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doc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doc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doc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doc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邱雪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准备:课件、珠子若干颗、数位表、百数表、记录表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更形象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和数值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主动探究不重复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促进抽象思维及归纳能力。

3、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数学的神奇,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摆数与写数的活动中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并归纳规律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温故迎新

1.小精灵数字1的故事。

“小精灵数字1为了一件事伤透了脑筋了,她认为自己总是那么小,让人瞧不起。正在伤心的时候,碰上数字0宝宝,聪明可爱的数字0宝宝想了个办法,逗得小精灵数字1拍着肚子哈哈大笑!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魔术师“数位表”在变魔术!

瞧!当1跳到十位上时,她唰地变成了10,她很开心,很开心,继续等待着;她跳到百位时,她变成了100;当她跳到了万位时,她变成10000……在不同的数位上,她发现自己有了不同的意义!

从此以后,小精灵“1”不再苦恼,不再看不起自己了。

小朋友们,还等什么,咱们也来变魔术!你有信心吗?”

2.摆1颗珠子。

课件显示:

(1)珠子跳到个位上。珠子说:“我在个位,表示1个一。”

(2) 珠子跳到十位上。珠子说:“我在十位,表示1个()。”

(3)思考:1颗珠子所摆的位置与数的意义。

3.揭示课题:《摆一摆,想一想》。

爱思考的小朋友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魔术师”!

二、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1、独立探究:(魔术1)摆4颗珠子。

(1)、课件出示提示:

①、把4颗珠子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写在表格1中。

②、完成后,与同桌说说你变了几个数,你是怎么摆的。比比谁摆的数多,摆的方法好。

表格1.

4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汇报、展示,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体现方法优化过程。

师:最多摆几种?你是怎么摆的?(说出你把珠子摆在什么数位上,这个数是几。)

生1:先把4颗珠子都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4,个位上移1颗到十位上这个数是13,个位上再移一颗到十位上,这个数是22,个位上再移一颗到十位上,这个数是31,最后个位上的4颗珠子都移到十位上,这个数是40.

生2:先把4颗珠子都放在十位上,这个数是40,十位上移1颗到个位上这个数是31,十位上再移一颗到个位上,这个数是22,十位上再移一颗到个位上,这个数是13,最后十位上的4颗珠子都移到个位上,这个数是4.

生3:我先在十位和个位上都摆2颗珠子,这个数是22,十位上移1颗珠子到个位上,这个数是13,反过来这个数是31,把4颗珠子都放在十位上,这个数是40,再把4颗珠子都个位上,这个数是4。

(4)、评价:

师:摆法真多!他们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第二种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师:第三种呢? 生:没有顺序.

师:有顺序地排好队,观察起来更清楚!我们选一种顺序继续变魔术吧!

好!先研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2、小组合作:

(1)、要求提示,实例引导。

小组分工合作,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把2颗、3颗、5颗、6颗珠子一边变,一边读,并及时记录在表格2中。再仔细观察、讨论,哪一小组能发现更多的规律。

表格2.

(2)、实践操作。

(3)、汇报摆法,交流发现。

3、全班交流。

根据规律说出7颗、8颗、9颗珠子分别能摆出哪些数字,把表格2补充完整。

4、小结。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珠子的个数多1;

摆出的数的十位与个位上的数的和是珠子的颗数。

5、巩固发现。

课件出示“6颗珠子可以摆出:6、24、15、34、42、51、33、60。”

要求找出摆错的数“34”,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7,是用7颗珠子摆的。

三、在游戏中应用提高

1、猜年龄

我的妹妹的年龄是用8颗珠子摆出的两位数,她今年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2、百数表

(1)找一找:这是一张不完整的百数表,请你找一找1个珠子表示的数,再找2-9个珠子表示的数。课件同步显示。

(2)想一想:10个珠子能摆出几个两位数,是不是数字越大,表示的数就越多呢?

(3)填一填:根据规律完成百数表。

(4)评一评:展示完整的百数表。

四、在畅谈中总结收获

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摆一摆,

1颗个数1、10

2颗个数 2、11、20

3颗个数 3、12、21、30

4颗个数 4、13、22、31、40

5颗个数 5、14、23、32、41、50

6颗个数 6、15、24、33、42、51、60

7颗个数 7、16、25、34、43、52、61、70

8颗个数 8、17、26、35、44、53、62、71、80

9颗个数 9、18、27、36、45、54、63、72、81、90

想一想 a颗(a+1)个数

再者,“趣”是低段学生课堂的“调味品”,有了它,学生才愿学、乐学、爱学。

因此,我创设“讲故事”这样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中,让他们玩,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归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应用获取数学知识,让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做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在练习设计中,我让学生做个小游戏——猜谜语,正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流有余念,让学生自由探究,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断(一):

师:我们也来当一当魔术师,来变变魔术吧!

请大家拿出四颗棋子和数位表,就用四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数,比一比,谁摆的最多,摆得方法最好。注意,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友情提示。

生:齐读后,开始动手摆棋子,并一边读数,一边写数。

师:摆好的同学,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摆的,都摆出了哪些数?并比一比,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变魔术,并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上台演示)先把4颗棋都放在个位上,是4;再移一颗到十位,是13;再移一颗到十位,是22;再移一颗,是31,再移一颗到十位,就四颗都在十位上是40。

师:老师做你的小秘书,把你刚才摆的4个数写下来(板演:4、13、22、31、40)

生:老师,我不跟他一样。

师:好,你上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我全部都先放在十位上,就是40,然后全部都放在个位上是4,再放一颗到十位上,其他的放在个位上,就是13,然后,反过来,3颗放在十位上,一颗放在各位,就是31,还有两颗放在个位上,还有两颗放到十位上,是22,然后,再反过来放,还是一样是22,所以就只有一个22了。

师: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告诉老师,我们也把他写下来。

师: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我们一起为他们俩鼓掌!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

生:呵呵,老师,我是随便摆的。

师:哦?那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而且好玩点。

生:我喜欢第二种摆法,只要摆好一个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数,简单点。

生:我不喜欢第三种摆法,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掉了哪些数都不知道。

师: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摆出的都是5个数。但是,我们也应该要考虑一下,哪些方法会比较好,到时,我们也可以用那种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摆得多,而且摆得快了。

片断(二):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1-6颗棋摆出了相应的数(演示)。而且发现了一些小秘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如果用7、8、9颗棋各能摆出多少个数呢?

生:分别能摆出8、9、10个数。

师:谁同意他的想法?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1-6颗棋摆出的是2、3、4、5、6、7个数,所以用7、8、9颗棋就能摆出8、9、10个数。

师:一定吗?

生:一定。

师:这毕竟是我们刚才发现的小秘密,到底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只有通过验证才能知道确切的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然后直接写出这些数。

生:动手实践操作。

师:通过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我选7颗,写了8个数:7、16、25、34、43、52、61、70。

生:我用9颗棋写出了10个数:9、18、27、36、45、54、63、72、81、90。

生:我用8颗棋写出了9个数:8、17、26、35、44、53、62、71、80。

师:其他同学写的数都是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都是对,老师为你们骄傲,那我们也来祝贺自己吧!

生:棒!棒!棒!我真棒!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处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索能力的发展。《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充分玩耍棋子,摆弄棋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然而从开始设计,到之后的实践上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这堂课以下几个方面让我感触颇深:

1、理念更新,落实实际行动。

新课程观念新了,思维活了,而实实在在落实课堂实际中才是最重要的。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从情景创设,到实践操作,接着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教师都只是提供了材料,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与操作,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最终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掌握了知识。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同学们一反课改前的“静”,而是热闹闹的“动”了起来,这也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棋子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数的,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我用猜想——验证——应用,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让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3、合作交流,发展学生能力。

实践操作,汇报交流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用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和运用数学。学生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竞争欲,因此,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感。整堂课中,都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完成,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1、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①、时间调空问题。这样相对开放的实践活动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时间度的把握相对要困难点。如这节课,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1—6个棋子摆数、发现其中的规律,比较拖,浪费了时间,使后面的一些活动无法完成。实践活动课中如何更好的把握时间的“度”,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

②学生差异问题。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这样的实践活动课中,对中小学生来说,确实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可是在“探究”与“发现”中,他们失去了阵脚,多了些“随从”。如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发现那些优生思维活,能力强,方法好,速度快,而少部分学生,反应较慢,显得有点困难。如果经常这样做,对于他们又是如何发展与提高?这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