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涯教育实施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生涯教育的研究地理学科是一门富有活力、多面性强的学科,它具有广泛的涵盖面和深刻的内涵。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宇宙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球气候、水文、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而且对学生的生活、职业规划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生涯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进而帮助学生把握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
第一,地理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职业兴趣。
地理课堂上,通过讲解地球的奥妙,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并告诉学生地球上最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人类依然生存的故事,这些内容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球大自然的好奇心。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意识。
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路的多样性,通过跟踪案例、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职业的特点和所需要的能力。
第二,地理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地理学科注重实践和观察,这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演示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诸多方面。
在探究地球各种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培养综合分析思考的能力,这些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第三,地理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参考。
地理学科深入研究地球本身和地球上的生命领域、人类活动领域。
通过在地理学科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
比如通过学习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等课程,学生可以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国土调查、房地产行业等领域做出贡献。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选择未来职业的参考依据。
2020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未来高中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备受教师、家长和高中生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在学科中提升自己,要求高中生要在学习阶段清晰地了解自我,不断寻找自己的兴趣志向和适合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
本文就针对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涯规划教育渗透途径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施行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和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能力,而缺乏了对高中生兴趣职业的方面的重视和专业指导。
导致很多高中生由于课程的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兴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目的。
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只是把目光放在升学率上,而应该更加关注于学生的生涯规划。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1.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高,手段比较成熟,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志向。
如今,新的高考模式开始实施,取消文理分科,摒弃了单一评价的方式,提倡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这就要求高中生要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不断寻找自己的兴趣志向和学业方向,这样才能在未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保证工作的稳定性以及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可能在工作中激发创新性思维,为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学。
2.地理的学科特征能促进职业生涯教育。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和地域性。
社会上的很多职业都与地理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地理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要养成区域观和人地和谐相处观。
高中地理教师一直坚守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高中生运用正确的观念来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进一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正确的选择。
这一方面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地理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培养了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展现了地理学科的价值和学习意义。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布时间:2021-09-10T11:18:40.28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下作者:杜劲松[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施行,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涯教育,高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做准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涯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未来所需要从事的职业,从而不断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文章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及高中地理教学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规划自身职业生涯。
镇海区龙赛中学杜劲松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施行,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涯教育,高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做准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涯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未来所需要从事的职业,从而不断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文章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及高中地理教学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规划自身职业生涯。
关键词:高中地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策略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后满意率不高等问题,除却薪资待遇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岗位就业方向不契合,在工作中缺乏内动力,而高中阶段的选择决定学生大学专业,进而直接决定就业,因此在高中阶段发掘学生兴趣与潜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地理老师要着力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总结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尽早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兴趣倘若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甚至厌恶地理学习,那么在地理课堂中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疑是空中楼阁。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学习兴趣。
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地理教育作为综合性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地理内容进行教学。
在探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与职业发展有关的因素,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
在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与环保工作相关的职业机会和岗位。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工厂生产和管理过程,参观农田,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参观旅游景区,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和工作机会等。
通过实践活动,如设计城市规划方案、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通过分析他们的选择和决策,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规划,从而相互启发和促进。
教师还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外活动和辅导。
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来校进行讲解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学校还可以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意见,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选择意识。
通过选择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地理内容、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开展课外活动和辅导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职业发展,培养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地理教学作为学科的一种,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相关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课程的生活化、实用化地理教学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课程的生活化、实用化,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讲解农业生产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现代农业的科技力量和市场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前景,了解与农业有关的职业,以及未来从事这些职业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与素质。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很广泛,既有理论知识还有实地考察,尤其是涉及到地球表面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观察、调查、分析等实践活动更是必要的。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如听讲、讲解、研讨、实验、调查、校外教育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积极主动地探究和了解地理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发展信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介绍当前各种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前景等信息,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助于他们更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比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工程师、法律人员、会计等职业比较热门,但是这些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与地理学科还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这些职业的知识和工作的工作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职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前景,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些职业的兴趣与热爱,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专门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基本思想,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和潜能,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
地理学科教学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探究——以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课为例
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被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素质教育教学大纲。作为一个高度跨知识性的学科,地理涉及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的沃土。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了解职业特点、学会选择,并明确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单元活动的标题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部分知识点作为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与职业生涯规划联系最为紧密。
新课导入以视频观看为载体,带领同学们从感官上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视频激发同学们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正式课以丰富多样的图片展示三种技术的实际应用,从介绍内容过渡到就业前景,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一、遥感技术及其职业前景。 遥感(Remote Sensing),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包括红外遥感影像、可见光遥感影像和微波遥感影像。总的来说,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面信息,在大地测量、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自然灾害防御监测、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等方面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因此,对遥感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在未来可以选择与矿产矿业有关的专业。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可以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因此,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也要学好遥感技术。
遥感影像还可以反应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所以环境监测相关专业可以作为备选。
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地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高中中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地理知识。
随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未来做出更好的职业规划。
首先,高中地理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个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积累职业相关知识。
例如,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而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些行业的前景、要求和可行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到各个职业的发展情况,为未来的职业规划积累信息和资源。
其次,高中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职业领域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操作方法,增强他们对职业的敏感度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交通枢纽、调度中心等相关机构,帮助他们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运行方式。
在学习环境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环保站、污水处理厂等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职业领域的实际操作方法,还可以真正感受到职业领域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增强他们的职业敏感度和探索能力,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重要信息和资源。
同时,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教师们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涯教育实施策略
生涯教育理念是由原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在1971年提出,旨在推动学
校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原美国联邦教育署对生涯教育所下的定义:
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并逐一实施,使
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生涯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过怎
样的一种人生”、“怎样过一种好的人生”。高中地理教学有渗透生涯教育得天独
厚的优势,可以从开学第一课、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三个维度的策略指导,激发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
展。
标签:生涯教育 地理教学 渗透
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桥梁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
的特点,其研究对象具有多元化,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的职业种类丰富多
样。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可以渗透生涯教育,通过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树立职业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感知职业,建立科学的职业观;通
过课外实践增强学生职业体验,培养职业的认同感。
一、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职业意识
高中选科前的开学第一课,课标并未作明确的要求,但却承担着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树立职业意识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在高一高二开学第一课帮助学
生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开学第一课教师参照目录对每章节的知识与未来的职业进行联系,以章节内
容为依托对职业种类进行梳理。下表为人教版“必修II”的知识及相关职业领域。
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感知职业,建立科学的职业观
课堂教学是渗透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高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感知职业,
建立科学的职业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可以从灵活运用教材素材
和深度挖掘问题探究两个方面展开职业渗透。
(一)灵活运用教材素材
高中地理教材图文繁多,需要教师对素材进行整合。例如,在人教版“必修
II”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让学
生角色扮演城市职业规划师,生动地呈现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内容、知识技能的要
求、工作价值的体现、工作发展前景等,以便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城市规划师的
职业。
(二)深度挖掘问题探究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比较隐蔽,需要教师对其内容进行深度挖
掘。例如,在人教版”必修II”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的问
题探究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农民工对
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
和对策(解决问题),更要深入剖析农民工外出务工对农村和城市的影响,最终
将人口迁移流动等领域研究运用到农民工现象中。
三、课外实践:增强学生职业体验,培养职业的认同感
课外实践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高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方式,
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野外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高中地理实践主要从学科研学旅行和假期实践
活动两方面着手。
(一)学科研学旅行
学科教师与旅行社制定研学旅行计划,开展研学考察活动,教师讲解学科知
识要点,学生汇报研学旅行成果。例如,借助重庆市周边的旅游资源,开展“用
地理视角审视钓鱼城古战场”研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研学考察分析钓鱼城坚守36
年的原因以及钓鱼城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培养学生对导游、考古学两种职业的
认同感。
(二)假期实践活动
学科教师布置假期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实践报告。例如,假期种植
某种当季的农作物,限制某一因素分组培育,觀察其对温度、水分、光照、热量、
土壤等自然因素的要求,如实记录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某
某农作物成长报告册》。让学生体验农作物的培育过程,增强学生对农业科学研
究的职业认同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涯教育的内涵必将越来
越丰富,同时,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对高中阶段学生未来的职业
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
生涯规划的能力,寻求符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方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涯
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18-12-12].http:
//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