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地理空间相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GIS应用能力,制定一份完善的GIS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GIS教学大纲的目标GIS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GIS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 掌握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方法,能够利用GIS进行数据的导入和导出;3. 学会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能够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4. 能够应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团队中运用GIS技术进行项目开发和实施。
二、GIS教学大纲的内容1. GIS基础知识: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GIS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GIS软件操作:学习常用的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掌握软件的安装、界面布局、数据导入和导出等基本操作方法。
3. 地理数据处理:介绍地理数据的类型和获取方法,学习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技术,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和融合等。
4. 地理数据可视化:学习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符号化、标注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5. 空间分析技术:介绍GIS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让学生能够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
6. GIS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GI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激发学生对GIS应用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测绘教学大纲一、引言测量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在许多领域,包括土地规划、建筑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在测绘教学中,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3. 熟悉地图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4. 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绘图。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测量基础知识a. 测量的定义和分类b. 测量中常用的单位和量测方法c. 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2. 测量仪器和设备a. 全站仪的原理和使用b. GPS定位系统的原理和使用c. 非接触式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3. 地图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a.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b. 不同比例尺下的地图制作方法c.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测量和绘图实践a. 使用全站仪进行地面测量b. 使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和测量c.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a.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 提供示意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测量知识。
2. 实践操作a. 在实验室或户外进行实际的测量和绘图实践。
b. 引导学生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真实测量。
3. 小组讨论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测绘知识和经验。
b. 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评估方法1. 课堂测验a.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测绘知识的掌握情况。
b. 通过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2. 实践项目a. 让学生完成一些实践项目,如地图绘制或数据处理,以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测绘学导论》(第三版),作者:张三2. 参考书目:a. 《高等测量学》,作者:李四b.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作者:王五六、教学时间安排1. 理论课程:20学时2. 实践操作:20学时3. 课外实习:10学时4. 考试和评估:5学时七、结语本文详细介绍了《测绘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材)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提供教学指导和安排。
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第三单元: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第五单元:经济活动与区域联系- 第六单元:地理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1:地理学与地理- 课时2:地球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课时3:地理位置和地理坐标- 课时4: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 课时5: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课时6:地理信息与地图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课时1:水的重要性与地球上的水- 课时2: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课时3:水的循环与水的变化- 课时4: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课时5:水污染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课时1:农、林、牧、渔业的区域分布- 课时2: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区域分布- 课时3:服务业与地域联系- 课时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课时1:人口与人口分布- 课时2:人口变动与人口迁移- 课时3:城市与乡村的发展- 课时4: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第五单元:经济活动与区域联系- 课时1:第一产业与区域联系- 课时2:第二产业与区域联系- 课时3:第三产业与区域联系第六单元:地理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2: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3: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4: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 视频展示- 实地考察教学评估- 课堂测验- 作业考核- 项目展示- 期末考试其他建议-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的教学指导和安排,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测绘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测绘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先修课程:_____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测绘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地表信息获取、处理、表达与应用的科学。
它是地理信息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绘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发展历程。
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熟悉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地图分析与应用等。
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等工作,并能进行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
具备绘制和识读地形图、平面图等测绘成果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绘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测绘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测绘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测绘学的分支学科。
2、教学要求了解测绘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熟悉测绘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掌握测绘学的分支学科。
(二)测量学基本知识1、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2、教学要求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熟悉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
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三)水准测量1、教学内容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成果计算。
2、教学要求理解水准测量原理。
掌握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能够进行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成果计算。
(四)角度测量1、教学内容角度测量原理。
gis 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主要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GIS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GIS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关键技能,为将来在地理信息领域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一、引言1. GIS 概述2.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GIS 数据模型1. 矢量数据模型2. 栅格数据模型3. 图层和要素类的概念与关系4.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GIS设计中的应用三、GIS 数据采集与处理1.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2. 数据预处理3. 数据和属性的关联与整合四、GIS 空间分析1. 空间关系的建模与分析2. 缓冲区分析3. 叠置分析4. 网络分析5. 邻域分析6. GIS 空间分析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五、GIS 地图绘制与可视化1. 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2. 地图符号学3. 地图渲染与图层叠加4.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六、GIS 开发技术1. GIS 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2. GIS 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3. 前端和后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4. 常见的GIS开发框架和库七、GIS 应用案例1.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2. 基于GIS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3. 基于GIS的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4. 基于GIS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控八、GIS 设计与开发实践1.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案例3.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地图绘制的实践案例4. GIS应用开发的实践案例九、总结与展望1.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挑战2. 未来GIS发展的趋势与前景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GIS的基本理论基础,了解GIS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核心概念和技术,并能够进行GIS应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GIS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地理学实践教学大纲(Urban Geography)(供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2012级试用)课程编号:面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实验时数:16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区域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越来越高。
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城市地理学》一些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具体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去。
在教学上,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密切注意当今城市发展的动态,安排学生到一些城市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及时了解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激发他们学习和科研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本要求:(1)掌握城市化的机制和城市化地域推进的原理;(2)掌握城市职能分类的基本方法;(3)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模型;(4)掌握用生长极理论与核心边缘理论解释区域发展;(5)掌握编制城镇系统规划流程;(6)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图的绘制方法;(7)掌握划分城市地域结构的方法;(8)掌握城市意象空间的调查方法。
时间安排与学分:其中:验证性实验37.5 %,设计性实验25 %,综合性实验37.5%教材及参考书目:[1]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李小建.《人文地理学》.王恩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熊晓华审核人:许勇教学院长:陈洪全景观设计实验教学大纲(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供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2012级试用)课程编号:面向专业:地理科学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实验时数:16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 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掌握景观设计的一些现代设计方法,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形成,丰富其风景设计阅历,提高设计水平;2.使学生能够将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于风景设计之中,通过对风景景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提高其设计成果的图面表达效果。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编码:1701613250总学时:64 总学分:2开课学期:6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等。
一、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学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结构,地理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理解地理教学过程、地理学习方法、地理学习的评价以及地理活动课程教学等,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分支系统和研究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便于后面内容的学习。
掌握地理教学目的的制定、构成和贯彻实施途径。
在了解地理科学如何转化为地理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
使学生明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内容标准以及中学地理教材的构成与特点,逐一分析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和环节,备课与教学设计、上课、练习、复习,使学生掌握它们的要求和方法,初步形成整体的教学能力。
地理学习的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的类型、功能和特点,试卷的编制、评价的组织和实施以及评价后的统计、分析和反馈等。
二、课程基本内容:(一)理论教学:绪论教学目标: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分支系统和研究方法等内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了解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科学属性和系统,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掌握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学习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和研究方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地理教学法的科学属性、研究方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概况教学目标:认识世界及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及改革的背景,明确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树立现代地理教育思想和改革的观念,并用改革的思想和观点指导后面内容的学习。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1. 介绍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地理科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是学生在进入地理科学专业学习之前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和发展方向。
2. 教学大纲内容(1)课程介绍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及其学科内部的各学科关系和学术思想、方法,并提供一系列概念、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增强地理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1)地理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地理科学的历史渊源和学科发展;3)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地理科学的学科内部各学科关系和学术思想;5)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地理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等地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课程作为学生进入地理科学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我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理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对地理科学的研究兴趣和爱好。
4. 总结与回顾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地理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历史渊源和学科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科内部各学科关系和学术思想以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珍惜这一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科学素养。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领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经济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具备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2.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够分析经济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地理思维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学科特点1.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2.2 地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3 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3.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巧3.1 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3.2 统计分析和数理模型3.3 地理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4.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1 区域经济地理学4.2 城市经济地理学4.3 农业经济地理学4.4 交通运输与物流地理学4.5 旅游地理学5. 经济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5.1 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5.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3 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5.4 农业和农村发展5.5 交通运输和物流优化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布置相关阅读和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研究。
七、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报告和论文等形式。
现代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Modern Physical Geography)(供四年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2级试用)课程编号:面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实验实验时数:16考核方式:考试实验目的与要求:现代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并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其中:验证性实验35 %,设计性实验0 %,综合性实验65 % 教材及参考书目:[1] 王建主编. 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刘南威主编. 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 周鼎武等. 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 刘南威,郭有立. 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蒙吉军. 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杨士弘主编. 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执笔人:李传武审核人:陈洪全教学院长:陈洪全人文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2级试用)课程编号:面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实验类别:基础课实验实验时数:16考核方式:实验结果结合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本实验强化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的理解和实践。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访谈法和问卷法这两种收集资料方法的基本要点、技巧、设计和实施的一般程序;通过调研某村庄(或社区)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深化对人口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的内涵和人口增长模式的理解,及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乡村和城市典型案例地的调研和分析,深化学生对农业类型、农业生产布局、农业区位理论的理解,及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影响。
深化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对工业的产业类型、工业区、城市类型、城市景观、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理解;通过大学生的购物(休闲)行为空间调查,进一步理解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等概念,探讨大学生购物的行为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地图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0532
课程负责人:何宗宜教授,刘沛兰、宋鹰、朱海红副教授,李连营、高峰讲师
课程中文名称:地图学
课程英文名称:Cartograph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测绘、遥感工程专业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测量课程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图学》是测绘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该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研究制图
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非制图专业方向的学生,要求掌握制作地图的方法与过程,并能使用计
算机和相应软件制作一幅(或局部范围)的地图;对于制图专业的学生,该课程要求全面了
解专业内容,在此基础上,选择加深相关方向的课程,以便成为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方
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内 容 学 时
地图的基本知识
3
地图学
2
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2
几类常见的地图投影
2
地图投影的应用与变换
2
地图数据的分类
2
地图符号
3
地图内容表示法(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6
地图的图形设计
3
地图的色彩设计
1
地图注记
1
制图综合
6
地图原图编绘
1
地图电子出版
2
第一章 地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图的类型
第三节 地图成图过程
第四节 地图的发展
重点讲授
地图定义和特征,地图类型,地图成图过程
第二章 地图学
第一节 地图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节 地图学的发展趋势
重点讲授
地图学的基本内容, 地图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图投影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投影分类
重点讲授
地图投影基本概念,投影分类
第四章 几类常见的地图投影
第一节 圆锥投影
第二节 圆柱投影
第三节 方位投影
第四节 伪圆锥,伪圆柱,伪方位,多圆锥投影
重点讲授
各类投影坐标系的建立,经纬线形状,变形分布及应用,其中重点讲解:双标准纬线
等角圆锥投影,斜方位投影,等角圆柱投影,高斯投影
第五章 地图投影的应用与变换
第一节 我国常用投影
第二节 地图投影变换
重点讲授
地图投影变换
第六章 地图数据的分类
第一节 地理变量与制图数据
第二节 数据源
第三节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
重点讲授
地图数据类型,量表系统,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
第七章 地图符号
第一节 地图符号分类
第二节 基本图形变量
第三节 地图符号设计
重点讲授
地图符号分类,基本图形变量,地图符号设计基本原则
第八章 地图内容表示法
第一节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法
第二节 专题地图内容表示法
重点讲授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内容表示法
第九章 图形注记
第一节 图形与符号的视觉心理特征
第二节 图形设计理论
第三节 图形设计制约条件
重点讲授
地图阅读视觉过程,视觉平衡,层次结构,图形设计制约条件
第十章 地图色彩设计
第一节 色彩基础知识
第二节 地图色彩设计
重点讲授
地图色彩设计
第十一章 地图注记
第一节 地名与地图
第二节 地图注记
第三节 地名译写
第四节 地名书写标准化
重点讲授
地名注记,地名译写,地名标准化
第十二章 制图综合
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制图综合方法
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地图名要素的制图综合
重点讲授
制图综合基本概念,制图综合方法和综合基本规律, 地貌综合,居民地综合
第十三章 制图数学模型
第十四章 地图原图编绘
第一节 地图编辑
第二节 模拟地图原图编绘
第三节 数字地图原图编绘
第四节 地图集的编制
重点讲授
数字地图原图编绘,地图集
第十五章 地图电子出版
第一节 印前准备
第二节 地图印刷
第三节 地图开本统一规格
重点讲授
地图印前准备系统
第十六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三、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地图学》 武汉大学,祝国瑞等编著,
参考书 : 各地理院校使用的《地图学》教材
四、 作业和考核方式
作业三次:
1. 地图投影
2. 地图综合部分
3. 地图表示方法
平时作业共三次,占40%,形式为课后书面式,考试成绩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