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玄学的兴盛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摘要: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虽是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但在精神上却是较为自由、解放的,它富于智慧和浓于热情。由

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使得玄学之风大盛,也形成了其重视

个体意志,提倡自由表达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魏晋风骨名士玄学个性张扬

每每一提到魏晋时期,那些诸如“魏晋风骨”、“魏晋情怀”这样的词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相对于汉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悲歌、唐的繁盛、宋的清丽,魏晋作为一个特殊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率性洒脱,玄远放况。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放荡的时代,同时又是精神上最自由最富于情怀的时代。迄今,竹林七贤们那白衣飘飘、迎风伫立的背景还在文人的情思中挥之不去。

一、何为魏晋玄学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融合道家和儒家思想为主的哲学思潮,它所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本末有无的理论。以“清谈避俗”“议而不治”为基本特点。魏晋玄学的兴起极其背后蕴含的社会和思想价值,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肯定和研究的。

二、魏晋玄学兴起的背景

玄学在那个时代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原因。

从政治上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热衷于军事斗争,文人

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这一场场的争斗硝烟中,人民丧亡流徙,中原人口,万不存一。《三国志·魏书·杜畿》言杜恕上疏云:“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1可见当时社会之混乱,生命之无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大夫想要出仕是很困难的事情。并且,除兵祸战乱之外,政治方面的迫害,也是导致文人们隐遁的一大原因,《晋书·阮籍传》曰:“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2当时的政治斗争极为残酷,造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士人稍有不慎就会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惨遭杀害。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得士人的希望完全破灭,为避免罹谤遇祸,不得不消极避世。所以他们只能将自己放到那虚无的玄学世界中去自我陶醉,自我麻痹。

从社会上看,世家大族把持权柄,门第观念是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严重的;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时代。雅量、放达、通脱、清简……数百年的门阀风范,才能发酵成那样一种优雅的风度,才能孕育出那样一种清奇的魏晋风骨。

从思想上看,魏晋玄学的产生是儒道文化合流交融的必然结果。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中国思想界独以儒术为尊,它既是统治阶级的重要工具,又是整个封建文化的代表。可以说,儒学思想文化是和封建统治紧密结合的。老庄玄学的出现导致儒学的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儒学的统治地位崩溃了;文学思想史上的建安时代也随之结束了。另一批重要文人,如何晏、阮籍、向秀等相继出现,文学思想的发展1陈寿.三国志[M].中华书局,1971.第499页

也就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当文人们从经学的束缚中解脱时,便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多元的不同的反思和探索新的出路。也就是说,在儒学并未完全丧失其统治地位的时候,产生玄学的许多因素已经在相互交融,共同作用了,进而成为玄学理论的催生剂。在政权中,儒学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在广泛的士人中,玄学已经悄然成为时代的主流,并有不可阻挡的趋势。其时谈玄命题之广,士人之多,兴趣之浓厚已蔚然成风。

从生活上看,文人们急于想要寻找到心灵自由和精神苦难解脱良药的内心渴望,也为魏晋风骨的产生提供了极好的处女地。在政治斗争当中,帝王将相之家骨肉亲情尚且不顾,文人的命运又能好到哪里去。在这样王纲败坏、政局动乱的时代里,士人常常怀才不遇,胆战心惊。他们内心苦闷而又不敢抒发。空有报国之志,却时时生活的战战兢兢。唯有将自己放到玄学的世界中去自我麻醉,自我放纵,才能解脱其精神上的苦闷。

另外,还有我们必须不能忽略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于东汉时传入我国,在义理上超然物外,且沙门皆居于山林,摒绝俗物。不仅在行为上,而且在思想上,都与隐逸有着千丝万缕的相融之处。因此,名士们与名僧之间往来频繁。《世说新语·雅量篇》云:“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后,二人俱

不介意。”3当时名士对僧人的推崇可见一斑。虽然魏晋的名士们未必就一定将佛法当作宗教,也许只是将之视为玄学,将僧人视为隐士。但佛教思想的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此时大盛的隐逸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魏晋玄学兴盛的表现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他们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并最终蔚然而成魏晋精神———向内,人们发现了心灵自由之美;向外,则发现山川自然之美。的确,山水自有本性,但它之所以有无穷趣灵,与其说是山水本性和道之赋予,不如说是魏晋人的内在的,懂得审美的内心和不断自我剖析,自我问询的追求所赋予。玄学呼唤解放的人格、解放的自我,在这种自我的麻痹与陶醉之下,魏晋士人将内心的郁闷痛苦种种付诸笔尖,一朵朵文坛奇葩应用而生。从曹魏正始年间的何晏、王弼和夏侯玄首开玄学之风始,经过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的傲然而立,再到西晋洛水时代的悠游,最后到东晋兰亭时代的寄情山水、自然而为,各类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留给后人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如阮籍的《酒狂》正是他借琴音传酒意、借酒意发泄心中郁结的愁世情怀,真可谓琴诗酒魂的千古绝唱。

四、当时社会玄学兴盛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重视个体意志的自由表达

牟宗三先生说:“风流者,如风之飘,如水之流,不主故常,而以

自在适性为主,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4”汤用彤先生说:“汉代之齐家治国,期致太平,而复为魏晋之逍遥游放,期风流得意也。故其时之思想中心不在社会而在个人,不在环境而在内心,不在形质而在精神。”5魏晋人摒弃外物羁绊,追求率真人生。他们率性而为,不事修饰,不带面具;真心真情,敢歌敢哭,表现出了那种如风之飘、似水之流的大化逍遥。如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赉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6爱恨之间,何尝半点虚饰?“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7情之所系,一哭而快,何惜男儿泪?无论是名家的评述,还是对魏晋人生活的记录、轶事的调侃,都显现出他们在个性显扬和主体意志的表达方面,近乎极致。他们的率性真情也可见一斑。

(二)、看中才学技艺而忽略品行

结合到当时的大背景来看,魏晋的政治相对无序,不仅整个华夏民族处在分裂状态,而且一个个国家内部也时常发生动乱。名士个体在精神和行为上往往自私自利,寡廉鲜耻,背信弃义,甚至暴戾恣睢。由于自然主义取代儒家名教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此时对人的评价标准和欣赏角度也与两汉有了很大的不同。牟宗三先生在谈到魏晋品评人物的理论著作《人物志》时说:“吾人可知《人物志》系统顺才性之品鉴,既可开出人格

4牟宗三.才性与玄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58页

5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第196页

6刘义庆.世说新语[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版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