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播控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49.58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数字播控技术下电视台播出系统优化设计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为观众提供了文字、语音、视频、图像以及游戏等多媒体业务,促进了数字电视的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电视播出系统正处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阶段,原有的模拟电视播出系统无法适应全媒体融合的数据互联互通,容易发生播出故障。
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数字播出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以满足现代数字播出系统的播出要求。
鉴于此,文章对数字播控技术下电视台播出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播控技术;电视播出系统;优化设计1电视台数字播控系统构成1.1软件软件是数字播控系统的核心,包括导播控制的版面编辑软件和播控技术人员操作的设备控制系统、系统配置、总调度、智能监控、设备管理和设备控制等内容。
导播控制的软件包括电视台编导、后期制作人员素材上传入库、编辑审片、节目串联单和节目播出控制。
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播出的技术问题,确保播出正常进行。
1.2硬件硬件设备是数字播控系统的基础,包括视音频系统、服务器系统、播出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4个部分。
视音频系统负责电视节目播出的信号源转换、播出矩阵、信号源分配、信号切换处理、系统转换和视音频信号处理。
信号源分配装置将信号源传输到主、备切换处理系统,利用播出矩阵将传输的各路信号进行资源共享;播出控制系统将编辑串联文件、素材上传到服务器的工作站或者总编辑室、播出机房,将其连成一个整体,实现硬盘素材、节目编辑单、节目修改和成品播出的管理。
播出控制系统和电视台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并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局域网与电视台的财务部、节目部、人事部、企划部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监控系统负责对整个数字播出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多画面处理器监控各个线路信号,并监测数字播出通道的输出图像、语音信号质量,查看切换台、服务器、录像机等设备的运行情况,根据运行情况调整设备相关参数。
总控系统负责控制播控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的模拟矩阵改成数字矩阵,以满足电视台多媒体业务的发展需求。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品质和播出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对于电视播出监测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这种系统可以确保电视节目的高品质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设计1.要求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视播出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节目的播放状态,播出时间,播放声音等。
同时,它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
这样可以为电视台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更好的管理电视节目。
2.系统架构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采集层:采集节目播放状态、播放时间和播放声音等数据,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完成。
· 数据处理层: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实现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 数据展示层: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或报表的形式展示给用户,方便用户查看和分析。
3.功能模块· 节目播放监测:监测电视节目的播放状态和播放时间等信息。
同时,可以对播出事件进行实时报警和记录,保证播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播放声音检测:检测播出节目的声音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否存在高峰噪声、杂音等。
· 数据分析和统计: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提供关键性能指标,以便于管理员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4.数据库设计系统的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要设计合适的数据库,才能确保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数据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存储节目名称,内容,类型等信息。
· 存储播放时间和播出状态,总时间等数据。
· 存储报警事件和报警信息,包括报警类型,时间等。
·存储管理员所需的其他数据,比如新闻网站的语音识别等。
二、实现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实现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传感器和硬件设备来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网络传输,存储和处理数据。
1.传感器和硬件设备传感器可以采集电视节目的播放状态、播放时间和播放声音等信息,而硬件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以便于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和展示。
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实现摘要: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是实现数字信号在广播中的内部和外部的传输中枢,它能稳定、高效、安全地传输数字信号,确保数字信号不丢失和失真,从而确保了数字电视的高质量显示。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要做到准确地控制数字广播的信号,要建立一个智能的数据交换中心,制定一个智能的建筑方案,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智能终端,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性能。
关键词:数字电视;播出系统;安全设计1数字电视播出系统武汉广播电视台的数字电视播出系统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和高速硬盘存储技术,在视频采集、编排、播出、存储等各环节建设播出高速网络,从而形成节目采集、编排到播出、传输、覆盖等各环节都合适的高标清电视同播系统。
该系统可提供超过20万小时的高清视频,可在7天内进行任意观看。
2数字电视播出系统安全工作的紧迫性根据国家网络应急中心2020年上半年的统计,共截获了1815万个电脑病毒程序,平均每天483万多个病毒病毒,其中大约有1.1万多个病毒病毒。
在我国,大约有304万个被电脑病毒感染的主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5.7%。
全国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共包含11073个常见安全漏洞,较上年同期增加89.0%。
我国对信息安全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我国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项法律法规。
广电总局还发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要求各播出单位在播出、传输、覆盖等方面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负责安全广播的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级保护。
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必须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3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安全设计武汉广播电视台节目的生产、播出、存储、播出的全过程文件化、播出自动化,相关的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需求越来越迫切,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网络环境正在从完全依靠内网的封闭环境向互联网、广域网的混合网络环境转变。
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设计一个稳定高效的电视监控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摄像头选择:选择合适的摄像头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摄像头的分辨率、视角、拍摄距离、画质等特性必须与监控场景相匹配。
此外,考虑到监控系统可能需要在不同环境下工作,选择具有防水、防尘、抗震等特性的摄像头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信号传输:电视监控系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有线传输通常采用传输线缆,如同轴电缆、光纤等,能够保证传输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线传输则可以采用Wi-Fi、蓝牙或其他无线通信技术,便于在不同位置进行灵活布局。
3.信号处理与存储:监控系统的信号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显示在监控中心的屏幕上,所以需要选择一种可靠性和性能较高的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可以对画面进行压缩、解码,以减少传输带宽需求,同时对画面进行增强、识别等功能以提高监控效果。
此外,为了方便存储和检索,监控系统还需要配备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如硬盘、网络存储等。
4.用户接口与软件支持:为方便用户操作,电视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友好的用户接口设计,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调整监控画面。
此外,与监控系统相关的软件也需要提供技术支持,例如视频分析软件可以通过对监控画面进行分析,提供报警、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功能。
5.网络接入与远程访问: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现代的电视监控系统通常还支持网络接入和远程访问。
通过搭建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监控中心可以远程实时查看监控画面、进行录像和设置参数。
同时,也方便了用户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查看监控画面。
6.安全与隐私保护:总的来说,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电视监控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摄像头选择、信号传输、信号处理与存储、用户接口与软件支持、网路接入与远程访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因素。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够设计出一个适应不同监控场景需求的电视监控系统。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数字电视节目播放系统设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工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数字电视节目播放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稳定、优质的数字电视节目播放系统,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清晰、丰富和多样化的视听体验。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数字电视节目播放系统的设计。
数字电视节目播放系统主要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和终端接收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前端系统负责节目源的采集、编码、复用和调制等处理;传输网络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终端接收设备则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最终呈现给观众。
在前端系统中,节目源的采集是第一步。
这包括通过卫星接收、有线电视网络接入、地面无线接收等方式获取各种电视节目信号。
采集到的节目信号往往需要进行编码处理,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采用合适的编码格式,如 MPEG-2、H264 等,以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复用是将多个节目流组合成一个单一的传输流,以便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在复用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带宽资源,确保各个节目都能得到稳定的传输。
调制则是将复用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传输网络中传输的射频信号。
传输网络是数字电视节目播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传输方式有卫星传输、有线传输和地面无线传输。
卫星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容量大的优点,但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有线传输信号稳定,传输质量高,但建设成本较高;地面无线传输则具有灵活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但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有限。
在设计传输网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并考虑网络的带宽、延迟、误码率等参数,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还需要采用各种纠错编码和调制技术。
终端接收设备是观众直接接触的部分,包括数字电视机顶盒、智能电视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解调、解码、解复用等功能,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还原为原始的电视节目信号。
在设计终端接收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易用性和性能。
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园电视直播系统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和传输技术,为学校内部师生提供实时直播服务的系统。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电视直播系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校园电视直播系统,学校可以及时传递重要信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教学效果。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校园电视直播系统已经成为学校必备的重要工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增加,校园电视直播系统正面临着更多的需求和挑战。
如何设计一个功能强大、稳定可靠的校园电视直播系统,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对直播服务的需求,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本文中,将对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进行详细的讨论,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帮助学校更好地传播信息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通过对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功能模块设计,架构设计,以及系统测试与优化的详细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更完善的校园电视直播系统,并提高校园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校园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需求分析校园电视直播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对用户需求、技术需求和功能需求的综合分析。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校园电视直播系统需要满足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
学生希望能够通过系统观看各种校园活动直播、学习资源推送等内容;教师需要可以方便地进行在线教学直播和课程录制;管理人员需要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各个直播频道的运行情况,方便进行管理和调整。
从技术需求方面考虑,校园电视直播系统需要具备高清视频传输和流畅播放的能力,能够支持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上传和处理,实现快速的视频编码和解码。
广电播控中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发布时间:2022-10-30T07:11:06.88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3期作者:李梅?? [导读] 目前许多广播电视团体都在建设与完善保证广电各栏目安全播出的监控系统。
该系统位于许多广电播控机房中,并且广电播控机房各个功能区位置分布在不同的楼层上。
李梅??武汉广播电视台??430000??摘要:目前许多广播电视团体都在建设与完善保证广电各栏目安全播出的监控系统。
该系统位于许多广电播控机房中,并且广电播控机房各个功能区位置分布在不同的楼层上。
这些系统中有许多正在运行的业务系统。
多年以来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播出控制设备系统既庞大又坚固,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计算机网络管理播出系统内部本身没有控制权,需要有观看的视频组件。
因此,在建立系统之前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根据当前情况,有必要选择创建一个满足日常操作和维护需求的监视系统。
关键词:广电播控中心;监控系统;设计实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视数字传播和监控系统也应运而生,并且系统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可替换系统的当前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和复杂。
由于所有的病毒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因此病毒对计算机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电视网络,重要的是对安装扫描仪和扫描仪系统的重视,以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监控电视功能和呼叫系统,可以将整个呼叫系统与智能监控系统配合使用来扫描图像,达到对整个广播电视系统保护的目的。
1广电播控中心监控系统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管理设备也得到了使用和推广。
可以将其应用于广播和电视节目,从而有效地监视和分发电视广播和节目。
可以设置主题内容,以确保广播公司和电视节目有效运行,并为用户带来良好的控制效果和电视观看体验。
如今,由于许多外部因素,电视广播和节目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智能监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研究和不停地努力。
通过使用智能监视系统应用程序,可以更好地保护广播和电视节目,并可以改善电视节目,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然后提供更好的服务。
观浅谈电视台高清频道播出系统设计探究刘文忠(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高清频道播出系统的设计应用,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视听效果,也是当前各电视台突破创新的一个难题。
下面文章就对高清频道播出系统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视台;高清频道;频道系统;系统设计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利用新型媒体技术,融合数字信号传输,使广播电视逐步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改善广播电视节目效果,推进播出系统高清升级改造,提升观众的感官体验,促进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
一、地方电视台高清播出系统的设计原则电视台高清播出系统的设计应当满足以下原则:第一,先进性。
系统设计、所用设备既要满足规范要求,也要具有先进性,能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从而确保高清播出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高安全性。
在设计地方电视台高清播出系统时,应及时做好冗余备份,使得整个数字化高清播出系统无单一溃点,并配套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从而防止播出系统出现播出故障。
第三,实用性。
即系统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第四,开放性。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清播出系统能与台内全台网、非编制作网、媒资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节目流转。
第五,高可扩展性。
即播出系统硬件、软件都能够进一步扩展,满足系统升级、改造的需求。
二、电视台高清频道播出系统设计策略乌鲁木齐电视台将高清升级新建6个高标清同播频道,高清播控系统方案设计包括:采用硬盘播出视频服务器信号链路与无压缩SDI over IP链路互为主备的新架构,实现传统硬盘播出与IP无压缩虚拟化播出系统互为独立的两套播出系统,两套系统既可独立控制,也可统一控制,相互备份。
1.高清硬盘播出系统组成设计中首先采用传统硬盘播出视频服务器,配置6台K2 Summit 高标清视频服务器,每台视频服务器为4个播出通道,完成6个高清频道的主备播出任务。
2.高清无压缩SDI over IP虚拟化播出系统设计另一套备份播出系统,采用新技术无压缩SDI over IP虚拟化播出系统,SDI over IP是将SDI信号进行IP封装后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技术,由XIO 9101 IP GATE-10G SDI网关卡完成SDI信号到IP流的双向转换,通过虚拟化平台进行节目的存储和处理,结合万兆交换机实现音视频信号调度及播出,实现播出IP化。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越来越重要。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和广告的各具特色给电视台的播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要保证播出质量,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监测系统来对电视节目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需求分析1、功能需求(1)监测电视信号的色彩、调谐、同步等方面,确保电视信号质量。
(2)实时监测电视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声音和图像质量,即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能够实时同时监测多个电视信号源,进行对比分析。
(4)实现录像回放功能,能够快速找到录像带的位置,快速播放录像带。
(1)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启动迅速,性能稳定。
(2)软件界面美观,操作界面友好,支持多语言。
(3)系统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录像回放能够快速响应。
3、安全需求(1)系统应支持相关权限设置,只有拥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进行相关操作。
(2)系统能够用于非法行动的监测,抵制谣言传播和暴力视频的传播,保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系统要具备一定的防护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系统设计方案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设计,主要由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组成。
客户端负责对电视信号进行监测和录像回放等操作,同时向服务器报告当前监测情况。
服务器作为中心管理器,负责处理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并对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1、客户端设计客户端设计基于C#语言和.NET框架,主要实现图像和音视频的播放、录像回放等功能。
在客户端开发中,使用了大量的第三方控件,提高了客户端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界面布局简洁明了,操作逻辑清晰,带有一定在线帮助和操作提示,操作方便快捷。
2、服务器设计服务器采用C++语言设计,主要实现监测数据处理、任务分发、数据存储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服务器通过自定义协议与客户端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服务器具有完备的安全机制,支持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和防抵赖等功能。
新技术时代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及安全维护的思考作者:周韶卿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年第10期【摘要】广播电视播控系统属于规范化的数字系统,在先进科技发展的带动下,衍生了智能监测与多服务设备组网等多种运用模式。
要想提升播控技术质量,还需在技术管理与安全维护等方面下功夫,为高清音像提供安全保障。
播控技术人员要提高素质水平,加强设备监察维护,加强播控系统控制,加强系统安全管控,做好安全维护工作,确保播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介绍了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架构和播控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播控系统安全维护措施,为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技术时代;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安全维护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10.011新技术时代为广电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广播电视播控系统融入卫星通信科技与广电科技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繁琐体系,可为数字信息的切换与传递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推动节目播出质量的持续改进。
但维护播控技术安全的过程复杂繁琐,还需立足发展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安全维护体系更加完善,确保广电节目得以顺利播报。
1. 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构成电视台数字播控系统有处理现场直播信号和调度演播室信号及负责节目播出和维护改造播出设备等作用。
播控系统的构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视音频编解码。
视音频编解码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各种视音频格式文件的灵活转换,利用文件与设备完成广电节目素材的编码采集及解码播出。
视音频解码器涉及音频解码器和视频解码器两类。
数字化视频信号的带宽大,为降低计算机处理的压力,会利用压缩技术压缩视频信号,以此提高计算机处理的效率。
视频压缩技术涉及MPEG与JPEG等方法,后者属于静态图像压缩标准,适用于处理灰色或连续色彩的图像,压缩占比小。
前者属于动态图像压缩方法,可编码处理单幅图像,而图像数据的冗余信息,通常利用帧间编码技术去清除,以此带动视频压缩占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