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它开辟了从欧洲向南绕过非洲或向西绕过美洲到达东方的新的贸易航线。

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独立发展的状态,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新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同时由于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物种;地理大发现对于国际贸易中心的影响,是使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贸易地位下降,而处在新航线途中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国家开始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2.阐述二次产业革命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标志及影响。

答:第一次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标志是蒸汽机的出现。它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它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它使得各国之间经济贸易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

第二次产业革命于19世纪70年代发生于美国和德国,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它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使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它使资本主义各国内部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加剧;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原料供应者与产品销售市场。

3.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优劣条件各是什么?

答:亚太地区确实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等方面。亚太地区地域范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路线四通八达;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经济方面,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贸易量不断上升,服务业占贸易比重越来越高,投资活动日趋激烈,科技进步显著;在政策方面,亚太地区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开放市场,积极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并重点培养、吸引人才。

亚太地区虽然发展前景很好,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中心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全球宏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亚太地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等多种方式的阻碍;亚太地区的服务业开放也有待加速,应该向其他已经成功实施服务业自由化改革的国家学习经验;科技力量的相对不足,人口的快速增加,资源的日益枯竭等也是不能忽视的障碍。

第四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习题要点解答】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划分方式有哪些?

答:按照一体化的范围划分为部分一体化与全盘一体化。部分一体化是指各成员国之间只是在某些领域或某些产品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或数量等。按照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水平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大致相同的国家或地区所组成的一体化形式,在分工形式上,侧重于产业间水平分布。垂直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或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组成的一体化集团,侧重于产业内部的分工。

2.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有利影响包括: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有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妄图操纵其他国家的野心;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包括:区域集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成员国内部,发展中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3. 阐述欧盟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答:1951年,比利时、联邦德国(西德)、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六国签定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并于1952年开始正式实施。1955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6个创始成员国又提出建立“联合的欧洲”,一致同意扩大一体化的范围,并且主要从经济上入手。196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联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这就是欧洲共同体。几十年中,欧共体在推进欧洲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与挑战,1992年签定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建立一个经济货币与政治的联盟,并将“欧洲经济联盟”改为“欧洲联盟”。

4.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如何?(参见教材第62页)

5.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欧洲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主要影响有哪些?(参见教材第58页)

6.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众多一体化组织中,欧盟的建设与发展够成对美国的挑战。美国清楚的认识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应付来自欧盟和日本的挑战,而建立以自己为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整体的力量才能与其他一体化组织相抗衡,才可以保持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使得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受到了限制,而且关贸总协定主要是关于商品贸易而言,对于日益重要的劳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问题没有很详细地涉及,对于非关税壁垒问题也没有很具体的规定,所有这些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优先考虑采取区域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自己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7.NAFTA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如何?(参见教材第66页)

8. 简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的原因。

答:首先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亚太地区南北之间的矛盾,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其次,欧共体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刺激了亚太向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发展。再次,亚太地区各国之间贸易与投资逐渐增加,各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加上某些地缘上的优势,使得APEC的成立水到渠成。

9.简述《茂物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参见教材第73页)

10.亚太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如何?(参见教材第75页)

11.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异同点各是什么?(略)

12.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相互关系如何?

答: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世界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习题要点解答】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228年至20世纪50年代,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期。1547年意大利热亚那自由港,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港”命名的经济特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出口加工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和发展时期。1959年爱尔兰香农自由加工区,被

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20世纪70年代末至现在,是世界经济特区向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时期。1951年美国斯坦福研究园(后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的“硅谷”)是科技性经济特区的始祖。

2.经济特区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参见教材第88页)

3. 相比较一般经济区域,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区域范围的划定性;政策的开放性与开放的有限性;经营活动的外向性;设区主旨的经济性;优惠条件的广泛性;投资机会的均等性;管理机构的高效性。

4.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有哪些?

答:主要是引进外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经济特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增加外汇、财政收入,加快东道国落后地区的开发,带动特区邻近地区的经济繁荣。

5.结合本章所提到的经济特区选址条件,谈谈我国选择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答:经济特区的地址可有下列几种选择:设在沿海港口城市,设在大型国际机场附近,设在首都或大城市附近,内陆国家或地区设区的区位选择,设在环境优良的地区。1980年中央决定试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正是考虑到深圳符合上述选址条件,濒临香港这个发达的世界级的贸易、金融、航运中心。

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经历了五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1980年中央决定试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第二次飞跃是在1984年我国决定在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福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1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使我国对外开放从开始时偏居东南沿海的四个点到连成了一条线。第三次飞跃是从沿海开放城市推进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即漳州、泉州、厦门三角地带),而后于1987年把海南省划为全国最大的特区,然后又把开放的步伐沿江(长江)、沿路(陇海、兰新铁路)向广大内陆地区推进,在内陆许多省市开办许多开发区,使开放的形势由“线”向“面”发展。第四次飞跃是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内陆地边界向周围邻国开放,在许多边境口岸兴办各种开发区,如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霍尔果斯等。第五次飞跃是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浦东实行某些比特区还要开放的特殊政策。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习题要点解答】

1.世界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世界石油生产和供应的地区分布、世界石油消费的分布各表现出什么特点?答: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地区上的两大弧形地带;中东、北非、中国东部沿海、美国中部及墨西哥湾西部等石油集中储藏区全部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30°至南纬10°;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原油产量主要来自中东、南北美洲、前苏联地区;OPEC原油产量约占40%,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约占60%;石油过分消费与非再生能源有限性矛盾加剧,加上石油地缘政治使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不稳定性加剧,危及石油供应安全。

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石油消费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印成为世界石油消费新的增长点。

2.简述世界石油出口地理和石油进口地理。

答:从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大格局看,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中东、拉美、非洲是世界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地,其中仅西亚一个地区就占世界出口量的1/3。因此,石油贸易的大部分是由发展中国家输往发达国家的。

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存在严重的原油缺口,因此世界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这3个地区,传统上

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是北美,其次是亚太。但亚太地区1997年后的原油需求均超过北美,到2001年占了世界总进口量的1/4。

3.我国的石油贸易现状是怎样的?

答: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国内能源消费的增长,并拉动石油需求不断提高。而受国内资源及开采条件的制约,我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75%。石油消费与石油生产的不均衡导致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大。我国原油进口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0万吨猛增至目前的1.23亿吨,年均增长280%。

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达1.23亿吨,燃料油进口量突破3000万吨。我国进口原油约占世界原油进口总量的5.8%,居第三位,次于美国和日本。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以产油国计已有40个左右,同日本相比,进口来源相对较多。

相比之下,受国内原油供应不足的影响,我国石油出口进一步下降。2004年出口549万吨,较上年减少264万吨,下降32.5%。原油主要出口地仍主要集中在韩国、印度尼西亚、朝鲜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4.举例说明西方国家的石油贸易战略及储备制度?(略)

5.简述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参见教材第120页)

6.世界煤炭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是怎样的?(参见教材第121页)

7.为什么说我国的煤炭进出口正改变着世界煤炭贸易格局?

答: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进出口贸易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为世界经济所重视。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入WTO,使我国的煤炭出口打破长期停滞在每年3000万吨左右的水平,从20世纪最后两年开始大幅度增长。2000年时,我国只是世界第五大煤炭出口国,然而仅在1年之后,我国就一跃成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此后,2003年达到创纪录的9300多万吨,在世界煤炭贸易总量中占据了13%的比重。

我国出口煤在世界煤炭贸易市场中已是“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世界煤炭市场。我国的煤炭,特别是焦炭和焦煤的出口在国际上有着巨大影响力,2003年我国焦炭生产量为1.78亿吨,焦炭出口占国际市场的5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焦煤生产国和出口国。2004年,随着我国煤炭内需强劲拉动,煤炭出口比例有所下降,同时进口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国内对炼焦煤的需求强劲增长,使2004年我国成为炼焦煤净进口国,澳大利亚、蒙古,甚至遥远的加拿大都已成为我国炼焦煤的主要来源国。因此说我国的煤炭进出口正改变着世界煤炭贸易格局。

8.简述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答:铁矿石在国际贸易货物结构中,是仅次于石油、煤炭的第三位大宗货物,也是交易量最大的非能源类矿产。目前投入于国际市场的数量有6亿吨以上。在世界铁矿石贸易中,澳大利亚和巴西这两大出口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两国各占将近30%的世界市场。世界铁矿石主要出口国还有印度,出口量占世界铁矿石出口总量的8%,南非占世界4.4%的份额,以及瑞典、加拿大、毛里塔尼亚、智利和秘鲁。上述这9个铁矿石出口国的出口量占据世界总量的94%左右。

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主要为亚洲4个国家(地区)和欧洲4个国家,这8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曾经一直是世界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目前,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是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中最大的四个国家,其每年铁矿石进口总量占世界铁矿石进口总量的60%以上。

总之,以铁矿石进出口的十大贸易国而论,出口国分散于世界各洲,以南美洲和大洋洲为最重要;而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

9.世界粮食和谷物贸易中有哪几个明显的地理结构特点?

答:世界谷物贸易的增长快于生产的增长;世界粮食净进口国的数目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谷物出口地域愈加集中,发达国家占据垄断地位;世界谷物贸易的主体商品是“三大主粮”。

10.简述小麦、稻米、玉米的国际贸易结构。(参见教材第137页)

第七章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习题要点解答】

1.为什么说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答:对世界海上运输量的地区分布取决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贸易水平、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因而这种分布不平衡是必然的。例如:2001年世界海上运输量的地区分布表现在亚洲国家占有最大的份额,为36.8%,主要为西亚的原油出口和东亚、东南亚的工业品出口;欧洲占总运量的25.5%,极大部分属欧盟内部的运输量;世界总运量的另外20.9%来自北美工业化国家和拉美、加勒比海的发展中国家,而其中原油、铁矿砂、煤炭和粮食构成该半球运量的2/3;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占世界总运量的9.4%和7.4%。

2.为什么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石油安全而言,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尤其特殊?

答:马六甲海峡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咽喉,是连接亚、非、欧、澳四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有两洋“战略走廊”之称。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石油安全而言,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尤其特殊,中国85%左右的进口石油,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每年需进口4.5亿吨原油,都要途经1100公里的马六甲海峡。

3.海上航线从不同的角度有哪些划分类别的方法?

答:海上航线按照船舶经营方式分定期航线和不定期航线;按照航程远近范围分远洋航线、近洋航线、沿海航线;按照航行的水域范围分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线、北冰洋航线;适应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变化,还派生出了许多种海运航线的称谓及分类,如相对于传统的直达航线,有环球航线、钟摆航线之分;相对于集装箱货运量的大小和航线跨越的海域,有干线和支线之分;相对于航线的主要走行方向,有东西航线和南北航线之分;相对于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地区之间的航运,有北—南航线和南—南航线之分等。

4.海运航线如何命名?

答:海运航线的全称由起点名称加连接符"—"加终点名称组成。起迄点名称可以是国家名称,也可以是港口名称。航线简称的命名有两种方式:如果起迄点均为国家名称,则采用起点和终点国名的第一位汉字加"航线"两字组成;如果起迄点均为港口名称或起迄点两点中有一点为港口名称,则取起迄点港口名称或国家名称的第一位汉字加"航线"两字组成。

5-8题参考教材自第147页起

9.简述一类口岸的概念。

答:一类口岸是指允许中国籍和外国籍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海(河)、陆、空客货口岸(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一类口岸具体包括:

(1)对外国籍船舶、飞机、车辆等交通工具开放的海、陆、空客货口岸;

(2)只允许我国籍船舶、飞机、车辆出入国境的海、陆、空客货口岸;

(3)允许外国籍船舶进出我国领海内的海面交货点。

10-12题参考教材第207-211页

13.什么是货邮运输量(吞吐量)和货邮周转量?

答:货邮运输量(吞吐量)和货邮周转量是航空货物运输的主要经济指标。货邮运输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货邮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及其运输距离的乘积,以吨公里计。

14.世界上著名的货运机场通常包括哪几个?(参见教材第220页)

15.简述我国国际(空运)航线的分布特点。

答:我国国际航线的分布有以下特点:

(1)我国的国际航线是以北京为中心,通过上海、广州、乌鲁木齐、大连、昆明、厦门等航空口岸向东、西、南三面辐射。

(2)我国国际航线的主流呈东西向。向东连接日本、北美,向西连接了中东、欧洲,是北半球航空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的国际航线是亚太地区航空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有密切的联系。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

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贝卩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 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以上在总论里面)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以上在P9)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P11)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这个 不确定)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 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咅E 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 21. 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22.2009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 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2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亚洲地区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发达国家和地 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余发展中国家。(不确定的) 25亚洲分为五个地理区,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南亚。 26^韩国的两个最大港口是釜山和仁川。 27韩国工业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造船工业、 (P58)石油化学和能源、纺织服装工业。 28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电子产品、船舶、汽车、钢铁、化学 制品、服装和鞋类等。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1、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 新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3、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5、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6、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7、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8、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9、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国际贸易地理试卷A

学院 级专业《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考试 试卷A (20 ——20 学年第一学期)(问卷部分) (闭卷120 分钟) 学号:姓名: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欧洲主要国家与首都对应不正确的是: A.俄罗斯-莫斯科 B.法国-巴黎 C.西班牙-新德里 D.葡萄牙-里斯本 2.美国目前最大的港口是: A.波士顿 B.休斯顿 C.洛杉矶 D.纽约 3.下列不属于金砖国家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韩国 D.印度

4. APEC全称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贸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5.世界上被称为“咖啡王国”的是: A.埃塞俄比亚 B. 印尼 C.巴西 D. 美国 6.世界上最深的湖是哪个湖? A.苏必利尔湖 B.贝加尔湖 C.死海D.里海 7.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是: A.沙特阿拉伯 B. 印尼 C.美国 D. 巴西 8.我国的主要贸易出口货物不包括哪一类: A.农产品 B.原油 C.纺织品 D.玩具 9.当前,德国社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人口多 B.种族主义 C.人口老龄化 D.移民多 10.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是: A.东京 B.京都 C.名古屋 D.大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共20分)1.世界三大经济重心区是指; A.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东盟10+3贸易区 2.日本四大传统工业区包括: A.北九州B.四国C.京滨D.阪神 3.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包括: A.自然因素 B. 交通因素 C.政治和历史因素 D. 经济因素 4.作为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有: A.拥有确定的领土 B.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C.拥有主权 D.拥有确定的领海 5.亚太地区重要的海峡是: A.龙目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学习大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未完全版)

第一章 一、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矿产资源、燃料资源等方面反映出来。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理解) 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它的发展既能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在国际间的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增大趋势。 第三章 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即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区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地理大发现主要是指以下事件:一是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第一次重要突破; 二是葡萄牙贵族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于1497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这两次航行历史上人们称为“发现新航路”。 三是意大利人哥伦布1492年奉西班牙国王派遣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1519-1522年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主要原因: 1、商人们渴望开拓海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财富; 2、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 3、航海技术的成熟。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 1、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独立发展的状态,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使得世界地图的轮廓基本形成。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刻与提高。 2、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 3、新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由于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物种。 第一次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标志是蒸汽机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2)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变化。 (3)国际经贸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 (4)产业革命后,地中海沿岸由于交通优势的丧失,逐渐大大了欧亚贸易中心的地位,而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英、法、荷、比等围.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范畴,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在涉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建立国际贸易空间(地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2主要内容编辑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

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3研究方向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

国际贸易地理 赵苏 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题1.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___和___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1. 国际贸易地理环境) 2.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具有___、___和___三大特点。 (2. 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 3.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最形象、最直观的方法是___.( 3. 地图法) 4.15至 16 世纪的___大发现,使地理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4. 地理) 5.17 至 18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相继从___社会进入___社会。 18 世纪以后,___也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5. 封建资本主义美国) 6.《山海经》成书于___时期.( 6. 春秋) 7.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______,研究的重点是____对商品流通的空间结构、地域差异及其区际联系的影响。 (7. 商品流通分布及组合空间特征、地理环境) 8.贸易地理学是一门兼有___科学和___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 (8. 自然社会) 9.____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 (9. 政治) 10.经济地理环境是大量地、直接关系到____的构成和____的地区分布。(10. 商品贸易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学科是( 1.B ) A.国际贸易地理学 B.国际贸易 C.世界经济 D.宏观经济学 2.研究国际贸易的生产和交换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理格局的学科是( 2.C ) A.国际贸易学 B.世界经济学 C.国际贸易地理学 D.国际市场营销学 3.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内容由于吸收了国际贸、世界经济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内容因此它具有(3.A ) A 综合性 B.差异性 C.地区性 D.广泛性 4.研究各国(地区)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及规律,这是国际贸易地理的( 4.B ) A. 综合性 B.区域性 C. 广泛性 D. .差异性 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商品生产和交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 简介: 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 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

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地理

1、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苏伊士运河:是位于非洲东北部亚非两洲交界处,沟通红河和地中海,是亚非欧三洲往来海上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延伸,西北宽约370公里,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大陆桥运输: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海—路—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集装箱:又称货柜货箱,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强度,专供周转使用,并用机械装卸和专门车辆运送的大型箱形容器。 北美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不但为美加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主政后,为了改变日本经济落后和避免日本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大力开展自上而下的维新改革 汉江奇迹:韩国政府实行出口导向型开发经济战略,用20年时间把韩国建成中上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称汉江奇迹。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自身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地理大发现: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启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美国和德国,是从冶金技术开始的,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利用和新炼钢技术的产生。 绿色农业: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 石油输出组织: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而成立的国际性组织。 美加工业带:是世界生产最为集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加相邻的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沿岸。 二、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 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在美国形成的工业集中区分布在(C)。 A.墨西哥湾沿岸 B.太平洋沿岸 C.五大湖区及大西洋沿岸北部 D.美国中西部 2.亚太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位于南半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是(D)。 A.新西兰 B.印尼 C.斐济 D.澳大利亚 3.以下盛产水稻的国家是(C)。 A.美国 B.法国 C.印度尼西亚 D.澳大利亚 4.我国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的分界点是(D)。 A.香港 B.新加坡 C.科伦坡 D.亚丁 5.亚太各国间建立的非紧密性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是(D)。 A.东盟 B.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C.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沿岸自由贸易协定 D.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特点. 答:①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加快②世界各地人口增长很不平衡③全球城市化速度惊人。(P8)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包括哪11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印尼、 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 3.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6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哪些?答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新加坡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答: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的生产和贸易,做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相应的份额。P17 5.世界市场?答:世界市场是各国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场所。P21 6.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答:世界市场经历了从萌芽时起到迅速发展时期的两个阶段。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包括18世纪60年代。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地贸易,为世界市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供应世界市场需求的货物二、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其他工业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连接起来,构成了世界各国市场及其在货物流通中产生的经济联系总体,世界市场终于形成。P21 7.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不包括p23第(七)条)。 答:一、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显著。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三、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四、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五、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所加强。六、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七、世界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P22-P23 8.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答: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9.什么是美国微型陆桥?是指国外货物装船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再铁路运用输至美国落基山以东八个州等内陆地区。 10.国际大洋航线与近洋航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航行通过一个或属各海区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贯通一个或数个大洋的航线称为国际大洋航线。、 11.中国年吞吐量超过1亿的港口有哪些?答:上海、宁波-舟山、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12. 国际大洋航线有哪些?答:一、北大西洋航线二、北太平洋航线三、苏伊士运河航线四、巴拿马运河航线五、南非航线六、南美航线七、南太平洋航线八、加勒比海航线。 13.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地理、资源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区别?答:朝鲜半岛北部为盖马高原,东海岸平直,多沙丘,少岛屿,少良港;南海岸与西海岸曲折,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 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 GAGGAGAGGAFFFFAFAF

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 GAGGAGAGGAFFFFAFAF

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 GAGGAGAGGAFFFFAFAF

2021年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大一第一学期我们开设了国际贸易地里这门课程,让我系统的了解了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我以后的路铺下了坚厚稳固的路基。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从收入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不同层面来看,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因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而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各国经济间最为牢固的纽带。而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各国贸易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地理这本书大概可分为两个方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学期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很生动,课堂气氛感觉也很好,我们也会努力学好这门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以加强我们今后的竞争力量。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

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

国际贸易地理练习题(总论)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性质的边缘科学。 5、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世界各国中人口1亿以上有10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7、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8、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9、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国家类型四方面反映。 10、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国。 11、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12、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3、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4、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极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5、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 16、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7、俄罗斯、巴西、加拿大3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利、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 本是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美国。 18、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 19、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 古希腊, 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0、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则是长安。 21、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22、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