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41
一,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二,课题: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三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过程与方法: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人脑的高级功能。
六,教学难点:各级中枢特点七,课程类型:新课八,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九,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十,教学过程:课前测试:1.突出的结构及特点?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讲完的内容为主复习内容及把教材书上各级中枢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使所有内容结合的形式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高二生物辅导(二)第二章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 ________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一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腆內;兴奋镭位一率兴奋部位(L)电孟的瀛动方向*•膜外’末兴奋翩位—兴奇郵位<2)转导过稅・神超奸錐瞬电位外正内负上土外负内正上电位韭 ---------------------- 电荷移动•氓奋不断向前传导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 )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讲体温调节随堂即时体验苏教版必修31.下列关于产热和散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B.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可使有机物的氧化速度加快C.产热与激素有关而与神经无关D.产热和散热都与激素无关解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够产生能量,其中一部分变成了热能,所以与产热有关的激素可使有机物的氧化速度加快。
答案:B2.下图中A~D的体温调节中,哪一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 ( )解析: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依靠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但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持续生活于寒冷环境中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散失的热量时,人的新陈代谢速率将降低,代谢紊乱,并可能导致死亡。
答案:B3.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皮肤对________环境反应的示意图。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上图对环境发生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称为________中枢,通过中枢调节,使皮肤②________,皮肤的________增加,也使________,结果__________增加,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3) 若人处在剧烈运动状态,②结构的变化是________,③结构的变化是________。
这两种变化,都能使机体增加散热。
(4)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③结构的活动却很强烈,原因是________。
③活动的结果,维持了机体的__________平衡。
(5)在图示情况下,与体温变化有关的激素的分泌量将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看出,立毛肌舒张,大量排汗,应为对炎热环境反应的示意图。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同时汗液的分泌量也增多,结果散热增加,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外环境温度高,体内热量主要通过排汗散失出去,所以虽然没有剧烈运动,汗腺的活动也很强烈。
高二生物辅导(二)第二章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细胞 )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 100 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 12 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中⽣物必修三第⼆章知识点总结 在⾼中⽣物必修三第⼆章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知识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物必修三第⼆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物必修三第⼆章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糖平衡的调节(蛋⽩质类激素不能⼝服:胰岛素) 3、⼈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平衡调节中枢、⽣物的节律⾏为 脑⼲:呼吸中枢 ⼩脑:维持⾝体平衡的作⽤ ⼤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脑的⾼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学习、记忆、和思维等⽅⾯的⾼级功能。
⼤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字、听懂别⼈说话、但⾃⼰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和动物体的⽣理活动所进⾏的调节。
6、⼈体正常⾎糖浓度:0.8—1.2g/L 低于这个浓度:低⾎糖症。
⾼于这个浓度:⾼⾎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糖的来源:①⾷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解);③⾎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可⼝服)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这就是反馈调节。
⼈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变化:全⾝发抖(⾻骼肌⼿缩)、起鸡⽪疙的(⽑细⾎管收缩) 10、激素(有机分⼦,信息分⼦)调节的特点:微量和⾼效、通过体液(通过⾎液)运输、作⽤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后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