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显示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21
DE2_70跑马灯及LCD液晶显示器实验预先安装好Quartus II 7.2 、Nios II 7.2 IDE以及MATLAB(否则sopc_builder报错)一、跑马灯打开Quartus II,出现如下界面新建一个工程,选择File->New Project Wizard,出现以下界面选择Next > ,出现以下对话框给新工程命名并选择工程目录,本例使用runningled作为工程名。
点击两次Next >,出现如下对话框在Family中选择Cyclone II,Available devices中选择EP2C70F896C6,为我们使用的FPGA芯片型号。
然后点击Finish,至此就建立好了新工程。
再点击Quartus II软件右上方工具栏的,打开SOPC Builder程序。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指定SOPC系统的名称,注意不要与工程名相同。
指定Verilog为描述系统的语言。
本例将建立一个包含CPU核、4Kb片上RAM、一个定时器和8个IO口的最小片上系统以演示跑马灯程序。
首先在系统中添加片上RAM。
在程序左侧列表中选择Memory and Memory Controllers -> On-Chip -> On-Chip Memory (RAM or ROM),双击添加至系统中。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指定片上RAM的属性。
保持默认设置即可。
再添加CPU。
双击Altera SOPC Builder -> Nios II Processor,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间选择第一个Nios II/s,表示standard(也可按照下图中选择NIOS II/e或者NIOS II/f),最小的NIOS II核心。
下面的Reset Vector和Exception Vector都选择onchip_men,即刚才添加的片上RAM的名称。
其它的都保留默认设置即可。
点击Finish添加CPU核。
第32卷㊀第10期2017年10月㊀㊀㊀㊀㊀㊀㊀液晶与显示㊀㊀㊀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L i q u i dC r y s t a l s a n dD i s p l a ys ㊀㊀㊀㊀㊀V o l .32㊀N o .10㊀O c t .2017㊀㊀收稿日期:2017G04G24;修订日期:2017G06G20.㊀㊀∗通信联系人,E Gm a i l :d o n g x i a o l o n g@b o e .c o m.c n 文章编号:1007G2780(2017)10G0783G04T F T GL C D 曝光工艺参数T P 实验研究董小龙∗,张兴强,江俊波,王军才(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731)摘要:从T o t a l P i t c h (T P )的理论含义与监控原理出发,通过对相同D e v i c e 下P i t c h 量和T P 测试M a r k 的更改,讨论了X 方向以及Y 方向T P 的变化.通过相同L a y o u t 不同产品和相同产品不同L a y o u t 的对比,发现T P 并不随着P i t c h 量的改变而变化,但设备扭曲度(D i s t o r t i o n )影响着T P 的变化,由此T P 也可称为D i s t o r t i o n 在实际生产中的简化监测点,并且得到T P 从N G 到O K 变化的p i t c h 量区间,这也为降低图形在基板上的扭曲程度和优化M a s k 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关㊀键㊀词:整体倾斜度;扭曲程度;曝光;产品布局中图分类号:T N 305.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 o i :10.3788/Y J Y X S 20173210.0783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o n e x po s u r e p r o c e s s p a r a m e t e r o f t o t a l pi t c h i nT F T GL C D p r o c e s s D O N G X i a o Gl o n g ∗,Z H A N G X i n g Gq i a n g,J I A N GJ u n Gb o ,WA N GJ u n Gc a i (C h e n g d uB O EO p t o e l e c t r o n i c s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t d ,C h e n gd u 61173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e do n t h e t h e o r i e s a n dm o n i t o r i n gp r i n c i pl e o fT o t a l P i t c h (T P ),w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X d i Gr e c t i o na n d Y d i r e c t i o nv a r i a t i o no fT P ,w h i c h c h a n g e db yp i t c hv a l u e a n dT Pm e a s u r e m e n tm a r k .B yc o n t r a s t i n g t h e s a m e l a y o u tb u td i f fe r e n t p r o d u c tw i t ht h es a m e p r o d u c tb u td if f e r e n t l a y ou t ,w e f o u n d t h a tT Pd o e s n o t c h a n g ew i t h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o f p i t c h v a l u e .H o w e v e r ,d i s t o r t i o n a f f e c t s t h e v a r i a Gt i o no fT P ,w h i c hc a na l s ob e c a l l e d a s i m p l i f i e dm o n i t o r i n gp o i n t s o f d i s t o r t i o n i n t h e a c t u a l pr o c e s s .T h e a c q u i s i t i o no f t h e i n t e r v a l o fT Pf r o m N Gt oO K p r o v i d e s an e wi d e ao f o p t i m i z i n g m a s kd e s i gn a n d r e d u c i n g t h e d i s t o r t i o no f g r a ph i c s o n t h e g l a s s .K e y wo r d s :t o t a l p i t c h ;d i s t o r t i o n ;e x p o s u r e ;l a y o u t 1㊀引㊀㊀言㊀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 F T GL C D (T h i nF i l m T r a n s i s t o rL i q u i dC r y s t a lD i s p l a y )因体积小㊁低功耗㊁重量轻㊁美观等优势已获得广泛的研究[1].随着便携式电脑㊁办公应用㊁大屏幕显示器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于显示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T F T GL C D 制程中对关键参数T o t a lP i t c h (T P )的管控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显示点不亮(Z a r aP a r t i c l e )以及C e l l 对盒后产品漏光检测都与T P 有着重要关系,如曝光工艺参数T P 越接近设计值,T o u c h M u r am a r gi n 就越小,从而产生T o u c h M u r a 的风险就越小;曝光工艺参数T P. All Rights Reserved.越接近设计值,V e r t i c a lB l o c k M u r a就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C a n o n公司于2000年6月推出的M P AG6000型曝光机是目前世界上面积(880mmˑ1000mm)较大的反射投影L C D曝光机,可批量生产最大812.8mm(32i n)的液晶显示器[3].在T F TGL C D制程中,9mm扫描狭缝可使该机在一次曝光中保持一致的3μm解像力[4]和20μm焦深(D O F).可能影响T P的因素有很多[5],考虑到实验成本问题,选择了9mm S l i t曝光设备下的部分因子进行实验:修改L a y o u t P i t c h量㊁更换T P测试M a r k㊁相同L a y o u t条件下不同产品对比㊁相同产品条件下不同L a y o u t 对比.通常情况下会采取两种方法对T P进行补正,一种是采取手动添加数值的方法,将计算得出的补偿值添加到M P AG6000软件中,我们称为手动添加S t e p D a t a,一种是采用光盘刻录的方式将计算得出的补偿值通过光盘自动补偿到软件中,我们称为自动F e e d b a c k.实验发现通过观察T P 从差到好变化的趋势,得到T PP i t c h量变化的区间,从而可以通过控制P i t c h量的变化达到优化T P数值的作用.2㊀实㊀验测试设备及软件为AM C D和VGM e a s u r e软件,由于T P M a r k的形状为一个正方形,所以测试软件通过探测正方形的四边来确定其中心位置,得到的坐标就是测试坐标,根据M a s k上计算出的坐标即为理论坐标.在日常生产情况下,工艺参数T P被控制在ʃ1.5μm以内,也就是说曝光出图形的实际坐标与理论坐标的差值要小于等于ʃ1.5μm.2.1㊀产品P i t c h量更改对比分析为了排除曝光机M P A6000型设备硬件及M a s k制作的限制[6],以产品A为例,对曝光图形的P i t c h量进行缩小,即X方向间距(S t e p I n t e r v a l X)从301.2mm改为299.8mm,Y方向间距(S t e p I n t e r v a l Y)从356mm改为253mm,通过AM C D测试出数据后整理得到图1㊁图2,倒角在左下角,红色图代表理论坐标,蓝色图代表实际测试坐标,对比分析,T P N G的点并未随着图形P i t c h量的改变而变化,说明在L a y o u t未变的情况下,同台设备相同产品T P测试值与P i t c h 量的变化无关.图1㊀原P i t c h量T P测试图F i g.1㊀T Pt e s tm a p p i n g o f o r i g i n p i t c hv a l ue图2㊀P i t c h量更改后T P测试图F i g.2㊀T Pt e s tm a p p i n g o fm o d i f i e d p i t c hv a l u e 2.2㊀T P测试M a r k更改对比分析由于T P m a r k存在P1㊁P2㊁P3X方向不在同一列的情况(T P N G点正好为X方向),为排除T P m a r k排布的问题,选取 田 字对位M a r k 代替T P测试M a r k,相应的T P理论坐标也会发生变化.通过AM C D测试出数据后整理得到图3,由图1与图3对比分析,测试M a r k的更换对Y方向的T P值影响较大,T P值从N G趋近于O K状态,但并未影响X方向的T P值.2.3㊀不同产品之间T P对比考虑到不同产品间存在差异,选取两种产品分别为型号A与型号B,在产品布局(L a y o u t)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同台设备进行曝光工艺,通过AM C D测试出数据后整理得到图4,由图1与图4对比分析,在曝光设备相同且L a y o u t也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手动添加S t e p D a t a和设备自动487㊀㊀㊀㊀液晶与显示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㊀. All Rights Reserved.图3㊀更改测试M a r k后T P测试图F i g.3㊀T P t e s t m a p p i n g a f t e r m o d i f y i n gm e a s u r e m e n tm a r ko f p i t c hv a l u e图4㊀产品BT P测试图F i g.4㊀T Pt e s tm a p p i n g o f p r o d u c t i o nBF e e d b a c k后,T P的变化趋势并未随着型号的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也就是说T P值由设备硬件决定.2.4㊀不同L a y o u t之间对比对于同一款产品,其L a y o u t也是固定的.通过对P i t c h量的计算,将原本L a y o u t为2ˑ2的产品输出成3ˑ2的产品,在保证除P i t c h量外其他参数未变的情况下,进行曝光工艺,通过AM C D测试出数据后整理得到图5㊁图6,由图6可知,在P i t c h量为218mm区间时,T P值趋于稳定,由图5可知,在P i t c h量为430mm区间时, X方向T P值出现波动导致参数N G,那么在P i t c h量为218mm到430mm区间时,T P值得变化从稳定到波动,从O K到N G,根据2.3结果可以推断出在相应P i t c h量区间设备D i s t o r t i o n 能力下降,导致工艺参数T P N G,且手动添加S t e p D a t a及设备自动F e e d b a c k仍无法改善.图5㊀L a y o u t为2ˑ2T P测试图F i g.5㊀T Pt e s tm a p p i n g o fL a y o u t2ˑ2图6㊀L a y o u t为3ˑ2T P测试图F i g.6㊀T Pt e s tm a p p i n g o fL a y o u t3ˑ2图7㊀受D i s t o r t i o n影响下的T P等高图F i g.7㊀T Pc o n t o u rm a p p i n g a f f e c t e db y d i s t o r t i o n 3㊀主要结果与分析讨论根据各S p l i t条件汇总出T P受影响较大区域,得到图7,横/纵坐标为T P的实际测试坐标,根据生产工艺参数管控的标准,由图7可以直观看到异常T P相对于G l a s s的位置,这与以上实验数据相吻合,表明设备硬件D i s t o r t i o n能力下587第10期㊀㊀㊀㊀董小龙,等:T F TGL C D曝光工艺参数T P实验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降,所以手动或者自动补偿均无效果,同时也反应出了设备D i s t o r t i o n 能力下降所影响的具体位置,这对之后设备的P M (P r o t e c tM a i n t e n a n c e )及调试带来方便.4㊀结㊀论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装备中[7],占全线投资额最大的就是曝光及相关设备.而T P 作为曝光工艺的关键生产参数[8],一直影响着边角漏光及对盒精度[9]而被行业内人们所关注.本文以T P的理论含义与监控原理出发,对可能影响因子:L a y o u tP i t c h 量㊁T P 测试M a r k ㊁同产品L a y o u t 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T P 的变化与P i t c h 量的改变并无关联,测试M a r k 的更换对Y 方向的T P 值影响较大,但并未影响X 方向的T P 值,在不同L a y o u t 条件下确定出了T P 变化的P i t c h 量区间,确定为设备D i s t o r t i o n 能力下降导致参数T P 异常的出现,这对下步的调机奠定了理论与数据上的支撑.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谷至华.薄膜晶体管(T F T )阵列制造技术[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G UZ H.T h i n F i l m T r a n s i s t o r (T F T )A r r a y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M ].S h a n g h a i :F u d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2007.(i nC h i n e s e)[2]㊀杨国波,王永茂,赵军,等.O D F 工艺的进展[J ].光机电信息,2011,28(1):23G27.Y A N G GB ,WA N G Y M ,Z HA OJ ,e t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O D F p r o c e s s [J ].O M EI n fo r m a t i o n ,2011,28(1):23G27.(i nC h i n e s e)[3]㊀童志义,葛劢冲.液晶显示器技术及其曝光设备(续)[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2,31(3):125G130.T O N GZY ,G E M C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L C D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x p o s u r e s y s t e m (C o n t i n u e d )[J ].E q u i p m e n t fo rE l e c Gt r o n i cP r o d u c t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2002,31(2):125–130.(i nC h i n e s e )[4]㊀罗先刚,姚汉民,周冲喜,等.可提高光刻分辨率的新技术[J ].光子学报,2000,29(9):834G837.L U O X G ,Y A O H M ,Z HO U C X ,e ta l .N e wt e c h n o l o g y w h i c hc a n i m p r o v e l i t h o g r a p h y re s o l u t i o n [J ].A c t a P h o t o n i c aS i n i c a ,2000,29(9):834G837.(i nC h i n e s e)[5]㊀周崇喜,冯伯儒,侯德胜,等.用于0.35μm 接触孔图形相移掩模研究[J ].光学学报,2000,20(4):543G547.Z HO U CX ,F E N GBR ,HO U DS ,e t a l .P h a s e s h i f t i n g m a s k f o r 0.35μmc o n t a c t h o l e s [J ].A c t aO p t i c aS i n i c a ,2000,20(4):543G547.(i nC h i n e s e)[6]㊀黄河,朱晓,朱长虹,等.激光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掩模版修复中的应用[J ].激光技术,2007,31(3):330G332.HU A N G H ,Z HU X ,Z HUC H ,e t a l .L a s e r c h e m i c a l v a p o r d e p o s i t i o nu s e d i n p h o t o m a s k r e pa i r [J ].L a s e rT e c h Gn o l o g y ,2007,31(3):330G332.(i nC h i n e s e )[7]㊀乔中莲,马国恒,杨东升,等.液晶显示的一体化应用[J ].现代显示,2012(6):31G35.Q I A OZL ,MA G H ,Y A N GDS ,e t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l i q u i dc r y s t a l d i s p l a y [J ].A d v a n c e d D i s p l a y ,2012(6):31G35.(i nC h i n e s e)[8]㊀彭志红,袁野,林韵英,等.国内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概况[J ].电视技术,2013,37(S 2):425G426.P E N GZ H ,Y U A N Y ,L I N YY ,e t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v i e wo f c r y s t a l l i q u i d d i s p l a y i nC h i n a [J ].V i d e oE n gi n e e r Gi n g ,2013,37(S 2):425G426.(i nC h i n e s e )[9]㊀见帅敏,解洋,夏高飞,等.T F T GL C D 边角漏光不良机理分析及改善研究[J ].液晶与显示,2017,32(6):455G460.J I A NS M ,X I EY ,X I A G F ,e ta l .A n a l y s i s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F T GL C De d g e l i g h t Gl e a k i n g me c h a n i s m [J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f L i q u i dC r y s t a l s a n dD i s p l a ys ,2017,32(6):455G460.(i nC h i n e s e )作者简介:董小龙(1988-),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2015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光刻设备维护及改善工作.E Gm a i :d o n g x i a o l o n g@b o e .c o m.c n 687㊀㊀㊀㊀液晶与显示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㊀. 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九 LCM1602液晶显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keil C51软件与protues软件联合仿真调试的方法;2.掌握LCM1602液晶模块显示西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3.掌握用8位数据模式驱动LCM1602液晶的C语言编程方法;二、实验内容1.用protues设计一LCM1602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要求利用P0接LCM1602液晶的数据端,P2.0~P2.2做LCM1602液晶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P3.0~P3.4口扩展4个功能键K1~K4,电路如下2.编写程序,实现字符的静态和动态显示,字符为第一行“姓名全拼”第二行“专业全拼+学号”。
液晶的初始化,字符显示程序可参考官网的程序文件。
3.编写程序,利用功能键实现字符的纵向滚动和横向滚动等效果显示,主程序静态显示“My Informatiom”,显示字符如下:1.姓名全拼2.专业全拼+学号3.MCS-51 EXP84.LCD DISPLAY ”三.实验步骤1.用Protues设计1602液晶显示接口电路;2.在Keil51中编写液晶显示控制程序,编译通过后,与Protues联合调试;3.按功能键,观察字符及效果是否正确显示;四.实验电路2五.实验程序1静态#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code table[]="1.wanglin"; uchar code table1[]="2.tongxin 517"; sbit lcden=P2^2;sbit lcdrs=P2^0;uchar num;void delay(uint z){ 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void write_com(uchar com){ lcdrs=0;P0=com;delay(5);lcden=1;delay(5);lcden=0;}void write_data(uchar date) { lcdrs=1;P0=date;delay(5);lcden=1;delay(5);lcden=0;}void init(){ lcden=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c);write_com(0x06);write_com(0x01);write_com(0x80+0x1);}void main(){ init();while(1){write_com(0x80);for(num=0;num<10;num++){write_data(table[num]);delay(300);}write_com(2);write_com(0x80+0x40);for(num=0;num<13;num++){write_data(table1[num]);delay(300);}}}1动态#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code table[]="1.wanglin"; uchar code table1[]="2.tongxin 517"; sbit lcden=P2^2;sbit lcdrs=P2^0;uchar num;void delay(uint z){ 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void write_com(uchar com){ lcdrs=0;P0=com;delay(5);lcden=1;delay(5);lcden=0;}void write_data(uchar date){ lcdrs=1;P0=date;delay(5);lcden=1;delay(5);lcden=0;}void init(){ lcden=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c);write_com(0x06);write_com(0x01);write_com(0x80+0x1);}void main(){ init();while(1){write_com(0x80);for(num=0;num<10;num++){write_data(table[num]);delay(300);}write_com(2);write_com(0x80+0x40);for(num=0;num<13;num++){write_data(table1[num]);delay(300);}write_com(1);}}2#include<reg51.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cden=P2^2;sbit lcdrs=P2^0;sbit lcdrw=P2^1;sbit busy=P0^7;sbit K1=P3^0;sbit K2=P3^1;bit flag1,flag2,flag3,flag4;uchar num,i;uchar code tab[]="My information!"; uchar code tab1[]="1.wanglin";uchar code tab2[]="2.tongxin 517"; uchar code tab3[]="3.MCS-51 EXP8"; uchar code tab4[]="4.LCD DISPLAY";void LCD_check_busy() {while(1){lcden=0;lcdrs=0;lcdrw=1;P0=0xff;lcden=1;if(busy==0) break;}lcden=0;}void delay(uint x){while(x--);}void delay_ms(uint x){int a,b;for(a=x;a>0;a--)for(b=110;b>0;b--);}void write_com(uchar com) {LCD_check_busy();lcdrs=0;lcden=0;lcdrw=0;P0=com;lcden=1;lcden=0;}void write_dat(uchar dat) {LCD_check_busy();lcdrs=1;P0=dat;delay(5); lcdrw=0;lcden=1;lcden=0;}void lcd_init(){lcden=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f);write_com(0x06);}void write_str(uchar *str){while(*str!='\0'){while(flag3);if(flag4){ write_com(0x01); break; } write_dat(*str) ;str++;delay_ms(50);}}void main(){uchar *ptr=tab;uchar*p=tab1,*q=tab2,*m=tab3,*n=tab4;TMOD=0x00;TH0=(65536-20000)/256;TL0=(65536-20000)%256;TR0=1;ET0=1;EX0=1;EX1=1;IT0=IT1=1;EA=1;PX1=1;lcd_init();while(1){write_com(01);write_com(0x80+0x00);for(i=0;i<15;i++){if(flag1|flag2) break;write_dat(tab[i]);delay_ms(100);}while(flag1==1){write_com(0x01);write_com(0x80+0x00);write_str(p);if(flag4){ flag4=0; break;}write_com(0xc0+0x00);write_str(q);if(flag4){ flag4=0; break;}delay_ms(800);write_com(0x01);write_com(0x80+0x00);write_str(q);if(flag4){ flag4=0; break;}write_com(0xc0+0x00);write_str(m);if(flag4){ flag4=0; break;}delay_ms(800);write_com(0x01);write_com(0x80+0x00);write_str(m);if(flag4){flag4=0; break;}write_com(0xc0+0x00);write_str(n);if(flag4){flag4=0; break;}delay_ms(800);write_com(0x01);write_com(0x80+0x00);write_str(n);if(flag4){ flag4=0; break;}write_com(0xc0+0x00);write_str(p);if(flag4){ flag4=0; break;}delay_ms(800);}while(flag2==1){write_com(0x01); write_com(0x80+0x00);write_str(p);if(flag4){ flag4=0; break;} write_com(0x80+0x15);write_str(q);if(flag4){ flag4=0; break;} write_com(0xc0+0x00);write_str(m);if(flag4){ flag4=0; break;} write_com(0xc0+0x15);write_str(n);if(flag4){ flag4=0; break;}while(flag2==1){write_com(0x1c);delay_ms(300);while(flag3);}}}}void key12() interrupt 1{TH0=(65536-20000)/256;TL0=(65536-20000)%256;if(K1==0)delay_ms(5);if(K1==0&&flag2==0){TR0=0;flag1=1;}if(K2==0)delay_ms(5);if(K2==0&&flag1==0){TR0=0;flag2=1;}}void key3() interrupt 0{EX1=0; delay_ms(5); EX1=1;if(flag1|flag2==1)flag3=~flag3;}void key4() interrupt 2{EX1=0; delay_ms(5); EX1=1;flag4=1;if(flag1==1|flag2==1){flag1=flag2=flag3=0;TR0=1;}}六、实验总结1. 1602动态显示的原理即先写入要显示的字符,然后写入滚动的命令,从而实现不同的动态效果。
目录1 课程设计概述和要求 (1)1.1 课程设计要求与任务 (2)1.2 课程设计思路 (2)1.3 课程设计需要配置的环境 (3)2 系统设计 (3)2.1 设计框图 (3)2.2 元件解析 (3)2.2.1 LCD12864芯片……………………………………………………………42.2.2 AT89C51芯片 (5)2.2.3 其他部件 (6)2.2.4 电路分析 (7)3 软件设计 (12)3.1 程序流程图 (12)3.2 程序代码 (12)4 系统的仿真与调试 (13)4.1 硬件调试 (13)4.2 软件调试 (14)4.3 软硬件调试 (14)5 总结 (14)附录1:程序代码附录2:12864LCD显示计算器键盘按键实验Proteus仿真图1 课程设计概述和要求1.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任务:利用AT89C51单片机结合12864LCD显示器设计计算器键盘按键。
设计要求1:本设计实现一个12864LCD显示12864LCD显示器设计计算器键盘按键2.利用AT89C51控制整个电路来实现. 显示12864LCD显示器设计计算器键盘按键,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重点就是各部分硬件的连接设计以及程序的编写。
本章讲述的就是系统硬件的设计,其中包括各模块的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
将计算器按键上的信息传送至AT89C51主芯片之中,利用P2端口使之显示于12864LCD液晶显示屏上。
1.2 课程设计目的思路1、先把与题目有关的芯片资料找到,熟悉一下芯片资料2、把此程序的电路图看懂,了解一下它的实现原理,以及实现的功能。
3、分析一下此程序的各部分的功能,各零件的工作原理。
4、对程序进行调试,分析调试结果,观察并得出结论。
1.3 课程设计需要配置的环境1、一台主机,一台显示器2、Keil uVision3/Keil uVision4 应用程序软件3、ISIS 7 Professional 仿真软件4、老师交给的仿真电路图,及案例5、纸张,以及一些参考资料2 系统设计2.1.设计框图框图设计是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各个大的模块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灯光显示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灯光显示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灯光显示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效果。
4. 提高对灯光显示设备相关技术的认识,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1. 实验台:包括灯光显示设备、电脑、电源等。
2. 灯光显示设备:包括LED显示屏、激光灯、投影仪等。
3. 控制软件:用于控制灯光显示设备的程序软件。
4. 测量工具:包括光度计、色温计、照度计等。
三、实验原理灯光显示设备是通过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以实现图像、文字、图形等信息的显示。
实验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种设备:1. LED显示屏: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显示单元,通过控制LED的亮灭来实现图像、文字、图形等信息的显示。
2. 激光灯:利用激光束进行图像、文字、图形等信息的显示,具有亮度高、对比度好、聚焦能力强等特点。
3. 投影仪:将图像、文字、图形等信息投射到屏幕或墙壁上,实现大屏幕显示。
四、实验内容1. LED显示屏实验(1)连接LED显示屏与电脑,启动控制软件。
(2)在控制软件中编辑所需显示的图像、文字、图形等信息。
(3)发送控制指令至LED显示屏,观察显示效果。
(4)调整显示屏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优化显示效果。
2. 激光灯实验(1)连接激光灯与电脑,启动控制软件。
(2)在控制软件中编辑所需显示的图像、文字、图形等信息。
(3)发送控制指令至激光灯,观察显示效果。
(4)调整激光灯功率、聚焦距离等参数,优化显示效果。
3. 投影仪实验(1)连接投影仪与电脑,启动控制软件。
(2)在控制软件中编辑所需显示的图像、文字、图形等信息。
(3)发送控制指令至投影仪,观察显示效果。
(4)调整投影仪亮度、对比度、聚焦等参数,优化显示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LED显示屏实验结果:LED显示屏显示效果清晰,亮度、对比度等参数可调,满足实际需求。
2. 激光灯实验结果:激光灯显示效果明亮,聚焦能力强,适合进行近距离展示。
又称“牛顿圈”。
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例如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
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
在加工光学元件时,广泛采用牛顿环的原理来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准确度。
在牛顿环的示意图上,B为底下的平面玻璃,A为平凸透镜,其与平面玻璃的接触点为O,在O点的四周则是平面玻璃与凸透镜所夹的空气气隙。
当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凸透镜的平表面时。
在空气气隙的上下两表面所引起的反射光线形成相干光。
光线在气隙上下表面反射(一是在光疏媒质面上反射,一是在光密媒质面上反射)。
一种光的干涉图样.是牛顿在1675年首先观察到的.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玻璃平板上,用单色光照射透镜与玻璃板,就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暗相同的同心圆环.圆环分布是中间疏、边缘密,圆心在接触点O.从反射光看到的牛顿环中心是暗的,从透射光看到的牛顿环中心是明的.若用白光入射.将观察到彩色圆环.牛顿环是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平凸透镜的凸球面和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变化的圆尖劈形空气簿膜,当平行光垂直射向平凸透镜时,从尖劈形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相互叠加而产生干涉.同一半径的圆环处空气膜厚度相同,上、下表面反射光程差相同,因此使干涉图样呈圆环状.这种由同一厚度薄膜产生同一干涉条纹的干涉称作等厚干涉.牛顿在光学中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牛顿环"。
这是他在进一步考察胡克研究的肥皂泡薄膜的色彩问题时提出来的。
具体的, 牛顿环实验是这样的:取来两块玻璃体,一块是14英尺望远镜用的平凸镜,另一块是50英尺左右望远镜用的大型双凸透镜。
在双凸透镜上放上平凸镜,使其平面向下,当把玻璃体互相压紧时,就会在围绕着接触点的周围出现各种颜色,形成色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液晶显示器并不陌生。
液晶显示模块已作为很多电子产品的通过器件,如在计算器、万用表、电子表及很多家用电子产品中都可以看到,显示的主要是数字、专用符号和图形。
在单片机的人机交流界面中,一般的输出方式有以下几种:发光管、LED数码管、液晶显示器。
发光管和LED数码管比较常用,软硬件都比较简单,在前面章节已经介绍过,在此不作介绍,本章重点介绍字符型液晶显示器的应用。
在单片机系统中应用晶液显示器作为输出器件有以下几个优点:显示质量高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像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新亮点。
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且不会闪烁。
数字式接口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和单片机系统的接口更加简单可靠,操作更加方便。
体积小、重量轻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
功耗低相对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其它显示器要少得多。
10.8.1 液晶显示简介①液晶显示原理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这样即可以显示出图形。
液晶显示器具有厚度薄、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直接驱动、易于实现全彩色显示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脑、数字摄像机、PDA移动通信工具等众多领域。
②液晶显示器的分类液晶显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按其显示方式分为段式、字符式、点阵式等。
除了黑白显示外,液晶显示器还有多灰度有彩色显示等。
如果根据驱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和主动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
③液晶显示器各种图形的显示原理:线段的显示点阵图形式液晶由M×N个显示单元组成,假设LCD显示屏有64行,每行有128列,每8列对应1字节的8位,即每行由16字节,共16×8=128个点组成,屏上64×16个显示单元与显示RAM区1024字节相对应,每一字节的内容和显示屏上相应位置的亮暗对应。
靠得住性测试陈述【1 】版本:A0
1.测试.实验项目
1.1机能测试.实验项目:
1.5其它实验:
5测试.实验陈述(存储性测试)
10 测试.实验陈述(恒定湿热工作)
点和隐患.
2.实验装备:无,跌落地面为水泥地板.
3.测试.实验前提和办法:将经由初始磨练的样品,根据样品(带包装)本身的质量选择对应的跌落高度.依次从一角三棱六面进行自由跌落,跌落伍磨练样品的外不雅,构造及电气机能是否相符请求,与跌落前磨练的构造比对剖断产品包装,构造是否相符整机跌落请求,跌落高度请求如下:
包装件质量 kg 跌落高度 mm
<15 1000
15 ~ 30 800
30 ~ 40 600
40 ~ 45 500
45 ~ 50 400
>50 300
5.测试成果/记载:
跌落点检讨项目跌a角
后
跌b棱
后
跌c棱
后
跌c棱
后
跌前面
后
跌后面
后
跌左面
后
跌右面
后
跌上面
后
跌下面
后
包装
外不雅
构造机能
内不雅
按键功效
电气机能
安规测试
备注:
6.测试图片:
7.剖断:
及格不及格
测试: 审核:日期:
17测试.实验陈述(HALT温度步进应力实验)
实验项目HALT温度步进应力实验
样品型号
样品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