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滚翻微课设计(王雪梅)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校:班级:三年级老师:教学内容1、前滚翻2、拓展练习:前滚翻接力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该技术动作的基本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95%以上的学生前滚翻时能做到团身滚动、控制好平衡,能够较标准的完成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滚翻能力。
3、身心健康:通过本课学习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发展,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亲身体会成功的快乐。
4、社会适应: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课的部分相应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教法及教学措施开始部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大脑皮层兴奋,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询问特殊学生,并检查学生的穿戴是否和标准4、提出本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1分钟1、体委组织整队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整队集合:四(或两)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
为下一个阶段学习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热身阶段:简单的动物操方法:全体同学按顺时针行走,边走边做.专项准备活动8分钟1、教师讲解示范a.小鸟展翅b.鸭子走路c.老虎吃刺猬的游戏2、教师领做要求:精神饱满,队形整齐。
基本部分基本相应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教法及教学措施1、老师先示范前滚翻,后通过学生的示范让学生回答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什么?2、教师讲解示范完整的前滚翻动作,和保护与帮助地方法。
3、让学生一起学练动作23、4、4、4、分组练习,把集合队形四行(或两行),分为4(或两)组练习,由组长负责保护帮助进行练习。
5、教师巡回指导,指出正误,并进行对比。
6、学生学习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在保护与帮助下做前滚翻练习。
7、学生练习时注意动作技术较差的同学,鼓励他们,使他们对练习产生兴趣,并进行有针对性辅导。
让学生掌握前滚翻技术动作并学会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
练习时注意保护,避免学生受伤。
1、前滚翻动作方法:由蹲立开始,两手撑地,重心前移至两手上,同时两脚用力蹬地,提臀、屈臂、低头含胸,顺势经后脑勺、肩部、背部、臀部向前滚动,上体及时跟进,手抱小腿成蹲立(团身)。
前滚翻教案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体操单元,具体内容为前滚翻。
前滚翻是体操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体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作要领的掌握,特别是翻滚过程中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重点:前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操垫、哨子、计时器。
2. 学具:运动服装、运动鞋、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引导学生进入运动状态。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分解动作,并进行示范。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组织学生在体操垫上进行前滚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前滚翻比赛,评选出动作最标准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前滚翻动作要领:身体成蹲撑姿势,两手撑地,两脚跟提起。
头部、颈部、腰部、腿部依次用力,向前滚动。
滚动过程中,身体保持紧张状态,脚尖向上。
2. 前滚翻注意事项:保持动作连贯性和稳定性。
注意身体协调性,避免受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一篇关于前滚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在本节课中,我学会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前滚翻的技巧,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性,以及动作连贯性和稳定性的必要性。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2. 作业题目:拍摄一段自己完成前滚翻的视频,至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动作要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课题:前滚翻内容:1、前滚翻技术2、游戏:“障碍接力跑”学习阶段:水平二 (四年级) 授课教师:李晓鹏工作单位: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体育学科公开课教案小学体育公开课《前滚翻》教学设计单位: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执教人:李晓鹏学习阶段:水平二(四年级)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师生共同愉悦的学习,活动氛围。
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滚翻必须团身紧,只有像球一样,才能滚的好,才能有利于保护自我.2、技能目标:70%-80%的学生熟练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
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通过模仿性、创造性练习和游戏练习,进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格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
他们都比较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
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她们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四、教学内容安排根据课题“前滚翻”这一学习目标选择了两个教学内容:1、前滚翻:70%-8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
在练习中,逐步了解和掌握蹬地、屈臂和低头含胸团身向前滚动的正确方法,发展身体的灵敏素质,提高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
2、游戏:“障碍接力跑”。
通过游戏,培养勇敢、自信、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前滚翻的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两臂撑推用力平均,用头的后部着垫,滚动团身紧,顺势起立。
六、教材分析与结构程序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水平二的水平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从而发展学生灵敏和协调能力。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掌握前滚翻的基本技巧。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前滚翻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2. 难点:前滚翻的团身动作和滚动技巧。
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教师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对前滚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前滚翻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3. 教师示范前滚翻的团身动作和滚动技巧,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4. 学生分组练习团身动作和滚动技巧,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5. 学生进行前滚翻动作练习,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
三、巩固部分(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前滚翻接力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放松部分(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缓解肌肉疲劳。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观察学生的前滚翻动作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动作技巧和协调性。
3. 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敢、自信的态度。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掌握前滚翻的技巧。
前滚翻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主题为“前滚翻”。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前滚翻:通过图片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前滚翻的基本动作结构。
2. 基本技术动作学习:学习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掌握前滚翻的技术要点。
3. 安全教育:强调前滚翻时的安全注意事项,预防运动损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敢、自信的品质。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前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重点: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确保动作安全、标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操垫、教学图片、示范视频。
2. 学具:运动服装、运动鞋、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展示前滚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前滚翻的动作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强调动作细节。
示范前滚翻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动作质量。
4. 技能巩固与拓展(10分钟)设置障碍物,让学生完成前滚翻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引导学生进行前滚翻接力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瑜伽、拉伸。
六、板书设计1. 前滚翻动作要领:身体成蹲撑姿势,两手撑地,两脚蹬地。
身体向前滚动,头部、肩部、腰部、腿部依次着地。
滚动时,保持身体紧绷,动作连贯。
2. 前滚翻安全注意事项:保持场地平整,避免头部受伤。
动作过程中,注意呼吸顺畅。
遵循教师指导,切勿盲目尝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前滚翻动作,拍摄视频并至班级群。
2. 答案:学生完成前滚翻动作,动作标准、连贯,视频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社团,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
初中体育微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姓名学科体育教龄26年微课名称《鱼跃前滚翻》视频长度6分25秒录制时间知识点来源学段:七年级(全一册)学科:体育教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内容《体操类运动》中的“体操类运动的基本技术——鱼跃前滚翻”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前滚翻运动,对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全身协调配合技术及注意事项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前滚翻、远撑前滚翻,学习鱼跃前滚翻,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时空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特色介绍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课程器材三张100cm*180cm体操垫子,三张60cm*60cm体操垫子,教学视图。
设计思路先复习前滚翻、远撑前滚翻,在此基础上引入鱼跃前滚翻,由易到难,逐步掌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蹬、摆、跃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衔接,动作的连贯性;教学难点:跃和撑腰结合,蹬越的高度、远度,远撑后团身滚翻的技术动作。
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一、片头体操类运动是力与美的象征,学习它能让人变得更加勇敢和乐观。
下面我们来学习体操运动项目《鱼跃前滚翻》的基本技术动作。
15秒二、教程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1. 展示鱼跃前滚翻的教学视图。
2. 回顾练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为引入鱼跃前滚翻作铺垫。
(1)鱼跃前滚翻是在前滚翻的基础动作上增加鱼跃腾空动作形成的。
前滚翻动作技术的口诀:一蹲,二蹬,三低头,团身前滚像圆球。
(2)改变一下前滚翻的起始动作,把双手支撑点适当前移,身休6分钟重心抬高,完成前滚翻,即远撑前滚翻的基本技术动作。
(3)在垫子前摆放一个适当高度的障碍物,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跃过障碍物来完成远撑前滚翻,这就是本课学习的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
教学过程二:动作讲解与演示1. 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提重心,双臂摆,蹬地跃起手前伸,臂缓冲,腰收紧,低头含胸团身起。
我们也可以把它概括成四个字:(1)蹬:半蹲姿势开始,重心前移,两臂前摆,同时两脚蹬地。
(2)跃:在两脚蹬地的同时,向上跃起。
前滚翻教案二、教材分析:前滚翻,选自人教版体育教材。
通过练习前滚翻书,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素质,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开展。
同时让学生知道前滚翻也是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兴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喜欢游戏和歌舞等特点。
在课的设计中以“兔子舞”的音乐进行热身和辅助教材练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兴趣盎然、情趣高涨,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前滚翻是体操的根本动作,是学生喜爱的运动工程,本课重点是团身,难点是蹬地、低头、团身动作连贯协调,因此,本课选择情景教学下讲解法、分解法、和做法,利用故事和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师生互动,学生间互评、互助。
使他们“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正确的前滚翻动作的滚动方法,90%的学生能够完成前滚翻团身动作,努力做到连贯、圆柔、方向正。
在运动中体验成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比拟、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游戏中,完成低头、团身等动作要领,通过多种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功体验。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创造练习和游戏练习,培养学生体操意识,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蹬地、推手、团身紧。
2、教学难点是滚动圆滑,动作协调六、教学方法: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练法、小组互助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七、需要注意的地方:前滚翻教学,要严格限制学生携带尖利物件上课,以确保练习平安。
要重视教学组织工作,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练习常规,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练习场地设备〔如垫子等〕,并在练习中表现出对同伴的尊重和关心,不阻碍他人参加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单膝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托肩,一手压小腿,必要时扶腰、背,帮助成蹲撑。
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描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理解动作的结构和关键步骤。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并具备一定的腾空能力和滚动圆滑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模仿、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速度、协调性和下肢力量。
2. 培养学生的交流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 有腾空,前滚圆滑。
难点:- 撑垫屈臂有控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 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
- 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10分钟)1. 专项准备活动:- 花样跑:学生成两路纵队,进行变向跑、交叉跑等练习。
- 扩胸运动:学生成四列横队,进行扩胸、体转等动作。
(三)基本部分(25分钟)1. 复习前滚翻:- 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新授鱼跃前滚翻:- 教师讲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重点强调腾空、滚动圆滑等要点。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四)辅助练习(10分钟)1. 支撑跳跃练习:- 学生进行支撑跳跃练习,提高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五)结束部分(5分钟)1. 放松活动:- 学生进行肌肉拉伸,放松全身。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
2. 动作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鱼跃前滚翻动作中的腾空、滚动圆滑等要点。
3. 身体素质:通过专项准备活动和辅助练习,评价学生的速度、协调性和下肢力量。
课后作业1. 复习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动作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前滚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并掌握正确的前滚翻技巧。
2.学生能够通过前滚翻锻炼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纠正前滚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
教学内容1.前滚翻的基本要领:–起跑姿势:双脚并拢,双臂向上伸直,准备起跑。
–起跳动作:用力蹬地,同时将头部向胸部抱住,收紧身体。
–空中姿势:身体继续向前旋转,双手放在胸前或两侧,保持身体紧凑。
–着地动作:用手支撑身体重量,将腿从空中收回,尽量减少冲击力。
2.前滚翻的技巧训练:–理论讲解: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前滚翻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并解释每个动作的重要性。
–模仿练习: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然后进行模仿练习,逐步掌握前滚翻的技巧。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摩和纠正动作,帮助彼此改进技巧。
–实践训练: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学生进行前滚翻的实践训练,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3.错误动作的识别和纠正:–教师示范:通过展示常见的错误动作,让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为什么这些动作是错误的。
–学生实践:让学生模仿错误动作,并自行发现和纠正错误。
–纠正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正确的前滚翻姿势和动作要领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观摩和纠正动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个别指导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改进技巧。
评价方式1.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训练情况,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前滚翻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2.互评评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观摩和纠正动作,通过互相评价来提高自身的前滚翻技巧。
3.反馈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实践训练中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
教学流程时间内容方法5分钟引入演示法10分钟理论讲解演示法15分钟模仿练习演示法、合作学习法10分钟分组合作合作学习法20分钟实践训练合作学习法、个别指导法10分钟错误动作的识别和纠正演示法、个别指导法10分钟总结回顾演示法教学资源1.视频和图片展示前滚翻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学校:柿竹园学校授课教师:杨敉授课班级:131班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水平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
她们都比较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
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她们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一: 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师生共同愉悦的学习,活动氛围。
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材分析技巧是小学五至六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比三四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
五年级学生是柔韧和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但感知事物直接视听和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部分同学思维方式和认知事物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事物。
教学内容从学生观察生活周边事物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动作,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的难度组合动作。
三:学练过程设计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分散与集中,同质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尝试练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体育运功的愉悦,并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技巧。
1.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教学常规。
2.准备活动:复习四面转体和向右转走,提高集体凝聚力。
之后进行花式热身跑,提高跑步兴趣,最后专项徒手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3.复习前后滚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前后滚动,团身紧滚动快的动作要领。
教师创设小小观察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成为小观察家发现在生活过程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模仿滚动动作.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体育教案体操技巧鱼跃前滚翻鱼跃前滚翻教案教案名称:体育教案-鱼跃前滚翻教案类型:体操技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鱼跃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2. 学生能够进行鱼跃前滚翻的初步训练;3. 学生能够进行鱼跃前滚翻的进一步练习和提高。
教学重点:1. 鱼跃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2. 鱼跃前滚翻的初步训练。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鱼跃前滚翻的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2. 学生需要较强的平衡能力和勇气。
教学准备:1. 教练员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场地;2. 需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如垫子、保护装备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准备活动(5分钟)1. 教练员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2. 进行适当的身体热身活动,如瑜伽操等。
第二步:动作讲解(10分钟)1. 教练员向学生们详细介绍鱼跃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动作的姿势、动作的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2. 教练员可以通过动作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第三步:初步训练(15分钟)1. 学生们先进行一些基础准备动作的练习,如鱼跃、立定、前滚等,以熟悉身体姿势和掌握基本动作动作要领;2. 学生们按照教练员的示范,一步一步进行鱼跃前滚翻的初步训练;3. 教练员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调整。
第四步:进一步练习(15分钟)1. 学生们进行鱼跃前滚翻的进一步练习,增加难度和复杂度;2. 教练员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指导;3. 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练习,相互帮助和观摩。
第五步:总结反思(5分钟)1. 教练员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2. 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3. 教练员向学生们介绍下次授课的内容和目标。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鱼跃前滚翻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技巧;2.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体操比赛,展示自己的技巧。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们的动作表现、听取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进行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进行。
《体操前滚翻技术动作》教案《体操前滚翻技术动作》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95%学生掌握前滚翻低头、含胸、团身滚翻的技术要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游戏当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和学生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前滚翻学习,克服困难、敢于尝试的意志品质。
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前滚翻动作要领;难点:紧团身,滚动圆滑。
三、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学内容: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检查着装,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口令指挥完成课堂常规内容。
学生活动:听老师口令,积极完成,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1)游戏—安全着陆游戏组织:学生跟着教师口令围着垫子慢跑,当听到老师喊出数字时同学们对应数字几个人迅速座到垫子上。
若是人数多或少为失败。
游戏规则:学生慢跑进行,不能提前跑到垫子上去。
(2)徒手操(4×8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手腕踝关节运动。
教学组织:一路纵队,要求动作舒展大方。
(三)基本部分环节一:教师创设游戏——“低头看天”,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低头看天,教师模仿动作。
学生自由的在垫上尝试练习。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并能够大胆尝试教学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分散练习。
环节二:教师创情境——小刺猬搬西瓜。
讲解技术动作,并进行巡视指导。
游戏内容:教师在在场地上设置4个垫子,垫子放置一个小皮球作为我们的西瓜。
同学们将小皮球用腹部运球从垫子上一次滚过。
到达终点将球放置到框里完成任务。
两组同时进行,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腹部运球,运球过程中球掉地,需在掉地的电子上重新进行。
教师活动:讲解技术要领从蹲撑开始,两手推地后放在肩上(掌心向上,抬肘内收),团身向后滚动,当肩颈着垫时,团身翻臂,同时两手用半推直撑起成蹲撑,直立。
要求滚动圆滑、方向正。
《技巧—前滚翻》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一、指导思想: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发展,而且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努力,巩固和提高前滚翻握的动作及应用技能,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单元教学内容及分析:技巧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
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易便行、实用性强、贴近生活,深受学生喜爱;对提高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增强肌肉力量以及时空感,提高平衡能力都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培养自信、勇敢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技巧动作也是一些运动项目的辅助练习和自我保护方法,并为以后学习器械体操动作奠定基础。
掌握好前滚翻动作技能,可以为学习各种前滚翻动作打好基础,小学水平二的技巧——前滚翻教学是在水平一滚动与滚翻教材的基础上,提高了动作的难度,并为水平三的学习进行铺垫。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知识,通过多种练习的形式,使学生巩固提高前滚翻的动作技术。
在学会单个动作,进而学习简单组合动作,并帮助和启发学生开展一些创意活动;发展学生体能,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敢于在体育活动展示自我的精神。
三、学段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虽然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也较差,对于一个事物的注意力不持久,但是他们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同时他们都比较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她们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抓住这些特点,增加直观配合多种兴趣化的环节参与教学,结合灵活的教法,能使其较好的掌握动作的技术,而且在前滚翻复习活动中在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还锻炼了自己意志和获得友谊。
小学五年级团身前滚翻教案小学五年级团身前滚翻教案篇一:五年级体育前滚翻教案小学五年级团身前滚翻教学设计(水平三)说课稿一、教材解读:授课班级:五年级;内容:1、各种方式的翻滚;2、游戏《趣味接力赛》。
前滚翻是小学技巧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
前滚翻是人体利用脚蹬地,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当滚到背腰时,两手迅速抱腿,上体前跟成蹲立的姿势,前滚翻是滚翻动作中最简单,最易学的一种。
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最突出的是学生的灵敏性和柔韧性,以及位置感觉。
滚翻动作也是人体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如在一些危险上时候,可用滚翻来减小伤害事故。
课的程序:导入“看谁反应快”--模仿各种动物→模仿各种动物的翻滚→各种方式的翻滚→趣味接力赛→放松运动。
创新教学、情景教学等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在这节课中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主题,下面具体说说本课的教学设计:二、学生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
自信心强,但有时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还存在着任性,娇气、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
他们团体意识逐渐加深,除对个人的竞争有兴趣外,对团体竞争也发生浓厚兴趣。
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a)使大部分学生能学会团身前滚翻b)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平衡感。
c)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d)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较好掌握团身前滚翻技能难点:滚翻顺畅圆滑。
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时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做到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学过程:1、准备部分: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师生问好,然后进行热身游戏《看谁反应快》的练习,游戏是让学生拌音乐绕着垫子进行慢跑,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学生们就跑到垫子上模仿动物。
初中生前滚翻教案3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因低班级同学的有意留意时间短,假如老师一味的讲解基本动作,强调练习要求,简单使同学产生厌倦心情。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前滚翻教案,盼望你们能喜爱。
前滚翻教案一一、课题:前滚翻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熟识并初步把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过程,能够说出一蹲、二撑、三滚翻的动作要领并能展现技巧的简洁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可以进展同学的运动力量以及灵敏、柔韧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同学英勇坚决的优良品质,培育同学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爱护关心意识。
四、教学重点:把握低头含胸,蹬腿有力,团身紧五、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六、教学预备:预备跳高器材及场地七、课时支配:第一学时八、教学过程:(一)开头部分课堂常规:组织集合,体委点名,支配见习生,把握本次课的出席状况。
介绍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用时约3分钟。
预备部分1.带领同学慢跑热身2.徒手操3.组织一个“比比谁更像”的嬉戏,同学跟着音乐仿照动物走和跳,跑,比比谁最像,带动同学乐观性。
预备部分用时约7分钟1、基本部分1.引导同学探究提出问题,引发同学思索,培育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2.初步学习老师先示范前滚翻的动作,示范完之后组织同学分组练习一次。
体验之后组织同学思索探究,能否像西瓜圆?此后组织同学听取前滚翻的动作要领,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依次从脑、颈、背着垫,在稳定的站起来。
在组织同学练习前滚翻动作,练习5次,老师巡回指导,准时订正。
3.分解练习要求团身抱膝背部着垫,前后滚动,练习时间5分钟。
老师巡回指导,准时纠错。
用时5分钟。
4.完整练习将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同学进行练习,其次组同学进行点评。
练习之后老师对错误动作进行订正,要求同学要分组练习中相互关心,自评互评。
老师集体与个别纠错结合关心同学把握动作要领。
用时10分钟。
5.练习展现组织同学同组内进行展现竞赛,看谁团身更圆,然后组织小组之间的展现,老师对于展现成果赐予点评,用时5分钟。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掌握前滚翻的基本技巧。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和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前滚翻的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内容1. 前滚翻动作要领2. 前滚翻练习方法3. 安全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预防运动损伤。
2. 教师讲解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教学前滚翻动作要领a. 学生两脚并拢,双手撑地,身体重心下移。
b. 双手前撑,同时低头、团身,使身体形成球状。
c. 用头和肩部着地,滚动至全身着地。
d. 当身体滚动至臀部时,迅速起立。
2. 前滚翻练习方法a. 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c. 学生互相观摩,互相学习,提高动作质量。
3. 安全注意事项a. 学生练习前滚翻时,要集中注意力,保持身体平衡。
b. 练习过程中,要听从教师指挥,避免碰撞和摔倒。
c. 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报告教师,确保安全。
(三)巩固部分(10分钟)1. 学生进行前滚翻比赛,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作质量。
2. 教师对比赛进行点评,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成果。
(四)放松部分(5分钟)1. 学生进行全身放松活动,包括慢跑、深呼吸等。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观察学生的动作质量,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3. 了解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进步情况,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2.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安全。
前滚翻微课设计
录制时间:2016年10月 日 微课时间:5分钟
本微课名称
前滚翻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前滚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前滚翻:“团身紧,滚动圆”的技术动作方法。 2、 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激发学生对体操技巧的兴趣,体验学习过程
带来的乐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用途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建立动作表现和概念,尝试练
习并能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技术。
设计思路
在前滚翻教学中:“团身紧,滚动圆”的问题上,同学们还是感到
困难,因此我们制作了本微课.
教学过程
内 容 画面 时间
一、片头 (10秒以内) 内容:介绍本节微课的名称、教材版本、小组信息等 第 1 张PPT 10秒以
内
二、正文讲解
(5分25秒
左右)
1.导入本次课,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画面,问同学们想不想学习筋斗云,引出本次微课内容 40 秒以
内
2.让学生了解球型更利于滚动 做一个实验,在平整的桌面上让一个正方体和球状体同时滚动,让学生观察哪种更利于30 秒以
内
滚动
3.怎样才能让做好前滚翻,
得出结论——团身紧,滚动圆。 第 2张PPT
30秒以
内
4.教师示范前滚翻的完整
动作(包括慢动作、特写镜头聚焦等) 教师讲解展示
30秒以
内
5.ppt录屏讲解前滚翻的
动作要领
第 3张PPT(动作要领图解) 1分以内
6.总结出口诀——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抱膝像圆球 第 4张PPT 15秒以
内
7.常见错误及辅助练习纠正方法 1、额头、头顶接触垫子 纠正方法:看笑脸 并脚下蹲膝盖靠紧后,把笑脸贴纸,贴在小腿中部,撑手后, 1抬头眼看前方,2低头眼看笑面。1212反复进行,形成深低头动作,确保提臀蹬地后,后脑勺先接触垫子的正确动作。 1分30秒
以内
2、双脚没有充分蹬伸
纠正方法:“提臀蹬地”。1撑
手下蹲动作2撑手并脚蹬地
提臂动作,1212反复进行。
3、团身不紧
纠正方法:“摇小船”。方法是:
仰卧在垫子上,双手紧抱膝
盖,屈膝团身,在垫子上前后
摇滚。
4、滚翻时双脚分开
纠正方法:“夹纸球”方法是:
双脚夹住纸球做前滚翻动作,
球不掉地。
8.帮助保护方法 说明前滚翻动作的危险性,讲
解帮助保护的方法
40秒
三、结尾 (15秒以内) 同学们学会了吗?我们下
节课继续学习,再见! 第 5 张PPT
15秒以
内
教学反思(自
我评价)
讲解的层次比较清晰,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较为出色。大部分学生
逐步掌握了低头、团身、蹬地等前滚翻的技术要领,出色完成动作,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