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课本中的特殊句式

高中课本中的特殊句式

高中课本中的特殊句式
高中课本中的特殊句式

蓝皮书讲义P131-134例句翻译——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句】

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翻译:白白地被欺骗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4.受制于人(……受……于……)——翻译:被别人牵制

5.为天下笑,何也?(为)——翻译:被天下人耻笑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翻译:羸弱的士兵被人和马践踏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翻译:你们这类人都要被俘虏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翻译:讲信用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翻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

判断句

省略句

高中课本中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不暇自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未之有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莫己若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何为

而幸生也何为?《指南录后序》——何为

客何为者?《鸿门宴》——何为

胡为而来哉?《秋声赋》——胡为

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何以

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以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何以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何知

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何羡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何辞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奚以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奚适

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安在

沛公安在?《鸿门宴》——安在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孰与(与……比,谁……)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孰与(与……比,谁……)

3.之、是作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之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

我之谓也。《秋水》——之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是

【定语后置句】

1.“之”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之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之

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之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之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者、之2.“者”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者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得西山宴游记》——者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秋声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者

3.“之+者”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之+者

【状语后置句】

1.介词“于/乎”作为状语后置句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于

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于

其势弱于秦《六国论》——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于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于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于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于

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于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于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指南录后序》——于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于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于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于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于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于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于

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于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于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乎

2.介词“以”作为状语后置句的标志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以,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以

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以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以

具告沛公《鸿门宴》——以

高中课本中的判断句

1.“者也”系列

(1)……者,……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者……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者……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者……也,非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者,……也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者,……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者,……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者……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者,……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者,……也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者,……也

(2)……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者也

(3)……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也

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也

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将伐颛臾》——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也

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也

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也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也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也

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也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也

此天子气也。《鸿门宴》——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也

(4)……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者2.副词系列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为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廉颇蔺相如列传》——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为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此

3.否定句系列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非

高中课本中的被动句

1.“见于”系列

(1)……见……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见

(2)……于……

不拘于时《师说》——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于

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于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

(3)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于

2.“为所”系列

(1)为……所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为……所

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为……所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为……所

(2)……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所

(3)……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为

3.“被”系列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被、于4.无标志系列

六国破灭《六国论》——破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诛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诛

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疾病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许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焚

自令放为?《渔父》——放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除

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羁縻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壅蔽

高中英语---特殊句式全面讲解及练习

高中英语语法讲义第二讲——特殊句式 倒装句 通常句式为自然语序“主语+谓语”,有时为了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或者出于词汇用法、语法结构或修辞上的需要,将这种比较固定的语序加以颠倒,就形成了倒装。分为完全倒装,部分倒装和形式倒装。 一.完全倒装:谓语动词完全置于主语之前,主语为名词不为代词,谓语不用进行时。 1.一些表示地点、时间或方位等的副词或介词短语。如:here, there, now, then, up, down ,in, out, away, off, in the room, on the wall等置于句首。 Down came the rain and up went the umbrella. Then followed three days of heavy rain. Out rushed the children laughing loudly. Away flew the plane. 2.such 位于句首。 Such was Albert Einstein, a simple man and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sc ientist. 注:此句型中的such多被认为是表语,所以such后的be动词应与其后真正的主语保持一致。 Such are the facts; no one can deny them. 二.部分倒装:只把谓语的一部分(助动词,情态动词或be动词)置于主语之前 1.so+ be 动词/ 助动词/ 情态动词+主语,意为“...也是如此”。 They love making lots of friends; so do I. 2.neither/nor+ 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意为“...也不这样”。 Lily can’t ride a bicycle; neither/nor can Lucy. 3.否定词never, seldom, nor, not, little, hardly, scarcely等或表示否定意义的介词短语at no time, under/in no circumstances, in no case, by no means, on no condition 等置于句首时。 Not a single mistake did he make. =He d idn’t make a single mistake. 4.only 修饰副词、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且放在句首时。 Only then did I begin to understand hi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Only after the war did he learn the sad news. 5.so...that...和such...that...句式中,so或such及其所修饰的部分置于句首时,主句用部分倒装。 So clearly does he speak English that he can always make himself understood Such progress did he make that he won much respect.

人教新课标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学案)作业

高二10班人教新课标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学案)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找出并解释 曷不委心任去留() 二、词类活用找出、说明类型并解释 或棹孤舟() 策扶老以流憩() 乐琴书以消忧() 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 携幼入室() 倚南窗以寄傲()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三、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 1.悦亲戚之情话 2.既窈窕以寻壑 3.景翳翳以将入 四、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划线实词的含义1.夫 问征夫以前路() 乐夫天命复奚疑?() 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 聊乘化以归尽() 五、虚词积累说明句中划线虚词的含义用法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农人告余以春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2.而 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六、特殊句式辨明句式特征,并翻译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寓形宇内复几时? ()既自以心为形役()载欣载奔() 《滕王阁序》 一、通假宇找出并解释 1.所赖君子见机()2.俨骖騑于上路()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二、词类活用找出、说明类型并解释1.一言均赋()2.目吴会于云间()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4.四美具,二难并()5.襟三江而带五湖()三、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 1.穷且益坚() 2.识盈虚之有数() 3.彩彻区明() 4.序属三秋() 四、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划线实词的含义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人尽而寒潭清()2.胜 胜友如云() 躬逢胜饯() 胜地不常() 3.穷 响穷彭蠢之滨() 穷睇眄于中天() 穷且益坚() 岂效穷途之哭() 4.临 临别赠言() 临帝子之长洲()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特殊句式集锦

特殊句式集锦 1. It (all) depends:视情况而定 2. It ’s up to sb (to do sth):由某人决定(做某事) ——Shall we go to the art exhibition? ——It ’s up to you. 3. It ’s time ?? ?? ???++v) should (that sth do to sb for sth for sth do to 用过去时或从句 4. It is no use/good/point/sense (in) doing sth. 做某事没有用处/益处/意义/意思 It is no point arguing with him about it. 和他争论这事没有意义。 5. ? ????++??++”“: before It was ”:“ before be It will 过了多久才从句一段时间还得过多久才从句一段时间 It will be long before we meet each other again. 还要过很久我们才能再次见面。 It was two years before he came back from abroad. 过了两年后他才回国。 6. ? ????++??++”“: before t It wasn'”“: before be t It won'了不久以后就从句一段时间不多久就会从句一段时间 It won’t be bong before you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 7. It is /has been + 一段时间 + since 从句(过去时) 自从……以来有多久了 It is years since I enjoyed myself so much. 我有好多年都没有玩得这么开心了。 8. It is /was + 被强调成分 + that: 强调句型 It was at midnight that I got back home yesterday. 昨天午夜我回到了家里。 9. It is/was + 时间 + when 从句。 it 指时间,作主语。 It was midnight when I got back home yesterday. 当我昨天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午夜了。 10. It + 特殊动词 + that 从句 (1)It happened that …… 碰巧…… It happened that I saw him at the meeting. 碰巧我在会议上见到了他。 (2)It occurred to sb that …… 某人突然想起 It occurred to me that I had several problems to solve. 我突然想起我还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It impressed sb that …… ……令某人钦佩 It impresses me so much that you can still remember my name after these years. 这么多年以后你仍能记得我的名字真令我钦佩之至。 (4)It turned out that …… 结果是,原来是,证明是 It turned out that he was a thief. 原来他是个贼。 11. ”“ why s That' wonder No wonder no is It ???? ? ????? ??难怪 He hasn ’t slept for three nights. It is no wonder he is so tired now. 他有三夜没有睡觉了,难怪现在如此疲惫。 12. There is no need to do sth. 没有必要做某事 There is no need to wait for him. 13.?? ?+主句 从句 doubt, without doubt that small no/little/ is There 毫无疑问,……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he will win the game = Without doubt, she will win the game. 14. A is to B what C is to D. A 对于B 犹如C 对于D 。 Air is to us what water is to fish. 空气对于我们犹如水对于鱼。 15. Chances are that …… 很可能…… Chances are that he has already heard the news. 很可能他已经听到这个消息了。 16. ”“ by, going With time by,by/went goes time As ??? ?? ?? ?????,随着时间的推移 As time went by, I came to know how to use the computer.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知道了如何使用电脑。 17. the + 比较级 ……,the + 比较级 …… 越……,越就…… The more you talked, the less attention he paid to you.. 你说得越多,他越不注意听你讲。 18. “倍数”句型: B of n the is A (3)B than adj is A (2)B as adj as is A )1(?? ? ??+++++++++++++倍数比较级倍数倍数

必修一至必修五特殊句式

必修一至必修五特殊句式 《劝学》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4.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5.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6.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7.金石可镂(被动句) 《师说》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学于余 3.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人非生而知之者。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不拘于时 《赤壁赋》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3.何为其然也? 4.而今安在哉? 5.相与枕藉乎舟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3.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5.皆我有也(可以认为都被我所拥有) 《六国论》 1.赵尝五战于秦 2.齐人勿附于秦 3.其势弱于秦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省略 6.洎牧以谗诛 7.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8.是又在六国下矣 9.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苟以天下之大 《阿房宫赋》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函谷举 4.秦人不暇自哀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7.可怜焦土 8.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指南录>后序》 1.为巡船所物色 2.为巡徼所陵迫死 3.予羁縻不得还 4.死生,昼夜事也 5.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五人墓碑记》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6.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7.不能容于远近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9.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0.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非,否定判断 11.斯固百世之遇也固,副词表判断 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14.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15.断头置城上 16.激昂大义 《烛之武退秦师》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2.敢以(之)烦执事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4.是寡人之过也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以乱易整,不武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必须收藏】高中英语特殊句式!

[必须收藏】高中英语特殊句式! 奇速在线教育:https://www.doczj.com/doc/eb18750192.html, 特殊句式包含: A. there be 句型 B. 倒装句 C. 强调句 D. 省略句 E. 插入语 F. 分隔句式 A. there be 句型 1、there be 句型的意义:表示“某处有某物”。 2、there be 句型的时态there is/are ; there was/were ; there will be /there going to be ; 3、there be 句型的特殊用法: there be 不可与have 连用 there be 后的谓语动词遵循就近原则 there be 的反义疑问句为谓语动词+there there +具体的动词使表达更生动 there be 的非谓语动词为若前面的动词后是不定式时,就用there to be 若前面的动词后是v-ing 时,就用there being 4、there be 句型的固定搭配 there is no use / sense / point + v-ing there is no need +to do there is no doubt +that 从句 蔡章兵主编QQ757722345 二、部分倒装(高考考点) 1、由as、though、that、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要用部分倒装或前置 2、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连接词放在句首引起的部分倒装 3、“so(nor, neither)+助动词+ 主语”与“so(nor, neither)+主语+助动词”之间的区别以及与“so + 主语+ 助动词”的句式区别 4、省略if的虚拟条件句以had / were / should开头引起的部分倒装 5、not until 置于句首引起后面句子的部分倒装 6、only 短语置于句首引起的部分倒装 1、由as、though、that、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要用部分倒装或前置,主语是代词时不倒装。句式为:表语/状语/动词原形+as+主语+其他。 Clever as he is,he does n’t study well.虽然他很聪明,但他学习不好。 Child as he is,he knows a lot.虽然他是个孩子,但他懂得不少事情。 注意:表语前的名词无形容词修饰时冠词要省略 Much as I like it,I won’t buy it.虽然我非常喜欢它,但我不买它。 Try as she might, she failed.虽然她试过了,但还是失败了。 =Although she try as she can, she failed . 2、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连接词放在句首引起的部分倒装 表示否定的副词never,nor,neither,

高中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必修1-5)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作动词)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12.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8.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9.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特殊句式练习题

高中英语特殊句式练习题 1.Word came ______ our duties would be changed. A. that B. which C. whether D. when 2.Every year a great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pay a visit to _____ we Chinese call Heaven Lake. A. where B. which C. what D. that 3.A warm thought suddenly came to me ______ I might use the picket money to buy some flowers for my mother’s birthday. A. if B. when C. that D. which 4.When ________ questions in class, one should answer them as clearly as possible. A.asking B.to ask C.to be asked D.asked 5.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we ________ a film in the cinema together as a family.A.see B. had seen C.saw D.have seen 7.After the exam, my teacher told me that failure ____ the mother of success. A. was B. is C. be D. been 8.It was only when I reread his poems recently ______ I began to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A. that B. until C. then D. so 10.Our teacher said to us that the earth _________ around the sun. A. travelled B. travels C. is traveling D. was traveling 12.The Frenchman pointed to the spoon and asked me___to call that in Chinese. A. whether B. where C. which D. what 13.—Dock doesn't know much about computers. —. A.So he did B.So does Mary C.Neither do I D.Nor will Mary 14.Before I left home, my mother taught me ________some simple dishes, such as noodles and garlic with vegetables. A. what cooking B. how cooking C. what to cook D. how to cook 15.Making great efforts to struggle hard in your study,if ______,will possibly lead to your great succes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next year. A. continued B.to continue C.continues D.continuing 16.It was many years ____ American women were given the rights to vote. A. when B. since C. before D. as 17.Don’t worry!There is still a great chance we can make up for the lost time. A.which B.that C.where D.when 18.Her last book sold five million copies and we hope this one will be____popular. A. so B. as C. such D. much 19.--- Will you waste your time and money on that? --- Certainly ________. A. I not B. don’t C. not D. no 20.______, I suppose, and the housing problems for the low-income families could be solved. A. If you double your efforts B. To make some more efforts

必修五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 定语后置 五、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以名词作谓语 对应现代汉语:(名/代)……(不)是……(名/代)①……(名/代),……(名/代)也:夫战,勇气也/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 … ②……(名/代)者,……(名/代)也/(……者也):廉 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④……(名/代),……(名/代):刘备,天下枭雄 ⑤……(名/代)者,……(名/代):当立者,公子扶苏 ⑥此乃、乃、即、此亦、是亦、必、成、皆、则、此则、 此+名(代)+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1、此天子气也 、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亚父者,范增也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此亡秦之续耳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7、今臣亡国贱俘 8、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9、段公,仁信大人也 二、被动句 谓语动作由宾语发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 】 ①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的句意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为+(名/代)+动词:吾属今为之虏矣! 父母宗族皆为(之)戮没 ③为……所……: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若属皆且为所虏/为仲卿母所遣 · ④见+动词(“见”一定是紧靠动词,“见”和动词之间没有其他词语):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渐见愁煎迫⑤见+动词(谓语)+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的时候(类似宾语前置),译为“我”或“自己”,不表示被动)

⑥被+谓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今日被驱遣 ⑦语义被动(主语是处于受动地位时,句子是被动句):帝感其诚 % 1、珍宝尽有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吾属今为之虏矣 4、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三、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 (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③省略宾语:“可烧而走(之)也。

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清单《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清单(广西华南烹饪技工学校整理) 特殊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 ②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 (2)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许之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 ⑤敢以(之)烦执事 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⑦(秦伯)与郑人盟 《荆轲刺秦王》 1、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 ⑤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 (2)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 宾客)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 (3)宾语前置 ①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4)主谓倒装 ①为之奈何(应“奈何为之”) 3、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4、省略句 (1)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无以击轲,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语) (2)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 (4)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5)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 (6)每念(之)常痛于骨髓—— (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 (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8)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 (9)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10)又前而为(之)歌曰(省略宾语) (1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 (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4)比(于)诸侯之列 (15)皆陈(于)殿下 (16)而(按)秦法…… 《鸿门宴》 1、判断句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 (3)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此亡秦之续耳(……)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2、倒装句

广东省中山市重点高中高考英语语法专题演练特殊句式07

特殊句式专题演练七 120. Of the making of good books there is no end; neither ______ any end to their influence on man’s lives. A. there is B. there are C. is there D. are there 〖答案〗C 〖考点〗本题主要考倒装。 〖解析〗句意:(人类)写出好书无终点, 同样它们(指书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无止境!121. I failed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last term and only then ____ the importance of studies. A. I realized B. I had realized C. had I realized D. did I realize 〖答案〗B 〖考点〗考部分主谓倒装。 〖解析〗only+状语或状语从句作状语时主句要进行倒装。本句是only+时间状语, 所以后接的主句要倒装。答案为B。 122. It is these poisonous products ________can cause the symptoms of the flu,such as headache and aching muscles. A. who B. that C. how D. what 〖答案〗B 〖考点〗考查强调句型。 〖解析〗这是一个强调句, 对主语these poisonous products进行强调。这是一个限制性定语从句, 由于先行词是these poisonous products, 关系代词只能是which或that, 备选答案中没有which, 于是选B项that。答案为B。 123. Only in this way _____ to make improvement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A. you can hope B. you did hope C. can you hope D. did you hope 〖答案〗C 〖考点〗考部分主谓倒装。 〖解析〗在含有only+状语的句子中, 谓语动词要进行倒装。只有用这种方法, 才能改善操作系统。译文:只有用这种方法, 才能改善操作系统。答案为C。 124. The old couple have been married for 40 years and never once ______ with each other. A. they had quarreled B. they have quarreled C. have they quarreled D. had they quarreled 〖答案〗C 〖考点〗考部分主谓倒装。 〖解析〗否定句(如该句中的never)在句首时, 应用部分主谓倒装。这类副词有:never ,hardly ,seldom ,scarcely, little等。译文:那对老夫妇结婚已经四十年了, 连一次架也没吵过。答案选C。 125. Only when your identity has been checked, _____. A. you are allowed in B. you will be allowed in C. will you allow in D. will you be allowed in 〖答案〗D 〖考点〗考部分主谓倒装。 〖解析〗only+状语或状语从句作状语时主句要进行倒装。本句是only+时间状语从句, 所以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句式整理

语文特殊句式复习资料整理请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译文。 一.判断句 1.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1).用“……者,……也”表判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任安书》)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逍遥游》)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判断。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斯用兵之效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死生,昼夜事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 是寡人之过也。 君之所知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此天子气也。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也,是社稷之臣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报任安书》) 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 2.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客何为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逍遥游》) 3.用“即”“乃”“则”“皆”“耳”等副词表判断。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报任安书》)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