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篇一:网络综合实验报告2动态路由协议RIP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_ 姓名:____ _________ 学号:__080601112______ 指导教师:___ ______ 实验日期:____

二、动态路由协议RIP

一、实验目的

(1)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理解路由表的含义

(3)能够查看和调试RIPv1 路由协议相关信息

二、实验内容(拓扑)

三、实验流程

步骤①:

注意:实验前首先使用“no ip route 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命令,删除前一个实验配置的静态路由。

按照实验拓扑,为各个路由器接口以及环回接口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时钟频率,确保路由器直连链路的连通性。R1#configure terminal R1(config)#interface s0/0/1

R1(config-if)#ip address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DCE端需要设置时钟频率 R1(config-if)#no shutdown //打开端口R1(config-if)#exit

R1(config)#interface s0/0/0

R1(config-if)#ip address R1(config-if)#no shutdown//打开端口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配置环回接口R1(config-if)#ip address

R1(config-if)#no shutdown //打开端口(其他路由器的配置类似)

步骤②:为各个路由器配置RIP V1协议。

R1(config)#router rip //配置RIP路由协议R1(config-router)#netwoek //通告与其直连的路由信息R1(config-router)#network

R1(config-router)#network

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方便观察路由表项 4.实验调试

(1) show ip route 该命令用来查看路由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包括截图)

附:分解实验2:RIP V2基本配置

1. 实验目的

(1)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理解路由表的含义

(3)能够查看和调试RIPv2 路由协议相关信息 2. 实验拓扑

(同上一节实验拓扑)

3. 实验步骤

步骤①:

同RIP V1实验步骤②:

R1(config)#router rip//配置RIP路由协议

R1(config-router)#version 2 //指明为RIP V2,默认为RIP V1 R1(config-router)#netwoek //通告与其直连的路

由信息R1(config-router)#network R1(config-router)#network

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路由汇总,方便观察路由表项(其他路由器配置类似) 4.实验

调试

(1) show ip route 该命令用来查看路由表。

5.实验结果

篇二:动态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动态路由的配置

【实验目的】

1.学会用配置静态路由;

2.学会用RIP协议配置动态

路由。

【实验原理】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

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它能实时

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发生了网络

变化,路由选择软件就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

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变化。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

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它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实验步骤】

1. 在Packet Tracer软件环境当中搭建实验环境,并画出如下拓扑图,共使用4台路由器,5台PC机,1台交换机,其中两个路由器之间用交叉线连接,交换机

与其他设备都用直通线连接。

图一网络拓扑图

2. 按照事先想好的如上图中标示的地址在计算机中设置好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如设置PC1的相关截图如下:

图二 PC1的IP地址

图三 PC1的网关

3.利用ping命令测试同一网段的两台PC机之间的连通性,若出现Reply from语句则表示两台PC机之间相互连通了,若出现Request timed out则表示还没有连通,如下图所示是测试同一网段的PC0和PC4之间的连通性,出现Reply from语句,表示两台计算机之间连通了。

图四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4.在路由器中分别添加与之相连的网段的网络号,相关截图如下:

图五路由器设置

5.利用ping命令测试不同网段的PC机(PC1和PC3)之间的连通性,测试结果如下,结果表明连通了。

图六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实验总结】

经过第一次实验的锻炼,此时实验简单了很多。在课上老师讲的很详细,我们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比较轻松的就完成了此次实验,在实验中熟练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及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熟悉配置RIP路由表项的基本操作步骤、掌握在小型规模网络中配置实现RIP距离矢量类路

由协议的方法等。通过此次试验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收获感很强。

篇三:动态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九动态路由配置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RIP协议的相关配置

2. 掌握OSPF协议的相关配置

二、相关知识及原理

1、RIP协议相关知识

RIP属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参数,并规定以目标网络的最大跳数为15,如果超过此跳数,则直接丢弃数据包;RIP路由协议每30秒更新一次,并在相邻路由器上进行路由信息广播。

RIP为路由消息协议,存在两个版本V1、V2。RIP V2是V1的改进版本,RIP v2支持VLSM,并提供认证、使用组播地址传递路由信息相关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router rip//进入路由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1/2//指定RIP的版本为1或2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M1 //指定本地端口连接的网络ID,M1为网络ID

2、OSPF协议相关知识

OSPF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OSPF的路由器彼此交换并保存整个网络的链路信息,从而掌握全网的拓扑结构,独立计算路由。 OSPF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域(AS)中的路由器之间发布路由信息。区别于距离矢量协议(RIP),OSPF具有支持大型网络、路由收敛快、占用网络资源少等优点,在目前应用的路由协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OSPF协议引入“分层路由”的概念,将网络分割成一个“主干”连接的一组相互独立的部分,这些相互独立的部分被称为“区域” (Area),“主干”的部分称为“主干区域(area 0)”。每个区域就如同一个独立的网络,该区域的OSPF 路由器只保存该区域的链路状态。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可以保持合理的大小,路由计算的时间、报文数量都不会过大。在多于一个区域的自治系统中,OSPF 规定必须有一个骨干区(backbone)-area 0,骨干区是 OSPF的中枢区域,它与其他区域通过区域边界路由器(ABR)相连。相关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process-number

//参数process-number表示路由进程编号,其取值范围是:1~65535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number //参数network-address表示IP子网号;wildcard-mask表示通配符掩码,它是子网掩码的反码;area-number区域号,0~4 294 967 295范围内的十进制数,也可以用点分十进制的方法表示。

三、实验内容

1、实验拓扑:

2、地址规划如下:

3、路由器上RIP的配置? Router1的rip配置情况如下所示:

? Router2的rip配置情况如下所示:

4、路由器上OSPF的配置:

? Router1的OSPF配置情况如下所示

? Router2的OSPF配置情况如下所示

5、验证PC间通信状况

PC0到PC1的通信,PC0到PC2的通信,PC0到PC3的通信状况如下

四、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本次试验中运用RIP协议与OSPF协议相关知识对路由器进行配置,这个试验的内容相对比较少也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在实验中并未出现太大的问题,通过这次试验了解到了更多的路由器的协议及配置命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