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化学类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构建策略浅议

本科化学类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构建策略浅议

本科化学类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构建策略浅议
本科化学类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构建策略浅议

本科化学类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构建策略浅议

摘要:构建科学系统的专业培养方案是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文从如何确定本科化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等战略层面入手,对高校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确立、专业特色和优势的打造、培养规格的明确和培养模式的创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培养方案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对今后化学类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

截至2013年8月,我国共有化学类专业748个,其中化学专业299个,应用化学专业434个,化学生物学专业14个,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1个。拥有化学类专业的高校类型各异,地域分布广,办学条件差异大。为了规范化学类专业教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1]。该规范涉及化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办学条件等内容,是指导今后我国化学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但如何在《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人才,仍是每个化学类专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专业培养方案是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指导下建立的一系列教学设计和要求的总和,是专业教学所需遵循的规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和教育部开展审核评估的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能否适应社会对专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至关重要[2]。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办学基础、办学特色与优势、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与学位、毕业学分、主干课程、主要专业实验和实习安排、课程体系、课程组织等内容。其中,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属于战略层面,其他属于战术层面。在以往的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战略性规划而只重战术层面的建设,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和优势不突出,致使专业同质化、培养与学生就业和发展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正确把握专业培养的战略定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