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立项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6
长江大学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为加强我校本科专业建设,增强专业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专业建设的原则1.结构优化原则.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整合与调整,以形成多学科结合、布局合理、适应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结构.2.评建结合原则。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建立相应的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机制,促进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目标,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3.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原则。
传统老专业要加强改造与提升,新办专业要进行规范化建设;对基础条件较好、社会适应面广、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
4.持续推进原则。
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常抓不懈;要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有步骤分阶段逐项落实。
第二条专业建设的目标1.适当增加专业数量。
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育和申办新专业,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技术类专业,积极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2.建立学科专业融合机制。
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加强通识教育。
积极鼓励学科、专业的横向交叉与嫁接,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宽口径、复合型的专业体系。
3.建立竞争机制。
对于办学特色鲜明、招生及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立项重点建设,建设一批省级和校级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对学科设置陈旧,社会需求不大,就业率低下的专业减招或停办。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核心,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特色。
第三条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1.教务处负责组织、各院(系)参与编制学校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经学校审定后实施。
2.教务处负责组织新办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的推荐申报及学校重点专业的立项评审、检查和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院(系)负责制订本单位的专业建设规划,成立由院(系)领导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本单位专业建设工作.3.专业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负责人由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项目组一般为5~7人,小组成员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多年来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革始终未引起重视,在高校处于一个薄弱环节。
实验室建设普遍还处于自发的、分散的起步阶段。
与理工科专业的实验室相比,资金短缺、条件落后,缺乏规范,人员流失严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文科办学观念的惯性思维———认为文科教育只需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纸、几本教材。
忽视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文、理、工、医等诸学科在朝着微观细分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又朝着宏观整合的横向方向发展。
这种纵向横向的发展促进了学科之间不断地交叉融合,文科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些综合性的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一批实践性强、操作能力要求高的新颖文科专业如心理学、物流、新闻传播、社会工作等应运而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和应用,社会对复合应用型文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文科人才。
重新定位应用文科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快改变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是高校有关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
“应用型文科实验室”是建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的。
大学应用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职业素质。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实验教学质量建设为重点,实现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协调发展坚持基础实验注重共享,专业实验注重方向,综合实践注重特色的原则做好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
经管类、法学类、传媒类、艺术类等专业,对实践性知识需求较强,在实验教学设计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校实验室需购置相关软件、设备,创建了企业运营仿真平台、法律援助中心等,实现了综合实践仿真化。
法学类令业学生可在模拟法庭、模拟派出所、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实践活动;演播室供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传播学等专业学生开展实践训练;同声传译训练中心、自主学习活动中心及有线电视视听室,面向外语类及文科专业学生开放,为学生外语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课程基本要求第一篇静力学基本要求1.熟悉常见的约束和约束反力。
能正确地取分离体并画出物系和构件的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能较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掌握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能熟练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能较熟练地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5.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并能掌握考虑摩擦时简单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6.能较熟练地应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掌握重心的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描述点的运动直角坐标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有关问题;2.熟悉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及有关问题;3.掌握点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求解速度和加速度;4.熟悉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等方法求解与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有关的问题,能对常见的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第三篇动力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分析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2.熟悉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方程解决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3.熟悉掌握达朗伯原理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4.正确理解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和功等概念;5.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能够运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教材和参考文献1. 哈工大《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2.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3. 北京科技大学主编,工程力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4. 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洪嘉振,杨长俊.理论力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第3版).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年。
长江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立项建设
申 报 书
所在学院(公章)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新生研讨示范课程 □学科前沿示范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示范课程
课程负责人
填表日期
教务处 制
二〇一八年 月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已开课轮次
课程类型 □新生研讨示范课程 □学科前沿示范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示范课程
课
程
负
责
人
情
况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历/ 学位 职务
出生
年月
电话 E-mail
近
两
年
授 课 情 况 课程名称 学时 上课人数 上课学年、学期 学生评价
课
程
组
其
他
成
员
情
况
姓名 职称 学历/ 学位 所在单位 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签名
课程组成员近两年教学科研情况(承担的本科教学任务、主要研究课题、代表性论文、获奖成果,限校
级及以上)。
二、课程建设基础
课程的建设基础与已经取得的成果
三、课程建设内容与措施
课程目标、基本要求、研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考核方式,特色创新之处等
四、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
计划与时间安排;课程建设预期达到的效果与建设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
五、审核意见
学
院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专
家
评
审
意
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学
校
审
批
意
见
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