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临床经验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临床经验汇总

胡希恕, 中医, 大师, 临床

内容提要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他一生致力干《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该书系统整理了胡老一生的理论建树与临床经验,对于后人学习、研究与运用《伤寒》《金匮》颇多启迪(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参考。

医家小传

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1915

年至1919年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上中学时,喜爱踢足球,无论冬夏,每场皆要大汗、力疲方歇。在其傍观看者常有其国文教师,此时常把几个学生都叫到他的房间喝茶休息。看着精力充沛、活泼可爱的一群学生,内心高兴。尤其是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华,一日,国文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给你们讲中医,你们学中医吧!”“我们学那干啥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国文老师感慨不已;“多像我当年回答老师的劝学啊!”原来国文老师名叫王祥徵(为河北乐亭人,为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看到徽为举中最年轻者,才学横溢,多次劝其学医,皆回答:“学那干啥呀!”后谓曰:“不学医是为不患君!”渐学医。“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对医感兴趣。学中常有病人找太医诊病者,太医故推给徵看,治多效,更精求。徵考取进士后,竞想不到任湖南长沙县长,“是我学长沙耶?”但好景不长,遇辛亥革命,无奈投奔沈阳同学李铁珊处任中学国文教师,并业余行医,名声四振。看到胡希恕等精力充

沛,又为保中医不失传,故决心让他们学医。经多次劝诱,终使胡希恕等四人拜于门下。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讲学,因教授能力极好(遂吸引许多学生就学。

王祥徵讲《伤寒论》脱离脏腑,并主张结合近代科学(要继承,且要弘扬,推祟唐容川、陈修园等的学术观点,如论述膀胱气化以物理学理论解释膀胱为水,肾为太阳之说。大约两年讲完了《伤寒论》。十几个学生中,胡希恕学得最好,并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王祥徵夙愿以偿,若知后生胡希恕成为声誉中外的经方大师,则更含笑于九泉。

1919年胡希恕考入北京通才商业专门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学习。常与人诊病,疗效卓著,尤其是一年疟疾大流行,治一例愈一例,但未想到行医。大学毕业后,1924年至1927年曾在沈阳县立中学、辽阳县立中学、辽宁省立中学任英文教师。1928年至1935年任哈尔滨市电业公司会计股股长、特别市市政局事业股股长、市政公署营业股股长。日本侵略中国,拒为日本人服务,于1936年逃到北京,无奈悬壶行医。解放初期,曾约陈慎吾、谢海洲老中医共同办学,传授中医学术,1952年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做为中医教育试点,开设北泉私立中医学校,系统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内经》《温病》等。自己主编教材,曾著《伤寒论释义》《金匮要略释义》《温病条辨评注》《伤寒金匮约言录》等书。受王祥徵影响,胡希恕教授《伤寒论》不用脏腑理论,同时通过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原文的研究,并参阅中外中医文献,提出了《伤寒论》六经非《内经》经络概念,而是来自八纲的独特概念。1956年人民卫出版社出版了苏联高等院校所用《病理生理学》,受巴甫洛夫

神经反应学说影响,提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是在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一般疾病的通治方法。”胡希恕个人办学(直至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成立,先后培养学员近千人,填补了中医教育这一阶段的空白。

1958年调入中医学院任内科教授、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更忙于临床和教学。名声大噪。刘渡舟评曰:“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暮年仍孜孜不倦于教学、讲座,指导留学生考察团。他最后讲授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全部录音已被日本留学生带回国保存。其经方研究成就,已由其弟子整理成册,著为《经方传真》《伤寒论传真》《金匮要略传真》等书出版。胡希恕一生研究仲景学说,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使世人瞩目的成就,六十年代所做《伤寒的六经论治与八纲的关系》报告,《人民日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日本中医界也称赞胡希恕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治哮喘独特经验

治哮喘不用麻黄却独崇大柴胡汤

刚跟随胡老师学习,常感到其治病用药新奇。

一天,遇到一位久治不愈的哮喘患者(例1),

处方中既无补肾纳气的白果、五味子、肉桂、山茱萸,熟地等,

亦无宣肺定喘的杏仁,麻黄,而用了大柴胡汤加味,

因而问之:“治喘为何不用麻黄?”胡老答曰:“因无麻黄证”又问:“何为麻黄证?”胡老笑而答曰:“这不是一句话能讲清楚的,待在时间再详细讲吧” 当时急待获得答案的学生,不免感到遗憾,但庆幸的是,自此每逢星期天,胡老就给我们讲授他对经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治疗哮喘不用麻黄,而常用大柴胡汤的道理也就应刃而解了。

从六经辨证来看,

哮喘常表现为

太阳病或少阳病,

尤以太阳少阳并病、

少阳阳明并病和三阳并病为最多见,

而且以实证为多见。

中医所说的哮喘,一般多是指临床上的一个症状,以气实多见。

有人观察了哮喘患者,

除了给对证的方药外,

同时采用了控制饮食、

通腑涤肠等方法以消里实,

结果:临床治愈率从20%,30%提高到70%,80%。

元代的朱丹溪提出:“哮主于痰”

明代的张景岳提出:“喘有宿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亦名哮喘。”

都在说哮喘以实证多见。

又据患者平时无咳喘、吐痰、头痛、身疼等症知不在太阳; 哮喘发作时有胸满、胁痛、汗出、咽干、便干等,多属少阳阳明合病;

又据哮喘多发于夜晚,发作时及不发作时皆无咯痰,可排除痰饮为患,这样引起此类哮喘的主要原因当瘀血阻滞。

因此,此类哮喘多呈现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这便是胡老在治疗哮喘时,往往不用麻黄,而常用大柴胡汤加减的主要原因。这里必细强调一下,当然不是说,对所有的哮喘都不用麻黄,当病证在太阳有麻黄的适应证时也必用麻黄,这里仍是强调必须辨方证。

感冒论治

感冒本属外感病,论治也当用六经

感冒又称伤风,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鼻,咽,喉,扁桃腺炎症)。感冒之名何时形成尚无确论,一般教科书说始于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