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0.87 KB
- 文档页数:2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景观绿化暗管排碱技术效果探讨摘要:对盐碱地地区进行生态绿化处理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资源,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
本文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资源盐碱性,结合该地区盐碱地的盐碱性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造林绿化现状,着重阐述了暗管排碱在盐碱地地区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景观绿化;暗管排碱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盐碱性分析盐碱土盐碱地是指人们对于盐化土壤或者是碱化土壤的一种总称,实际上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是两种不同的类别,但是它们在性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联系,而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在发育的过程中又具有本质的区别。
按照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的定义,通常将含盐量小于0.3%的土壤称之为轻度盐渍土,将含盐量处于0.3%-0.6%之间的土壤称之为中度盐渍土,而将含盐量超过0.6%的土壤称之为重度盐渍土。
我们在对盐碱土进行类别划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土壤溶液电导率以及可交换性钠吸收率作为土壤类别的划分依据,结合盐土的量化指标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综合PH值大于8.5的有两大类别:第一种类型为碱化土,这种类型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小于4,但是可交换性钠的吸收频率大于15;第二种为盐碱土,盐碱土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大于四,同时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钠吸收率也大于15。
第二大类别为综合PH值小于8.5的土壤,这种土壤的盐碱性较低,一种是盐化土,其土壤溶液的导电率大于4,土壤的可交换性钠吸收率小于15;第二种为非盐碱土,非盐碱土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小于4,同时可交换性钠的吸收率也小于15[1]。
根据上述判定标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测量发现,该地区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大于4,同时土壤的可交换性的吸收率也大于15,综合PH值大于8.5,属于盐碱土的类型,我们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该类型土壤的PH值、土壤溶液导电率以及可交换性钠的吸收率等基本特点作为研究和治理的指导方向。
盐碱地治理措施
盐碱地治理措施包括:
1、植被恢复和疏草。
采用无性繁殖技术,育苗技术和移植技术,选
择高耐盐抗旱植物,促进植物生长,以恢复土壤植被;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疏草消除对水土保持有害的杂草,恢复水土良性循环。
2、抗淹抗旱工程治理。
面向盐渍土区建设抗淹抗旱工程,采用洞穴
引水、反射壤技术、水库蓄水等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改变土地的水土环境,减少土壤的盐分,改善土地的质量,改变土地的营养状况。
3、土壤造林技术。
采用掩埋或堆积技术,将植物渣植物碱或其他有
机质混合和覆盖在盐碱地表面,以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质量,改变土
壤营养状况,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土壤改良技术。
采用翻垦、碾压、疏煤、运煤技术等,改变土壤
的状态,减少土壤盐分,提高土壤坡度,使土壤盐渍化更快地淋洗掉,以
及采用肥料等技术来改良土壤,改变土壤的营养状况。
5、灌溉技术。
采取有效的灌溉技术,提高土壤的水文条件,减少盐
碱的侵蚀作用,加速土壤的水化淋洗,改善土壤质量,改变土壤的营养状况。
耐盐碱园林绿化树种繁育技术研究杨平;梁全宝;刘云鹏;王志刚;韩建勋【摘要】The breeding of saline alkali tolerant landscaping tree species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ingleness of the tree species in the afforestation on the urban saline mudflat and the introduction and founding of the local special resistance tree species.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of the saline alkali tolerant landscaping tree species and adopting proper breeding technology, the breeding survival rate of the seedlings of the high-quality tree species suitable for the afforestation on the saline alkali land reached 84%. The benefit is analyzed.%培育耐盐碱园林绿化树种是解决城镇盐碱滩涂地造林树种单一,引进和挖掘当地特色抗逆性树种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耐盐碱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繁育技术的研究,采用适当的繁育技术,使适宜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苗木繁育成活率达84%以上,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27-28,30)【关键词】耐盐碱;园林绿化树种;繁育技术【作者】杨平;梁全宝;刘云鹏;王志刚;韩建勋【作者单位】宁夏西吉县大寨山林场,宁夏西吉 756200;宁夏西吉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西吉 756200;宁夏西吉县王坪林场,宁夏西吉 756200;宁夏西吉县月亮山林场,宁夏西吉 756200;宁夏西吉县田坪林场,宁夏西吉 75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宁夏西吉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造林树种单一,抗逆性树种匮乏,自然生态防护能力弱,引进和挖掘当地特色抗逆性树种培育不够,规模化发展滞后等问题。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随着农作物持续耕种和人口增长,我国的盐碱地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面积巨大的盐碱地在不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引起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带来了生产、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措施。
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破坏性控制阶段、绿化和土壤改良阶段和综合治理阶段。
破坏性控制阶段(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主要采用机械翻耕和排水法等物理方法去除盐碱土表层,并利用石灰、硫酸钙等化学方法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肥力。
综合治理阶段(1990年代至今):主要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农业资源化利用等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微生态修复、物质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综合治理目标。
2、技术特点(1)改良技术综合性强:主要采用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和农业资源化利用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绿化和土壤改良的效果。
(2)技术可持续性强:主要采用了资源化利用、物质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使改良效果更为稳定。
(3)技术生态性强:主要采用了绿色生态、微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盐碱地改良技术的主要技术措施1、化学改良(1)化肥施用:针对盐碱土中缺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采用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等化肥施用方法进行改良。
(2)改变土壤酸碱度:利用石灰、石膏等化学方法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3)化学删除:采用聚丙烯酰胺、硝酸、氯化钙等化学物质去除土壤中的过剩盐分。
2、物理改良(1)土壤疏松:采用砂石掺杂、绿肥改良等方法,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持水性。
(2)排水降渍:采用排水沟、泵站、运河等物理手段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的浓度。
(3)翻耕:采用机械翻耕或人工翻耕等方法,将盐分较高的表土深度翻腾到下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土地盐碱化是指毒盐在土壤中的聚集现象,导致土地失去肥力,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治理盐碱化是十分必要的。
治理盐碱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土地改良土地改良是治理盐碱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深耕、开沟、中深翻耕等方式,将深埋在土壤中的盐渍层挖出,并进行改良。
同时,可以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减轻盐碱化对土地的破坏。
2.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盐碱地往往是比较适合耐盐碱作物的生长,如红花、花椰菜等。
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使盐碱地得到合理利用,既能保证农业生产,又可以放慢盐碱化进程。
3.建设灌溉设施灌溉设施的建设可以保证水分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助于稳定土壤的盐碱度。
因此,建设灌溉系统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4.植树造林盐碱地比较容易形成风沙,植树造林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种植能够固定沙土的树种,可以防止土壤风化,维持土地的水分含量,减少盐碱化的发生。
5.特殊化肥的使用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
一些特殊化肥对土壤盐碱化的抑制作用比较大,可以抑制盐碱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耐盐碱农业技术的使用耐盐碱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盐碱化的适应能力,使作物适应盐碱环境生长,增加了耐盐碱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治理盐碱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措施结合应用。
通过加强土地改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设灌溉设施、植树造林、合理使用特殊化肥等多种有效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为保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盐碱地改良方法盐碱地是指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和长期开垦而导致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土壤中离子成分以离子为主,这样会引起土壤植物生长受阻,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如何有效改良盐碱地,大大改善其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一直是盐碱地改良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采取抗盐抗碱措施为了减少盐碱地污染,可以采取抗盐抗碱措施,抗盐抗碱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除盐除碱措施。
这种措施是指采用淋雨或水膜等方式,通过溶解或吸走土壤中的盐碱,达到除去盐碱的目的,使土壤的盐碱含量降低。
(2)施肥措施。
它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减少土壤的盐碱含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壤的植物养分含量,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3)固盐碱措施。
固盐碱措施是指将土壤中的盐碱物质转化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以防止盐碱被洗滤出去,减少土壤盐碱的污染。
(4)施粪措施。
它是指用经过热处理的粪肥和有机质,改善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的改良程度,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二、采取造林抚育措施为了抑制土壤盐碱,可以采取造林抚育措施,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方面,通过种植抗盐抗碱植物,采用植物盐碱容忍性,抑制土壤盐碱,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完善植物覆膜,形成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体系,减少植物叶片凋落的物质,保护土壤,稳定土壤的盐碱含量。
三、采取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盐碱地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可以利用微生物对土壤进行改良,还可以采用植物对土壤盐碱进行改良,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吸收和储存盐碱物质,以减轻土壤的盐碱污染。
此外,还可以采用植物和微生物来消除土壤盐碱,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有效改良盐碱地,需要综合运用抗盐抗碱措施、造林抚育措施、植物和微生物改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有利于减少土壤盐碱污染,提高土壤生态环境质量。
只有全面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
例析盐碱地改良措施引言:由于新疆属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多,又多荒漠、植被稀少、灾害性天气多,而因为地处内陆封闭环境,丰富的盐类物质只能在区内循环,致使土壤残余积盐和现代积盐过程都十分强烈。
据统计,新疆盐碱土地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现有耕地的32.6%已出现次生盐碱化。
新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一些耕地由于次生盐碱化加重而被迫成为弃耕地。
如果土壤盐碱化蔓延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会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而要想改善新疆绿洲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加快盐碱地改良利用进程。
1新疆地区盐碱地成因及改良的重要性新疆属于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地形封闭,盐分无外泄条件,新疆地貌格局为“三山夹两盆”,新疆的内陆河从山区淋溶盐分,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不断向盆地输送、累积而不能排出,形成盐碱地;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新疆累计开垦盐碱荒地5100万亩,而实际保留面积仅有2800万亩,有47%的面积因次生盐碱化而弃耕。
盐碱化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
轻度盐碱化可减产10%左右,中度盐碱化减产15%—30%,重度盐碱化则减产30%—50%。
同时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地产出率低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发展矛盾进一步加剧,制约了我区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盐碱地是新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安全、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土壤盐碱化每年使新疆粮食减产约7.2亿公斤,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6%;使棉花减产13.05万担,约占全年棉花总产量的9%;造成经济损失约35亿元,占全年种植业总产值的8%左右。
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保护措施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较高的土地,这类土地通常不适
合农作物的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困扰。
然而,随着科技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探索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和保护措施,
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充分利用盐碱地
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技术,
降低土壤的盐碱度,使之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其次,可以利用盐碱
地进行盐生植物的种植,如碱蓬、碱蓬草等,这些植物对盐碱地有
很强的耐盐性,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土地资源。
此外,还可以发展盐
碱地的养殖业,如虾蟹养殖、盐碱地鱼塘养殖等,实现盐碱地资源
的多元化利用。
除了综合利用,盐碱地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加
强盐碱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盐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加强对盐碱地的水资源管理,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盐
碱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此外,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
措施,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的改良。
综合利用和保护盐碱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才能实现盐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盐碱地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绿色宝地。
盐碱地的绿化土壤改良和栽培技术方案在盐碱地如何创造优美的植物景观等方面的工作一直是我公司十分关心的。
针对盐碱地的绿化,改造其土壤是一个关键步骤,如何改良盐碱土壤,我们一般采取一下措施:1、测土测水作为改良措施依据先测定土壤盐分,取土层为0-10cm、10-30cm,30-60cm的土壤,计算盐分平均含量,用加权平均数。
除化验土壤的总盐量外,还要分析土壤中Ca2+、Mg2+、K+、Na+等8种离子的含量,以便进行比较,它们是确定改土措施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绿化工作中,小型绿化项目往往只测10-50cm种植层的含盐量和pH值,简化了化验内容。
浇灌水一定要测量矿化度和pH值。
2、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盐土型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内含现代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合物及多种吸盐物料、含量为30%的有机质及适量的氮、磷、钾营养元素。
因为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的pH值为5.5,因此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且对改良微咸水也有一定的效果。
众所周知,盐碱土改良中,改良碱土容易,改良盐土难。
因此,可利用离子交换的方法,以转化盐类、改良盐土为原理,集改盐与培肥于一体,有效地改良盐土盐碱地。
操作时,将园艺盐碱土改良肥撒于地表,施用量为1kg/m2,深翻30cm,配合有机肥施用效果更好。
整平土地后再进行施工栽培。
3、施用生根粉和抗蒸腾剂生根粉含有多种生根剂和营养物质,可促进植物多生根,这对于盐土栽培的园林植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既可以喷根,也可随水浇灌。
反季节栽培为盐碱地绿化增加了难度,配合遮阳网施用抗蒸腾剂,可以有效地使叶片气孔封闭,控制水分蒸发,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例如,紫叶李夏季移栽难度大。
这是因为其叶片薄、蒸腾快,需喷洒抗蒸腾剂,并增加喷水措施,树穴浇生根粉水溶液,才能保证成活率。
4、盐土园艺栽培其他辅助措施(1)要争取带大土球移植,即使是早春种植,带大土球也是非常重要的。
(2)反季节施工挖苗前的7-15天,在圃地按施工要求重度修剪。
当苗木进入工地时。
盐碱地的治理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含有过多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水分蒸发、排水不畅以及长期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都会导致土壤中的盐碱积累逐渐增多,从而使地表变成盐碱地。
为了有效治理盐碱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治理措施:1.改善排水条件:充分排除地下水及地表积水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
可以通过修建排水沟、挖深排水井和铺设排水管网等方式改善排水条件,提高水分的释放和渗透能力。
此外,合理调整农田的坡度和地形,使排水更加顺畅,以防止水分积聚。
2.积极引水灌溉:适当引水灌溉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稀释盐碱浓度,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水源进行灌溉,保证水质的良好和稳定,避免水中含有盐分或其他有害物质。
3.防治再盐化:采取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加强土壤肥力的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合理施用石灰等调节剂,中和土壤的酸碱度,减少土壤中盐分的活跃度,从而降低再盐化的风险。
4.合理植被恢复:合理选择抗碱盐胁迫的植物进行种植,可以改善盐碱地的环境。
常用的植被恢复方式包括荒地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沙柳固碱等。
这些植被能够利用土壤中的盐分,生长出茂盛的植被,将盐分吸收到植物体内,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5.建设盐渍土地资源利用项目:在一些无法彻底治理的盐碱地区,可以通过开发盐渍土地资源的利用项目,将盐碱地转变为有益的资源。
比如进行盐碱土地改良,在土壤中添加有机物质或化学改良剂,使其具备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肥力,以进行农业生产或园林绿化等。
6.加强管理和科学调度:建立监测网络,定期对盐碱地的水质、土壤盐分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盐碱地问题。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合理利用水肥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盐碱地的形成。
7.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盐碱地治理的科学研究,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通过不断的研究,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为盐碱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或碱超过一定限度的土地,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类型。
盐碱地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如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排水不良、不当的灌溉措施等。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治理盐碱地成为了当今重要的农业环境问题,下文分析了盐碱地的治理思路与对策。
一、盐碱地治理思路:1.土壤改良:盐碱地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因此,首要任务是通过土壤改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加有机肥料、石灰、腐殖酸等物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酸碱平衡。
2.排除盐碱水源:盐碱地的形成往往与地下水中的盐分浓度过高有关,因此,有效控制地下水的盐分浓度是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采取降低灌溉水的盐分浓度、提高排水效果、控制地下水位等措施来排除盐碱水源,减少对盐碱地的影响。
3.优化灌溉技术:盐碱地的形成往往与不当的灌溉措施有关,因此,在治理盐碱地时,优化灌溉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采用滴灌、雨水收集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盐碱地的影响。
4.引进耐盐碱植物:为了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状况,可以引进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
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改善土壤结构,并为其他作物的种植创造更好的条件。
5.生态复绿:盐碱地的治理还可以通过生态复绿来实现。
可以采用植树造林、绿化恢复等措施,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加强土壤的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改善盐碱地的环境状况。
二、盐碱地治理对策:1.加强监测与评估:对盐碱地进行定期的监测与评估,了解盐碱地的发展趋势和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理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果。
2.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盐碱地资源,可以减少盐碱土地的扩展,并提高其利用效益。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系统的设计等来优化土地利用,减少盐碱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盐碱地分布图[沿海盐碱地绿化实践与探索]摘要:盐碱地绿化工程势在必行,这需要我们对盐碱地固有性质做出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实践性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动盐碱地绿化的进程,给大自然更添美丽与生机。
关键词:沿海;盐碱地;绿化1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1、1排水冲洗在盐碱地上采用较大定额灌溉,溶解土壤盐分下渗,通过排水沟排出灌区。
排水是保证冲洗效果的关键措施,无排水的冲洗,应尽量避免使用。
盐碱地排水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等形式。
排水系统应满足控制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深度(小于土壤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从而避免表土积盐的地下水埋深)的要求。
排水沟的深度应大于临界深度,且与沟的间距有关,应根据试验或计算确定。
明沟排水的主要问题是边坡坍塌,一旦造成排水沟淤塞,排水效果即明显降低。
暗管排水能较长期地保持排水效果,但初次投资较高、工程技术较复杂。
竖井排水需要提水动力设备,如能结合灌溉,则易于推广。
1、2放淤把含有较细颗粒泥沙的河水引入筑有畦埂的地块,使泥沙沉降下来,并使土壤中的盐分溶解、淋洗,通过排水系统排出灌区。
泥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养分,能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大面积放淤要专门进行规划设计,加强灌溉管理,防止淤积河道。
放淤要选在水源含沙量大的季节进行,并与种植计划密切结合。
1、3化学改良碱土因含有碱性盐类如重碳酸钠、碳酸钠,直接危害作物生长;或因土壤复合体代换性钠含量高于15%~20%,造成土壤结构破坏,通透性降低等,需要进行化学改良。
最常用的是施用石膏(硫酸钙),使钙离子代换钠离子,变碱土为含硫酸钠的盐土,再经过灌溉冲洗得到改良。
有些地方施用糠醛渣,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1、4减少地面蒸发和表土返盐加强中耕松土,增加地面覆盖,多施有机肥料。
1、5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这是预防灌溉土地次生盐碱化的一条成功经验,在中国已经大面积采用。
通过渠灌区水盐动态的监测预报,可及时掌握土壤次生盐碱化发展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N o n g t i a n s h u i l i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统计,黑龙江省盐碱地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绥化市,总面积为1535.4万亩,其中,盐碱耕地201.6万亩。
黑龙江省盐碱耕地主要为重碳酸盐,是碳酸盐草甸土,以及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土、苏打盐化草甸土和厚层轻度盐化草甸土。
因为土层中有一定量碳酸盐类物质,部分地块表土有盐碱霜斑,伴有盐酸反应,据测定PH 值为7.5-9.0。
另外,土壤中还有小苏打盐碱,影响作物生长的同时加剧耕地性质的恶化,造成耕地质地粘朽、冷浆,干时硬、湿时泞,既怕旱又怕涝。
盐碱地治理是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
多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示范,探索总结了井灌排盐、农艺措施和化学改良降碱等多项盐碱地改造措施。
一、治理盐碱地的农艺措施1、增施有机肥通过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实现“肥能吃碱”。
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堆沤有机肥抛洒还田是有机培肥地力的重要方向。
土层较厚的地区可采用玉米秸秆粉碎翻混还田;也可以使秸秆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质的还田量。
2、深松(耕)采用震荡犁和心土翻转犁对盐碱地进行深松震荡,在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的同时加速淋盐,增强抗旱保墒能力,优化土壤结构,有效防止把暗碱上翻。
3、作物秸秆覆盖措施秸秆覆盖还田或覆膜,可有效减少盐碱耕地水分蒸发,减少盐分地表积聚,增加热量传递和阳光反射,降低耕层水分蒸发量。
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干旱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玉米,可增产50-100%,成效非常显著。
二、治理盐碱地的生物措施1、植树造林措施种植耐盐碱树木,能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面返盐,促进土壤脱盐。
改善盐碱耕地小气候,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即高栽刺槐,洼栽柳,沙丘栽榆,弱碱地栽杨,重碱地栽柳,使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发展。
2、种植绿肥措施种植产量高、成本低的优质绿肥作物品种,配合轮作休耕、施用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在培肥地力的同时脱盐,一举两得。
比较适合的绿肥作物有苜蓿、黑草、稗草、田菁等,3、种植耐盐碱作物措施轻度盐碱耕地轮作向日葵、甜菜等作物,同样在培肥地力的同时脱盐,一举两得。
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
2017-11-08T19:58:29.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作者: 拜合提古力•卡依尔
[导读] 摘要:土地盐碱化是我国部分地区面临的土质问题,对于土地的孔隙、营养量、酸碱度的性质改变很大。盐碱地改造主要是酸碱度
治理和植树造林,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盐碱土地,合理利用被破坏土地种植作物。
新疆库尔勒市铁克其乡农业发展服务中(林管站) 841000
摘要:土地盐碱化是我国部分地区面临的土质问题,对于土地的孔隙、营养量、酸碱度的性质改变很大。盐碱地改造主要是酸碱度治
理和植树造林,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盐碱土地,合理利用被破坏土地种植作物。本文以新疆库尔勒地区为例,探讨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
关键词: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研究
新疆库尔勒地区的盐碱土地分布广泛,对于农业生产、生态建设的制约作用凸显。盐碱地造林比想象的要困难。造林措施包含了改土
治碱、选育耐盐树种等措施。以就地育苗作为主要手段,针对盐碱地的立地条件,了解各种耐盐树种的品质基础上,达到造林的目的。选
用良种壮苗,实现科学化造林,达到盐碱地改造的预期效果。当前国内外的治理盐碱土地技术已经较为丰富,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化学、
生物措施。
一、改良土壤措施
1
、重视排水建设
改良土地治理盐碱的前提就是修建完整的排水和灌水系统,开挖沟渠,排水渠的深度根据盐碱的含量而定。对于地下矿化程度较高的
地区,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量少,但是含盐量的绝对值较高,对于植物根层的危害很大,排水渠道应该尽量埋深
[1]。在黏质土地,毛细管
的高度上升量不高,水量小,排水渠道尽量浅。粉沙土壤的毛细管上升高,水量大,应该将排水渠道挖深。
2
、灌水洗盐
灌水洗盐是针对有盐水水源的土地来说的,加快盐碱地的改良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不同渠道。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具备排水出路的
地方开挖排水系统,应用盐水灌溉溶解土壤中的盐分,从已修建好的排水渠道中排走,降低土壤的含盐量。绿色植物的种植可以有效地减
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的流失,增进土壤肥力,改善土地结构。
二、选用良种壮苗
盐碱地造林过程需要在春季进行,树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要求,树苗木质化程度较高,树木的高度和粗度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不能
过细过低。树木的胸径应该达到
0.3m,以利于存活[2]。盐碱地中的树苗根系发达、枝叶强壮的比较容易存活,根茎的修剪也是需要定期进
行的,减少坏根断根可以有效地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在培育运输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避免必要营养元素的缺失导致的幼
苗生长不良。品种选择抗旱、耐盐、抗涝的优良树种,采用壮苗以利于成活,库尔勒市的造林立地条件是较高的耐盐苗木,利用一定的林
业技术保持苗木较好的新陈代谢能力。
三、实行科学造林
新疆库尔特地区的盐碱土盐分上下分布不均匀,主要是上重下轻。地下水矿化度较低,苗木的栽种深度应该尽量深,挖大坑深坑进行
栽种。苗木的栽种应当避开表面重盐分地区,这样有利于苗木的存活。栽种深度过深也会带来一定的困扰,由于覆土层较厚,植物根系呼
吸不畅,通气状况不佳,不利于植物幼小根系的生长
[3]。深挖结合浅埋,解决这个问题。树苗应该正植与穴的中间,用好土填入穴内的一
般时,轻轻提升幼苗,帮助根系舒展,细土深入根系,可以覆盖上剩余的土壤。
进行植树造林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栽种。进行苗木的枝叶修剪和根部整理,做好地下的浸水、沾泥浆等,短截
疏枝可以降低树木的蒸腾作用,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保持植物生长的必须水分,浸水和沾泥浆是为了湿润根系
[4]。植树的季节应该避免春
季,因春季多风干旱,土壤的反盐强烈,造林的时间较短,刚开始化冻时突击造林有利于苗木的处理。
四、合理密植
树木栽种的稀疏程度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最终影响树木的营养维持。在过于稀疏的林地中,树木的树冠过大会导致枝条的过
分生长,不利于枝条的成型,也会因为树冠过大向根部索取更多的营养,导致本就营养匮乏的盐碱地质养料供应不足,不利于林木的生
长,过于稀疏的林木会导致根系之间的杂草丛生,过度裸露的地面会造成林木生长土壤水分和养分不足,抑制树木的生长。
五、抚育管理
盐碱地林木抚育管理的内容包括了松土除草、林粮间作、浇水施肥。在降雨或者灌水后,松土除草结合进行。林粮间作是指在幼林郁
闭之前,利用林地的空隙来间种农作物,提高以耕种代替抚育的作用
[5]。单位面积的收获量取得增加,还可以得到耕种作物的收获,减少
幼林管理经费支出,降低造林的成本。浇水施肥需要分阶段进行,初期应该多次浇大水,根据林木的长势来确定适时适量的灌溉。天气干
旱的气候会对土壤的反盐造成赢你选哪个,需要通过多次的灌溉来降低土壤的盐分,促进幼林的成活和旺盛生长。适当地进行施肥,使用
有机肥和绿肥。
六、几点建议
内陆盐碱地区与沿海盐碱地区的治理方法是有区别的,库尔特地区位于内陆,应该按照农田防护林的要求,综合改良盐碱地,重视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盖好农田林网,林粮间作和四旁植树
[5]。对于我国西部的荒漠、半荒漠地区来说,造林存在一定的困难,适合栽种较为
耐旱的林木,将人力和财力合理利用,提高防御能力,形成沙漠绿洲。西部盐碱地造林对于我国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有很大的意
义,国家已经将盐碱地造林纳入长远规划。
我国的盐碱地资源丰富,适合盐碱土地生长的植物具有独特的外形,可以打造成风景园林区域,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占据我国
全国总耕地面积
10%以上的盐碱土地如果不要加以合理利用,尽快改造成农林,就会造成少数已栽种树木的死亡,土地退化成沙漠,造成
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5]。应该合理利用盐碱地资源,避免表土盐化和碱化加深。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库尔特地区的盐碱地造林技术应该充分借鉴我国内陆地区的盐碱地治理经验,不断改进造林质量,逐步形成沙漠绿
洲。通过本文介绍的农耕、灌溉排水技术方法,达到防护林地、冲刷盐分、保护土地的作用。当前,还存在着多项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不
断积累工作经验,促进农林合作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将我国的环境治理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吕继伟.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的运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7:185.
[2]
徐萌.关于盐碱地改良利用和造林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35:92-93.
[3]
侯昕,姜汶均.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04:185.
[4]
杨倩,侯毛毛.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7,04:74-75+126.
[5]
孙涛.浅谈苏打盐碱土造林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