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精品教育文档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精品教育文档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

0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快速、高效和精悍的“微”事物受到

大众的青睐,例如:微博、微小说和微电影等。这个“微”时代

的蓬勃发展是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促使各种

“微”事物无孔不入地钻进大众生活的各方面。而“微时代”在教育领域同样也掀起了浪潮,随着多种教学资源平台的广泛应

用,翻转课堂的引入与实践,“微课”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课堂

教学模式。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

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 。微课由于具有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以及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特色,因而其较传统教育模式更具优势[2] 。

(1)针对性强

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将某个小知识点或具体问题解

决的小型化、针对性教学。

(2)教学时间短

微课教学时长一般仅为5-10 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这方便学生利用自己零散的碎片化时间,快速学习自己想要了解

的某个知识点,使“挤时间学习”成为可能。

(3)教学内容突出

相对于一节课要讲授众多内容的传统课堂,微课突出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的学习,围绕主题进行多层面阐述,循序渐渐完成学习并解决问题。

(4)资源容量小

微课通过网络发布视频或音频,因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随时暂停或回放,从而自由自主地学习,

同时微课视频一般仅有几十兆,学生访问快捷,下载方便,

既可流畅地进行在线观看亦可下载到自己的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5)教学制作精致

微课的视频或音频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是一个完全的、

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保证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2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微课是由先进教学理念和网络技术支持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其教学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体系要求来进行学习资源

的合理化呈现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进行微课设计时,知识点要具体、明确、单一,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更聚焦的学习体验[3] 。因此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

(1)内容完整性

尽管微课是所谓的碎片化教学,但这并不是说知识点碎片

化,它仍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的基本要素,从而形成包括教学设计、学习单或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完整的微课系统。如果微课只有微视频,则学生就无法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教师也很难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因此,微课需要配备完整的教学资源,不仅要包括微视频、微学案、微练习,还应包括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和微点评等。

(2)学生主体性

微课在教育教学中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高目标的,

因此,微课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应该着力于学生的

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尽力避免教师在微课中的反复讲解,

尽量做到精讲,以学生解决问题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替代灌输

式的讲授。同时,在微课学习的评价上,着力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过程性的连续的评价与反馈替代片段性的结点评价。此外,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需学习的内容存在差异,因而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优等生,还要兼顾中等生和后进生,避免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状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明确每一段“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方

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片段式的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学微小性

微课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微”,这正是相较其他课程的优势

所在。微课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应该首先尽可能的细所需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短小的学习对象,尽可能一个学习对象只承载一个明

确的知识点。因此所选择的学习内容要短小精悍,时间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之内,要通过完美的设计思路,来传达清晰的知识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每个学习对象之间是相互

独立的,但每个学习对象之间也要相互连接,这也就是说每个学习

对象不仅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其也组成了整个课程体

系的知识构架。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应该树立大课程的意

识,处理好“ 叶”和“森林”的关系,不可因微课这“一

叶”障目而不见学科课程知识体系这座“森林”,因此,教师在分割知识点制作微课时,需要考虑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通过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对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再设计,使微课达到较好

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给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4] 。

(4)学习交互性

根据记忆法则,人们对图形的记忆能力远远大于对文字的

记忆,因此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不能单单用文字加语言讲解,

这样只会使学习更加枯燥无味。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的构

建,这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关键作用。“情境”的构建可以促进

有意义学习,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动,从而让学习者从一味的接受

知识变成主动的获取,从接受式学习变成发现学习、探究学

习。从而让学习者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根据交互性原则,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根据

课程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的添加动画、图片等元素,以增加课

程的生动性,但绝不能滥用。

3微课的应用策略

(1)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微课设计的核心是依托具体的学科要求所产生的,因此设计的微课必须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否则便失去了微课的核心价值和意义。微课可以依托现实课堂,承担课程引入、核心

概念讲述、操作过程演示和课后的练习等不同角色,这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2)与其他教学资源相衔接微课是一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它的应用应该考虑与其他教学、学习资源的统整和衔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冗余。微课应该及时放到课程教学网站中,以达到承担起网上辅导的职能的目标,另外还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使用,比如提供教师网络信息等来方便师生互相交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可以无处不在,使得课堂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续。

(3)适时调整微课的应用方式

设计微课时应根据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环境因素、教学中所发生的突发情况等,对微课的应用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

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

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移动设备终端设备用来打游戏、聊天、购物、刷微博、微信等休闲、娱乐活动所占的比重较大,并没有

将其作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工具来使用,这方面教师和学校有义务

进行引导和推动,让学生养成主动进行移动学习[5] 。

4微课教学的优缺点

在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建立的结

构化学习视频资源库存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校园数字化的建设和网

络课堂平台充分保证了这些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源满足学生的

个性化学习。微课促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和途径多元化,学习

方法以及学习体验自由化发展。同时,微课可与传统教学互补

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和查漏补缺。微课同样确保了学生学习

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引发兴趣、活跃思维、引导参与始终是提

倡学习个性化的微课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目标,通过引导、探索、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能动性的教学组织和知识

传播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此外,微课可促进教师教学能

力的提升。知识点、技能点的主题式教学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

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料来进行备课,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评价和反馈中提取有益信息,通过思考、变革来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进步。

然而,微课教学同样具有一些缺点,首先,微课教学内容具

有局限性。微课的短小精悍致使其必须利用相对独立、完整的内

容以实现学生的聚焦式学习体验。但是一旦遇到逻辑结构相对复

杂的知识时,微课限制了学生对庞杂知识体系的深入思考和全面

理解。这意味着并非全部知识内容都可以用微课进行教学,只有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性地采用微课学习,

才能真正充分体现微课的意义。此外,微课学习会受到视频质量

的影响。视频播放不流畅、声画清晰度不高、音视频不匹配等效果干扰,以及因拍摄和剪辑技术局限所导致的内容混乱等因素都限制了微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承载微课教学内容的视频片

段,其质量保证除了需要提升技术部门的拍摄制作水平外,教师也应该通过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视频软件技术;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微课题材选择合适的视频拍摄类型,并通过与拍摄制作团队的良好沟通确保内容呈现的条理和层次感 [6] 。

5结束语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其已经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如何更好地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并与具体的应用情境进行整合,以有效促进教育发展仍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和实践,但随着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新型教学资源的

不断推行,但我们相信微课在未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中必

然发挥积极的作用。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研究-教育文档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研究 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建的一种人类特有的培养活动。教师有意识地推动学习,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学习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是在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选择教学目标,确定教什么;教学设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计划,创造性的决策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确定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最终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广泛和深入发展,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愈加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国家对教育也大力提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在这一时代背景的教师必须跟上节拍引领潮流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充分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同时引导

学生习惯以信息化手段来认知和解决问题,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资源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信息化背景下,呼唤教学的革命,学习的颠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必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资源和数字化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双边活动。 2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宗旨,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教学更贴合学习需要,教学评价更直观合理,教学效果更明显。信息化教学绝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加信息化教学媒体和 教学手段简单组合,而且是将信息技术贯穿到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变化和改革。设计要点包括: 1)教学准备过程是根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也据此为蓝本准备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还舞台给学生,教师作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格外重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目标或者学生需培养 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基础和前课的反馈,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灵活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规划设计教学环节,引导辅助学生用信息化手段课前自主学习,例如网络平台,微信,社区平台等。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精品教育文档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 0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快速、高效和精悍的“微”事物受到 大众的青睐,例如:微博、微小说和微电影等。这个“微”时代 的蓬勃发展是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促使各种 “微”事物无孔不入地钻进大众生活的各方面。而“微时代”在教育领域同样也掀起了浪潮,随着多种教学资源平台的广泛应 用,翻转课堂的引入与实践,“微课”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课堂 教学模式。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 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 。微课由于具有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以及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特色,因而其较传统教育模式更具优势[2] 。 (1)针对性强 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将某个小知识点或具体问题解 决的小型化、针对性教学。 (2)教学时间短 微课教学时长一般仅为5-10 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这方便学生利用自己零散的碎片化时间,快速学习自己想要了解

的某个知识点,使“挤时间学习”成为可能。 (3)教学内容突出 相对于一节课要讲授众多内容的传统课堂,微课突出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的学习,围绕主题进行多层面阐述,循序渐渐完成学习并解决问题。 (4)资源容量小 微课通过网络发布视频或音频,因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随时暂停或回放,从而自由自主地学习, 同时微课视频一般仅有几十兆,学生访问快捷,下载方便, 既可流畅地进行在线观看亦可下载到自己的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5)教学制作精致 微课的视频或音频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是一个完全的、 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保证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2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微课是由先进教学理念和网络技术支持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其教学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体系要求来进行学习资源 的合理化呈现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进行微课设计时,知识点要具体、明确、单一,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更聚焦的学习体验[3] 。因此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 (1)内容完整性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需求 精品教育文档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需求精品教育文档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需求-精品教育文档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需求 1研究背景 1.1微课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无论是教育技术界目前正在热议的微课,还是由教育部会同所非政府的高校及中小学 的微课大赛,都在教育界刮起了一股“微热潮”。胡铁生和周晓清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得 出结论存有83.87%的参赛教师指出微课在高校将存有“较好”或者“较好”的发展前景。 1.2现实中微课设计问题解决的需要 首先,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广泛,制作的精力主要放到了技术整体表现上,例如视频、课件制作等,可以窥见存有着“形式大于内容”的价值观念。 其次,微课制作没有突破传统课程开发模式,在微课视频制作方法上,微课制作者多 采取“混合式微课”制作方法,制作方法上较纯单一拍摄式微课方法有所创新,但在微课 开发模式和教学设计理念上仍然不能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束缚,有些仍是片段课、精课品、 浓缩课、公开课,只是形式上“微小”了。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外微课内容的呈现出形式 目前,国内的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主要以ppt结合教师课堂实录片段,或者录屏软件 结合音频讲解知识这两种形式呈现,微 课内容与中小学课程教学大纲密切相连,比如中国发微课网目前囊括了源自全国31 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上载的参赛的微课视频,部分发微课就是课堂实录大片段,也存有一 部分就是教师融合课件的传授。 外国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如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真人演讲等,课程面向不同 年龄、专业等人群,以可汗学院的微课为例,涵盖了数学、科学与经济学、计算机科学、 人文学、测试准备、医学、实验等等,教师通过采用例题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授, 没有过多的导入,直接进入主题。除课程外,每个专题还有相应的拓展性内容供学生提升 能力。2.2国内外微课配套资源的建设 国内的微课教育服务设施资源就是各类在线自学网站,例如发微课网,以及面向教师 的杰出教学课例评选活动与展播平台,例如中国发微课网、佛山教育视频点播系统,moocs,即为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上的教育资源也偏向微课资源。由于面向的群体相同,网站所提供更多的服务设施资源也有所差异。面向学生自学的微课网站主要提供更多在线 测试、在线猜谜、课程讲义等资源,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杰出教学课例评选活动等网站主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精品教育文档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通过对微课的应用,能够有用地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更能够提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松弛喜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 一、微课在音乐教学中所具备的优势 (一)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讨论的空间。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通过影像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影像包含的教学材料都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精髓。而且,影像播放的时间通常较短,往往几分钟就完成了视频的播放。剩下的时间就能够结合影像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并及时为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二)将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浓缩。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教学效率十分低下。通过微课的应用,就能够有用地将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浓缩,通过视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直观地展现出来,而且视频播放的时间较短,能够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严重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为情景教学的开展创设条件。微课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丰盛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为情景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微课的应用,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让学生主观地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课堂的生动性和师生的互动性,从而为情景教学的开展创设条件。 二、微课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有用策略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由于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通过教育技术能力来体现的,所以在此次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以“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为中心,来设计、安排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提出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整合的结果,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化的交互环境。这个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资源、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互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3、强调“合作学习"与团队合作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

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

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 趋势。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网络、计算机、 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中小学课堂 教学也在信息化的浪潮中逐渐走向数字化、智能化,为教师和学生提 供了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课堂教学也必然受到影 响和推动。本文将围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展开探讨,分析现状、探讨模式、评价优势和挑战,以期为未来中小学课堂教学 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模式、 优势和挑战,分析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同时展望未 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揭示中小学课堂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变革与发展。本研究旨在 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者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中小

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深入研究教育信息 化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 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 2. 正文 2.1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 多可能性和机会。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例 如网络上的教学视频、教学软件、在线教材等,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 地获取知识。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利 用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教学计划、学生成绩等管理,利用智能化教学工 具辅助教学活动等。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 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拓展了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更为 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2.2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改变。教师可以通 过电子板书、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手段更加生动地展示知识,激发学生

最新-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新探 精品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新探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新探 王秀梅 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初级中学 摘要微课的兴起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次全新改革,特别是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意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与巩固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及应用微课所取得的成效,多角度阐述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效率;能力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课程和翻转课堂不断地被推向各个教学领域。 网络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流程结构、师生互动方式等进行了优化与重构,带来了新的教与学的变革。 一、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意义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当前教学改革热潮中,以学生为本,把微课巧妙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1应用微课是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努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文化,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系统的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不仅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和发展方式,同时也必然会对学校的教育观

念、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引发一系列的变革。 2应用微课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采用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的环节进行,无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的快慢来调整教学进度。 现在提倡人性化学习,推行的是微课程和翻转课堂,不同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学习材料需要的时间不一样。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去学,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观看微课视频,可以暂停、倒退、重播。 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习绩效大大提高,有利于减少和预防学困生的出现。 3应用微课是教师教学方式改进的必然要求 目前很多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困境1教师自导自演式的讲授仍占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大部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对象,记忆式掌握知识、机械式重复练习是学生课堂主要的活动方式,效率低下;2教师对应该教什么没有准确把握,如,知识往往都教成再现的,实际上90的知识再认就可以了,这个要求的提高,增加了学生极大的且完全不必要的课业负担;3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指导和培养,有学科特性的学习方法的培养被无情地忽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现在的教学改革步伐,甚至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进展。 其问题的本质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造成学生主体性缺位,学习成为被动消极的过程学习没有兴趣、同伴缺少合作、没有内省力。 应用微课教学,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微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 微课的使用者分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学生主要用于学习,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老师则主要用于教学,尤其用于突破一堂课中的重点或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是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做微课?是否要给学生的学习留一点自主学习的

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教育论文

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微课教学论文(期刊范文8篇)之第五篇 摘要:本文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微课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促进及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微课的策略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1. 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胡铁生先生首倡,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视频的长短一般为10分钟以内,同时还包括与视频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点评、微反思、微反馈等各种其他资源。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开放的、主题明确的、动态的教学环境。 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中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中指出,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结合体。 从各家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短、小、精、活网络教育资源。

2. 微课的特点 微课作为微时代里应运而生的产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掀起了热潮,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教学时间短。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课的视频最合适的时长应该为5~10分钟,非常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他们在5~10分钟之内能够保持较好的注意力,能聚精会神的观看微视频。 资源容量小。由于微课的核心资源微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为主流的网络媒体格式,压缩率高,因此容量较少。微点评、微反馈、微教案等部分多为文本,因此整个微课资源包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教师与学生可以流畅的在线学习与交流,甚至可以轻松地在移动终端上保存观看。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研究报告方案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就是缩小的课堂,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在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如何设计、开发和实施微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背景,紧紧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制作及使用等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实践等方法,探索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微课”一方面将长期形成的教学活动“碎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应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恰当的微课实践,教师设计制作和使用微课,

教育信息化应用是关键-精品教育文档

教育信息化应用是关键 发展智慧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除了投入经费、配备设备、建设资源外,关键还在于应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 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让信息化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 常规手段。 智慧教育云平台“千里传音” 又到了一年开学季。这天上午,在宜阳县的智慧教育云平台运营中心,30 多名优秀教师正在紧张工作。其中,在微课录制室,语文教师郭雪莉正在录制《青花》授课视频,通过教育云平台上传 后,宜阳县域内的中小学生都可通过网络终端设备聆听名师授课。 据了解,今年 3 月份,宜阳县人民政府和湖南青果软件 XX 公司签署了《宜阳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包括教 育管理平台与教育资源平台两大部分。其中,前者涉及 XX局,XX 局的内部管理, XX局,XX 局对于中小学、幼儿园及中职 学校的管理和中小学、幼儿园及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三个部分; 后者涉及了构建在线学习服务系统,构建学习测评专家系统,构建在线辅导服务系统和构建在线答疑服务系统四个方面。 据宜阳县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洛阳市样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的一部分,宜阳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全面实 现宜阳县教育管理信息化与教育资源数字化,提升宜阳县教育信

息化水平。 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智能校园”在宁波经贸学校,校门口安装了车辆交通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和视频抓拍装置,学校的车辆会自动放行;校园显示屏上实时显示了地下车库的车位数,让老师们停车方便又安全;实训楼自动安防门禁系统能主动识别身份, 自动照明系统则会根据设定主动开关照明装置如此用物联网技 术打造的“智能校同”,让师生们耳目一新。 目前,宁波经贸学校有物联网专业一个班40 名学生,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该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的“基于 物联网的水文检测系统”等多个应用项目,获得了 2013 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一等奖。 “现在宁波正在打造‘智慧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离不 开物联网技术。”学校物联网专业老师徐卫卫表示。日前,宁波市 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在经贸学校成立,师生和企业的工程师一起研发物联网心用技术,一方而能为企业解决技术支撑不足、缺乏创 新条件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教师走出去,发现引进更多的 物联网研发项目。徐卫卫说,“随着物联网从概念到应用的推进,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物联网专业学生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大。” 从“有什么吃什么”到“吃什么自己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植树问题。在小区体育场到大门之间 有一条 60 米长的小路,现有丁香、柳树、松树等树苗,要求绿

教育信息化促进物理微课教学的开展与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物理微课教学的开展与研究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凭借其灵活性强,教学效率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无法满足师生对于课堂教学需求的问题。本文以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开展为研究主题,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开展的重要性,指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有效开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物理教学,微课 随着在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向更高效和更高质量的方向转变。微课是一种现代信息化背景下新兴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凭借其针对性强和功能展示能力强的特点,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而如何使得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于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师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要性 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已无法满足师生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形式新兴的教学模式,不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 效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微课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由于其可以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更为细致的 讲解,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受益,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物理的部分知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困难,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微课教学 可将重难点知识内容制成精品微视频,供学生反复细致观看,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并给教师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此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方面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 的效率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微课教学开展的难点 信息时代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开展,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微课 教学模式如何合理有效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应用,如何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

浅谈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局限性与开发思考

浅谈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局限性与开发思考摘要:微课是微时代的教育产物,是基于移动学习、终身学习、碎片化等理念下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学活动视频或教学活动片段视频。以微课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类似于先学后教的电子版;微课不能代替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常规教学,也难以承载学习方式转变的任务,仍主要适用于学科辅助教学或扶强补弱。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开发应用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开发非高考学科微课程;二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建设教学教研资源库。 关键词:微课;基础教育;局限性;开发应用 XX年年下学期,接到一所中学担任教研室主任的学生盛情邀请,要给其学校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意在通过微课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给一直不愿意触此话题的我出了难题,因为我是不太看好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前景。XX年年以来,收到不少中小学教师投稿,对微课、翻转课堂一些言过其实的表述让我忧虑,年底,不少参加第二届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微课堂网络评选作品的教师为了获得网络评选30分,到处求人帮忙点击作品而无奈的苦衷,让我感到这样的评选在营造微课氛围、普及微课的同时,似乎有些折腾老师,特别是朋友不多的基层一线教师。带着忧虑与思考,我围绕微课兴起的背景、内涵、应用局限性和应用开发思路开设了讲座,还先后为南靖县骨干教师和辽宁省综合学科带头人影子培训班开设讲座,受到老师们的认可:讲授的角度比较符合一线教学的实际,既有倡导微课的热情,也有冷思考。为了帮助中小学校长、教师较好地认识微课的特点、功能和把握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应用开发,特整理基本观点和思考,与大家商榷。 一、微课的属性 微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开发缘起于广东佛山市XX年年11月的中小学优秀微课资源征集评审大赛;XX年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启动了

高校课程化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实践

高校课程化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实践 近年来,以网络和通讯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诞生了“大学公开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慕课”等诸多教育热点。作为“翻转课堂”中国本土化的实践方式,微课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随着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等赛事的成功举办,微课已渗入我国高校教育领域,受到了广大高校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微课概念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对微课视频的设计和制作要素进行分析、对一门高校专业课“FPGA系统与设计”系列微课视频进行制作和应用,旨在推动FPGA课程教学的深度改革,并推动微课在高校专业课中的普及运用。 一微课的起源、内涵和发展趋势 1 微课的起源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 明确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的理念,并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2011年,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在

全球迅速走红。微课作为载体形式,也随之迅速升温,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国内,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于2010年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了微课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的实践与应用研究。自此,微课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评出600件优秀微课。2012年12月~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来自全国1600多所高校的12000余人参加,参赛微课作品总数超过1万件。2015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掀起了又一波的全国高校微课建设热潮。 2 微课的内涵 国内教育技术领域诸多知名学者纷纷对微课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如胡铁生等从教育资源的角度,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他进一步深化了微课的概念,把微课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黎加厚提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除微视频外,还可以是录音、PPT、文本等形式。”焦建利认为,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互联网+理念下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 效率的研究》 课题名称:《互联网+理念下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关键词:单位申报 申报级别: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背景(一)选题缘由 1、宏观背景(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学过程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主体中心的帮助者、促进者。(2)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现实背景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在传统的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站在讲台上讲,教学方法不够多样,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多数学生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挖掘和学习策略的提炼,表现为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丧失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现在的教学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家长又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孩子的心声就一个“累”字。如果教师把重点和难点录制成一些微课,为不同层次的学习提供更适合他们的资源,让学生利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个性化学习,无疑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发展“微课”特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微课发展趋势研究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微课发展趋势研究作者:许力杨健华子荀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0年第09期

摘要:微課孕育于互联网时代,在创新中破茧而出,时值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过渡阶段,微课须在创新中不断迭代与蜕变,它变迁的脉络清晰地勾勒出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探索者勇于创新的精神。文章从微课的提出、推广与提升等阶段展开论述,提出微课萌芽期、诞生期、发展期变化历程;利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对全国检索到的18129篇文献进行微课篇名、词频、应用学科、研究层次和关联性概念词的统计分析,提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微课正向“碎片化”“可视化”“结构化”“非线性”“八项准则”和“三大定律”方向发展的分析结论;探究了微课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中的地位与应用趋势,凸显了微课是教学资源新形式、新形态、新应用的典范。文章通过完整、全面、立体地重现微课的起源历史与发展方向,为微课的研究、应用、推广与创新提供支撑,让广大微课爱好者、教学者、研究者了解微课的理念与方向,使微课始终沿着正确的路径发展。 关键词:微课;定义;教育信息化2.0;起源研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7-0005-06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1],提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组织引导全国教师在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晒课,通过对优秀课例的评审遴选,促进各地深入应用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各地平台“优课”对教师、学生的重要作用,其资源建设的基本形态为教学“全过程”。“微课”则以“碎片化”为基本形态,以“精、准、便、捷”的手段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因此,对“微课”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展开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回顾过去,广东省在推动微课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启动了“智能教育”工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信息化成效,转变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教学与管理的理念,促进教育信息化向高阶应用发展。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首创了“微课模式”之后[2],微课迅速在全国火热起来。同时,微课作为“智能教育”工程的重要成果,成为2011年教育博览会上的一个信息化成果亮点[3]。接踵而来的各种各样微课赛事,直接推动了微课在学与教中的应用创新,微课也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新模式[4]。通过文献研究不难发现,微课得到学者、专家、教师的高度关注。在中国知网使用高级文献检索,将篇名、词频精确搜索定为“微课”,时间定位为“2011—2019”(截止日期为 2019年9月20日,本文检索同此日期),共获得18129篇文献。来源数据库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本文检索同此来源)。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中国知网微课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2011—2013年间,研究微课的文献数量较少,学术界关注不高;2015年,研究微课的论文数量突然呈爆发式增长,学术界对微课关注度猛增;2016—2018年,学术界对微课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微课”的起源研究 1.萌芽期(2008-2011年):孕育于“互联网+”时代 早在2008年,为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共享名师资源[5],佛山市启动了“佛山市新课程精品课例征集”活动。经过深入探索、实践、分析与研究,学生更需要快速找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解决办法。为此,在岑健林教授的主持与主导下,佛山市又启动了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征集评选活动。这次教学资源征集形式的变化,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转变。征集到的“教学重点难点”视频片段获得广大教师的支持,并受到学生欢迎,家长普遍认为这种数字化资源有利于学生解疑解惑,突破学习障碍。学校、师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使“教学重点难点”视频片段这一新资源形式得到迅速发展。经过不断改进、研究、应用与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佛山市教学重点难点课例片段数据库》。此时,“微课”的雏形初步呈现[5]。 2.诞生期(2011年):创新中破茧而出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制作技巧及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X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研究研究中,首当其冲地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在研究中,我们接触到了“翻转课堂”、“XXX”、“微课”等新鲜的词汇,外来因素的推波助澜,和内在因素的要去尝试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课题的一些原始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6到8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在

研究中,学生呈现的差异是存在的。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如果做了微课,让孩子反复观看,他可能会获得良好的研究效果。我们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研究,研究效果更好。 在美国,“XXX”家喻户晓。XXX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在给表妹辅导功课的时候,他开发了在网上授课的先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XXX”,被XXX所称赞。“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研究,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研究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二、课题的前期准备 1、方案的制定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素养。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由于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通过教育技术能力来体现的,所以在此次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以“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为中心,来设计、安排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曾经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过多次变革和试验。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又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全国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来分析,可以看出绩效还比较低。究其原因,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件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学资源缺乏,而是广大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得太少,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高温导热油泵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形成培训的主线。这一点构成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也是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的分界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学设计”这条主线,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CYB稠油泵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作为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首先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提出这门课程的目标体系,标出适合课堂教学的知识单元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主题活动)的高压齿轮泵知识单元,然后分别进行基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基于主题活动的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