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博真题及考博参考书

  • 格式:pdf
  • 大小:264.85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博真题及考博参考书

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各大新传名校导师及考博状元联合整理

2019年9月10日星期日

【温馨解析】就以北京地区为例,招生新闻传播博士的院校就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博与考研不同,博士阶段的入学考试主要侧重考察考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研究潜力,也就是研究方法。

1.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厦门大学2016研;湖南大学2010研)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

梁启超曾先后参与《万国公报》、《时务报》、《新民丛报》、《清议报》、《时报》、《政论》、《国风报》、《国民公报》等报刊的创办或编辑活动,在维新派报刊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时务报》。

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这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由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万国公报》每两天出版一期,版式与《京报》相似,但不署出版时间及地点。由各报房的报贩在递送《京报》时免费附送给在京的“王公大臣”及“士夫贵人”等各级官绅阅读,起初每期送出千余份,以后最多送出3000份左右。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打响了维新运动再度兴起的第一炮。由梁启超任总撰述。《时务报》每期约30000字,所刊内容有政论、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西电照译等。创刊初期,梁启超一人担负全部编撰工作,每天除撰写4000多字的评论外,还要撰写、修改20000多字的文稿。他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数十篇政论,最为著名、也最有影响的是《变法通议》。这篇长文,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 43期,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梁启超在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大力鼓吹多办报纸,主张报刊应“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术要书”,以启民智,以开风气,以助变法。梁启超认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因而“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尤其是梁启超撰写的文章,更是风靡一时,以至于“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先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报》,在檀香山创办《新中国报》,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鼓吹保皇立宪,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曾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也参加过反袁斗争,主编过《庸言》、《大中华》、《改造》等杂志,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并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29年病逝北京。

回顾梁启超的一生,其办报生涯自1895年在北京主编《万国公报》起至1922年脱离报界,前后共有27年。

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字1400万言,其办报实践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2.《时务报》(清华大学2015研;南开大学2006、2004研)

【育明教育解析】《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

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总主笔。梁启

超在该报上立论鲜明,文风焕然,被称为“时务文体”。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筹办。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总主笔。1898年8月因易名而终止。

《时务报》为旬刊,所刊内容有论说、谕旨、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西电照译等。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深受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数十篇政论,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是《变法通议》,这篇长文,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43期,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赢得了要求变革的爱国臣民的支持和称许,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最高达到1.7万份。

3.时务体(复旦大学2015研)、(南京师范大学2016研;华师2013研;复旦大学2013、2011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研;山东大学2007研)、“报章文体”(南开大学2009研)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

时务体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4.《循环日报》(中国传媒大学2015研;南京师范大学2014研;人大2007研;南京大学2007研;郑州大学2006研;华中师大2005、2004研;山东大学2005研)

【育明教育解析】《循环日报》为晚清报人王韬所创,该报以“强中以攘外,谏远以师长,

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

报纸之一。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

《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在王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谏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5. 梁启超办报的新闻原则(山东大学2015研)

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清华大学2014研)

梁启超(中国传媒大学2005研;兰州大学2001研)

【育明教育解析】梁启超是中国新闻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但凡涉及与梁启

超有关内容皆须记忆。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他从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起进入报界,初露锋芒。《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后,他南下上海主持《时务报》笔政,大力宣传变法,名噪一时,把《时务报》办成了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先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鼓吹保皇立宪,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辛亥革命后回国,主编过《庸言》、《大中华》等杂志。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并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梁启超从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至1922年脱离报界,前后共有27年,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字1400万字。其办报实践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