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4.36 KB
- 文档页数: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传统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碳酸盐岩储层逐渐成为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新焦点。
然而,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和变化多样性给其预测和开发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和掌握一些可靠的技术手段,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储量分布,从而指导油田勘探和开发工作。
本研究拟就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成功率以及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基于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现状的综合分析,本研究将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及油气储集规律的研究,综合分析塔河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史、组合特征、岩石学、沉积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深入探讨地层结构、油气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等关键问题。
2. 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参数的评价方法研究,探究常用的物化性参数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分析其对储层预测的影响,为储层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参照。
3. 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及评价,比较不同预测方法的优劣,探究不同预测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对比与评价储层预测结果。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重点对目前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数据和案例的深入分析,掌握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特征、富集规律以及储层预测相关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参数;其次,基于收集的数据和案例,将多种预测方法结合塔河油田的地质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最后,综合分析不同预测方法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从而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计划在拟定好的时间进度表基础上按照下列计划逐步开展:第一周:文献调研和参考文献收集。
第二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及规律的综合评述。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型储集体识别及定量表征李阳【摘要】In Tahe Ordovician carbonat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s, 21 fracture-cavity units were divided by integrating well-seismic data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methods. According to natural energy and the reserves scale, the fracture-cavity units were classified and evaluated. A 3D through-going model of cave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was built by integrating well-seismic data and sequential indicator co-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ve reservoir is the main reservoir in Tahe Oilfield. During drilling and logging, serious fluid loss, drilling tools unloading and drilling time reducing to the minimum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a large cave. The beads-shaped reflection and high abnormal impedance are the typical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of cave reservoirs. Based on this, the spread of caves between wells can be predicted qualitatively. Besides, the reflection energy bodies and high-accuracy coherence cube can quantitatively predict caves distribution between wells.%采用井震联合、动静结合手段,识别出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型储集体21个缝洞单元,并根据缝洞单元储量规模和天然能量进行分类评价;整合井震资料,采用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塔河油田溶洞储集体的三维展布模型.结果表明:溶洞型储集体是塔河油田最主要的储集类型,钻录并过程中出现严重并漏、放空和钻时降至极低是识别大型溶洞的重要标志;“串珠状反射+波阻抗高异常”为溶洞型储集体的典型地震响应特征,据此可以定性预测井间溶洞展布;融合反射能量体和高精度相干体能定量预测并间溶洞展布.【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6)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溶洞;地震预测;缝洞单元;定量表征【作者】李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7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8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目前我国陆上储量及产量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油藏,其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是由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溶洞。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井筒降粘工艺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井筒降粘工艺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塔河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稠油资源基地之一,主要发育在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中。
该油田储量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许多油井存在井筒降粘问题,导致原油无法正常提取,给油田开发带来了很大困扰。
因此,对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稠油井筒的降粘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主要针对塔河油田的碳酸盐岩油藏稠油井筒降粘技术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井筒降粘的原因和特点,明确研究目标。
2.调研国内外井筒降粘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了解其应用范围、效果和不足之处。
3.设计井筒降粘的实验方案,选取适当的稠度原油和井筒模拟物,探究不同的降粘剂、浓度、加入时间等对井筒降粘效果的影响。
4.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最佳的井筒降粘工艺技术,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调研国内外井筒降粘技术现状和进展。
2.分析原油的物性特征和井筒降粘的原因。
3.设计井筒降粘的实验方案,建立井筒模拟装置,选取适当的降粘剂、浓度、加入时间等。
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确定最佳的井筒降粘条件。
5.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井筒降粘工艺技术,使得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减少井筒降粘问题的出现,提升原油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五、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将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工作计划如下:第一年:完成对国内外井筒降粘技术现状和进展的调研,分析原油的物性特征和井筒降粘的原因,设计井筒降粘的实验方案。
第二年: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确定最佳的井筒降粘条件,并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建议。
57塔里木盆地中下统奥陶系作为塔河油田重要的石油储层,油藏储集空间表现为溶蚀的孔隙、孔洞、裂缝及其相互组合,发育程度受多期次构造、岩溶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地质因素,具有埋藏深(5000~7000m)、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具有非规则性、多尺度性。
随着塔河油田开发工作不断深入,塔河油田大尺度缝洞、溶洞集合体越来越少,开发对象逐渐向小尺度缝洞、小溶洞等复杂地质体目标转移,由于小尺度缝洞体隐蔽性强、识别动用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的开发进程和油气采收率的持续提高。
在传统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是以反射波成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倾斜反射归位到真正的地下位置,并使绕射波收敛,展示地下真实构造空间展布。
由于反射波的能量是绕射波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在常规成像结果中小尺度地质异常体绕射信息被强能量的反射体所掩盖。
为了提高对小尺度异常体的识别能力,需要对反射波和绕射波进行分离,对绕射波进行单独成像。
利用地震记录上绕射波与反射波在偏移后的同向轴形态不同,绕射波拟线性与反射波拟双曲性的差异特点,基于平面波分解方法,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地震资料进行绕射波分离,对小尺度缝洞体进行识别,并在塔河油田开展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塔河油田奥陶系正演储层模型绕射波分离效果分析当地震波场经过小尺度地质异常体时(小断层,孔洞等)会激发绕射波场,地震数据中的绕射波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是精细描述小尺度地质异常体的一个重要方向。
根据塔里木盆地某探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实际分布情况,结合测井以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储层位于T74与T76之间,钻井钻穿T74层而未钻穿T76层位。
研究区内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覆盖次数210(15纵×14横),面元尺寸15×15m。
二维正演地质模型中观测系统设计参数:道间距30m、炮间距30m。
根据井旁地震道提取的子波频率为30Hz作为正演子波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小尺度缝洞体的预测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丁立明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摘要:针对塔河油田小尺度缝洞体分布零散、种类复杂、识别动用难度大的特点,常规缝洞体检测技术如反演阻抗、分频振幅、杂乱度等方法不能很好刻画小尺度缝洞体。
云南化工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Apr.2018 Vol.45,No.42018年4月第45卷第4期结合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采取最优化的油藏开发方式,以提高塔河油田的产能,并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指标。
油藏的地质特征复杂,开采的难度系数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达到温油控水的开发目标。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特征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的油藏为碳酸盐岩的油藏,属于复杂的油气藏,给油田的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
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多层孔隙结构,具有多个压力系统,多种介质同时存在。
油藏开发过程中,分析产量变化的特征,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地层能量的变化,优化油田的开发方案,满足油田开发的技术要求。
通过对塔河油田的生产动态分析,确定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有缓慢递减型、快速递减型和间歇生产型等几种具体的情况,分析产量降低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增产措施,提高油井的产量。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储层过早地被水淹,导致油井的含水上升。
因此,采用各种堵水的技术措施,对高出水层位实施堵塞作业,降低单井的含水率,控制含水上升的速度。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的油藏开发过程中,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油井产能下降,需要及时补充能量,才能提高单井是产量,达到油田开发的产能指标。
塔河油田实施注水开发的方式,通过水驱的能量,增加了油井的产能。
因此,加强对油田的生产动态分析,不断调整油田的开发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使其适应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特点,有规律地开发油气,获得最佳的油气产能,为油田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稳油控水措施2.1 实施精细的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结合塔河油田开发的地质特征,实施稳油控水的开发方式,通过精细的地质研究,重新划分开发层系,对应薄差储层的水驱开发,通过加强注水的方式,提高水驱的开发效率。
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加强剩余油的挖潜治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通过重新划分开发层系,对注采井网进行重新的布局,改善井网的密度,通过钻探加密井等方式,形成新的注采关系,防止高渗透层见水,甚至被水淹,而影响到油井的产能。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斜坡断控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韩长城;林承焰;鲁新便;任丽华;魏婷;张宪国;段宏臻【摘要】随着塔河油田主体区潜山风化壳岩溶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斜坡区的内幕岩溶储集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断裂对岩溶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储集层类型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断控岩溶储集层分布规律,探讨了断控岩溶储集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特征。
断裂和岩溶储集层发育规模、期次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多期次继承发育的Ⅱ级和Ⅲ-1级断裂对岩溶储集层控制作用明显。
平面上岩溶储集层沿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垂向上储集层分布在距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0~50和100 m~150 m范围内。
深部岩溶储集层形成作用主要有大气淡水溶蚀作用、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热液溶蚀作用和混合溶蚀作用4种类型,海西早期是断控岩溶储集层发育的主要时期。
%The internal karst reservoirs in the slope area of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karst reservoirs in the buried hills of the main blocks in the field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faults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arst reservoirs . Based on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the paper analyzed control effect of faults upon karst reservoir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nd discussed forming mechanism and evolv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s through study of core , thin sections , logging and drilling as well as seismic data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nt and phases of development of faults and karst reservoirs was revealed during theanalyses .Multi-phased and inherited faults of gradeⅡandⅢ-1 seemed to have a more prominent controlling effect upon the karstreservoirs .Horizontally , the reservoirs distributed as belts along faults; and vertically ,they were observed to occur within intervals 0-50 m or 100-150 m below the top of the Ordovician Yijian-fang Formation .The paper also suggested that these reservoirs were formed mainly by meteoric water dissolution , TSR (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 ,hydrothermal dissolution ,and hybrid dissolution .The Early Hercynian was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ult-controlled karst reservoirs in the field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9页(P644-652)【关键词】断控岩溶储集层;斜坡区;断裂带;奥陶系;塔河油田【作者】韩长城;林承焰;鲁新便;任丽华;魏婷;张宪国;段宏臻【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石西采油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青海事业部,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碳酸盐岩储层是世界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1]。
第25卷第6期2003年12月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OLEUM GEOLOGY&EXPERIMENTVol.25,N o.6Dec.,2003文章编号:1001-6112(2003)06-0729-06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陈强路1,2,钱一雄1,2马红强1,王恕一1(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51;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奥陶系是塔河油田最主要的产层,该文系统研究了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分析了对储集性有重要影响的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热水成岩作用和破裂作用,恢复了碳酸盐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史,提出了储层形成的成岩依据。
关键词:孔隙演化;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2.2 文献标识码:A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凸起中南部,东邻草湖凹陷,西与哈拉哈塘凹陷相接,南面过渡为满加尔生烃坳陷(图1)。
奥陶系是是塔河油田油气的最主要产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原始沉积相带和后期成岩改造的控制,塔河油田奥陶系实现产能的储层与后期成岩改造有关,不同期次的成岩作用复合叠加,形成现今储集体面貌。
研究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微晶灰岩、颗粒微晶灰岩沉积,局部出现台内礁(丘)相及围绕其发育的潮坪相藻粘结灰岩沉积。
中上奥陶统为较深水陆棚相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瘤状灰岩沉积及潮缘相藻粘结灰岩沉积。
区域构造演化表明,阿克库勒凸起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的古凸起。
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构造运动,造成沉积间断和剥蚀,阿克库勒凸起大面积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奥陶统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海西晚期构造运动使本区再一次遭到沉积间断和剥蚀,缺失二叠系,石炭系遭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三叠纪后总体持续沉降接受陆相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