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素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378.51 KB
- 文档页数:28
实验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测定一、血清溶血素(抗体)分光光度检测法【实验原理】抗原(绵羊红细胞,即SRBC)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溶血素,即抗SRBC抗体);抗原抗体在体内外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暴露出补体的C1q结合点,激活补体,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
通过检查机体产生抗体的量,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实验目的】掌握血清抗体(溶血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试剂与器材】1.小鼠,绵羊红细胞,补体;2.都氏试剂或蒸馏水;3.试管,吸管,钳子,镊子,微量加样器,水浴箱,分光光度计(540nm)。
【操作方法】1.把SRBC用生理盐水洗3次(1000~2000转/分,5分钟),弃上清,3﹕5(V/V)用生理盐水稀释SRBC浓度约为20亿个/ml。
2.实验前4天,每鼠腹腔注射SRBC0.2ml;3.免疫4天后取血,分离血清;4.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血清(200倍左右);5.取1ml稀释后的血清加入反应管,再加0.5ml10%SRBC,置冰浴中,每管加入1ml补体;6.将反应管移至37℃水浴中,10分钟后再把其移至冰浴中;7.2000转/分离心10分钟,再取上清1ml,加入3ml都氏试剂(或蒸馏水)混匀,10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540mn)测定吸光度;8.另取一试管作测定实验用的SRBC半数溶血时的吸光度值。
取同实验用的10%SRBC0.25ml,加4ml都氏试剂,摇匀,10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结果】按下式计算样品的半数溶血值HC50:样品HC50=样品的吸光度值×稀释倍数SRBC半数溶血时的吸光度值【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冰浴时间,以控制反应时间的一致性。
【作业】计算出样品的溶血素值。
附:二、微量溶血检测法(一)实验原理同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检测法。
(二)实验材料1.小鼠、绵羊红细胞、补体(1:20)。
2.PBS(含Ca2+、Mg2+)。
3.试管、吸管、96孔板、微量加样器、水浴箱、酶标仪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探究论文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探究论文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金葡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革兰阳性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局部化脓性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以及败血症、脓毒败血症等,同时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金葡菌主要通过产生多种致病因子而致病,这些致病因子包括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耐热核酸酶等。
溶血素(hemolysins),又称细胞溶素(cytolysin),是由细菌分泌的能使细胞溶解的毒素,是金葡菌产生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包括α、β、γ、δ4种。
其中α、γ、δ又称作打孔毒素(pore-formingtoxin),即能跨细胞膜形成孔道,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从而使靶细胞代谢紊乱,最终裂解细胞。
而β-溶血素作用机制与其他3种均不同,因此被称之为非打孔毒素。
β-溶血素(β-hemolysins,Hlb),全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1~34位氨基酸(aa)为其信号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
目前国内外对Hlb的研究很少。
已有研究表明,Hlb是一种鞘磷脂酶C,能特异性地水解鞘磷脂,Mg2+的存在能增强其生物活性。
且Hlb在体外具有独特的溶血活性:热冷效应(Hot-cold)溶血特性,即Hlb在37℃作用于红细胞,红细胞不易裂解,随后置于4℃红细胞则能够迅速裂解。
晶体结构表明,Hlb的第149位和287位的组氨酸(H)是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关键性位点,将149或287位的组氨酸(H)突变为天冬酰胺(N)时,Hlb的鞘磷脂酶活性降低。
此外,Medora等还发现Hlb具有结合核酸的活性。
本研究以金葡菌NCTC-8325为模板扩增得到Hlb的全长序列,并构建了野生型Hlb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利用点突变技术构建了突变体HlbH-149-N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获得了Hlb及HlbH-149-N蛋白,验证其溶血活性,制备了Hlb的特异性抗体,并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名词解释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相关名词解释•链球菌: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于皮肤和黏膜上,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咽炎、肺炎、脑膜炎等。
•溶血素O:链球菌所产生的一种溶血素,能破坏红细胞,并引发溶血反应。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一种实验方法,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是否存在对链球菌溶血素O的免疫反应。
试验过程•采血:从被检测者的静脉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分离血清:将血液离心分离出血清,用于后续实验操作。
•制备试剂:制备链球菌产生的溶血素O,用于抗原溶液的制备。
•配制试剂:将血清稀释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用于后续检测。
•孵育反应:将稀释后的血清与溶血素O抗原混合,放置孵育一段时间。
•观察变化:观察反应管中的溶血现象,根据程度判断血清中对溶血素O的免疫反应强弱。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绘制曲线图或计算血清免疫强度指数,评估被检测者对链球菌溶血素O的免疫状况。
检测结果解释•阳性结果:反应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现象,说明被检测者对链球菌溶血素O产生了免疫反应,具有免疫力。
•阴性结果:反应管中无明显溶血现象,说明被检测者对链球菌溶血素O没有明显的免疫反应,缺乏免疫力。
应用领域•临床诊断:用于判断某些感染病的诊断,如链球菌感染、风湿热等。
•疫苗研发:通过检测群体对链球菌溶血素O的免疫水平,评估疫苗的效果和免疫覆盖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用于监测链球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和免疫水平,指导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制定。
以上是针对“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相关名词解释和应用说明。
该试验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病的诊断和评估疫苗效果,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素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孔德壮;张衍海;龚振华;李葳;郑增忍;李玉清;张彦明【摘要】[目的]制备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用LLO重折叠的原核表达产物LLO-his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多克隆及单克隆分离出阳性细胞株后,再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及相对亲和常数;用HBT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抗体亚型;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及标志染色体;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抗LLO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3F5-G3和2B4-C8,其腹水效价分别为1∶(1×105)和1∶(1×107);染色体分别为97±5和93±8条,且观察到标志染色体;相对亲和常数分别为0.49和0.26μg/mL;抗体亚类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单克隆抗体均可与LLO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载体蛋白不发生反应.[结论]获得了抗LLO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8)007【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李斯特菌溶血素O;单克隆抗体【作者】孔德壮;张衍海;龚振华;李葳;郑增忍;李玉清;张彦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26603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5.12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李斯特菌属的代表种,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李斯特菌病。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补体溶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清补体溶血活性的测定方法。
3. 分析血清补体溶血活性与疾病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由一组糖蛋白组成。
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补体系统被激活,发挥溶解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等作用。
补体溶血实验是检测血清中补体活性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血清对红细胞(如绵羊红细胞)的溶血能力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实验原理如下:1. 当血清中存在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时,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 补体系统被激活,产生溶血效应,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
3. 通过测定溶血程度,可以评估血清中补体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绵羊红细胞(SRBC)2. 待检血清3. 磷酸缓冲盐水(PBS)4. 2%葡萄糖溶液5. 吸管、试管、离心机、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绵羊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将绵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配制成2%的红细胞悬液。
2. 待检血清的处理: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按1:10的比例稀释。
3.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2%葡萄糖溶液,实验组加入待检血清。
4. 混合:将2%红细胞悬液与血清混合,充分振荡,室温下放置30分钟。
5. 离心:将混合液以1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6. 观察溶血现象: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记录溶血程度。
7. 计算溶血率:溶血率=实验组溶血程度-对照组溶血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溶血程度较低,实验组溶血程度较高,说明待检血清具有补体溶血活性。
2. 通过计算溶血率,可以评估待检血清中补体的活性。
六、讨论1. 补体溶血实验是检测血清中补体活性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
2. 补体溶血活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待检血清具有补体溶血活性,可能与某种疾病相关。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免疫活性测定王海丽;徐公义;葛长城;赵德明【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6【摘要】[目的]研究四川资阳脑膜炎病例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ZYH33溶血素(suliysin,sly)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融合蛋白生物活性分析.[方法]从sly中获取第230~593氨基酸残基区域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并鉴定,以重组pMD18-T/sly为模板PCR扩增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QE-30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TGl,重组子经PCR、酶切、测序鉴定.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鉴定融合蛋白的抗原性.[结果]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可被猪链球菌2型菌体ZY05719抗血清识别,具有抗原性.[结论]所克隆、表达的溶血素区域可作为猪链球菌的诊断抗原,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总页数】3页(P3604-3605,3614)【作者】王海丽;徐公义;葛长城;赵德明【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相关文献】1.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成熟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与免疫保护性 [J], 倪艳秀;何孔旺;周俊明;汪伟;吕立新;俞正玉;茅爱华;温立斌;张雪寒2.基因工程鼠Muc1-MBP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测定 [J], 方芳;马吉春;高航;赵小霞;周静;宋献美;柳忠辉;台桂香3.重组人MUC1-MB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活性测定 [J], 台桂香;张吉凤;朱迅4.双点突变对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活性的影响 [J], 刘爽;张秀娟;张兴进;宫枫举;潘子豪;马喆;孙学强5.猪链球菌2型Ⅲ型溶血素的研究 [J], 王雅;张安定;李冉;陈焕春;金梅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