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教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教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教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教科版选修3-5

3.光谱氢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知识脉络

1.了解光谱、连续谱、线状谱等概

念.(重点)

2.知道光谱分析及应用.(重点)

3.知道氢原子光谱的规律.(重点、

难点)

光谱和光谱分析

[先填空]

1.光谱

复色光分解为一系列单色光,按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称为光谱.

2.分类

(1)连续谱:由波长连续分布的彩色光带组成的光谱.

(2)发射光谱:由发光物质直接产生的光谱.

(3)吸收光谱:连续光谱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物质吸收而形成的谱线.

(4)线状谱:由分立的谱线组成的光谱.

(5)原子光谱:对于同一种原子,线状谱的位置是相同的,这样的谱线称为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

(1)定义: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部分.

(2)优点:灵敏度、精确度高.

[再判断]

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2.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

3.线状谱和连续谱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后思考]

为什么用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展开?

【提示】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经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也不同.

1.光谱的分类

2.光谱分析的应用

(1)应用光谱分析发现新元素;

(2)鉴别物体的物质成分;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太阳中存在钠、镁、铜、锌、镍等金属元素;

(3)应用光谱分析鉴定食品优劣;

(4)探索宇宙的起源等.

1.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D.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E.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解析】原子光谱为线状谱,A正确,B错误;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C 错误,D正确;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E正确.故A、D、E.

【答案】ADE

2.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是线状谱

B.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谱,不能用连续谱

D.观察月亮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E.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解析】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而月亮反射太阳光,也是吸收光谱,煤气灯火焰中钠蒸气产生的光谱属稀薄气体发光,是线状谱.由于月亮反射太阳光,其光谱无法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答案】BCE

3.太阳光的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________.

【解析】吸收光谱的暗线是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太阳光的吸收光谱应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较低温度的太阳大气层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太阳大气层的元素原子吸收而产生的.

【答案】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1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是阳光透过太阳的高层大气层时而形成的,不是地球大气造成的.

2某种原子线状光谱中的亮线与其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一一对应的,两者均可用来作光谱分析.

氢 原 子 光 谱

[先填空]

1.氢原子光谱的获得

在真空管中充入稀薄的氢气,在强电场的激发下,氢原子就会发光,通过分光镜就可以观察到氢原子光谱.

2.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1)巴尔末公式:λ=B

n 2

n 2-4

(n =3,4,5, (11)

(2)意义:巴尔末公式反应了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3)广义巴尔末公式:1

λ

=R H ? ??

??1m 2-1n 2(m =1,2,3,…;n =m +1,m +2,m +3,…)R H

为里德伯常量.

[再判断]

1.氢原子光谱是利用氢气放电管获得的.(√) 2.由巴尔末公式可以看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3.在巴尔末公式中,n 值越大,氢光谱的波长越长.(×) [后思考]

1.能否根据巴尔末公式计算出对应的氢光谱的最长波长?

【提示】 能.氢光谱的最长波长对应着n =3,代入巴尔末公式便可计算出最长波长. 2.巴尔末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尔末公式的吗?

【提示】 不是.巴尔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不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来的.

1.氢原子的光谱

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如图2-3-1所示.

图2-3-1

2.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在氢原子光谱图中的可见光区内,由右向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3.巴尔末公式

(1)巴尔末对氢原子光谱的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下面的公式:λ=B

n 2n 2-4

(或1

λ

R H ? ??

??

122-1n 2),n =3,4,5,…该公式称为巴尔末公式. (2)公式中只能取n ≥3的整数,不能连续取值,波长是分立的值.

4.在氢原子光谱的紫外区和红外区,氢原子谱线可用广义巴尔末公式来描述

赖曼系 1

λ=R H ? ????112-1n 2(n =2,3,4,…)(紫外)

帕邢系 1

λ=R H ? ????132-1n 2(n =4,5,6,…)(近红外)

布喇开系 1

λ=R H ? ??

??142-1n 2(n =5,6,7,…)(红外)

这些谱线波长公式统一起来,就是广义巴尔末公式:

1

λ

=R H ? ??

??1m 2-1n 2(m =1,2,3,…;n =m +1,m +2,m +3,…)

由上式,当m =1时,得到赖曼系(在紫外区);当m =2时,得到巴尔末系;当m =3时,得到帕邢系;当m =4时,得到布喇开系.(R H 为里德伯常量,R H =1.096 775 81×107

m -1)

4.巴尔末通过对氢光谱的研究总结出巴尔末公式1

λ=R H ? ??

??122-1n 2(n =3,4,5,…),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尔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尔末公式

B .巴尔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

C .巴尔末依据氢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尔末公式

D .巴尔末公式准确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

E .氢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巴尔末类似的公式

【解析】 由于巴尔末是利用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4条谱线做了分析总结出的巴尔末公式,并不是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来的,巴尔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也就是氢原子实际只有若干特定频率的光,C 、D 、E 正确.

【答案】 CDE

5.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系中波长最长的光波的波长为λ1,波长次之为λ2,则λ1λ2

________.

【导学号:11010024】

【解析】 由1λ=R H ? ????122-1n 2得:当n =3时,波长最长,1

λ1=R H ? ????122-132,当n =4时,

波长次之,1

λ2=R H ? ??

??122-142,解得:λ1λ2=27

20.

【答案】 2720

6.已知氢原子光谱中巴尔末线系第一条谱线H α的波长为6 565 A 0

,试推算里德伯常量的值.

【解析】 巴尔末系中第一条谱线为n =3时,

即1

λ1=

R H(

1

22

1

32

)

R H=36

5λ1

36

5×6 565×10-10

m-1=1.097×107 m-1.

【答案】 1.097×107 m-1

巴尔末公式的两点提醒

(1)巴尔末公式反映氢原子发光的规律特征,不能描述其他原子.

(2)公式是在对可见光的四条谱线分析时总结出来的,在紫外光区的谱线也适用.

高二化学选修3 原子结构与性质

高二化学选修3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 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 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 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 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 32 86

原子物理学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碱金属光谱的每一条光谱是由二条或三条线组成,如图所示。 二、定性解释 为了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可以做如下假设: 1.P 、D 、F 能级均为双重结构,只S 能级是单层的。 2.若l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主量子数n 的增加而减少。 3.若n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角量子数l 的增加而减少。 4.能级之间的跃迁遵守一定的选择定则。 根据这种假设,就可以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 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一、电子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1925年,荷兰的乌伦贝克和古德史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 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的特性,由于自旋而具有自旋角动量S 和自旋磁矩s ,它 们是电子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固有矩和固有磁矩。 自旋角动量: 2*2)1(h s h s s p s ,2 1 s 外场方向投影: 2h m S s z , 2 1 s m 共2个, 自旋磁矩:s s p m e 外场方向投影: 共两个?偶数,与实验结果相符。 1928年,Dirac 从量子力学的基本 方程出发,很自然地导出了电子自旋的 性质,为这个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电子的总角动量 电子的运动=轨道运动+自旋运动 轨道角动量: 2*2)1(h l h l l p l 12,1,0 n l 自旋角动量: 2*2)1(h s h s s p s 21 s 总角动量: s l j p p p 2*2)1(h j h j j p j s l j ,1 s l ,……s l

当s l 时,共12 s 个值 当s l 时,共12 l 个值 由于 2 1 s 当0 l 时,2 1 s j ,一个值。 当 3,2,1 l 时,2 1 l j ,两个值。 例如:当1 l 时,23211 j 21211 j l p 和s p 不是平行或反平行,而是有一定的夹角 当s l j 时 0)1() 1(cos s s s l l l ,o 90 ,称l p 和s p “平行” 当s l j 时 0)1()1(1 cos s s s l l l ,o 90 ,称l p 和s p “反平行” 原子的角动量=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电子自旋运动角动量+核角动量。 原子的磁矩=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电子自旋运动磁矩+核磁矩。 三、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电子轨道运动的闭合电流为:T e i “-”表示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面积:dt r rd r dA 22 121 一个周期扫过的面积: 2)1(h l l p l 是量子化的 B l l l m he l l p m e )1(4)1(2 量子化的。 223102740.94m A m he B ? 玻尔磁子 2h m L l z 空间取向量子化 四、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能 电子由于自旋运动而具有自旋磁矩: 具有磁矩的物体在外磁场中具有磁能: 电子由于轨道运动而具有磁场: 考虑相对论效应后,再乘以因子2 1做修正 r 是一个变量,用平均值代替: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5-2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高考经典课时作业15-2 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1.(2011·高考天津卷)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 A .光电效应实验 B .伦琴射线的发现 C .α粒子散射实验 D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2.关于巴耳末公式1λ =R ????122-1n 2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可由巴耳末公式求出 B .公式中n 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 C .公式中n 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D .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的分析 3.(2012·高考北京卷)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4.(2012·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 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 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B .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6.(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E n =E 1/n 2,其中n = 2,3,….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 .-4hc 3E 1 B .-2hc E 1 C .-4hc E 1 D .-9hc E 1 7.(2012·高考四川卷)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高中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及习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哑铃形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下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3)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原子的结构教案

教案 课题:第一节原子结构(2)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08物理《原子物理》(参考答案)

以下是本人经过网络和书本查证的出的答案,每题都经过仔细分析与 查找,如有纰漏请指出。 ——From GK 原子物理学习题 一、选择题 (1)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D A、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散射物太厚; C、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 (2)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bó)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B A、1/4 ; B、1/2 ; C、1 ; D、2 。 (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若把α粒子换成质子,要想得到α粒子相同的角分布,在散射物不变条件下则必须使:D A、质子的速度与α粒子的相同; B、质子的能量与α粒子的相同; C、质子的速度是α粒子的一半; D、质子的能量是α粒子的一半。 (4)在金箔引起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箔的α粒子中发现有4个粒子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范围内.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倍,那么被散射的α粒子会有多少?A A、16 ; B、8 ; C、4 ; D、2 。 (5)欲使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出Hα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B A、13.6 ; B、12.09 ; C、10.2 ; D、3.4 。 (6)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a0的数值是:B A、5.29×10-10m ; B、0.529×10-10m ; C、5.29×10-12m; D、529×10-12m 。(7)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D A、3Rhc/4 ; B、Rhc; C、3Rhc/4e; D、Rhc/e。 (8)弗兰克—赫兹实验使用的充气三极管是在:B A、相对阴极来说板极上加正向电压,栅极(shān jí)上加负电压; B、板极相对栅极是负电压,栅极相对阴极是正电压; C、板极相对栅极是正电压,栅极相对阴极是负电压; D、相对阴极来说板极加负电压,栅极加正电压。 (9)假设氦(hài)原子的一个电子已被电离,如果还想把另一个电子电离,若以eV为单位至少需提供的能量为:A A、54.4 ; B、-54.4 ; C、13.6 ; D、3.4 。 (10)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 e+处于第一激发态(n=2)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B A、0.53?10-10m; B、1.06?10-10m ; C、2.12?10-10m ; D、0.26?10-10m。(11)单个f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的可能值为:D A、j =3,2,1,0 ; B、j=±3 ; C、j= ±7/2 , ± 5/2 ; D、j= 5/2 ,7/2 (12)锂(lǐ)原子光谱由主线系、第一辅线系、第二辅线系及柏(bǎi)格曼系组成.这些谱线系中全部谱线在可见光区只有:B A、主线系; B、第一辅线系; C、第二辅线系; D、柏格曼系。

关于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研究

关于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自旋以及核磁矩,讨论了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产生原因并介绍了相关公式推导。 关键词:光谱;氢原子;超精细结构 原子核的结构 1、原子核 自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以来,原子就被分为两部分来处理:一是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一是绕核运动的电子。除了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外,原子核的其他性质对原子的影响是相当微小的,核外电子的行为对原子核的性质也几乎毫无关系。原子和原子核是物质结构泾渭分明的两个层次。 2、原子核的结构 发现中子之前,人们知道的“基本”粒子只有两种:电子和质子。物理学家开始时有把原子核当做质子和电子的组成体的想法,但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因为假如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所组成,那么,我们将无法解释核的自旋,且推导出来的原子核内电子的能量与实验结果不符。在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之后,海森堡很快就提出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所组成的假说。海森堡把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并把中子和质子看做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 原子核的自旋以及核磁矩 1、电子自旋 在乌仑贝克和古兹米特提出电子自旋之前,泡利为了解释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就提出了原子核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自旋的假设。但是,只有在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之后,人们才理解自旋的起源。实验发现,中子和质子都是费米子,具有的固有角动量(自旋)与电子一样。既然原子核式中子和质子所组成,它的自旋就应该是中子和质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之和。我们研究的“原子核的自旋”,都是指原子核基态的自旋。 2、核磁矩 除了核子的自旋磁矩外,我们还要考虑轨道磁矩。下面给出自核自旋的核磁矩的表示式。类似于原子磁矩的表示式,核磁矩和核自旋角动量I成正比。 μI = g IμN I 在磁场中,核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附加能量为 U = -μI ?B = -g IμN Bm I 因为m I有2I+1个值,所以有2I+1个不同的附加能量,于是就发生赛曼能级分裂,一条核能级在磁场中就分裂为2I+1条,相邻两条分裂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上述对核自旋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的讨论是下面研究氢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基础。 氢原子的超精细结构光谱 最初讨论原子中的电子运动时,只考虑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后来随着实验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了H的谱线并不是一条,由此引入电子自旋的概念,从而产生了了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2014届高考物理 15-2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领航规范训练

2014届高考物理领航规范训练:15-2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1.(2011·高考天津卷)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 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解析: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的粒子性,伦琴射线的发现说明X射线是一种比光波波长更短的电磁波,氢原子光谱的发现促进了氢原子模型的提出.故C正确. 答案:C 2.关于巴耳末公式1 λ=R? ? ?? ? 1 22 - 1 n2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可由巴耳末公式求出 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 C.公式中n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的分析 解析:巴耳末公式是经验公式,只适用于氢原子光谱,公式中n只能取n≥3的整数,故C正确. 答案:C 3.(2012·高考北京卷)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根据玻尔原子理论知,氢原子从高能级n=3向低能级n=2跃迁时,将以光子形式放出能量,放出光子后原子能量减少,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4.(2012·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 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

解析:由h ν=h c λ=E 初-E 末可知该原子跃迁前后的能级差越大,对应光线的能量越大, 波长越短.由图知a 对应光子能量最大,波长最短,c 次之,而b 对应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故C 正确. 答案:C 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B .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解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越大.当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原子的能量减少,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显然,选项B 、D 正确. 答案:BD 6.(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E n =E 1/n 2 ,其中n = 2,3,….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 .-4hc 3E 1 B .-2hc E 1 C .-4hc E 1 D .-9hc E 1 解析:依题意可知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 2=E 1 22,要将其电离,需要的能量至少为ΔE =0 -E 2=h ν,根据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c =νλ,联立解得最大波长λ=-4hc E 1 ,C 正确. 答案:C 7.(2012·高考四川卷)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 原 子( )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光谱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教科版

3.光谱氢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知识脉络 1.了解光谱、连续谱、线状谱等 概念.(重点) 2.知道光谱分析及应用.(重点) 3.知道氢原子光谱的规律.(重 点、难点) 光谱和光谱分析 [先填空] 1.光谱 复色光分解为一系列单色光,按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称为光谱. 2.分类 (1)连续谱:由波长连续分布的彩色光带组成的光谱. (2)发射光谱:由发光物质直接产生的光谱. (3)吸收光谱:连续光谱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物质吸收而形成的谱线. (4)线状谱:由分立的谱线组成的光谱. (5)原子光谱:对于同一种原子,线状谱的位置是相同的,这样的谱线称为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 (1)定义: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部分. (2)优点:灵敏度、精确度高. [再判断] 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2.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 3.线状谱和连续谱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后思考] 为什么用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展开? 【提示】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经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也不同.

1.光谱的分类 2.光谱分析的应用 (1)应用光谱分析发现新元素; (2)鉴别物体的物质成分;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太阳中存在钠、镁、铜、锌、镍等金属元素; (3)应用光谱分析鉴定食品优劣; (4)探索宇宙的起源等. 1.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D.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E.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解析】原子光谱为线状谱,A正确,B错误;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C 错误,D正确;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E正确.故A、D、E. 【答案】ADE 2.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是线状谱 B.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谱,不能用连续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最新原子物理学——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4.3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碱金属光谱的每一条光谱是由二条或三条线组成,如图所示。 二、定性解释 为了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可以做如下假设: 1.P 、D 、F 能级均为双重结构,只S 能级是单层的。 2.若l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主量子数n 的增加而减少。 3.若n 一定,双重能级的间距随角量子数l 的增加而减少。 4.能级之间的跃迁遵守一定的选择定则。 根据这种假设,就可以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 §4.4 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一、电子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1925年,荷兰的乌伦贝克和古德史密特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 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的特性,由于自旋而具有自旋角动量S 和自旋磁矩s μ ,它们是电子 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固有矩和固有磁矩。 自旋角动量:ππ2*2)1(h s h s s p s =+=,2 1=s

外场方向投影:π2h m S s z =, 21±=s m 共2个, 自旋磁矩:s s p m e -=μ B s s h s s m e p m e μπ μ32)1(-=+-=- = 外场方向投影: B z z S m e μμ±=-= 共两个?偶数,与实验结果相符。 1928年,Dirac 从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很自然地导出了电子自旋的性质,为这个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电子的总角动量 电子的运动=轨道运动+自旋运动 轨道角动量:π π2*2)1(h l h l l p l =+= 12,1,0-=n l 自旋角动量:ππ2*2)1(h s h s s p s =+= 2 1=s 总角动量: s l j p p p += π π2*2)1(h j h j j p j =+= s l j +=,1-+s l ,……s l - 当s l >时,共12+s 个值 当s l <时,共12+l 个值 由于 2 1=s 当0=l 时,2 1==s j ,一个值。 当 3,2,1=l 时,2 1±=l j ,两个值。 例如:当1=l 时,23211=+=j 2 1211=-=j π π222)1(h h l l p l =+= ππ2232)1(h h s s p s =+=

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2、三个基本关系 (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决X) (A Z

三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 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试题 专题练习41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专题练习(四十一)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1.(2011·上海高考)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嘚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嘚示意图是( ) 3.(20 12·北京高考)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氢原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要放出光子,能量减少;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吸收光子,能量增加,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要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4.(2011·四川高考)氢原子从能级m 跃迁到能级n 时辐射红光嘚频率为ν1,从能级n 跃迁到能级k 时吸收紫光嘚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若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则( ) A .吸收光子嘚能量为hν1+hν2 B .辐射光子嘚能量为hν1+hν2 C .吸收光子嘚能量为hν2-hν1 D .辐射光子嘚能量为hν2-hν1 解析:由题意可知:E m -E n =hν1,E k -E n =hν2.因为紫光嘚频率大于红光嘚频率,所以ν2>ν1,即k 能级嘚能量大于m 能级嘚能量,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时向外辐射能量,其值为E k -E m =hν2-hν1,故只有D 项正确. 答案:D 5.(2011·大纲全国高考)已知氢原子嘚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E n =E 1/n 2,其中n =2,3,….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嘚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嘚光子嘚最大波长为 ( ) A .-4hc 3E 1 B .-2hc E 1 C .-4hc E 1 D .-9hc E 1 . 解析:处于第一激发态时n =2,故其能量E 2=E 14,电离时释放嘚能量ΔE=0-E 2=-E 1 4,而 光子能量ΔE=hc λ,则解得λ=-4hc E 1 ,故C 正确,A 、B 、D 均错. 答案:C 6.(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是某原子嘚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嘚三种波长嘚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嘚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嘚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嘚是( )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 【学海导航】 一、能层与能级 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n);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l);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x、py、pz表示);n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3.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4.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四、基态、激发态、光谱 1.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如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2.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如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3.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基态→激发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例题解析】 例1 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象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第4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解析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玻尔理论考虑了原子主要的相互作用即核与电子的静电作用,较为有效地解释了氢光谱。不过人们随后发现光谱线还有精细结构,这说明还需考虑其它相互作用即考虑引起能量变化的原因。本章在量子力学基础上讨论原子的精细结构。 本章先介绍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引起的磁矩,然后介绍原子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内部的磁场引起的相互作用。说明空间量子化的存在,且说明仅靠电子的轨道运动不能解释精细结构,还须引入电子自旋的假设,由电子自旋引起的磁相互作用才是产生精细结构的主要因素。 §4-1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1.经典表示式 在经典电磁学中载流线圈的磁矩为。(若不取国 际单位制,则(为电流所围的面积,是垂直于该积的单位矢量。这里假定电子轨道为圆形,可证明,对于任意形状的闭合轨道,其结果不变。) 电子绕核的运动必定有一个磁矩,设电子旋转频率为,则原子中电子绕核旋转的磁矩为: 定义旋磁比:,则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为 上式是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与电子轨道角动量之间的关系式。磁矩与轨道角动 量反向,这是因为磁矩的方向是根据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定义的,而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反向之故。 从电磁学知道,磁矩在均匀外磁场中不受力,但受到一个力矩作用,力矩为 力矩的存在将引起角动量的变化,即

由以上关系可得,可改写为 拉莫尔进动的角速度公式:,表明:在均匀外磁场中高速旋转的磁矩不向靠拢,而是以一定的绕作进动。的方向与一致。进动角频率(or拉莫尔频率)为: 2.量子化条件 此前的两个量子数中,主量子数n决定体系的能量,角动量量子数决定轨道形状。 轨道平面方向的确定:当有一个磁场存在时,磁场的方向即为参考方向,轨道平面的方向也才有意义。 轨道角动量垂直于轨道平面,它相对于磁场方向(定义为z的角度决定了轨道平面的方向,如右图示。 此前得到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为: 鉴于量子力学的本质,将此条件作一原则性改动,取由量子力学计算所得的结果 , 由此引入第三个量子化条件: 显然,对于一固定的,有(个m值。 3.角动量取向量子化

备考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十三章 第1讲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含解析

第1讲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 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氢原子光谱Ⅰ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R? ? ? ? 1 22- 1 n2,(n=3,4,5,…),R 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 【知识点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 1.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基态和激发态 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能量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3.氢原子的能级图

原子物理学复习资料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指导 名词解释:光谱,氢原子线系,类氢离子,电离电势,激发电势,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有效电荷数,电子自旋,磁矩,旋磁比, 拉莫尔进动,拉莫尔频率,朗德g因子,电子态,原子态,塞曼效应,电子组态,LS耦合,jj耦合,泡利原理,同科电子,元素周期表,壳层,原子基态,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 数据记忆:电子电量,质量,普朗克常量,玻尔半径,氢原子基态能量,里德堡常量,hc,?c,玻尔磁子,精细结构常数,拉莫尔进动频率 著名实验的内容、现象及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 理论解释:(汤姆逊原子模型的不合理性),卢瑟福核式模型的建立、意义及不足,玻尔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建立、意义及不足,元素周期表 计算公式:氢原子光谱线系,玻尔理论能级公式、波数公式,角动量表达式及量子数取值(l,s,j),LS耦合原子态,jj耦合原子态,朗德间隔定则,g因子,塞曼效应,原子基态 谱线跃迁图:精细结构,塞曼效应;电子态及组态、原子态表示,选择定则, 1.同位素: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地位,有相同原子序数,这些元素别称为同位素。 2.类氢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这类离子与氢原子类似,叫类氢离子。 3.电离电势: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如使它与原子碰撞刚足以使原子电离,则加速时跨过的电势差称为电离 电势。 4.激发电势:将初速很小的自由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与处于基态的某种原子进行碰撞,当电场电压升到一定 值时,发生非弹性碰撞,加速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原子内部的运动能量,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场这一定值的电压称为该种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 5.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电子轨道只能取一定的几个方向,不能任意取向,一般的说, 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角动量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6.原子实极化:当价电子在它外边运动时,好像是处在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库伦场中,当由于价电子的电场的 作用,原子实中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中心会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于是负电的中心不再在原子核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 7.轨道贯穿:当电子处在原子实外边那部分轨道时,原子实对它的有效电荷数Z是1,当电子处在穿入原子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