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武器系统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7.15 KB
- 文档页数:3
国外反无人机技术发展分析无人机系统已成为空袭作战发展的新方向,将对未来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
无人机的作战功能正向隐身突防、通信中继、空中格斗等方面扩展,对作战全过程构成威胁。
针对日趋严峻的无人机威胁,反无人机技术及其在各型武器装备上的应用渐成发展热点。
一、反无人机技术及手段常规的对抗无人机威胁的方法包括摧毁发射平台、伪装欺骗、电磁干扰、直接火力打击等。
如果无人机单独执行任务或仅有几架编队作战,宜采用常规对抗手段。
但当采用蜂群战术的大编队无人机群来袭时,留给作战人员及系统的反应时间极短。
目前,世界各国除了采用传统防空武器系统执行反无人机任务外,还大力开展通过电子战、网络战、无人机、激光武器等技术执行反无人机任务的研究。
传统防空武器系统是最常用的反无人机武器,可部署于空基、海基和陆基平台。
但这些武器对于微小型无人机而言是一种过度杀伤,存在极大的成本不对称问题。
且这些系统体积庞大,无法抵御小型、廉价无人机集群的入侵。
与防空武器相比,通过电子战、网络战、无人机与激光武器等手段执行反无人机任务更具针对性,且具有较高的效费比。
电子战的实质是争夺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利用电子战手段反无人机时,最基本的攻击方式是GPS干扰。
网络战手段可使无人机丧失执行任务的能力,甚至可以反过来控制敌方无人机。
无人机可通过雷达探测并定位敌方无人机,利用携带的武器系统将其击落或使其瘫痪。
机动式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具有快速、灵活、抗电磁干扰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可摧毁小型无人机。
二、反无人机技术发展动向及特点在无人机技术、装备与战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国开始投资发展反无人机技术,近期取得了诸多进展。
(一)各国积极推出反无人机技术发展战略美国2012年就开始制定反无人机战略,计划设计和建立一个有效的防空体系,可迅速应对敌方无人机的威胁,且不会误伤友军飞机和导弹。
此举旨在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抢占反无人机领域的制高点。
美军每年会进行专门的反无人机演习,测试在研武器的实战效能,研究具体战术。
无人机技术在军事与国防领域的应用与战术优势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在军事与国防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无人机作为一种可控飞行器,具有独立操作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为作战行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本文将讨论无人机技术在军事与国防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所带来的战术优势。
一、侦察与监视无人机在军事侦察和监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高清相机和传感器,能够高空长时间停留,不受飞行员疲劳和生理限制。
通过无人机的实时图像传输技术,军队可以获取战场上的关键信息,包括敌人的位置、兵力、装备和动向等。
这为指挥官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情报,有助于制定更加精确和有效的作战计划。
二、打击与攻击无人机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打击与攻击方面。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类型的武器系统,例如导弹、炸弹和机枪等,可以在敌方防线外进行精确打击,避免飞行员的生命安全风险。
无人机的高空优势和灵活机动性使得其成为一个理想的攻击平台,能够毫不动摇地执行任务,大大提高了打击效果和作战成功率。
同时,由于无人机的较小体积和低噪音特点,可以更好地避开敌方的雷达和防空系统监测,提高了打击的突然性和意外性。
三、通信与联络无人机可以起到一个重要的通信与联络枢纽的作用。
在战场上,通信是军队指挥与作战的重要环节。
通过无人机提供的高速通信网络,指挥官可以与各个作战单位保持实时连接,及时传递指令和战术信息,实现战场指挥的有效统一和协调。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搭载便携式通信设备,提供紧急通信联系和救援服务,为军事行动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四、战术优势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给军事与国防领域带来了诸多战术优势。
首先,无人机具有高空高速飞行的能力,可以快速到达战略要点,执行任务和撤离,减少了作战过程中的时间损耗。
其次,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机动性使其对敌方防空体系的探测和识别具有更好的保密性,提高了作战的突然性和威慑效果。
此外,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不需要为飞行员提供生命保障和生活保障,减少了军事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无人机在远程目标打击和火力支援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远程目标打击和火力支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无人机具有高度灵活性、高精度打击、远程侦察等特点,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武器系统。
本文将深入研究无人机在远程目标打击和火力支援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战争形态和战术战略决策的影响。
一、无人机在远程目标打击中的应用1.1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无人机在远程目标打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武器系统如导弹、炮弹等需要依靠有限的射程来进行作战,而无人机则能够通过遥控或自主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和攻击。
这种灵活性使得无人机能够在敌方防御体系薄弱或难以到达的地区实施精确打击。
1.2 通过搭载各种类型导弹、炸弹等武器,无人机能够在远程目标打击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机的高度机动性和高精度打击能力,使得其能够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迅速定位目标并精确打击。
无人机的应用使得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地减少了对士兵生命的威胁。
1.3 无人机在远程目标打击中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袭能力。
由于无人机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低的雷达反射面积,使其在敌方雷达监测下难以被发现。
此外,由于其可控性强、速度快、机动性好等特点,使得无人机可以突破敌方防御体系,在敌方不易防范之处实施突袭。
二、无人机在火力支援中的应用2.1 作为一种独特而灵活的武器系统,无人机在火力支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搭载各种类型武器系统如火箭弹、激光导弹等,无人机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精确而有效地火力支援。
无人机的高度机动性和高精度打击能力,使得其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为地面部队提供精确打击,有效地压制和摧毁敌方目标。
2.2 无人机在火力支援中还具有较强的侦察和情报收集能力。
通过搭载各种类型传感器和摄像设备,无人机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侦察和情报收集。
这种侦察能力可以为指挥官提供实时战场情报,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并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2.3 无人机在火力支援中还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美国反⽆⼈机作战研究美国空军的反⽆⼈机作战研究原标题 [美国空军的反⽆⼈机作战研究]图1.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架赫尔墨斯-450⽆⼈机。
[保存到相册]美国空军在⽆⼈机领域并不占据垄断地位。
2008年4⽉20⽇,格鲁吉亚的⼀架⽆⼈机在边境巡逻时遭遇了⼀架俄罗斯空军的⽶格-29战⽃机。
这架战⽃机⽤空对空导弹将这架以⾊列制造的赫尔墨斯-450⽆⼈机从天空中击落。
在第⽐利斯战争中,俄罗斯帮助两个地区从格鲁吉亚共和国中独⽴出来。
这次击落事件也使得格鲁吉亚空军在与叛乱分⼦的作战中⽆法使⽤重要的空中⼒量。
⽶格-29并不是第⼀种击落⽆⼈机的战⽃机。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架伊拉克飞机击落了美国空军的⼀架“捕⾷者”⽆⼈机。
2006年,以⾊列的⼀架F-16在海法湾击落了真主党游击队的⼀架⽆⼈机。
图2.2008年俄罗斯⼀架⽶格-29击落格鲁吉亚赫尔墨斯-450⽆⼈机的视频画⾯。
[保存到相册]2008年的这次事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反⽆⼈机”任务成为夺取空中优势的正常任务。
实际上,消灭敌⼈的⽆⼈机成为⼀项重要任务。
在未来⼏年,与⽆⼈机的作战对空中、海上和地⾯部队提出了挑战。
现在,美国空军开始制定反⽆⼈机战略。
“我们都认识到⽆⼈机对外国和⾮国家⾏为体的重要性,”负责情报、监视和侦察的副参谋长拉⾥?D?詹姆斯中将说,“这是我们使⽤我们的能⼒来阻⽌敌⼈使⽤⽆⼈机的能⼒的领域。
”对抗⽆⼈机的作战⾏动可以追溯到第⼆次世界⼤战期间。
1944年6⽉,纳粹德国开始向伦敦发射可怕的V-1型喷射推进式炸弹,迫使英国皇家空军开始研究利⽤“暴风”、“蚊”、“喷⽕”和“野马”战⽃机击落这些炸弹的战术。
安装了特殊引信的⾼射炮也发挥了很⼤作⽤。
英国皇家空军共击落了1771枚V-1导弹。
⼆战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试图研制⾃⼰的进攻型⽆⼈机,但是他们只停留在好奇和探索阶段。
制导和性能上的限制使得早期⽆⼈机不如有⼈驾驶飞机。
伊拉克和其他⼀些国家也有过类似的尝试。
机器人在国防领域中的作用机器人在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国防提供了许多新的工具和战略。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国防领域中的作用,包括侦察、无人机、自主武器系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在侦察任务中的作用机器人在侦察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们可以被用来执行高风险的侦察任务,以避免士兵的生命受到威胁。
无人机、无人地面车辆和水下机器人都可以被装备上各种传感器,用来搜集情报信息。
这些机器人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包括侦察敌军位置、监视边界地区,以及搜索潜在的危险物品。
由于它们不依赖人类操作员,机器人能够在极端条件下执行任务,如恶劣天气、辐射区域或有毒环境。
二、无人机的应用无人机在国防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它们可以被用来执行各种任务,包括空中侦察、目标打击、情报搜集和通信中继。
无人机的操作可以通过遥控或者预设的飞行路径进行,从而减少了飞行员的风险。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在远程地区执行任务,扩大了国防的作战半径。
它们已经在反恐行动、情报收集和监视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三、自主武器系统的崭露头角自主武器系统是一类能够自主识别和攻击目标的机器人。
这些系统通常配备高度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执行任务。
虽然自主武器系统引发了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但它们在国防领域中的潜力仍然巨大。
它们可以用于防空、反舰、反坦克和反恐等任务,提高了作战效率。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机器人技术在国防领域中的应用将继续扩大。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的发展,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和自主性,能够应对复杂的作战环境。
此外,生物启发设计和新材料的进步将使机器人更加灵活和适应不同的任务。
未来的机器人可能还会具备更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应对遭受损坏的情况。
总结机器人在国防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们可以在不冒人员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执行高风险任务,提高国防的效率和能力。
固定翼无人机研究报告一、引言固定翼无人机是一种飞行器,其具有自主飞行和遥控飞行两种模式。
它是无人机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
本报告旨在介绍固定翼无人机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二、固定翼无人机的原理1. 气动原理固定翼无人机利用气动原理实现飞行。
通过调整机身姿态和控制表面来改变气流,从而产生升力和推力,使其能够在空中飞行。
2. 航电系统航电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电池等组件。
传感器可以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控制器则根据这些信号来控制机身姿态和运动状态。
3.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固定翼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实现遥控操作、图像传输等功能。
三、固定翼无人机的分类1. 按尺寸分类根据尺寸大小,固定翼无人机可以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四类。
2. 按应用领域分类固定翼无人机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军事、民用和商业三类。
四、固定翼无人机的应用1. 军事领域固定翼无人机在军事领域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侦察、监视和打击等任务。
它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武器装备,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2. 民用领域固定翼无人机在民用领域中主要应用于测绘、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等方面。
它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并且可以在危险或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操作。
3. 商业领域固定翼无人机在商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流配送、航拍摄影、农业植保等。
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并且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五、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未来,固定翼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自主完成复杂的任务。
2. 多功能化固定翼无人机将具有更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
3. 小型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固定翼无人机将越来越小型化,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便携性。
六、结论固定翼无人机是一种重要的飞行器,其在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代武器系统的战场信息处理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武器系统的性能和作战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战场信息的处理能力。
战场信息处理技术就像是武器系统的“大脑”,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情报,为作战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和有效防御。
战场信息的来源极为广泛和复杂。
包括卫星侦察、无人机侦察、雷达监测、传感器网络、通信情报等。
这些信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格式多样、内容繁杂,如何将这些海量的信息转化为有用的情报,是战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的首要挑战。
为了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是关键的一环。
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等,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获取战场信息。
这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捕捉到微小的变化和目标特征。
然而,仅仅依靠传感器获取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融合和处理。
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和补充,可以消除信息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得到更加全面和可靠的战场态势。
例如,将雷达监测到的目标位置信息与光学传感器获取的目标图像信息进行融合,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目标的类型、型号和状态。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海量的战场数据,需要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和工具,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敌方的作战规律和战术特点,预测其未来的行动方向和可能的攻击目标。
同时,还可以对己方的作战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的作战决策提供参考。
实时处理能力是战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信息的时效性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利用信息,就可能错失战机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此,需要采用高速的计算设备和高效的算法,确保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传递给作战人员。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军事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逐渐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装备。
无人机作为一种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飞行器,具有灵活、高效和多功能的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的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无人机不再是简单的遥控玩具,而是逐渐转变为具备自主飞行、智能感知和高精度作业的重要工具。
1. 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能力现代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GPS和惯性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导航。
这使得无人机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飞行任务,例如在高海拔或恶劣天气环境下进行侦察和搜索。
2. 无人机的智能感知能力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相机,具备了实时图像传输和处理的能力。
这些相机可以捕捉到地面的高清影像,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识别。
这使得无人机可以用于侦查敌军目标、监测国境安全和搜索救援行动等。
3. 无人机的高精度作业能力无人机配备了高精度的激光雷达和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实现精确的测量和控制。
这使得无人机在军事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进行武器打击、空中侦察和远程目标打击等。
二、无人机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军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机具备了高效、低成本和多功能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侦察、作战和战场管理等方面。
1. 侦察和监视无人机可以通过高空飞行,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相机对目标进行实时侦察和监视。
这种侦察方式既安全又高效,可以提供军方对敌军目标和地形的详细情报,为后续军事行动提供重要参考。
2. 作战和打击无人机具有远程作战和打击的优势,可以在没有人员风险的情况下执行任务。
军方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远程目标打击、武器释放和侦查导弹发射等操作,有效提高作战效率和杀伤力。
3. 战场管理和指挥无人机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和数据链与指挥中心进行实时连接,提供战场管理和指挥调度支持。
这使得指挥官可以通过无人机获取更加准确的情报,以及实时掌握战场动态,从而更好地指挥部队并做出决策。
第3期 2021年3月Journal of CAEITVol. 16 No. 3 Mar. 2021doi : 10.3969/j. issn. 1673-5692.2021.03.003美军打击链分析及其启示研究叶海军匕2,马亚辉2(1.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2.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摘要:打击链形成与运用过程就是武器系统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密切配合的协同作战 过程。
美军一直致力于完善空基预警探测与打击体系,不断优化打击链流程,缩短打击链闭环时 间,以提高体系作战的整体响应时间。
本文通过对美军打击链基本概念、阶段划分与作战任务,以 及典型战例进行深入剖析,系统性总结归纳打击链设计和运用特点,对我军建立打击链体系、作战 任务与资源的动态调度机理,牵引预警机、无人机等特种机平台装备和空基体系产品设计,形成空基网络信息体系等具有重要设计鉴定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打击链;闭环时间;预警机;作战任务;作战资源中图分类号:TN957.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92(2021 )03-2274)5The Research of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US Military Kill ChainYE Hai-jun1'2, M A Ya-hui2(1.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2.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 China)Abstract :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kill chain is a synergic process of deep integration and compactnes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weapon systems and the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US army committed itself to perfect the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kill system all along, to optimize the kill chain flow constantly and shorten the kill chain closed-loop tim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otal response time of the system combat. The basic concepts,phases partition,connotations and battle cases of the US army ’ s kill chain are deeply anatomize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exertion character of kill chain a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which produces important identify significanc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s on constructing kill chain systems and dynamic select mechanisms of the kill chain mission s and operational resources, towing the design of special planes and system products like 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s(AWACS)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and etc.Key words : kill chain ; closed-loop time ; AWACS ; the kill chain mission ; operational resource〇引»曰“打击链”也称为“杀伤链”(Kill Chain ),其作战概念起始于海湾战争“飞毛腿大规模狩猎”行动,是指探测目标、瞄准目标、与敌方交战,并评估交战 结果的闭环过程^4]。
总第205期2011年第7期舰船电子工程Ship Electr onic EngineeringV o l.31No.726美国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新发展与性能分析*陈小双翟为刚赵万里(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710025)摘要文章介绍了美国军用无人机的一些新发展以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并对各自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作了简要概括。
通过对中美几种军用无人机性能参数的对比和分析,指出了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差距。
关键词无人机;军用无人机;性能参数中图分类号V279New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A nalysis of U.S.and Chinese M ilitary UA VChe n X iao shuang Z ha i W eig ang Z hao W anli(T he Seco nd A rtillery Eng ineer ing Colleg e,Xi p an710025)A 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tar y U nmanned Aerial Vehicles(U AV)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ilitar y UAV,g enerally summarizes their future develo pment trend,and points out the g ap betw een Ch-i nese military U AV and U S militar y UAV,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 f their performance parameters.Key Words unmanned aer ial v ehicles,militar y U AV,per formance par ametersClass Nu mber V2791引言无人机(U AV)是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 Aer ial Vehicle)的简称,它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
无人机论文1500随着各国军方对无人机发展的日益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 世界军用无人机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 先进布局、一体化设计、纳米复合材料、智能蒙皮/结构等前沿技术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也不断推动着无人驾驶技术水平的提高。
可以预计, 未来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势头必然更加迅猛, 并将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无人机平台将同时向高空长航时大型化和微小型使用灵活化两极发展一方面, 无人机要想侦察监视更广阔的地域并获得尽可能完整、无盲区的情报信息, 就必须进一步提升飞行高度、延长续航时间。
因此, 目前世界军事强国均在积极开展新型高空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的研究, 这类无人机飞行高度将逐步接近临近空间, 并可在空中停留数周甚至数月时间, 非常适合于执行持久的情报收集和战场监视任务。
预计到2030年前后, 美国等国的战略战役空中侦察监视任务将主要由卫星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共同完成, 而U-2等传统有人驾驶侦察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另一方面, 由于微小型无人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隐蔽性好、机动灵活等特点, 能够监视普通侦察机探测不到的死角, 非常适合城市、丛林、山地等复杂环境以及特殊条件下的特种部队和小分队作战, 因而微小型化已成为无人机的另一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在大力研制各种微小型无人机。
美国不仅推出了“微星”、“龙眼”和“黑寡妇”等众多型号, 甚至还在研究将甲虫等昆虫直接改造成微型“无人机”。
(二)任务领域将不断拓展, 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无人机自诞生以来, 其军事价值经历了一个不断被认识和挖掘的过程。
今后,由于技术推动和战场需求牵引两方面因素, 军用无人机的任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最终将全面涉足于对地(防空压制、近距空中支援、时敏/纵深目标打击)、对海(反水面舰艇/潜艇作战)、对空(打击高价值空中目标、中远距拦截和近距格斗空战)、导弹防御(拦截弹道/巡航导弹)和网电空间(网电攻击/防御)等各个领域。
美军无人机战法分析美国在《2007—2032无人机路线图》中详细规划了无人机作战的任务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无人机适合执行有一定复杂性的高风险军事作战任务,能较好填补人和巡航导弹之间的任务空白,随着自主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任务控制范围还会愈加广泛。
近年来,美军着力开发开放式软件结构、大数据融合体系的无人机攻击架构,人机交互感知规避技术、编队内同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其无人机指控系统可以对多项复杂任务进行优先级分析,基于可利用资源进行任务自主规划,面向战场环境和有威胁火力点进行航路动态调整。
美军无人机作战能力不断增强,协同技术不断提高,无人机作战方法也随之不断创新。
一、超远距离延伸突防破击目前,美军在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军事行动方面,一般情况下无人机传感器、武器系统的资源控制权力仍然归有人机控制,无人机在有人机作战控制指令操作下,实行机动攻击。
无人机相当于有人机对外投放的态势感知工具、欺骗干扰设备、延伸打击武器。
在这种延伸协同攻击战术中,低成本的无人机作为空中编队的外围触角,为有人机核心主战模块提供战术支撑。
同时,无人机具备机动性能好、能耗低、成本低、体型小、续航远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5代战机数量有限、火力有限、规模有限、武器挂载量有限的战力不足问题。
2015年,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进行了“忠诚僚机”的技术研究。
同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一架无人化的F16战机与F35战机组成编队,无人机实现了自动巡航、自主跟踪、预防碰撞整等功能。
2015年至2017年美军先后实现了“海弗-空袭者”系列无人机试飞。
近期军事行动中,美军出动F35战机时,会在相关空域设定一定数量的伴随协同无人机,有效发挥了辅助支撑效能。
美军在研究中还发现,无人机能在有人机的指挥下实现部分自主和半自主作战功能,协助有人机做好毁伤评估,提供再次打击的必要性、可行性数据依据,进而再次规划任务和再次实施打击。
这种有人与无人的结合,以编队为整体实施作战,风险低、回报高、突击破防能力强,目标定位武器投放准,战场火力毁伤成效好。
现代战争中的无人系统应用在当今的现代战争中,无人系统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战争的面貌。
从无人机在侦察和打击中的出色表现,到无人舰艇在海上巡逻和作战的崭露头角,再到无人车辆在陆地战场上的日益活跃,无人系统已经成为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无人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首先,侦察任务是无人系统的一大重要职责。
无人机凭借其小巧灵活、隐蔽性强的特点,可以深入敌方区域,收集情报信息。
它们能够搭载先进的光学、红外、雷达等侦察设备,将获取的图像、数据实时传输回后方指挥中心,为作战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与有人侦察机相比,无人机不仅降低了飞行员的生命风险,还能够在更危险、更复杂的环境中执行任务。
在打击方面,无人系统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武装无人机可以携带精确制导武器,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例如,在一些反恐行动中,武装无人机能够在不危及己方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迅速消灭恐怖分子。
无人舰艇和无人车辆也具备类似的打击能力,它们可以在海上和陆地战场上执行攻击任务,为作战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此外,无人系统在后勤保障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无人运输车辆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输物资和装备,减少人力消耗和运输风险。
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如高温、高寒、高海拔地区,无人系统的适应性更强,能够确保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无人系统的广泛应用给现代战争带来了诸多变革。
一方面,它极大地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
在过去的战争中,士兵们往往需要直接面对敌人的火力,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而现在,通过操控无人系统,可以在减少人员直接参与战斗的情况下完成各种任务,有效保护了作战人员的生命。
另一方面,无人系统提高了作战效率和精度。
由于无人系统可以在不受人类生理和心理因素限制的情况下运行,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执行任务。
例如,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空中盘旋,随时准备对目标发动攻击;无人舰艇可以在海上持续巡逻,及时发现并应对威胁。
然而,无人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2021情报、监视、侦察基本概念及其一体化系统架构范文 引言 2001年以来,为改变烟囱式分散独立的情报信息系统使用模式,美军一直致力于情报、监视、侦察(ISR)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和技术探索。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空军部署了第一代空军型分布式通用地面站系统(DCGS-AFBlock 10.1),地面站和情报分析处理中心通过地面光纤网和卫星链路与U-2高空侦察机、“捕食者”无人机及“全球鹰”无人机等空中平台实时连接,指挥员、情报参谋和作战部队可共享和获取U-2高空侦察机、“捕食者”无人机和“全球鹰”无人机数据。
伊拉克战争后,美军将DCGS-AF Block 10.1型改进为DCGS-AF Block10.2型,使其具备了网络中心战能力。
2005年6月,美空军又将DCGS-AF Block 10.2型改进为DCGS-AF Block 20型。
DCGS-AF经过5个版本升级和3个能力增量实现了最终目标。
其中,第2版和第3版属于增量1,第4版属于增量2,第5版属于增量3。
目前,DCGS-AF第4版涉及的3种关键技术均已成熟,并在2007年“帝国挑战”演习中得以验证[1]。
2014年2月25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试飞中成功完成了美国空军E-8C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与“全球鹰”无人机系统之间的雷达数据交换,JSTARS飞机内的操作员可将“全球鹰”无人机作为附加传感器,在JSTARS平台上显示并利用其雷达数据。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项目负责人评价说:“通过将JSTARS和‘全球鹰’无人机平台性能进行结合,扩大了监视覆盖区域,提高了探测精度,改善了目标跟踪能力,压缩了瞄准和攻击决策链。
”因此,ISR一体化技术具有重要军事价值以及广阔应用前景。
2002年以来,国内军事院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广泛开展了ISR一体化相关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文献[2]介绍了美空军ISR的含义和任务,分析了战略、战役及战术层次ISR的内容;文献[3]阐述了联合作战ISR一体化运用的特点。
无人机在军事侦察与情报收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以下是无人机在这方面的应用:1. 情报侦察: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和监视设备,例如高分辨率光学摄像头、红外传感器、雷达等,能够进行广域监视和目标跟踪。
通过无人机的空中观测,军方可以获取实时图像和视频数据,以及目标的位置、规模、活动情况等情报信息,为军事行动提供重要情报支持。
2. 边界巡逻与监视:无人机可以被部署用于边境地区的巡逻和监视任务。
它们可以覆盖大范围的领土,并提供实时监控,检测和追踪非法越境、恐怖分子活动、走私行为等潜在威胁。
无人机的高机动性和长航时能力使其成为边防部队的重要工具。
3. 目标定位与打击支持:无人机配备精确制导武器或激光指示装置,可以提供目标定位和打击支持。
无人机对敌方目标进行情报收集和监视,将目标数据传输给地面指挥中心,并协助执行精确打击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无人机能够为军方提供实时的战场情报和打击能力。
4. 电子侦察:无人机可以携带电子侦察设备,如通信监听设备、雷达干扰器等,用于执行电子战任务。
它们可以监测敌方通信信号、雷达信号等,并获取敌方的电磁谱信息,以支持自身防御和攻击行动。
5. 快速部署与隐蔽性:无人机具有快速部署和隐蔽性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侦察手段,无人机不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时间来进行准备,可以迅速起飞并在目标区域执行任务。
此外,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或使用隐形技术时,更难被发现和干扰,有利于保护侦察和情报收集的秘密性。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军事侦察与情报收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它们能够提供广泛的情报数据,帮助军方了解敌方态势和目标情况,支持决策制定和战略执行。
同时,无人机的灵活性和隐蔽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军事工具,能够在复杂环境和高风险情况下执行任务。
无人机载武器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作者:郭美芳任海龙李宝峰来源:《现代兵器》2015年第12期随着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作用的不断提高,无人机开始迅速发展并大量装备使用,其功能也逐渐由最初的战场监视侦察、通信中继转向侦察攻击一体化方向。
21世纪初,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在阿富汗战场发射了两枚“海尔法”导弹,开创了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先河。
随后的20年间,无人机载弹药发展迅猛,得到各国(特别是美国)的高度重视,从而催生着无人机载武器的快速发展,以完成近空火力压制、对敌防空系统压制、战术甚至战略打击等作战任务。
国外无人机载武器发展现状21世纪初,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发无人机载武器,其中美国发展最为快速,以色列、韩国、土耳其、南非、阿联酋等国家也加入研究行列。
无人机载武器主要有空面导弹(反坦克导弹、多用途导弹、巡航导弹)、空空导弹、制导炸弹(含制导布撒器)、火箭弹(制导型,少量非制导型)、制导迫击炮弹、灵巧子弹药、小型战术制导弹药(重10千克以内的制导弹药)、新概念武器(含激光武器)等类别,已初步构成500千克以上级、250千克级、100千克级、50千克、25千克、15千克、10千克以及5千克以下级等重量级别体系,实现对地面、海面以及空中目标的有效打击。
装备现状 ; ;现装备中的无人机机载弹药大部分由现役弹药改进而成,重量大,一般在45~250千克之间,主要用于大中型无人机携带,已在战场中使用,这是无人机载弹药初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如AGM-114P“海尔法”反坦克导弹、GBU-49增强型“宝石路”Ⅱ制导炸弹、GBU-38 JDAM制导炸弹等。
一些重量在10~20千克的小型弹药也开始装备使用,如“海德拉”火箭弹、“毒蛇”制导弹药等。
其中,制导炸弹凭借其技术成熟、价格低廉、库存充分,已成为大中型无人机理想的空投武器,而已发展成熟的激光半主动制导和GPS/INS制导是采用的主要制导方式,战斗部以破甲战斗部为主,“毒蛇”子弹药外敷预制破片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