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新课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但如何才能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学生主体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新课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转变学生单一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主动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也就是要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看到自己的独立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

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

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

模式,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

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尝试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

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同

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

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

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让学生在具体、生动、富有探究性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同时也强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编制概念教学程序、练习程序、指导程序,这些程序的应用将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1)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发音、做图等功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2)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使得现代信息技术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

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师生之间的交流

对教学而言,交流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课堂上要为学生留下探究、思考的余地,不要轻易告诉学生答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要多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不要追求强制的统一答案。学生有困难时要适时鼓励,学生处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时要在思想方法适当启示;学生获得成功时除了表扬肯定外,还要帮助他总结提高,使其上升

为自觉的行为,特别是促使他们数学思想方法的升华。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

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提出的三项数学教学探究是彼此联系,环环相扣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由于教师教学风格各异及教学对象不同,教与学本

无定法,而且高中新课标数学教学的探究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因此参与实践的老师应积极的交流与深入的探讨,不能局限于“闭门推出窗前月”,因为“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愿我们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