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抗战时期“迁建区”范围内抗战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初探

重庆抗战时期“迁建区”范围内抗战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初探

重庆抗战时期“迁建区”范围内抗战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初探
重庆抗战时期“迁建区”范围内抗战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初探

保护与管理 /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60

通信作者:吴广(1982-),男,信息项目管理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信息化研究与管理。E- mail:3325949@https://www.doczj.com/doc/ed12484847.html,.

重庆抗战时期“迁建区”

范围内抗战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初探 苏健红,吴 广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 400015)

摘 要: 面对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的大轰炸,国民政府采取疏散人口和政府机构方式进行应对,从而形成了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迁建区”。迁建区的政府机构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沙坪坝(歌乐山)、北碚、巴南等地区,这些机构具有分散又聚集的特点,是今天重庆丰富抗战遗产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在“迁建区”这一特定区域基础上,加强对这些遗产分布、保护利用的探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迁建区;抗战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志码:A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sistance War Heritage in Chongqing Relocation Area

SU Jianhong, WU Guang

(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Chongqing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15, China)

Abstract: The Relocation Area in Chongqing, which distributed mostly in nowadays Shapingba (Geleshan), Beipei, Banan are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istance war, faced to the Japanese bombardment of this city. These relocated government agenc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esistance war heritages in Chongqing. Under a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ose relocation area.

Keywords: relocation area; resistance war heritag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作者简介:苏建红(1963-),女,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庆抗战史、文化遗产保护。E- mail:827938713@https://www.doczj.com/doc/ed12484847.html,.重庆抗战遗产资源丰富,目前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是从遗产本体、保护利用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等角度进行探讨,缺少日本大轰炸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国民政府采取响应措施设立相关区域安排政府相关机构进行应对,从而形成了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特有布局,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整体研究,故本文拟对迁建区域抗战遗产的历史、分布、现状以及保护与利用进行概要分析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1 迁建区的范围界定及管理办法

为应对日本的大轰炸,从1938年起,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及当时实际主持重庆及西南行政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着手部署重庆的人口疏散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征对轰炸的人口疏散和反轰炸政策,开始有准备地应对即将到来的侵华日军对以战时首都重庆为首西南大后方的轰炸。

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迁建区范围以歌乐山老鹰岩为起点,沿成渝公路两侧3 km范围,经青木关直达北碚三峡乡村实验管理区署的南北30 km多的广大地区,它包括歌乐山、山洞、高店、西永、土主、陈家桥、兴隆、青木关、歇马、石桥、新发、井口、同兴、蔡家、凤凰、新丰以及北碚及所属二岩、澄江、文星、黄桷树等乡镇,作为国民政府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