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拔管的预防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25
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 事件原因分析意外拔管是指在医院或护理机构中,患者的气管导管(或其他类型的管路)在非预期情况下被拔除的事件。
这种事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受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死亡。
以下是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1.1 人为过失:意外拔管事件往往与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错误操作有关。
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未正确固定输氧管、导管等设备,或者在翻身或运输患者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
1.2 设备故障:在一些情况下,意外拔管事件可能是由于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故障所致。
例如,气管导管的连接处出现松动或破损。
1.3 患者因素:部分意外拔管事件可能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如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者出现意外移位导致导管脱落。
2. 整改措施为了减少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可采取的整改措施:2.1 加强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正确固定设备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潜在的意外拔管风险。
培训内容应定期更新,以确保医护人员始终掌握最新的技能和知识。
2.2 审查和改进现有流程: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对现有的拔管过程进行审查,并根据意外拔管事件的原因进行改进。
确保拔管过程中有明确的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
2.3 强化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已发现故障或缺陷的设备,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2.4 提高患者参与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使其了解到拔管的重要性和风险。
鼓励患者家属在适当情况下提供协助,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观察。
2.5 强化监控和报告机制:建立健全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记录和报告意外拔管事件。
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
以上是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的整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医院或护理机构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意外拔管应急预案第1篇:意外拔管的应急预案蒀意外拔管的预防及应急预案螈意外拔管的预防膈1.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用胶布或固定带。
螃2.每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特别关注。
袃3.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病人:①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主拔管;②烦躁患者可给与适量的镇静剂,使患者保持适当的镇静程度。
腿4.注意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病情,表达对患者痛苦的理解,解释插管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给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
薆5.呼吸机管道应在一定范围内能随患者头部活动而动。
螆意外拔管的处理1.2.羃保持镇静,避免恐慌,安慰病人,通知医生;3.4.薀判断导管脱出程度、患者自主呼吸和缺氧状况:① ②芈导管脱出8cm内,吸出口咽部及气囊上滞留物,放气囊,插回导管,充盈气囊,听诊两肺呼吸音,确定导管位置;③ ④薅导管脱出8cm以上,放气囊,拔出导管,根据病情采取以下措施:吸氧;面罩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面罩接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重新气管插管。
羃气管切开术后48小时内,给予吸氧,窦道没有形成,不可将导管擅自插回,需按气管切开的方法重新置入气管套管。
3.气管切开术后7~10天 ,气管与颈部窦道形成,脱管后易于插进,吸痰,放气囊,重新插回气管套管。
第2篇: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应急预案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应急预案1、当病人意外拔出呼吸机管路时,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通知值班医生,当病人需再次插管时,护士应立即电话通知麻醉科医生,并告知病人的年龄、体重。
2、备好简易呼吸器及加压吸氧的面罩、吸引器、吸痰管。
备好呼吸机,并设定好呼吸机参数。
3、根据心电监测及血气指标,除颤仪备床旁备用。
4、根据医嘱给病人肌松剂、镇静剂。
5、医生给病人加压吸氧时,为防止病人胃肠胀气,要轻轻按压病人胃部,但进食后的病人应先插胃管抽吸胃液,排空胃内容物及气体,防止病人呕吐或误吸。
意外拔管的整改措施意外拔管是指在患者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插管或切口拔出,造成气道堵塞导致呼吸困难和危险情况。
为了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以下是我整理的几个重要的措施。
第一,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医务人员在处理呼吸机插管和切口导管时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能。
因此,医院应该加强相关的培训,包括正确插管的技术要领、常见问题的处理和危急情况的应对等。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自信心,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
第二,规范操作程序和操作流程。
医院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插管和切口导管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标准流程和操作要求。
这包括正确选择和确认导管的位置、安全固定导管、定期检查和维护导管等。
同时,还需要对呼吸机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呼吸机的参数和设置符合患者的需要,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护理管理和监测措施。
患者插管或切口导管后,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松动、位置是否正确,及时处理松动导管或不适感的情况。
并且,需要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定期翻身、吸痰、抽血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和导管畅通。
第四,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
患者和家属是患者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他们需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并提高对插管或切口导管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医院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进行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使他们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
第五,加强设备和环境管理。
医院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呼吸机和监测设备,确保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同时,需要保持插管和切口导管的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和湿滑环境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意外拔管的发生,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护理管理和监测、提高患者和家属安全意识、加强设备和环境管理等措施,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预防意外拔管的教育宣传预防意外拔管的教育宣传1. 引言意外拔管是在医疗环境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进行预防意外拔管的教育宣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预防意外拔管的重要性、常见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宣传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
2. 预防意外拔管的重要性意外拔管可能导致患者呼吸道阻塞、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相关的并发症。
这些后果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责任。
预防意外拔管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改善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3. 常见的意外拔管原因意外拔管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3.1 不当插管或固定技术:插管和固定是防止拔管的重要环节,不合格的操作可能导致管道脱落。
3.2 患者的不适或不安:某些患者可能出现不适感或焦虑,导致他们主动拔管。
3.3 护理不当:护理人员在观察和日常护理中的疏忽也可能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
4. 教育宣传的重要性教育宣传是预防意外拔管的关键举措之一。
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教育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可以增强他们对意外拔管的认识,并有效地减少其发生。
5. 教育宣传的目标教育宣传的目标是:5.1 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意外拔管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
5.2 增强患者和家属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他们在预防意外拔管中的重要性。
5.3 强调医护人员在插管和固定过程中的专业性和谨慎性。
5.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获知患者的不适感受以及需求,进而减少拔管风险。
6. 教育宣传的方法教育宣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6.1 书面宣传: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子等,将意外拔管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患者和家属。
6.2 口头宣传: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告知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
6.3 视频教育:制作教育视频,演示插管和固定技术,并强调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预防及护理在临床抢救工作中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时有发生,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是指患者气管导管自行滑脱或者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当然包括医护人员在操作不当时引起的。
非计划性拔管是留置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通过对气管插管牢固妥善固定,加强做好气道管理,对不合作患者采取适当合理的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心理沟通,使用适当的镇静药,能很好的避免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发生。
标签: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机械通气能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临床上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对意外拔管的预防,适当的肢体约束、适度镇静、充分沟通、正确固定气管套管及呼吸机管道、选择适合的气管套管型号和置管深度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和及时处理意外拔管。
1 加强心理护理清醒患者因环境陌生、机械通气、有创插管等诸多刺激,极易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把各种管道带来的不适看做是疾病加重的因素,加之不了解相关的医疗知识,而自行拔管。
首先对清醒患者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和封闭式管理的意义,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
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必要性和暂时性,讲解自行拔管的后果,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尊重患者,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
2. 解除沟通障碍沟通障碍时,患者会体验更多的负性情绪反应。
告知患者无法说话只是暂时的,教会患者使用手势语来表达简单的生理需求,如要小便,向下伸出小手指;要大便,向下伸出大拇指;想喝水,一手握空心拳形成杯状;肚子饿,用双手合成碗口状。
较复杂的需求或感受则通过写字板书写来表达,无书写能力者,提供图文并茂的卡片。
3 .有效的固定气管插管外固定的牢固性是防止意外拔管的重要保障。
牙墊不仅可防止患者咬合气管插管,还起到协助导管固定的作用,气管插管首先要与牙垫固定牢固,然后依附牙垫进行外固定。
气管插管置于牙垫一侧的浅凹槽内,取两条胶布,一条从患者左(或右)上面颊开始粘贴,然后绕牙垫和气管插管三圈后止于另一侧下面颊。
意外拔管的整改措施摘要意外拔管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气管导管或其他插管器械意外脱出的情况。
意外拔管可能导致患者窒息、窒息、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本文将讨论意外拔管的原因,以及承担责任的各方的责任和建议的整改措施。
1. 意外拔管的原因意外拔管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问题,常见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a.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的不配合,例如不合作的姿势调整、不理解医护人员的插管操作。
•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导致患者无法理解和配合操作。
b. 技术操作因素•插管固定不牢靠,如使用不合适的固定设备、没有固定导管等。
•插管技术不熟练或不规范,导致插管过程中出现错误。
•技术操作中的疏忽,如没有及时检查插管是否固定等。
c. 护理操作因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和监测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患者自拔的行为。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教育不到位,无法使患者了解拔管风险和应该如何配合。
2. 承担责任的各方的责任在防止和整改意外拔管问题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责任方:a. 医疗机构责任医疗机构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插管操作的技术规范、设备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 建立健全的插管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位插管操作人员都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 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插管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意识能力持续提高。
- 提供合适的设备和工具,确保插管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b. 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等。
-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插管教育,让患者了解拔管的风险和应该如何配合。
- 对患者的插管固定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监测,确保插管的安全性。
- 及时发现和报告患者可能出现的拔管风险,协助医护人员采取措施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c. 患者及家属责任患者及家属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 配合护理人员的插管操作,保持合适的姿势和配合插管的过程。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应急预案一、定义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是指患者在使用气管插管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插管意外脱落或拔出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估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此类事件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导致拔管的因素。
三、应急预案1. 立即评估患者情况:一旦发现气管插管意外拔出,应立即评估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如果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应立即进行面罩吸氧或重新插管。
2. 重新插管:如果患者的气管插管意外拔出,医护人员应尽快重新插管。
在重新插管前,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避免误吸。
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插管型号和深度,确保插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通知医生:在处理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事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4. 记录事件经过:对于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事件,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事件的经过、处理过程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这有助于分析事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保障患者的权益。
5.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针对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事件,医护人员应分析原因,如插管固定不牢、患者躁动等。
采取相应措施,如改进插管固定方法、增加患者约束等,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气管插管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四、预防措施1. 充分告知和沟通:在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前,医护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插管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及家属理解并配合插管的护理工作。
2. 合适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使用胶带、绷带等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
定期检查固定情况,确保插管的稳定性。
3. 适当约束:对于可能产生躁动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如使用约束带等。
确保患者在插管期间保持安静,减少拔管的风险。
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引言在医院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中,非计划性拔管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非计划性拔管指的是患者在未经医疗人员允许的情况下,意外地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气管导管或人工气道拔出。
这种情况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对于手术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1.1 患者因素患者因素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可能因为焦躁不安、烦躁或意识不清而主动拔管;或者咳嗽、呕吐、窒息等意外事件导致气管导管拔出。
1.2 医疗设备因素一些医疗设备的问题也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比如气管导管位置不佳、气囊漏气、气囊充气不足等;在患者移位或翻身过程中,错误的操作也可能导致气管导管意外拔出。
1.3 护理操作因素护理操作的不当也是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操作疏忽,没有注意到气管导管的异常情况;或者在气管导管固定带的固定不够牢固,患者随意移动时导致气管导管脱落。
1.4 应激和疼痛手术后患者身体疼痛和精神压力较大时,会出现焦躁不安、烦躁不安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1.5 人为因素一些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值班疲劳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2.1 加强患者观察在手术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后,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呼吸情况,一旦发现患者焦躁不安、烦躁或出现窒息症状,及时进行处理。
2.2 定期检查气管导管定期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气囊是否漏气、固定带是否牢固等,确保气管导管的正常使用。
2.3 安全固定气管导管在手术过程中要增强气管导管的安全固定,选择适合的固定带,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固定。
2.4 加强患者宣教对于手术患者,要加强气管导管使用的宣教,告知患者气管导管的重要性以及不允许私自拔管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5 减轻疼痛和焦虑手术后要积极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尽量减少因此引起的焦躁不安和烦躁情况。
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 事件概述意外拔管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非预期的气管导管拔出情况,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2. 原因分析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原因相关:2.1 技术操作不规范意外拔管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不规范所导致,例如拔管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2 设备故障或损坏拔管事件也可能与气管导管本身存在的设备故障或损坏有关,例如导管固定装置松动或破损。
2.3 管理不严格医疗机构对气管导管的管理不严格,例如未能对导管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也可能导致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
3. 整改措施针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3.1 加强操作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气管导管操作的培训,明确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提高操作技能和意识,减少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意外拔管事件。
3.2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完善的气管导管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气管导管的固定装置、连接部件等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导致的意外拔管事件。
3.3 强化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气管导管的管理,建立严格的文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确保导管的备案、使用、更换等工作的规范和记录,从而减少管理不严格导致的意外拔管事件。
4. 结论通过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我们确定了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故障或损坏以及管理不严格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了加强操作培训、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强化管理制度等整改措施。
实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安全保障,降低潜在的风险。
以上是对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的简要描述,请相关人员积极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重症医学科(ICU)已经成为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术后、重病缠身以及生命垂危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接受ICU的治疗,并可能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然而,重症医学科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常会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心肺骤停等危险状况,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这种情况。
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但是最常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原因重症医学科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可能会出现机械原因导致呼吸管脱落,例如管道插入不深、管道固定不牢、气管插管空气漏气等。
如果呼吸管道长时间脱落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肺萎陷等严重后果。
患者因素患者因素是造成呼吸管意外拔出的主要原因。
例如,患者渴望说话、不安或者烦躁可能导致他们试图拔掉管道。
躁动、烦躁、混乱或意识混乱的情况也可能导致拔管。
护理不当不当的操作也是导致呼吸管意外拔出的原因之一。
例如,经常移动患者、调整床位或维护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可能会导致气管插管锁定装置松动、皮肤磨损或灌注液浸泡等情况。
静电静电也是在重症医学科患者身上发生的一个共同原因。
静电可能会损坏呼吸管或气囊并导致呼吸管意外拔出。
如何预防和处理患者意外拔管在理解了意外拔管的原因后,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并应对这种情况:更好的设施和工作流程更好的机械设备和操作流程是防止意外拔管的最佳措施。
这包括使用满足质量标准的设备,每位患者都要有定期检查和测试,设立质量跟踪机制。
心理疏导重症医学科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焦虑、或其他原因而试图拔掉管道。
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要加强患者教育,告知患方拔管可能带来多严重后果,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护操作的必要性。
更好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技能培训和操作标准控制,以确保正确安装和定期检查呼吸管道。
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皮肤,防止出现水肿、疼痛以及皮肤磨损等紧急情况。
如何预防深静脉导管意外拔管现象的发生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中会出现意外拔管。
造成这种现象有导管的因素,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也有护士操作的原因。
选择合适的导管、规范护士操作流程、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加强巡视和观察、做好导管的日常维护工作、医院应加强对置管的管理就能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保证置管的安全性。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静脉导管的留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
它的优点在于穿刺点易于定位,导管插入时不需缝针,不需局部麻醉,插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而且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
它既可减轻化疗对患者置管周围血管的破坏,保护上肢血管网,又可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1]。
这项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临床中出现意外拔管的现象。
为此,分析深静脉导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改进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69例,其中男245例,女124例。
年龄19~80岁,平均50岁。
其中肺癌35例,胃癌57例,肝癌62例,乳腺癌192例,妇科恶性肿瘤23例。
在治疗中,共发生意外拔管4例,占1.08%。
其中留置单腔深静脉导管319例,意外拔管发生3例,占0.94%;留置双腔深静脉导管50例,意外拔管发生1例,占2%。
2意外拔管原因分析2.1导管的因素导管作为一种置入物,由于其粗细、质地、导热性的不同,对患者体内组织的刺激性也不一样。
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在外科护理中,胃肠减压是一项重要的措施,胰腺炎、胃肠道手术的治疗均需要胃肠减压,有效的胃肠减压可提高疾病预后效果,据此加强胃肠减压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就目前来看,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原因诸多,笔者将对主要原因重点分析,提出一系列护理对策。
1.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1.患者因素引发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的原因相对较多,从患者方面来分析,首先置管后不适是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在自行拔管中占38.1%,患者在置管后因插管引起咽部异物感以及鼻黏膜损伤而感觉疼痛,并将胃管自行拔出。
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中神志恍惚、乱动,无意识状态下将胃管拔出,另外患者手术后,因监护仪以及引流管的放置,导致患者翻身顾此失彼,将胃管意外拔出。
1.护理人员因素从护理人员方面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胃管固定不牢,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油渍污染从而失去粘性,尤其是患者在更换体位时将胃管意外牵出。
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宣教不到位,对胃管保护的方法普及不到位,致使患者与家属对胃管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知。
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轻,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更换患者体位,开展口腔护理时,动作不当导致胃管被牵拉脱出。
1.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预防措施综上,笔者对导致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详情如下:1.做好心理指导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与宣教,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力度,在置管前对相关疾病知识向患者讲述,明确胃管留置的重要性,提前告知患者插管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采取合理体位,避免牵拉胃管,保持胃管的通畅。
同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比如通过手势,纸笔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将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接触到的地方,增强安全感。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知识宣教,强调意外拔管可造成的伤害和不良后果。
1.对胃管妥善固定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胃管妥善固定,采取“T”形固定法,并将胶布以“一”字形固定在患者鼻翼两侧,“T”字形固定于胃管上,使用6×7CM的舒可贴平整的张贴在大腿内侧1/3处,然后使用外科强力胶布,(剪规格:宽2.5cm,长6cm),在中间剪一小孔后用细小绳子把尿管固定在舒可贴上方,注意360°高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