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古潜山式碳酸盐岩油田 【主题班会】
- 格式:pptx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52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计算方法——以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为例闫晓芳;邹伟宏;陈戈;罗宪婴;戴传瑞【摘要】油水界面的确定对储量计算和后期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由于其岩溶孔、洞、缝储集体的严重非均质性特殊地质条件决定了油水关系的复杂性,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用常规的方法很难断定其位置.通过对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单井资料的分析,利用各井动静态资料,分析油藏单元的连通性,在同一个油藏单元内,运用原始地层压力和油层中部深度压力参数,推导出地层流体界面位置的计算公式,进而运用到整个研究区,对整个油藏油水界面进行计算,为指导该区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2(026)005【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油水界面;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作者】闫晓芳;邹伟宏;陈戈;罗宪婴;戴传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3计算油水界面使用的常规方法包括现场资料统计法、实验室测定法以及其他的间接计算法等[1-2],但是对于缝洞型油藏,受缝洞发育非均质性等多因素影响,其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无法用常规的方法确定油区的油水关系,油层静压资料的获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导致使用压力资料来计算油水界面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了探索缝洞型油藏的油水分布,李峰等人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油水界面;李宗宇等[3]人利用地震资料、储层断裂分布以及单井测试资料、开发动态资料提出了判断油水界面的方法;陈青,方小娟等[4-5]人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选取区域压力梯度法、单井压力梯度法和实测法3种方法确定研究区内的原始油水界面。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古潜山顶面特征
乔艳艳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0(022)006
【摘要】海西早晚期构造运动,使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呈古潜山深埋于5300m以下,其上覆志留、泥盆或石炭系等碎屑岩与其碳酸盐呈两套压力系统地层,为确保成功开采奥陶系油藏,准确指导钻井工程施工,对古潜山顶面地层特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乔艳艳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录井轮台项目部,新疆,轮台,84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 [J], 杨宁;吕修祥;陈梅涛
2.塔里木盆地北部"层控"与"断控"型油藏特征——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 [J], 鲁新便;杨敏;汪彦;鲍典;曹飞;杨德彬
3.从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特征看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碳酸盐岩找油前景 [J], 康竹林
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控制因素 [J], 马玉春;王璞珺;田纳新;李丽贤;唐华风;田纹全
5.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 [J], 肖玉茹;王敦则;沈杉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油田留北潜山地热开发综合利用先导试验
张桂迎;李金永;贾稳芝;苗彦平;李高峰
【期刊名称】《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针对华北油田潜山油藏埋藏深、采出液温度高、资源丰富的特点,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开发利用因高含水而未报废的潜山井,通过大排量提液,“以液带油”提高采收率;采出的大量地热水进行地热发电;利用地热水余热资源进行生产换热维温,取代以原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热水炉,节约油气能源,从而达到综合、高效利用地热水目的.
【总页数】5页(P)
【作者】张桂迎;李金永;贾稳芝;苗彦平;李高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河北省河间市,062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华北油田留58潜山雾迷山组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2.留北潜山油藏地热综合利用
3.华北油田留北潜山地热开发综合利用先导试验
4.华北油田留北潜山地热开发综合利用先导试验
5.留北潜山油藏地热综合利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中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碳酸盐岩有利储层预测卢山;汪勇;贾颖超;刘杏;芦丽菲;崔庆庆【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8(053)0z1【摘要】在冀中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利用稀疏脉冲反演识别白云岩,并利用三维地质体雕刻推断白云岩的分布范围,利用波形聚类识别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然后利用振幅属性识别有利相带的孔隙发育区;利用构造曲率、信噪比、相干等属性识别不同尺度的裂缝,并利用玫瑰图和蚂蚁体属性识别裂缝走向及倾向.这些成果为该地区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总页数】7页(P144-150)【作者】卢山;汪勇;贾颖超;刘杏;芦丽菲;崔庆庆【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基于残余岩溶指数的表生岩溶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以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例 [J], 邱隆伟;刘镠;师政;张红臣2.冀中坳陷杨税务潜山中生代挤压逆冲构造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J], 陈树光; 杨德相; 田建章; 侯凤香; 王鑫; 田然; 张建丽; 王盛亮3.杨税务潜山超高温非均质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改造技术 [J], 朱庆忠;高跃宾;郑立军;王孝超4.储层沥青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期次的约束——以冀中坳陷杨税务潜山为例 [J], 田建章;陈勇;侯凤香;田然;张辉;王元杰;刘听雨;冯艳伟;钟升5.冀中坳陷杨税务奥陶系深潜山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黄芸;杨德相;李玉帮;胡明毅;季汉成;樊杰;张晓芳;王元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古水系研究方法及意义刘伟方;郑多明;王洪求;董瑞霞;张喜梅;苗青【摘要】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主要存在地表及地下两种古水系.两类古水系与潜山碳酸盐岩岩溶型洞缝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地下水系控制着大型溶洞的分布,对后期溶洞垮塌、形成顶部大型垮塌裂缝具有重要作用;地表水系在潜山高部位以侵蚀作用为主,在潜山低部位以侧向、纵向溶蚀作用为主,但都能在河床底部及两侧形成较深的溶蚀,并且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由于后期充填物的差异性压实而形成裂缝.同时这两类古水系在演化过程中,都对潜山裂缝起着扩溶作用,以形成更大的岩溶洞缝体系.在潜山区古水系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古地貌恢复法、地震属性法、频谱分解法、分方位叠前裂缝预测法等方法.【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3(018)004【总页数】7页(P75-81)【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潜山;岩溶储层;裂缝型储层;古水系;识别方法【作者】刘伟方;郑多明;王洪求;董瑞霞;张喜梅;苗青【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TE122.3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在形成储层的过程中,主要受两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较大。
一是受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影响,整体抬升并长期接受剥蚀,形成广泛分布的典型岩溶地貌,古水系发育;二是受海西期巨型走滑构造运动影响,裂缝发育。
多期构造运动与多期岩溶作用,以及后期成岩作用的叠加,导致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岩溶缝洞系统非常发育且复杂。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的古水系主要发育于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及鹰山组之中,在这些沉积的地层中,塔中地区地表水系特征明显,但分布范围相对局限,塔北地区则在轮古及哈拉哈塘地区分布较广,水系大多呈树枝状分布,逐级向南汇聚。
第八节辽河油田杜家台变质岩潜山油藏一、构造特征1.潜山构造形态杜古潜山油藏位于辽宁省盘山县西北曙光二区的东部,区域构造位置在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部斜坡中潜山中段,是一个以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为储集层的潜山油藏。
图1.1 杜古潜山油藏基岩顶面构造及井位图按埋藏的时代划分,可将杜家台古潜山归为第三系潜山,其核部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变余石英砂岩及呈脉状侵入的酸性—中性岩浆岩和少量构造角砾岩,局部见到了一些喷出岩类(在部分井中出现了一些火山砾岩,参见岩心照片),但据推断,这些喷出岩可能属于中生界。
披盖层在潜山构造的顶部为第三系沙三、沙四段地层,在潜山构造的较低部位之上也存在一些中生代地层。
地壳的抬升使变质岩长期出露地表,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后,由于构造运动及岩性的差异,造成变质岩抗风化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地形上形成不平整状态,即形成高低不等的古山头地貌景观。
山头形成以后,又经历了长期的沉积间断、风化、剥蚀和夷平改造,于沙四段沉积期,开始整体下沉,山头逐渐低于水面,接受新生代沉积,造成现今沙四、沙三段地层直接超覆于变余石英砂岩之上的古潜山全貌。
从总体上看杜家台古潜山具有以下特点:1.潜山经过地质历史改造后,其顶面构造较为简单,在潜山顶面构造图上,除在西北有一条燕山期发育的NE向断面倾角大致为60°的正断层外,潜山内部无大的断层。
潜山顶面形态近半圆形,为一鼻状不对称山岳,向东南倾覆,东陡西缓。
构造高点位于杜古31井附近,该井进山深度为2026.5m(图1.1、1.2)。
2.在潜山抬升和改造的整个过程中,风化作用贯穿始终,致使潜山受到了强烈的改造。
石英岩发育大量裂缝,这些裂缝构成了有效的储集空间。
侵入岩遭受强烈的蚀变作用。
3.沙四、沙三段砂泥岩地层直接覆盖在剥蚀面上,形成了地层不整合圈闭,同时,沙四、沙三段泥岩又是为油藏提供油气的有效生油岩。
2.潜山内幕构造研究(1)潜山发育史:在对36口新\老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杜古潜山顶面构造图(图1.1)。
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调研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潜山的概念潜山(Buried hills)一词,较早见于赛德尼.鲍尔斯(Sidney . Powers)的论文《潜山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中(美国经济地质学,一九二二年第十七卷),后来,其它地质学家也使用了这一术语,如A . I .莱复生(Levorsen)在其《石油地质学》一书中就提到潜山,系指在盆地接受沉积前就已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来被新地层所覆盖埋藏而形成的潜伏山。
我国1982年出版的《潜山油气藏》(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1982)一书中提出,凡是现今被不整合埋藏在年轻盖层下,属于基底的基岩突起,都称为潜山。
它包括了后期由于基岩块体翘倾,所形成的基岩突起,都称为潜山。
还有一部分学者把潜山油气藏称之为基岩油气藏,如兰德斯(Landes,1960)认为基岩油气藏和一般油气藏的主要区别在于烃源层位于储层之上。
后来一些学者进一步定义为:基岩油气藏位于一个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下的比较老的基岩中,烃源层多数位于不整合面之上,但有少数烃源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储层之上,这种油气藏统称基岩油气藏。
第二节潜山的分类潜山分类有多种多样,主要有按成因、形态、岩性等来进行分类。
一、按成因分为地貌山、构造山和构造—地貌山1、地貌山: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形成的潜山,就是在上覆盖层沉积前,在不整合面上基底就存在地形上突起,并遭受风化、剥蚀、淋滤,后期被年轻的盖层埋藏形成的潜山。
这类潜山的储集体的孔、洞、缝一般都很发育。
2、构造山:主要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潜山,就是上覆盖层沉积前,在不整合面上不存在或仅有微弱的地貌显示,主要是在盖层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于构造变动产生的褶皱、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山或后成潜山。
其特征是潜山侵蚀面与上覆层产状平行,断棱或褶皱的核部是潜山的最高部位。
构造山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断块山和褶皱山,断块山在冀中坳陷较发育,褶皱山尚未发现。
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调研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潜山的概念潜山(Buried hills)一词,较早见于赛德尼.鲍尔斯(Sidney . Powers)的论文《潜山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中(美国经济地质学,一九二二年第十七卷),后来,其它地质学家也使用了这一术语,如A . I .莱复生(Levorsen)在其《石油地质学》一书中就提到潜山,系指在盆地接受沉积前就已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来被新地层所覆盖埋藏而形成的潜伏山。
我国1982年出版的《潜山油气藏》(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1982)一书中提出,凡是现今被不整合埋藏在年轻盖层下,属于基底的基岩突起,都称为潜山。
它包括了后期由于基岩块体翘倾,所形成的基岩突起,都称为潜山。
还有一部分学者把潜山油气藏称之为基岩油气藏,如兰德斯(Landes,1960)认为基岩油气藏和一般油气藏的主要区别在于烃源层位于储层之上。
后来一些学者进一步定义为:基岩油气藏位于一个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下的比较老的基岩中,烃源层多数位于不整合面之上,但有少数烃源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储层之上,这种油气藏统称基岩油气藏。
第二节潜山的分类潜山分类有多种多样,主要有按成因、形态、岩性等来进行分类。
一、按成因分为地貌山、构造山和构造—地貌山1、地貌山: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形成的潜山,就是在上覆盖层沉积前,在不整合面上基底就存在地形上突起,并遭受风化、剥蚀、淋滤,后期被年轻的盖层埋藏形成的潜山。
这类潜山的储集体的孔、洞、缝一般都很发育。
2、构造山:主要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潜山,就是上覆盖层沉积前,在不整合面上不存在或仅有微弱的地貌显示,主要是在盖层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于构造变动产生的褶皱、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山或后成潜山。
其特征是潜山侵蚀面与上覆层产状平行,断棱或褶皱的核部是潜山的最高部位。
构造山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断块山和褶皱山,断块山在冀中坳陷较发育,褶皱山尚未发现。
第23卷第2期古地理学报Vol.23No.2 2021年4月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o)Apr.2021文章编号:1671-1505(2021)02-0359-16DOI:10.7605/gdxb.2021.02.019冀中坳陷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李玉帮1张以明1杨德相1高达2黄芸1曹兰柱1田建章1王帅1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河北任丘062552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摘要碳酸盐岩是冀中坳陷下古生界重要的古潜山油气储集层。
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奥陶系厲于陆表海型台地,进一步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和开阔潮下4个沉积亚相,以及泥云坪、膏云坪、云坪和云质潟湖等1种沉积微相,并构成了4个三级层序(SQ1~SQ4),其中SQ4仅发育海侵域。
奥陶纪首次海侵期沉积的冶里期(SQ1-TST)在区内由北向南发育了开阔潮下一潮间一潮上亚相沉积。
亮甲山期(SQ1-HST)主要发育潮间亚相沉积,局部为潮上亚相。
下马家沟期(SQ2-TST)和上马家沟组沉积晚期(SQ3-TST)分别为第2次和第3次海侵,区内均以局限潮下和开阔潮下亚相为主,局部发育生屑滩和砾屑滩;上马家沟组沉积早期(SQ2-HST)和峰峰组沉积早期(SQ3-HST)以发育潮间和潮上亚相为主,是白云岩的稳定沉积期。
峰峰组沉积晚期(SQ4-TST)记录了第4次海侵,以发育开阔潮下亚相为主,北部地区零星发育潮间云灰坪微相。
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华北地台整体抬升,冀中坳陷奥陶系顶部受到剥蚀,直至石炭纪再次接受沉积。
关键词冀中坳陷奥陶纪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岩相古地理第一作者简介李玉帮,男,1986年生,博士,主要从事岩石学与储层地质学研究工作。
E-mail:yjyjyb@ petroChina,。
中图分类号:P53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of the Ordovician in Jizhong DepressionLt Yu-Baag1Zhaag Yi-Mine1Yaag Ds-Xiaag1Gao Da2Huaag Yue1Cao Laa-Bhu1Tiaa Jiaa-Bhaae1Waag Shuat11Huabei Oilfield Company,PetroChina,Hebei Renqiu062552,China2School of Geosciences,Yangtze bJniversity,WOiaa430100,ChinaAbstract Carbonate rocOe aro ths important burieS-Bill oil aad gae reservoir.in ths Lower Paleozoic in Jizhong Depressioo.Ths reseorcOos show thai ths Orboviciaa dovolopeS oo a typical epicooheeotal plai-form with foot sePimeptare sebfaciss including sepratinal zoos,ietertinal zoos,restricteS sebtinal aad opes sebtinal zoos,whils it was forth s c divineS into11seSimestary micvfacios,such ae muddp-Bolomitic £:,gypseops・Bolomitic dolomitic flat aad dolomits-BominateS laaooo be.h is copstryctep with fooc thVy・oI•yoc sequepcos(SQ1〜SQ4),while sequesco-4ooly dsvolopeS traaseressivo systeme traci.Ths*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06-005)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17E-15)联合资助。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李欣;闫伟鹏;崔周旗;郭彬程;梁坤;张涛【摘要】The buried hill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have experienced over 40 years' exploration. And based on its exploration course and rules, the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y ten years, including scale discovery stage, downturn stage, slow discovery stage and new stage. It is indicated from deep resource study that hydrocarbon resource is abundant and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is based on ample resource. It is shown from current situations that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is unbalanced in types, exploration series of strata, depth and degrees, which provides immense prospecting potential. From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s in Archaean metamorphic rock buried hill in Xinglongtai of the Liaohe Depression and in Wumishan deep buried hill in Niudong of the Jizhong Depression,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will be subsequently conducted in the deeper reservoirs and those below 4 000 m will be the hot spots of exploration. The principal type of buried hills varies from weathering crust to internal buried hill. Central sags and swells are the focuse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internal buried hills. And the exploration presents obvious depression replacement. Attentions are paid on the beaches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and the Liaohe Depression and those areas with low exploration degree. In terms of exploration degree, 26 buried-hill zones present higher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cluding Daxing - Gu ' an, Shubei - Niuxintuo, Changlu, Wangguantun-Wumaying, Yannan, Bijialing, Haiyueand so on. New discoveries will be surely realiz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buried hills.%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历经40余年,通过勘探历程与发现规律分析认为,以10年为一个阶段,潜山勘探经历了规模发现阶段、勘探低迷阶段、缓慢发现阶段,目前正处于新的勘探阶段.深层资源研究证实油气资源丰富,潜山勘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潜山勘探现状分析表明,潜山类型、潜山勘探层系、勘探深度、不同勘探区域勘探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并在不均衡中孕育着巨大的勘探潜力.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与冀中坳陷牛东深潜山的勘探表明,深层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未来潜山勘探深度将不断加深,4000m以下将成为勘探的热点;潜山类型将由以风化壳型为主向潜山内幕型转变,凹中、凹边隆起(凸起)是内幕潜山勘探的重点;潜山勘探发现具有明显的坳陷接替式,黄骅坳陷、辽河坳陷的滩海以及以往受认识局限制约的低勘探程度区将成为勘探重点.通过勘探程度等条件分析,大兴—固安、曙北—牛心坨、长芦、王官屯—乌马营、燕南、笔架岭、海月等26个潜山带勘探潜力较大.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与成藏认识的提升,潜山勘探必将形成一轮新的规模发现.【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2【总页数】6页(P140-144,152)【关键词】潜山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潜力;渤海湾盆地【作者】李欣;闫伟鹏;崔周旗;郭彬程;梁坤;张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渤海湾盆地为大型叠合(或残留)盆地,东临胶—辽隆起区,西接太行山隆起区,南北分别被鲁西隆起区和燕山褶皱带所限,面积约20×104km2,总体上呈不规则的菱形[1]。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岛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特征刘树根;时华星;徐国强;宋明水;覃建雄;徐春华;孙玮【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34)5【摘要】位于沾化凹陷的孤岛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菱形断块山, 边界断裂为多条断层构成的断裂带, 潜山主体构造呈短轴穹隆构造, 潜山为多期构造叠合的继承性隆起构造.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粒间孔和粒间溶孔、铸模孔、砾内-砾间孔和砾内-砾间溶孔、溶洞、溶蚀缝和构造缝、方解石晶簇间孔等.储层基质孔隙度大部分低于2%,孔隙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渗透率从几十个10-3 μm2到0.0001×10-3 μm2,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潜山的生储盖组合为下生上储顶盖型,但油源侧向运移.油气成藏特征有南北逢源、复式立体输导、高凸指向、混源充注、断层控制、缝洞发育、逸顶"天窗"和局部成藏等.由于孤岛潜山长期隆起,潜山顶部位缺失1.84 km2东营组,直接与馆下段砂砾岩体相接,形成一个油气向上逸散的"天窗".这是导致潜山不能大规模聚集油气的重要原因.【总页数】8页(P497-504)【作者】刘树根;时华星;徐国强;宋明水;覃建雄;徐春华;孙玮【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孤岛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系统 [J], 雍自权;刘庆松;刘树根;时华星;宋明水;覃建雄;王国芝;徐国强;孙玮2.济阳坳陷孤岛碳酸盐岩潜山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特征 [J], 孙玮;刘树根;时华星;宋明水;徐春华;徐国强;雍自权3.非碳酸盐岩型潜山油气成藏特征——以济阳坳陷中生界为例 [J], 张青林;任建业4.中国东部超深超高温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发现及关键技术——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牛东1潜山油气藏为例 [J], 赵贤正;金凤鸣;王权;李勖;康如坤;常建华;袁胜辉5.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新认识与新发现 [J], 马立驰;王永诗;景安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S油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分析李卓;郭诚;周立业;赵汉卿;岳红林【摘要】渤海S油田下古生界古潜山发育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储层.依据岩心、薄片观察、地震反演等资料,对渤海S油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古生界古潜山主要发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类型;花岗岩基底及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储层发育;白云石化作用及成岩作用为后期储层物性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和裂缝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9)003【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台地相;白云岩;下古生界;主控因素【作者】李卓;郭诚;周立业;赵汉卿;岳红林【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进入21世纪后,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不断深化,其中古潜山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因具有油气储量大、产量高的特点,成为了各油田企业日益重视的勘探开发项目。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碳酸盐岩储层展布及裂缝预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碳酸盐岩地层格架的厘定、沉积微相、储层特征、裂缝分布及优质储层分布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渤海湾南部陆续发现了一批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如渤南潜山带中部、南堡凹陷潜山带,其中渤南潜山带中部渤海S油田受中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岩性组合复杂等因素影响,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较渤海地区其他油气藏复杂得多[1-3]。
如何在主控因素研究基础上精细刻画、表征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展布及其内部特征将是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