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具有常数避难所的功能反应Ⅲ的食铒-捕食模型动力学性态
- 格式:pdf
- 大小:148.63 KB
- 文档页数:3
第32卷第2期 四川兵工学报 2011年2月 【其他研究】 一类具有常数避难所的功能反应Ⅲ的食铒一捕食 模型动力学性态 况玲丽,彭 结,张 芳 (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08100) 摘要:在深入分析具有功能反应的食饵一捕食者2种群模型的基础上,在功能反应Ⅲ的2种群模型中引入了食饵种 群具有躲避功能的捕食与被捕食模型,运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研究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局部稳定性,并通过构造 Dulac函数,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该模型正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关键词:食饵一捕食者模型;功能反应m;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性;躲避 中图分类号:0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07(2011)02—0142—02 对于具有功能反应m的食饵一捕食者2种群模型 — ~聋, , t 一c,, 其中: (t),Y(t)分别表示t时刻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密 度;。,b,c,k, ,口均为正常数。文献[1]中对此模型的稳定 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该模型无极限环以及极限环存在 唯一的一些条件。 Tapan KumarKar在文献[2]中,针对具有HollingII类功 能性反应的食铒一捕食系统 一k)X- 【警= + 其中: (t),Y(t)分别表示t时刻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密 度;0,c,d, ,卢均为正常数。引入了食铒具有躲避捕食者捕 食的功能的常数避难所(通常避难所有按食铒比例的避难所 和一定数量的避难所,也就是常数避难所),其模型为 f c1一},c 一仇,一 。 【 =一 + 并且讨论了躲避系数在该模型中的作用。Gonzalez—Olivares and Ramos—Jiliberto在文献[3]中对模型(1)中的食铒引人了 具有比例避难所,并加入常数收获进行了改进,同时研究了 改进后模型的稳定性。在模型(1)中对食铒引进常数躲避系 数得到模型(4)为 f dx ax-bx2一 I =一 + 鲁 1模型有界性 (4)
引理1系统(4)满足初始条件 (0)>0,y(0)>0.的 解是正的,且最终有界。 证明:显然,对于满足初始条件 (0)>0,Y(0)>0.的模 型(4),当t>/0时解为正的。 定义: =kx+Y = 鲁+鲁= [。 一 一 ]一 cy+ : (。 — )一cy= ~cy一 c + c +kax—kbx = 一CO)一kbx 十kf0+C)X≤一c +A 其中,A是二次函数 (。+c) 一 。的最大值,则警≤ 一砌+A ∞≤ 。因此,当t充分大,满足初始条件的模型 (4)的解是正的,且最终有界。 2 系统边界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稳定性 为了方便,对模型(4)进行无纲量变换: 令 = —m, =ay,dt:[ 。+( —m) ]d 则 收稿日期:2010—11—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3O77O555) 作者简介:况玲丽(1987一),女,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数学研究。
况玲丽,等:一类具有常数避难所的功能反应III 二塑鱼 兰竺查 竺 f鲁=( +m)[。_6( +训(|8 ) 【 dr:一c( + ) + f鲁=( +m)[n一6( +m)]( + )一 ) I =一c(/32 ) + y: 1)当Y=0时,令c ( )=( +m)[。一b( +,n)]=一 (舍去), :詈一m‘ a m),所以当詈>m时边界平衡点
:[。一6( +m)](卢 + )一b(x+m)( +X2)+ :一 z, :一2 Oy一 ’a … ’ 警:一c(卢 + )+ka 盼 『一。[ (_一m) ]一。 : a + :]
定理l 当詈>m时,模型(5)存在边界平衡点 (詈 一m,0),当 (詈一m) < +c(—a 一m) 时该边界平衡 3模型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 以下讨论正平横点的存在性与局部稳定性。 ……当 撇… 正平衡点E ( ,Y ),且该正平衡点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是 证明:经过计算得模型的正解为 一 ( ) ( +X2 ) ( 2) 其中, ( )={( + )[(。一6( :+m)]( + ;)。 , >c 衔怔 脯枷 i -C 下面讨论正平衡点的稳定性,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满足 的条件为 A 一c芸+ ,A+c 监Oy一芸蒡 =。, AlA2=2x y( 一c) 由otk>c得AlA2>0 Al+A l [2bx ̄ m +(26 一2b 一2 )m+ n 。一0 一2bx ] 设R(m):26 B m。+(26 82—2bx 一2q )m+ax 一 0 一2bx △:(2 一2bx 一2 ) + 8 (。 。一ax +2bx ): 86 +8b +46 。+4 >0 经过计算得m =二 二 茏 , m2 :二 二 望:!± 。 4682 令A( ): 一ax。+2bx。,B( )=2bx132—2bx。一 2 ,R(o):一xA( ) 1)若A( )<0,ml<m<m2,R( )<0jAl+A2<0。 2)若a(x)<0,B( )>0,当0<ml时,R( )>0 A1+ A2>0。 3)若A(x)>0,当0<m<m1时,R( )<0 Al+A2<0, m>m 时,R( )>0 Al+A2>0。 由Hurwitz判据 ̄4 3,P2( , 定的。 定理3 f|c匿 p2 ,\/ , 当系统(5)的正平衡点 旦:± : 、 生 )是稳 X2 为局部稳定时,并且当 ra>bm J n—bm—nb(o 时, :在G={( ,y)I x>0,Y>0} 【b +口 (a一6,n—ab)<0 内无极限环,即此正平衡点为全局稳定的。 证明:当系统(5)的正平衡点 (下转第156页)
156 四川兵工学报 证明:当E(X2)=0时, =o(a一),此时XY:o(。一),故E(XY)=0,不等式成立;当 ( )>0时,令,(t)=E[( 一 y)。]=t2E(X2)一2tEXY+E( )恒≥0,于是△=4(EXY)。一4E(X2) ( )GO,即[ ( y)]。≤E( )E(y2)。 类似地可以证明另一个关于协方差的不等式:Coy (X,Y) ̄<Coy(X,X)Cov(Y,Y)=(DX)(DY)。 4 Cauchy—Schwarz在矩阵论中的应用 4.1应用l 定理4已知A,B∈M…(R),则有[tr(AB)] < ̄tr(AA )tr(BB )。 证明:若tr(AA ):0,则有A:0,故AB=0,即打(A =0,此时不等式成立;当tr(AA )>0时,令 t):tr[( 一 ( 一 ) ]=t2tr(AA )一t[tr(AB )+ (BA )]+打(BB )恒>10,注意到tr(AB )=打( ),于是A=4tr2(AB )一4tr(AA )打(肋 )≤ 0,所以B 变成曰即可 [tr(A曰,)_ ≤tr(AA )tr(BB ) (1) 最后由B的任意性,将式(1)中曰 换成B,即得[tr(AB)] < ̄tr(AA )tr(BB )。 4.2应用2 定理5已知X,l,∈R ,A是n阶正定矩阵,则有( AY) ≤( AX)(Y AY)。 证明:当 =0时,必有X=0,此时两边都为0,成立;当X AX>O时,令_厂(t)=( +1,) A( +Y)=t2X AX+t(X AY+ Y A )+y Ay:t2X A +2tX Ay+Y Ay恒>10,于是△=4(X Al,) ~4( )(y Al,)≤0,从而( Ay) ≤( A )(1, Ay)。 参考文献: [1] 陈纪修.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杨春德.线性代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 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周U)l1) (上接第143页) ^l . )为局部稳定时, 参考文献: X2 取杜拉克(Dulac)函数D( ,Y)= Y。。,经过计算得: + = 一2 一 ]一 2, (a—bm)x。 ra>bm 所以,当{ 一6m一 <o 时,对V( ,,,) G,警+ 【b +re(口一bm—ab)<0 … <0 于是得到:当 >c,口>bm时,系统(5)的正平衡点 p2(层, )为稳定的,它在G= /(x,y) f >0,Y>0}内无极限环,且为全局稳定的。 4结束语 由上述讨论知,具有常数避难所功能反应Ⅲ捕食与被捕 食模型的正平衡点是存在的,且为全局渐近稳定性的。这说 明在具有常数避难所的功能反应gI捕食与被捕食系统中的2 种群能长期共存并保持生态平衡。 马知恩.种群生态学的数学建模与研究[M].合肥:安 徽教育出版社,1996. Gonzalez—Olivares E。Ramos—Jiliberto R.Dynamic conse. quencesof prey refugesin asimple model system:Moreprey, fewer predators and enhanced stability[J].Ecological Modelling,2003(166)。135—146. LiliJi,ChengqiangWu.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 predator- prey model with constant—rate prey harvesting incorporating a constant prey refuge[J].Nonlinear Analysis:Real World Applications,2010(11),2285—2295. 张锦炎,冯贝叶.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问题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马知恩,周义仓.常微分方程定性与稳定性方法[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廖晓昕.稳定性的数学理论及应用[M].2版.武汉:华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周"2.r-)tI) ] ] ] 二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