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前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练习【含答案】.doc

史前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练习【含答案】.doc

史前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练习【含答案】.doc
史前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练习【含答案】.doc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填空题

1、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开始的。

2、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匀的感觉。

3、距今2、3万

4、年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装饰品。

5、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

6、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7、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类型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

8、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有人面、鱼纹。

9、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10、甘肃临珧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11、半坡彩陶距今6000年左右。

12、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等。

13、中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余处。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新石器中期文化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及大地湾文化,晚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末期有龙山文化。

14、著名的岩画遗址有内蒙古自治区的阴山岩画和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15、甘肃泰安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二、选择题

1.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末期,其中末期的时间跨度是( D )。

A.约公元前10000至前7000年 B. 约公元前7000至前5000年 C. 约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 D. 约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

2.长城以北较重要的是(A ),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A.红山文化

B.龙山文化

C. 良渚文化

D.磁山文化

3.(C )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重大。

A. 石器

B. 木器

C. 陶器

D. 玉器

4.在彩陶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炭渗入陶器形成无黑如漆效果的是(C )。

A.素陶

B.红陶

C. 黑陶

D. 印纹陶

5.我国古代岩画遗迹较为丰富,较早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初期,较晚的则已进入青铜时代或在公元纪年左右亦即(C )。

A.华夏

B.夏商周

C.汉代

D. 魏晋

6.按不同的地域和时间,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螺旋纹尖底瓶应属于(B )。

A.石岭下类型

B.马家窑类型

C.半山类型

D. 马厂类型

7.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B )具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意趣,这件陶盆是在外壁的上半部用黑彩绘成三尾瞠目张口的单体鱼纹,形成首尾连续纹饰。

A. 网纹船形彩陶壶

B.彩陶鱼纹盆

C. 彩陶盆绘五鱼纹

D.人面鱼纹彩陶盆

8.打制石器是当时人们利用(A)稍加打制而成的生产工具。

A. 鹅卵石

B.天然岩石

C.大理石

D. 花岗岩

9. 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的彩陶类型是(D)。

A. 半山类型

B.马家窑类型

C.庙地沟类型

D. 半坡类型

10. 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常见的器物是(B)。

A. 玉龙

B.玉琮

C.玉蝉

D. 玉铲

第二章:先秦美术

一、填空

1.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优仕达版本:青铜器是指(红铜和锡和铅的合金器物),因为颜色呈青灰,故名青铜器。)

2.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3.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繁多,依照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和车马器几类。

4.殷墟期青铜器大多器壁较厚,流行通体满花,除了底纹以外还在花上叠花,俗称“三层花”。

5.春秋时代对于周天子及其维护者而言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6.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是1923年于河南新郑出土的。

7.1986年对四川三星堆的发掘,从实物上证明了商周时期的确存在着独立的青铜雕塑。

8.帛画《人物御龙图》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巨大龙体占据画面一半以上的空间,奋步疾行的姿态大有冲出画面之势。

9.已知最早的完整的青铜器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爵,俗称“二里头爵”。11.青铜礼器可作为分封、赏赐、战争的见证物,因而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多为颂扬公功烈和庆典赏赐等内容,常用“子子孙孙永宝用”字句来结尾。

12. 司母戊鼎是显存商周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方鼎。

13.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经演化后形成的纹样已经失去怪异的形象特点而变成抽象的几何图形了,在装饰风格上趋于和谐典雅。

14.商人尊神重鬼,以饕餮纹为代表的装饰纹样正是这种崇信神鬼观念的直接体现。

15.西周中、后期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夔纹

、凤鸟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

二、选择

1.青铜器中的精品,也就是说可以作为美术史考察对象的青铜器几乎都是( B )。

A. 乐器

B. 礼器

C.兵器

D. 车马器

2.(B )是青铜器艺术有成熟由鼎盛的重要阶段。

A. 夏代

B.商代

C.周代

D. 春秋时代

3.安阳殷墟出土的(A )是商代后期的代表器物,高133cm,重875kg,是现存商周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方鼎。

A. 司母戊方鼎

B. 偶方彝

C.扁足铜方鼎

D. 饕餮乳钉纹方鼎

4.以生活中的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的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秘的动物纹样,叫(D )。

A. 夔纹

B. 凤纹

C.重环纹

D. 饕餮纹

5.作为春秋时期新的青铜器艺术总体风格标志的是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C )。

A.栾书岳

B.毛公鼎

C.莲鹤方壶

D.王子午鼎

6.以二方或四方连续的回旋形线条组成——( C )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

A.绳纹

B.环带纹

C.云雷纹

D.象纹

7.莲鹤方壶突破了商与西周以来的传统,是一种(C)的新风格。

A.神秘威严

B.理性典雅

C.自由舒展、活泼灵动

D.世俗化

8.帛画《人物驭龙图》出土于(A)。

A.湖南长沙子弹库

B.长沙陈家大山

C.湖南长沙仰天湖

D.河南信阳长台关

9.(A)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独立的主题性绘画作品。

A. 《人物龙凤图》

B.《人物驭龙图》

C. 《车马人物出行图》

D.西汉帛画

10.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B)作品。

A.人物画 B.风俗画 C.山水画 D.历史故事画

第三章:秦汉美术

一:填空

1.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共三座,据考证,墓主人是西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墓中出土的帛画,以1号墓的保存最为完整,绘制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2.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帛画“铭旌”又称“非衣”。从此画的内容上看,其意图是引魂升天

3.所谓画像石,是在石块上雕刻画像而成;画像砖,是在泥坯上模印画像后烧成的砖块。

4.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及其广泛丰富,概括来说,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

5. 武氏祠画像石采用的是阴刻阳刻、面与线相结合的技法。

6.代表四川地区画像艺术水平、造诣最高的是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

7.代表汉代陵墓表饰雕塑艺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一组纪念性大型石雕。

8.霍去病墓中的《马踏匈奴》像,体现出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坚定意志。

9.汉代雕塑艺术中对骏马塑造的惊世之作,即姿态作飞跃奔跑状,三足腾空,只有后足右蹄踏在一只飞鸟上的“马踏飞燕”。

10.汉代瓦当图案丰富多彩,最为流行的是云纹瓦当,是由秦的云纹和葵纹演变而来,而构图更为严谨又富于变化。

11. 四大神兽中,玄武是龟和蛇的组合形象为北方。

12.文字瓦当至汉代已发展为全盛时期。

13.瓦当装饰效果中,鸟首纹尤以“四神”形象最为出色。

14.中国母木构建筑的5种基本屋顶式样,即“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和“攒尖顶”,在汉代已经具备。

15.汉代以人物造型的灯具,最为杰出的是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堪称青铜工艺装饰的出类拔萃之作。

二:选择

1.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全画的内容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上部分为(B)的景象。

A.冥界

B.天界

C. 人间

D.神话故事

2.东汉四川成都画像砖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描绘栩栩如生的劳动生活场面的画像砖是(B )。

A.四骑士

B.弋射收获

C.二桃杀三士

D.虎拉车

3.兼具了绘画、雕刻或浮雕等艺术形式,在泥坯上模印画像后烧成的是(C )。

A.画像石

B.彩陶

C. 画像砖

D.壁画

4.在画像艺术中,故事据《太平御览》卷四一三引,将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夸张性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姿态动作来表现的是(B )。

A.荆轲刺秦王

B.闵子骞失棰

C. 二桃杀三士

D. 弋射收获

5.纪念性石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是(D )。

A.跃马

B. 石兽

C. 野猪

D. 马踏匈奴

6.中国古代青铜雕塑艺术中的稀世珍品是(A )。

A.马踏飞燕

B. 母羊

C. 说唱俑

D. 马踏匈奴

7.“四神”是以四种被神化的动物形象为代表的,其中为东方、为南方、为西方、是龟和蛇的组合形象为北方。(1青龙2朱雀3白虎4玄武)A

A. 1234

B. 4321

C. 3241

D. 1324

8.文字瓦当至汉代已发展为全盛时期,字体皆为( D ),字形浑润遒劲,具有质朴醇厚的艺术风格。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9.汉代的灯具,大都是青铜铸造,有的还通体(A )。

A. 鎏金

B. 镶嵌

C. 金银错

D. 金扣

10.秦汉时期重要的绘画,主要是以(B)的形式绘制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占显著地位。

A. 帛画

B. 壁画

C. 画像石

D.画像砖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填空

1.一般认为丝绸之路是佛教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通道。

2.佛教美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雕塑和壁画。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主要是北朝时的壁画,以讲述本生故事为主。

4.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是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画卷的主题思想有说教性质。

5.《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

6.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巨大: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主观情思投注到客观对象中,使主客体之神完美融合的方法是“迁想妙得”。

7.梁代画家张僧繇吸收一些外来因素,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关系的“凹凸法”于绘画中,塑造的人物和花卉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8.南齐著名的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9.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人,出身士族家庭。

10.陆探微,以图画古今名人肖像著称,他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秀骨清像”,给人以生动传神之感。

11.张僧繇,吴人,约生于南齐时代,主要艺术活动在梁代。

12.绘画理论著作《画评》的作者是顾恺之。

13.绘画理论著作《画山水序》的作者是宗炳。

14. 绘画理论著作《叙画》的作者是王微。

15.绘画理论著作《续画品》的作者是姚最。

二:选择题

1.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的(A )。

A. 古印度

B. 古埃及

C. 中国

D.古巴比伦

2.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是(B )。

A. 克孜尔千佛洞

B. 敦煌莫高窟

C. 云冈石窟

D.龙门石窟

3.莫高窟从十六国时期至隋以前的壁画中,按其壁画的内容划分:向人们灌输佛教思想,宣传佛教教义,具有一定情节性的绘画是(B )。

A. 佛像画

B. 故事画

C. 装饰性图案

D.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4.我国今存最早的刻有制作年代铭文的立体金铜像,其造型具有明显的(D )。

A. 菩提伽耶风格

B. 巴鲁特风格

C. 阿摩拉瓦提风格

D. 犍陀罗风格

5.记载中最早以画佛像知名的画家是(C )。

A. 卫协

B. 顾恺之

C. 曹不兴D张僧繇

6.( B )的绘画创作和“传神”理论,体现了东晋和南朝时期人物画发展的新水平和理论认识的深度。

A. 卫协

B. 顾恺之

C. 曹不兴D张僧繇

7.中国早期人物画的四大家是( C )。

A.曹不兴张僧繇顾恺之陆探微

B. 曹不兴张僧繇顾恺之吴道子

C.

张僧繇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 D. 张僧繇顾恺之戴逵吴道子

8.“画龙点睛”的典故,最早是形容画家(A )作画的神妙。

A. 张僧繇

B. 顾恺之

C. 陆探微D吴道子

9. 谢赫的(A )是以探讨人物画理论为主的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系统的美术史论

专著。

A.《古画品录》

B. “六法论”

C. “传神论” D 画山水序

10.“六法”中的“(A )”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准则,是“六法”之本,是其他五法的必要条件。

A. 气韵生动

B. 骨法用笔

C. 经营位置D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

一:填空

1.阎立本,雍州万年人,其父阎毗和其兄阎立德都是隋唐时期著名工艺家及工程学家,并善于绘画。

2.隋唐时期《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阎立本。

3. 《历代帝王图》是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等级关系的形象反应。

4.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5.《捣练图》的作者是张萱。

6.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7.《海天落照图》为仇英临摹李昭道的作品。

8. 李思训山水画的特点是描绘精工,设色富丽,青绿设色,注意情趣的表达,富有装饰效果,被古代奉为山水画的典范。

9. 古代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10.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古代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至理名言: 外师造化,中得心原。

11. 《笔法记》是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的著作.

12.巨然是董源的学生,它是五代山水画南方画派画家。

13.现存最早的花鸟画《珍禽图》的作者是西蜀宫廷画家黄荃。

14.五代时期著名人物画家有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高太冲,齐韩。

15. 荆浩山水画特点:画北方崇山峻岭,发展唐代水墨技法,全景式构图。

二.选择

1.阎立本的绘画成就最突出的是( C )。

A. 山水画肖像画

B. 肖像画故事画

C. 肖像画历史画 D山水画历史画

2.《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 B )与吐番王松赞干布联姻为绘画背景的。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3.仕女画《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 B )。

A.张萱

B.周昉

C.李思训

D.吴道子

4.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的作者是( C )。

A.张萱

B.周昉

C.李思训

D.吴道子

5.《游春图》是早期山水画的重要移存,其作者是( B )。

A 李思训 B.展子虔 C吴道子 D王维

6.( C )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其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A 李思训 B.展子虔 C吴道子 D王维

7.唐代画家( A )提出古代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至理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A张璪 B展子虔 C郑法士 D王维

8. 《山溪待渡图》作者是( B )。

A张璪 B展子虔 C郑法士 D.关同

9.《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 A )

A.顾闳中

B.周文矩

C.孙位

D.周昉

10.隋代( A )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A.展子虔《游春图》

B.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C.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D.董源《潇湘图》

第一章:

填空1石器工具2对称和均衡3山顶洞人的装饰品4美的观念5绘画6雕塑7新石器时代8马家窑类型9半山类型彩陶10人面11鱼纹12增加自身美感13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14甘肃临洮15六千年16尖状器17七千余18大汶口文化19阴山岩画20甘肃泰安县

选择1、D 2、A 3、C 4、C 5、C 6、B 7、B 8、A 9、D 10、B

第二章:

填空1. 红铜加锡 2西周 3礼器 4乐器 5兵器 6三层花 7礼崩乐坏 8河南新郑9广汉三星堆 10. 人物驭龙图 11二里头爵 12子子孙孙永宝用 13司母戊方鼎 14抽象的几何图形 15和谐典雅 16饕餮纹 17带状花纹 18夔纹

选择 B B A D C C C A A B

第三章:

1.1号墓 2.铭旌 3 祈求死者的灵魂升天 4.画像石 5.画像砖 6.神话传说

7.历史故事8. 阴刻与阳刻9. 面与线10. 东汉后期画像砖11霍去病墓

12.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13马踏飞燕14云纹瓦当15龟和蛇16汉代

17四神18攒尖顶19歇山顶20长信宫灯

二.选择题: B B C B D A A D A B

第四章:

一:1西北丝绸之路2雕塑3壁画 4.佛本生故事5女史箴图

6洛神赋7传神写照8迁想妙得9凹凸法10谢赫11气韵生动12应物象形13经营位置14长康15秀骨清像16梁代17顾恺之18宗炳

19.王微20姚最

二:A B B D C B C A A A

第五章

一.1阎立德2阎立本3等级秩序4成教化,助人伦5张萱6周昉

7仇英 8李思训 9吴道子 1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1荆浩 12董源

13黄筌 14顾闳中 15全景式

二:C B B C B C A D A A

外国美术鉴赏第一课《史前美术》教学设计封面页 课题外国美术鉴赏第一课史前美术 课型欣赏课课时安排1节授课时间 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生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客观评价史前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感知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认识他的价值和意义;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 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独立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鉴赏、思考讨论、分析交流等学习方式,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岩画美术和中国陶艺 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史前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史前美术与当时社会背景、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对史前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对史前美术的审美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鉴赏、思考讨论、分析交流等学习方式,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进行分析,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第一课史前美术 1、史前时期的岩画 2、史前时期的雕塑 3、史前的陶艺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页教学环 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批注 序言 部分 一、导入新课一、展示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课堂常规要求 播放史前美术作品的课件导入课题: 原始人的创造——史前美术 学生了解计 划 学生欣赏感 受古代文明 熟悉本 学期学 习内容 要求 营造学 习氛围 二、讲授新课一、最早的美术——史前美术 提问:同学们,你了解史前是指哪段时 期吗? 史前是指历史学上将文字产生以前的 历史,称为史前时期。 1、岩画作品赏析: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穴岩画 分析《野牛图》、《野马图》、《野猪图》 1940年发现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提出问题讨论: a、史前人类描绘这些动物的目的是为 了审美, 还是具有其他的目的? b、为什么此时人类已经具有如此出色 的表现 能力? 2、史前雕刻作品赏析: 《维林多夫的裸女》和《手持牛角的 裸女》 提出问题讨论: 史前时代的雕刻,多表现为生理特征 十分明显的女性,且体且大多很多,为 什么? 二、中国古代陶艺 在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先人们就已 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思 考并做出回 答。 估计学生会 主动提出疑 问…… 学生思考回 答 问题引 导 激发学 生兴趣 学生自 主学习 思考 拓展学 生思维 问题引 入,激发 兴趣

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授课老师:黄冰容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制作PPT课件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联链接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史前、古埃及美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外国古代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能力目标: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利用教材、图片、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史前美术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史前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史前美术与当时社会制度、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难点是学生对史前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 2、古埃及美术部分的重点,是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追求永生的关系,了解古埃及建筑与雕刻的主要特点。难点是对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的信仰以及宗教观念缺乏了解。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述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查找资料,制作成PPT课件,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类常常把远古的原始社会,比做人类的童年,非常巧的是存留到现代的 最早的两处原始时代的岩画,也首先是给几个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的。(描述两处洞穴岩画 的发现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史前绘画: 利用PPT分别展示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牛》,欣赏介绍法国拉斯科洞穴“牛厅”岩画《野牛、马、鹿》,学生听老师讲解欣赏后从形式、内容、形象等方面讨论总结作品的特点,以及对作品的感受。 作品赏析: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这些岩画所表现出来 的娴熟的技巧以及绘画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现代人也不逊色,但学术界一般认为, 创作这些岩画的动机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一种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比较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相同点: 1、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最早都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它们最早的美术作品出现在旧石器时代。 2、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都主要体现在石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这几方面的文化,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但它们的重要特色都集中体现在新石器代,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不同点: 1、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中国史前美术考古中,尚未发现如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 2、从特色的主要体现来看:中国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于七千年至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陶器在中国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史前社会常见的另一记事方式为刻画符号,它和陶绘纹饰图案一起,是文字的前奏;而欧洲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在洞窟壁画,用工具加饰雕刻的洞窟艺术和岩石艺术。 3、从岩画文化来看:中国早期岩画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的,豪放粗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所有题材中,动物凿刻得最具风采,其手法简练,形象完整,风格质朴,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突出最主要的对象特征;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岩画,完全脱离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中的写实传统,这种状况在中石器时代已经有所预示。欧洲史前艺术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主导趋势是逐步程式化、简括化、符号化,在北欧史前美术中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渐次的演化过程。黎凡特地区写实风格盛行时,也已经并存有符号化艺术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最早产生于地中海东岸,后来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西班牙的南部和西南部,集中了许多几何化、程式化图形的岩壁和洞窟。葡萄牙、西班牙北部也有所发现,同时还出土了雕像、凿刻过的石器以及带有花纹的陶器。

1.简要分析赵孟颜《秋效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绢本重着色,画秋郊平原溪润,林木萧疏,一红衣奚官骑马持竿驱策群马,群马形态生动多样。笔法凝练浑厚,设色典雅,土坡晕染无皴,树干粗笔勾勒,树叶用双勾,作品工整严谨,不同于宋画精密不苟的画风,极富“古意”。 2.赏析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工》 《纺织女工》是一曲劳动人民的赞歌,画家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典故作为背景。画面的中景和前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前景是辛苦的纺织女,中景描绘的是群贵妇,如此对比的手法加重了这幅画的社会意义。画面技艺高超,色彩丰富,光色结合恰到好处,画面前后多处光源,从左右射入房间,形成层层光波的变化,使画面虚实恰到好处,给人以真实感《纺织女工》是17世纪不可多得的杰作。 3.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具雕像奠定了他充满意志与力量的雕塑风格。作品以一个体魄健壮、结实,情绪昂扬而又洋溢着力量感的青年形象,表现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大卫》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 定,是对人的英雄品格的赞颂,是对人的坚定意志和伟大精神的写照。 4.试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取法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画法,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

(2)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 (3)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细微描画,而是把握住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 (4)《富春山居图》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5.简要分析五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 巨然是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开元寺僧。工画山水,师法董源水墨一派而有所发展,所作“淡墨轻岚”,擅长表现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之景《万壑松风图》是巨然的代表作,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画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状之韵。画中屋字,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丰富的绘画技巧。从此画的艺术风格看,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6.试分析阎立本的《步撵图》 此图为唐代画家间立本所画,组本设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 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第一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山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今2.5~1.6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黄河流域 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于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4900年;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约公元前5400~前5100年和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800年。 中期主要一在黄河中游分布甚广、延续时间久长的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为主,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月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属于晚期的有黄河上游的马家窑,约公元前3000~前2050年,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类型。它与仰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 长江流域 早期主要有河姆度文化(其下层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前4600年)和马家滨文化,约

课题名称: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联链接三部分。 史前美术部分,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岩画和人物小雕像。岩画部分主要以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画的发现、特色及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岩画的发现、特色为例介绍。雕刻以维林多夫母神、持牛角女巫介绍的。涉及有关美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因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古埃及美术部分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古埃及美术成就与古埃及人们的信仰和宗教观念有关,本课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了解也对古埃及的历史有所了解。 相关连接部分两河流域的亚述文明起源成就是作为本课程内容的延伸,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感知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2.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鉴赏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倡导身边的人保护文物古迹。

2.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它的奇特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学习、努力探索。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与精美图片相结合、视听结合等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及时进行讨论对比分析,以便集思广益。 三、重点和难点: 1.史前美术重点,史前美术和当时社会制度、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难点是对史前社会基本情况缺乏了解 2.古埃及美术重点,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和观念--追求永生的关系,了解古埃及建筑与雕刻的主要特点。难点对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的信仰和宗教观念缺乏了解。 四、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演示法、讲述法、举例法、对比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a.教师问: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师生共同简单解释)迷底诗人。将人的婴儿时期比喻成早晨,不能直立行走,需要用手来协助走路,如同四条腿;人的青壮年时期比喻成中午,这时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两条腿;人的晚年时期比喻成晚上,这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如同三条腿。如此,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b.师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学答:狮身人面的xx的神话故事。 (老师简单讲述)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

中国美术史教案 第1周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 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概述 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 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美术史与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追寻元青花上的蒙恬将军图 ——论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关键词】: 元青花 玉壶春瓶 蒙恬将军 【摘要】: 通过对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上纹饰的描述,探寻人物故事纹饰出现的原因。并对故事细节进行具体深入分析,企图得出蒙恬将军图背后所表现出的社会环境和器物形成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正文】: 它的淡雅与明快,几百年来被无数人所追捧、喜爱,蓝白两色在窑火的烘焙下勾勒出了这种被外国人誉为“国瓷”的青花瓷。但不得不说的是目前普遍见到的是明清两代的青花,对元青花却是少有人熟知。 其实早在唐代就出现了最原始的唐青花,而 在元至正时期就已烧造出成熟的青花瓷1。可由于 战乱等诸多原因,元青花极其少见。国内所藏元 青花只有100件左右,国外土耳其、伊朗、英国、 日本、美国等地的博物馆所藏加起来也不过200 余件2。其中人物故事图更是少之又少,据张浦生 先生介绍现已知有人物图的元青花只有十多件3。 因此这件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见图1)显 得弥足珍贵,它本身连同上面的纹饰都理应得到 更充分的重视。 从右图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件撇口、细颈、垂 腹、圈足的器物,人们称之为“玉壶春瓶”。(高 20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15厘米)它的轮廓左右是两个相互对称的“S ”型,线条舒缓、流畅,宛若一个清秀的少女。玉壶春瓶通常被用作盛酒器使用,所以名字也就因此得来(据某些专家认为玉壶春应该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恰恰是由于这种独特的造型成就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蒙恬将军的纹饰。 因为玉壶春瓶颈细长,腹部呈香梨的形状,奠定了其作画面积小作和不利于创作大型画面的特点。但我们不得不佩服画工非凡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现象力,他正是利用了玉壶春瓶的造型特点给我们展现了眼前这个精彩的故事。如果把器物平展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幅故事画,画中一共有五个人物,笔者将其分为三部 1 戴洪文《千年古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13页、116页 2 许明 《土耳其、伊朗馆藏元青花考察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41页 3 同上 142页 图1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第一章史前美术 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图彩陶瓮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器高47 厘米、口径 32.7厘米。陶瓮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仵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瓮外壁绘出鹳、盘、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2.黑陶 黑陶工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坏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称彻骨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底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4.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太通上孙家寨。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

并肩携手,欢快起舞。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圈猎野兽的生动场景,或为氏族成员围着火堆欢庆的场面。 5。岩画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上的图画。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东到黄海之滨,西至昆仑山田,从东北的太兴安岭到西南边陲都有分布。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作品分析题 1.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杰出代表。盆内壁绘有两两相对的两种图案,一为口衔两尾鱼、双耳分别饰以鱼形团的圆形人面,有头饰。另一图案为独立鱼纹,简括而形象。画面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其含义目前尚不明确,有图腾符号说、祈求渔猎丰产或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看法。 2.C形玉雕龙。 C形玉雕龙,1 97 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属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囝,头颈鬣飘摇。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3.试析泥塑女神头像作品。 图中所示为泥塑女神头像,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头像与

史前美术 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英国南部巨石栏“斯通亨治”。 是新石器时代巨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关于艺术的起源: 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他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这种观点没有 揭示事物的本质。 游戏说:德国席勒和英国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或审美起源于游戏活动。 巫术说:艺术起源最为盛行的一种理论,英国爱德华泰勒最早提出。巫术分模仿和交感两种,迄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其主要功能是当时原始人用于狩猎前的巫术仪式,就其存在的形式和施行的方式来看应属于模仿性巫术范畴。 古代美术 1、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苏美尔——阿卡德美术:较著名的雕塑《祭祀者群像》《萨尔贡一世投降》《纳拉姆辛石碑》 古巴比伦美术:《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浮雕

亚述美术:艺术遗迹丰富,以宫殿和雕塑最为著名。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 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新巴比伦美术:艺术成就体现在建筑上。 波斯美术:建筑雕塑最具代表 2、古代埃及美术: 古王国时期美术: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 像。 中王国时期美术:神庙建筑、方尖碑、壁画 新王国时期美术:陵墓绘画最显著。另有有神庙《拉美西斯二世神庙》雕塑《埃赫纳吞法老像、那菲尔提提像》,外国美术作品鉴赏重点难点分析一 发表时间:2003-7-26 14:43:33 点击3342 次 第一章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 (一)着重掌握 1.希腊艺术古典盛期美学特征: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是古典盛期希腊艺术的本质特征。古典时期希腊美术崇尚理想主义与写实作风相结合的艺术原则,这时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经典建筑散发着和谐、明朗、端庄的气息;经典雕塑洋溢着庄重、优美、和谐、生动的气息,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2.古代希腊艺术的分期及各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 ①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 a.“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 b.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 c.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以及两种基本柱式。 ③古典时期 a.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 b.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雅典卫城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教学史前美术 第一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山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 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今2.5~1.6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面貌多样,陶器和彩陶 陶器的分类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 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彩陶 一、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 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1(半坡类型

第一课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外国古代艺术,使学生了解史外及古埃及,西亚,墨西哥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2、过程和方法 利用教材,图片,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整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艺术的起源问题分析史前美术的创作意图。 2、古埃及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与其文化情境。 教法选择:讲述、展示、比较 学法选择: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人类常常把远古的原始社会,比做人类的童年,非常巧的是存留到现代的最早的两处原始时代的岩画,也首先是给几个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的。 十九世纪末,一位西班牙工程师象往常一样在一个山洞中勘察,跟随他身旁的小女儿突然惊叫:“牛!牛!”,原来,洞顶和墙上画满了红色、黑色、黄色和暗红色的野牛、野猪等动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1940年的一天,法国南都的几个孩子,钻进一个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寻找一条走失的小狗。结果发现山洞隧道通向一个岩石的大厅,在长达180米的大厅和隧道的洞壁,洞顶上,也是画满了野牛等动物形象,于是隐藏了一两万年的《拉斯科洞穴岩画》与人重逢了。 这些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娴熟的技巧以及绘画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现代人也不逊色,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创作这些岩画的动机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一种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 (看图片分析,从内容、形式、形象、色彩等方面切入并讨论) 史前雕刻最着名的有法国劳塞尔执牛角的女祼浮雕和奥地利维林多夫的女祼石雕像,大约产生于三万年以前,这些雕像竭力夸张突出的是人的性特征,比如胸、腹、腿,不刻画五官,实际用途是作为当时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偶像。 这些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人类最早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创作的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却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在其实用功利属性上。

1、原始社会彩陶有哪些类型?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 的特色。 早期以象生性花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圆底或平底较多,造型风格朴实厚重,纹饰有人面纹、鱼纹、鹿纹等较写实的形象,少量几何纹,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中期以象征性花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代表性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以写实的鸟纹为主,较多几何纹。虚实相生,构思巧妙。晚期以几何形花纹为主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造型有瓮、壶、罐、盆、钵、碗等多种多样,纹饰以黑色和黑红相间的波状纹、垂幛纹和旋涡纹为主,动感强烈。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左右,代表器型有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丰富,稳重大方,纹释以黑色为主,黑红兼用的螺旋纹、锯齿纹、菱格纹等为多,有阴阳双关的效果。马厂类型距今4000多年,代表器型小口折沿宽肩罐,造型高耸稳重,纹饰以四大圆圈纹,方格线纹和蛙形纹为多,风格粗狂简率。 2、试述商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3、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 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 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 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 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 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其彩陶特点:装饰面积大、回旋多变之特色、色调热烈,色彩对比强烈。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迹是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和宁夏固原店河村齐家文化遗址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给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石面口的图画,作者是巫师兼猎人。 青海同德宗日出土的多人舞蹈纹彩陶盆属于马家窑文化中的宗日文化。四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泼墨”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 和"洛阳龙门"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吴伟和戴进。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 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吴有如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 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o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o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 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 D 、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o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o A、荆浩B、关仝C、董源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o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o A、黄公望B、吴镇C、王蒙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B )o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A 顾氏画谱B 程氏墨苑 C 十竹斋画谱 D 芥子园画传 10 、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高奇 D )o A、居廉B、高剑父C、 峰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