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量分类系统_总体设计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0
XXXX系统Ver X。
X 概要设计说明书XXX计算机有限公司XXXX年X月XXX系统VerX.X概要设计说明书共20页第2页目录目录 (2)1。
引言 (3)1.1文档目的 (3)1。
2项目概述 (4)1.3参考资料 (4)1。
4术语定义 (5)1。
5修改记录 (5)2.系统概述 (6)2。
1系统实现目标 (6)2。
2条件与限制 (6)2。
3运行环境 (7)3.需求概述 (7)3。
1。
总体描述83.2.系统角色 (8)3.3。
系统功能 (8)3.3.4.功能划分 (8)3.3.5。
用例清单83。
4。
性能和运行需求84。
总体设计 (8)4.1设计原则 (8)4.2设计规范 (9)4。
3软件体系结构 (10)5。
模块结构设计 (11)5。
1组件模块总体设计 (11)5。
1.1.组件模块的划分和功能描述115。
1。
2。
组件模块关系115。
1.3.组件模块的物理分布115。
1.4.组件模块与用例映射XXX系统VerX.X概要设计说明书共20页第3页115。
2组件模块描述 (11)5。
2.1。
组件模块1 126。
用例实现 (13)7。
数据结构设计 (14)8.接口设计 (14)9。
系统安全设计 (15)9。
1系统故障预防和恢复 (15)9.2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15)9.3数据备份与恢复 (15)9。
3.1.数据备份159。
3.2.数据恢复1610.系统运行设计 (16)10。
1运行模块组合 (16)10。
2运行控制 (17)11.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17)11。
1出错处理信息 (17)11.1。
1。
通讯线路错误 (18)11.1。
2。
系统环境错误 (18)11.1。
3.应用设计错误 (18)11.2出错处理对策 (18)12.系统维护设计 (19)12.1数据维护 (19)12。
2功能维护 (19)13.系统版本设计 (20)14.附件 (20)1.引言1.1文档目的简要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昌平区政务资源平台基础建设七期及主题应用工程项目旅游便民信息查询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北京圣地英才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6月目录1引言...................................................................................................................................... - 1 -1.1编写目的.................................................................................................................. - 1 -1.2预期读者.................................................................................................................. - 1 -1.3项目背景.................................................................................................................. - 1 -1.3.1系统名称...................................................................................................... - 1 -1.3.2任务提出者.................................................................................................. - 1 -1.3.3系统开发者.................................................................................................. - 1 -1.3.4系统最终用户.............................................................................................. - 1 -1.3.5将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或中心).......................................................... - 2 -1.4定义.......................................................................................................................... - 2 -1.5参考资料.................................................................................................................. - 2 -2总体设计.............................................................................................................................. - 3 -2.1需求规定.................................................................................................................. - 3 -2.1.1功能需求...................................................................................................... - 3 -2.1.2性能需求...................................................................................................... - 4 -2.2运行环境.................................................................................................................. - 5 -2.2.1硬件环境...................................................................................................... - 5 -2.2.2软件环境...................................................................................................... - 6 -2.3基本设计概念与处理流程...................................................................................... - 7 -2.3.1总体流程...................................................................................................... - 7 -2.3.2用户登录流程.............................................................................................. - 7 -2.3.3用户登出流程.............................................................................................. - 7 -2.3.4数据更新维护.............................................................................................. - 8 -2.3.5系统运行管理流程...................................................................................... - 9 -2.4系统结构................................................................................................................ - 10 -2.4.1总体框架结构............................................................................................ - 10 -2.4.2系统功能结构............................................................................................ - 11 -2.4.3系统部署结构............................................................................................ - 13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 14 -2.6人工处理问题........................................................................................................ - 14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 14 -3接口设计............................................................................................................................ - 15 -3.1用户接口................................................................................................................ - 15 -3.1.1用户登录接口............................................................................................ - 15 -3.1.2便民信息管理接口.................................................................................... - 16 -3.1.3分类信息管理接口.................................................................................... - 16 -3.1.4系统用户管理接口.................................................................................... - 17 -3.1.5用户授权管理接口.................................................................................... - 17 -3.2外部接口................................................................................................................ - 18 -3.3内部接口................................................................................................................ - 18 -4运行设计............................................................................................................................ - 19 -4.1运行模块组合........................................................................................................ - 19 -4.1.1用户登录与退出操作................................................................................ - 19 -4.1.2业务信息更新类操作................................................................................ - 19 -4.1.3运行管理维护操作.................................................................................... - 20 -4.2运行控制................................................................................................................ - 20 -4.3运行时间................................................................................................................ - 20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21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 21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 22 -5.2.1物理结构设计原则.................................................................................... - 22 -5.2.2数据表物理结构设计................................................................................ - 23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27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28 -6.1出错信息................................................................................................................ - 28 -6.2补救措施................................................................................................................ - 28 -6.3系统维护设计........................................................................................................ - 29 -7系统安全设计.................................................................................................................... - 30 -1引言1.1 编写目的总体设计说明书是在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软件系统的项目背景、需求规定、运行环境、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系统结构、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人工处理过程、接口设计、运行设计、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系统出错设计等进行概要设计描述,以指导后续的详细设计、编码开发和系统测试工作。
中小企业的网络设计和规划方案第一章网络建设目标与原则 (2)1.1企业网络建设目标. (2)1.2 网络设计原则 (2)第二章网络总体规划 (4)2.1 搭建企业网络系统 (4)2.2网络拓扑结构. (2)2.3 IP地址规划. (3)第三章网络设备选型 (7)3.1网络结构分析 (7)3.2 设备选型 (8)第四章网络的综合布线系统 (19)4.1 综合布线标准 (19)4.2 设计范围及要求 (19)4.3布线的实施. (20)第五章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 (23)5.1 网络应用系统选择 (23)5.2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23)5.3 网络管理维护设计 (23)第一章网络建设目标与原则1.1企业网络建设目标企业准备组建内部的局域网,并要接入互联网。
需要一个对外网站宣传本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内部使用的网站,起到发布通知、内部交流、共享文件等功能。
本期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如下系统:1. 构造一个既能覆盖本地又能与外界进行网络互通、共享信息、展示企业的计算机企业网。
2.选用技术先进、具有容错能力的网络产品,在投资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结构容错的方法3.完全符合开放性规范,将业界优秀的产品集成于该综合网络平台之中;4.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的网络扩容作好准备5.采用OA 办公,做到集数据、图像、声音三位一体,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信息传递成本6.整个公司计划采用10M 光纤接入到运营商提供的Internet 。
集团统一一个出口,便于控制网络安全7.设备选型上必须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通用性,且必须便于管理,维护。
应具备未来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保护公司的投资。
设备要在满足该项目的功能和性能上还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设备在选型上要是拥有足够实力和市场份额的主流产品,同时也要有好的售后服务1.2 网络设计原则1. 先进性:总体设计起点高,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网络设计、网络结构、开发工具,技术上采用市场占有率高、标准化、且技术成熟的目前网络流行的TCP/IP协议和目前最先进的千兆以太网和百兆以太网到桌面技术,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和容量。
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威胁不断涌现,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网络安全威胁,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是一种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安全威胁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收集、分析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如流量数据、日志数据、系统配置信息等,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
一、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在设计网络安全监测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对其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范围明确需要监测的网络范围,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服务器、终端设备等。
不同的网络区域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2、监测内容确定需要监测的具体内容,如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用户行为、应用程序活动等。
这些监测内容能够反映网络的运行状态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3、威胁检测能够准确检测各种网络威胁,如病毒、木马、黑客攻击、DDoS 攻击等,并及时发出警报。
4、数据分析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安全决策提供支持。
5、响应机制当发现安全威胁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响应措施,如隔离受感染的设备、阻断攻击流量、恢复受损的数据等。
6、可视化展示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监测结果和分析数据,方便安全管理人员快速了解网络的安全状况。
二、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基于上述需求分析,网络安全监测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包括流量数据、日志数据、系统配置信息等。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网络探针、日志服务器、系统接口等方式实现。
2、数据预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去除无效数据和噪声,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以便后续的分析处理。
目录1.引言 (2)1.1开发目的 (2)1.2背景 (2)1.3参考资料 (2)2.程序系统的结构 (3)2.1总体结构 (3)2.2图书管理模块 (4)2.3购物车模块 (4)2.4查询浏览模块 (4)2.5数据库模块 (5)2.6用户管理模块 (5)3.设计说明 (6)3.1 程序描述 (6)3.2功能 (6)3.3性能需求 (10)3.4输入项、输出项 (12)3.5流程逻辑 (13)3.6接口 (16)3.7存储分配 (19)3.8注释设计 (19)3.9限制条件 (19)1.引言1.1开发目的开发一套网上购书系统,可以让顾客通过浏览器浏览网站售书目录,从而挑选自己满意的图书,并下订单购买。
而网站后台人员需要维护网站会员信息、书籍信息以及订单信息。
本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一套既方便客户网上购书,又方便网站维护人员维护网站WEB服务系统。
1.2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发展和深入,网上书店已成为传统书店必不可少的经营策略之一。
目前,网上书店在国际互联网上可以实现的商务已经多样化,可以完成从最基本的信息展示、信息发布功能到在线交易、在线客户服务、在线网站管理功能等,可以说,传统书店所具备的功能几乎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化的高效动作。
虽然传统书店规模有所不同,随着网上交易的开展,都将有力地改变企业的发展空间,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开发一个本系统可以解决企业人事管理遇到的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管理内容繁复,而且容易丢失的问题。
该项目由我们开发小组共同经过认真的商讨而最终提出,该系统的最终用户将是所有经营书籍买卖而到目前还未实现信息化的个人或团体。
该系统的开发工作将委托给相关的软件开发小组来完成。
系统的运行环境将是Windows 7,使用的数据库是Mysql5.5。
1.3参考资料[1]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JSP编程技巧/清宏计算机工作室编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3] 精通JBuilder 3环境下的JA V A编程/锐思创作室.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4] 深入JA V A Servlet网络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5] Struts开发入门与项目实践.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8[6] 李晓山.新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 孙鑫. Java Web开发详解-XML+XSLT+Servlet+JSP深入剖析与实例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2.程序系统的结构2.1总体结构开始网站首页匿名用户注册用户浏览分类查找书籍网上注册登录后经权限判定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查看订单网上购书查找书籍管理用户管理交易添加新书修改书籍分类书籍分类2.2图书管理模块2.3购物车模块2.4查询浏览模块图书管理模块图书录入图书删除图书修改购物车模块计算价格添加商品移除商品更新数量清空购物车查询浏览模块按作者查询按出版日期查询按出版社查询按类别查询按年龄查询2.5数据库模块2.6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库模块进货表发货表书籍表会员表用户注册登录3.设计说明3.1 程序描述(1)图书信息管理该模块实现图书书目信息的分类显示,也是提供图书信息依据书名及作者信息快速搜索的功能。
第1篇一、概述工程监控系统施工资料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保障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效益,对监控系统施工活动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和归档的一系列文件和资料。
本文将对工程监控系统施工资料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程监控系统施工资料内容1. 编制依据(1)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3)工程合同、招标文件。
2.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周期。
(2)工程总投资、资金来源。
(3)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信息。
3. 监控系统施工方案(1)监控系统设计原则、技术要求。
(2)监控系统设备选型、配置。
(3)监控系统施工工艺、步骤。
(4)监控系统施工组织、进度安排。
4. 监控系统施工记录(1)施工日志:记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问题及处理措施。
(2)设备进场记录:记录设备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信息。
(3)施工材料记录:记录施工材料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等信息。
(4)施工人员记录:记录施工人员姓名、工种、资质、上岗时间等信息。
5. 监控系统施工验收(1)验收标准及方法。
(2)验收组织、人员。
(3)验收记录及结果。
6. 监控系统施工变更及签证(1)变更原因、内容、影响。
(2)签证过程、结果。
7. 监控系统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1)施工安全措施。
(2)施工环保措施。
8. 监控系统施工总结(1)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施工经验及教训。
(3)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投资效益等方面评价。
三、工程监控系统施工资料的管理1. 施工资料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2. 施工资料应分类、编号、装订,便于查阅。
3. 施工资料应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分析,为工程验收、审计、保修等工作提供依据。
4. 施工资料应确保真实、准确、完整,不得篡改、伪造。
四、结语工程监控系统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网络系统建设设计方案总体设计思想XXXXX医院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是建设一个具有高连通性、强大融合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的网络体系结构来保证医疗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可靠、安全地在医疗系统内进行传输,并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为满足未来新业务的需求,为迅速推出新业务打好基础。
根据医疗行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和自身的业务特点,组网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弹性的网络弹性的网络必须是高可靠的网络和融合的网络。
医疗网络上运行着各种医疗业务应用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护士呼叫等。
这些系统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网络的可靠性具有极高的要求。
同时,这些医疗业务系统依赖于多种通信与存储技术,对网络能否集成多种技术的要求很高,并且网络需要具有高效的集中式管理能力,来降低医疗网络的维护开销。
2、安全的网络医疗网络的安全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医疗信息被偷窃和修改和未授权的访问;保护患者的隐私;遵守政府法规的要求;避免病毒或攻击造成网络瘫痪而影响医院业务运行。
通过防火墙等安全技术,实现基于用户身份权限控制、自动完成安全漏洞的修补和病毒的自动消除、攻击的防御和自动定位功能,从而为医疗机构提供从网络边界到核心的全面保护能力,降低医疗风险,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
3、快速响应的网络医疗网络对快速响应要求表现在:医护人员希望随处可得患者的医疗信息和辅助诊断信息,物品跟踪需要随时掌握。
这样,才能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4、交互式的网络交互式的医疗网络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跨部门协作。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语音、视频、WEB、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等方式与患者、同事以及其他部门进行及时、充分、直观的信息沟通,完成医疗信息的采集、分析、诊断、和处理流程,实现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同时可以很好地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企业上网行为控制审计系统需求说明书目录1.引言 21.1.编写目的 21.1.背景 31.22.需求分析 42.1项目目标 42.2架构设计要求 42.2.1设计原则 42.2.2系统架构特点 52.2.3系统架构简图 52.3需求说明 62.3.1应用程序管控 62.3.2网页浏览管控 82.3.3文档操作管控 102.3.4打印内容管控 112.3.5设备管控 122.3.6网络控制 132.3.7网络流量管控 132.3.8.屏幕监控 142.3.9.邮件管控 152.3.10.即时通讯控制 162.3.11资产管理 172.3.12远程维护 182.3.13移动存储控制 193.总体设计 203.1网络拓扑结构 203.2硬件系统设计 203.2.1服务器及网络设备 203.3安全设计 213.3.1身份认证 213.3.2信息安全 213.3.3网络系统安全 213.3.4应用安全 223.4关键技术实现 22附录一公司简介23附录二硬件设备清单251.引言1.1.编写目的今天,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IT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并且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但与此同时,IT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企业信息安全隐患激增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泄漏对企业的危害之重,它不仅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巨额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
雇员被列为最有可能制造信息安全事件的素。
❖系统应用效率难以评估和控制❖系统维护,资产管理繁琐IT部门接近一半的工作时间用于为计算机安装及升级软件,I T人员为PC做简单的日常维护工作占其总工作量的70-80%,大大增加计算机网络的综合管理成本。
如果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也会极大影响企业的业务连续性。
❖读者✓需求提出者✓企业行政管理层✓项目组成员1.1.背景❖系统的名称暂定《企业上网行为控制审计系统—网狼 1.0》❖提出者公司行政管理层,决策层❖开发者网安行业研发人员❖用户❖企业网络管理人员1.2❖盈高多维终端安全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pdf❖威盾 3.2 用户使用手册.doc❖联软上网行为管理系统.doc❖交通管理业务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平台.doc2.需求分析2.1项目目标2.2架构设计要求2.2.1设计原则1、规范性:系统设计按公安部颁发信息系统数据库标准以及有关管理办法。
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目录第一章导言 (2)1.1 目的 (2)1.2 范围 (2)1.3 命名规则 (2)1.4 术语定义 (2)1。
5 相关文档 (3)1。
6 参考资料 (3)第二章总体结构设计 (5)2.1 总体结构图设计 (5)2。
2 运行环境设计 (5)2.3 子系统清单 (6)2.4 功能模块清单 (6)第三章模块(部件)功能分配 (6)3。
1 专用模块功能分配 (7)3。
2 公用模块功能分配 (7)3。
3 模块的关系 (7)第四章全局数据结构设计 (7)4。
1 数据库表名清单 (7)4。
2 数据库表之间关系说明 (8)4.3 数据库表的详细清单 (8)4.4 视图的设计 (8)4。
5 数据结构和程序的关系 (8)4。
6 主要算法设计 (8)4。
7 其它数据结构设计 (8)第五章外部接口设计 (8)5。
1 外部接口1设计 (8)5。
2 外部接口2设计 (9)第六章运行设计 (9)6。
1 运行模块组合 (9)6。
2 运行控制 (10)6.3 运行时间 (10)第七章出错处理设计 (10)7.1 出错输出信息 (10)7.2 出错处理对策 (10)第八章其它设计 (10)文档类别使用对象文档类别本文档是软件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的模板,是概要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标准及规范,是技术文档。
使用对象该文档使用人员包括:●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系统编码人员●系统测试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第一章导言本章对该文档的目的、功能范围、术语、相关文档、参考资料、版本更新进行说明.1.1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旨在推动软件工程的规范化,使设计人员遵循统一的概要设计书写规范,节省制作文档的时间,降低系统实现的风险,做到系统设计资料的规范性与全面性,以利于系统的实现、测试、维护、版本升级等.1.2范围本文档用于软件设计阶段的概要设计,它的上游(依据的基线)是需求分析规格书,它的下游是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并为详细设计说明书提供测试的依据。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详述 (2)2、项目工期 (3)二、需求分析 (3)1、网络要求 (3)2、系统要求 (4)3、用户要求 (5)4、设备要求 (6)三、网络系统设计规划 (6)1、网络设计指导原则 (6)2、网络设计总体目标 (7)3、网络通信联网协议 (7)4、网络 IP 地址规划 (8)5、网络技术方案设计 (8)6、网络应用系统选择 (12)7、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14)8、网络管理维护设计 (14)四、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14)1、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4)2、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5)3、水平子系统设计 (15)4、管理子系统设计 (16)5、干线子系统设计 (16)6、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6)7、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6)一、工程概况1、工程详述集团总部公司有 1000 台 PC;公司共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有限制,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公司有自己的OA 系统;公司中的台机能上互联网;核心技术采用VPN;集团包括六家子公司,包括集团总部在内共有2000多名员工;集团网内部覆盖7栋建筑物,分别是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每栋建筑高7层,都具有一样的内部物理结构。
一层设有本建筑的机房,少量的信息点,供未来可能的需求使用,目前并不使用(不包括集团总部所在的楼)。
二层和三层,每层楼布有96个信息点。
四层到七层,每层楼布有48个信息点,共3024个信息点。
每层楼有一个设备间。
楼内综合布线的垂直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每层楼到一层机房有两条12芯室内多模光纤。
每栋建筑和集团总部之间通过两条12芯的室外单模光纤连接。
要求将除一层以外的全部信息点接入网络,但目前不用的信息点关闭。
2、项目工期2009年5月28日-------2009年6月28日二、需求分析1、网络要求满足集团信息化的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能够可靠运行,具有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
软件总体设计•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程序、文件、数据库、人工过程和文档等.•设计系统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表达层: 控制怎样把数据通过用户界面显示给用户,同时接受用户的交互输入•业务层: 把跟这个应用相关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部分•数据层: 负责与数据库打交道,把数据库中的表,记录等细节隐藏起来,使业务层见到的是普通的函数或者数值对象关系:表达层(表达逻辑)<---->业务层(业务逻辑)<---->数据层(数据存•从坚实的内核做起: 雪球起点不是一堆散雪而是捏了又捏的很紧密的雪核•从小到大慢慢来: 一点一点由小变大,而不是通过一次性组装变大•边滚边看边调整: 不能朝一个方向一直滚下去,往往是看着哪个缺了,重新换个方向继续滚•任何时候都接近圆: 任何时候滚出来的都是圆(及早集成,这样在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小)•提供多种可能实现的方案.•选取合理的方案.•推荐最佳的方案•对程序的结构设计:确定程序由那些模块组成,模块需要完成那些适当的子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至于过程设计属于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过程设计:确定每个模块的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库•制定测试计划•书写文档:计入总体设计的结果(文档总类: 1.系统说明2.用户手册 3.测试计划4.详细的实现计划5.数据库设计结果)结构设计简单明确体系结构:在保证色戒能够完成系统目标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次和模块,能够直接通话的尽量直接通话,除非非常有必要.别人的东西不要在重复一遍,吧系统的规模保持在最小的程度.同时注意除去多余的联系和耦合类结构:类结构的设计的继承关系应该经过仔细推敲,真正反映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同时在数量上是精简的,在继承结构上是扁平化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做到精简成员变量意义明确,提高算法效率高减少功能作用类似的局部变量概念的一致性:在整个设计中使用统一,连贯的系统分析法,角度,和一致性的平衡尺度,直到在每个部分使用同样的类比和词汇•基于逻辑关系(例:分层结构的层次间的依赖关系)•基于功能2)判断划分的好坏:看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和方式,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有适当的依赖是件好事,证明模块之间有共享和复用,但不可取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致模块如一堆乱麻彼此分不开来.做到能不耦合在一起就尽量分开来,能不相互依赖就不要相互依赖把程序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访问且完成一个子功能的模块,且把这些模块集合起来变可以满足用户所需求的功能.2.模块化好处:•使软件结构清晰,不仅容易设计也容易阅读和理解.•容易测试和调试,提高软件的可靠性.•提高软件的可修改性.•有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管理.3.抽象:把这些相似的方面集中和概括起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抽象.或者说抽象就是考虑事物间被关注的特性而不考虑它们其他的细节.4.逐步求精: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对问题细节的考虑.因为每次面临的因素太多,是不可能做出精确思维的.处理复杂系统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用层次的方法构造和分析它,把精力集中在与当前开发阶段最相关的那些方面上,而忽略那些对整体解决方案来说虽然必要的,然而目前还不需要的细节.每一步对软件解法的抽象层次的一次精化.5.信息隐藏和局部化:应该这样设计模块,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把一些关系密切的软件元素物理地放得彼此靠近.优点---如果在测试期间和以后的软件维护期间需要修改软件不会把影响扩散到别的模块.6.为何软件设计中应该追求尽可能松散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中可以研究、测试和维护任何个模块,不需要对系统的其他模块有很多了解.模块间的偶合程度强烈影响系统的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耦合定义:是指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耦合的分类(五类):•数据耦合: 如果两个模块通过参数交换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那么这种耦合就是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如果两个模块通过参数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有控制信息,那么这种耦合就是控制耦合.•特征耦合: 如果被调用的模块需要使用作为参数传递进来的数据结构中的所有数据时,那么把这个数据结构作为参数整体传送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当把整个数据结构作为参数传递而使用其中一部分数据元素时,就出现了特征耦合.在这种情况下,被调用的模块可以使用的数据多于它确实需要的数据,这将导致对数据的访问失去控制,从而给计算机犯错误提供机会.•公共环境耦合: 当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时,他们之间的耦合称为公共环境耦合.•内容耦合: 有下列情形之一,两个模块就发生了内容耦合•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到另一个模块的内部•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在进行软件结构设计时,应该采用的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用耦合.是指在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内聚的分类(大三类,小七类):•低内聚•偶然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一组任务,这些任务彼此间即使有关系,关系也比较松散,就叫做偶然内聚.•逻辑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的任务在逻辑上属于相同或相似的一类,则称为逻辑内聚.•时间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包含的任务必修在同一段时间内执行,就叫时间内聚.•中内聚•过程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是相关的,而且必须以特定次序执行,则称为过程内聚.•通信内聚:如果模块中所有元素都使用同一个输入数据和产生一个输出数据,则成为通信内聚.•高内聚•顺序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处理必须顺序执行,则称为顺序内聚.•功能内聚:如果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属于一个整体,完成一个单一的功能,则称为功能内聚.内聚在设计中的要求:设计时力争做到高内聚,并且能够辨认出低内聚的模块,有能力通过修改设计提高模块的内聚程度降低模块间的耦合程度•深度: 表示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它往往能够粗略的标志一个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宽度: 是软件结构在同一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一般来说,宽度越大系统就越复杂.•扇出: 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的模块的数目,经验表明,一个设计的好的典型系统的平均扇出通常是3或4个,太多或太少都不好.•扇入: 指一个模块被别的多少个模块直接调用.扇入越大越好.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如果一个模块可以当作一个黑盒子,也就是说,只要输入相同的数据就能产生同样的的输出,这个模块的功能就是可以预测的.带有内部“存储器”的模块的功能可能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它的输出取决于内部存储器的状态.由于内部存储器对于上级模块是不可见的,所以这样的模块既不易理解又难于测试和维护.************************************************************************以上的启发式规则多数是经验规律,对改进设计,提高软件质量,往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他们既不是设计的目标也不是设计时应该求做到在有效的模块化的前提下使用最少量的模块,以及在能够满足信息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最简单数据结构.4、优化时遵守一句格言:“先使它能工作,然后再使它快起来.”。
XXX软件设计方案说明书《?修订记录目录1 引言 (4),编写目的 (4)背景 (4)参考资料 (4)术语定义及说明 (4)2 设计概述 (4)任务和目标 (4)3 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5)详细需求分析 (5):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5)4 总体方案确认 (5)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5)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6)5 系统详细设计 (6)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6)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6)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6).6 数据库系统设计 (7)设计要求 (7)信息模型设计 (7)数据库设计 (7)7 信息编码设计 (8)代码结构设计 (8)代码编制 (8)(XXXX设计方案说明书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背景|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C. 开发项目组名称。
1.3参考资料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3设计概述3.1任务和目标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3.1.1需求概述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3.1.2运行环境概述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3.1.3条件与限制: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
第44卷第23期包装工程2023年12月PACKAGING ENGINEERING·208·基于MobileViT轻量级视觉模型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设计袁斌,张超军,李晨(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杭州310023)摘要:目的针对传统机器视觉网络模型存在的参数量大、效率低、落地难等问题,设计一种更高效的基于轻量级网络模型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
方法结构的创新设计可实现4种占比不同的垃圾分类存储和垃圾箱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
利用STM32控制机构的电机和多种传感器,与树莓派4B串口通信实现垃圾分类投放,采用云服务器实现小程序端物联网通信,提高管理效率。
采用MobileViT轻量级模型在自建数据集上训练,并结合迁移学习,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和准确率,与主流模型对比,并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MobileViT模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8.01%,实际测试平均单张图像的推理时间为17.8 ms,模型参数量仅为5.6×106;在与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3参数量相近的情况下,准确率高出9.25%,各性能指标优于传统ResNet50、AlexNet模型。
结论基于MobileViT轻量级视觉模型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设计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垃圾自动分类任务,模型精度和速度满足实际需求,对垃圾分类领域边缘设备非常友好。
关键词:垃圾分类;智能垃圾箱;MobileViT;轻量级;迁移学习中图分类号:TP23;TB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23-0208-08DOI:10.19554/ki.1001-3563.2023.23.025Design of Automatic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obileViTLightweight Visual ModelYUAN Bin, ZHANG Chao-jun, LI Chen(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 China)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design a more efficient automatic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lightweight network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machine vision network model, such as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s, low efficiency and difficult landing.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could realize the automatic switching of four kinds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storage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and the working mode of the garbage bin. The STM32 control mechanism motor and a variety of sensors were us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Raspberry PI 4B serial port to realize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delivery. The cloud server realize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 at the small program side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e MobileViT lightweight model was used to train on the self-built data set, and the training speed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 were improved by combining transfer learning. The feasibility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model with the mainstream model. The accuracy of MobileViT model could reach 98.01%, the average reasoning time of a single image in the actual test was only 17.8 ms, and the number of model parameters was only 5.6×106. The accuracy was 9.25% higher than that of lightweight network MobileNetV3 under the similar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raditional ResNet50 and AlexNet models. The design of收稿日期:2022-1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103340)第44卷第23期袁斌,等:基于MobileViT轻量级视觉模型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设计·209·automatic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obileViT lightweight visual model can complete the task of automatic garbage classification more efficiently. The accuracy and speed of the model meet the actual demand, and it is very friendly to the edge equipment in the field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KEY WORD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mart garbage bin; MobileViT; lightweight; transfer learning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第1章项目概况1.1 建设背景概述工程立项批复情况和主要建设内容,本子系统项目在建设内容中的定位1.2 现状及存在问题概述本部分业务运行现状、信息系统建设现状(结合信息系统现状调研表调研:已有系统建设建设方式(全国统建/地方自建/部门自建等)、功能范围、技术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存储情况;已有系统集成要求,升级、改建、废弃,数据迁移等。
1.3 建设目标归纳本应用建设要达成的业务目标(政务目标—对社会公众的作用;管理目标—对业务管理的提升)、信息化目标(如:实现应用系统覆盖四级、两级部署等)1.4 建设内容分小标题介绍各项应用系统开发内容,应考虑到应用模块、应用覆盖(覆盖用户层级)、数据库建设、集成要求(应用支撑软件、与本工程其他系统集成,与已有系统集成)等内容1.5 术语及定义对本业务相关的特定业务术语和信息系统术语定义(可选)1.6 设计依据列出本应用设计相关的业务文件、政策法规以及专用技术标准、规范(通用的设计依据如可研、初步设计等已列出的依据文件)第2章业务需求分析(业务概述,可选)2.1 组织架构与本业务相关的组织架构图,各部门(处室)职责和业务范围(可以用表格方式体现部门、处室、业务范围),可参考用户提供或政务公开的业务文件。
2.2 系统用户用户层级(中央、地方、用户部门)和用户量2.3 业务功能分析简述业务功能,可参考初步设计相应详略程度,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增补、调整2.4 业务流程分析2.4.1 业务结构本应用业务结构树状图(业务项层次图),如有总体流程画出顶层总体流程图,业务结构按业务口径划分,不一定与子系统划分一致。
2.4.2 <业务项名称>可根据业务结构层次,分层设立章节。
【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描述】:分小标题描述业务流程环节的业务内容2.5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本部分可根据初步设计要求的“信息量分析与预测”章节编写,根据调研情况(如功能模块或处理量、数据量)等调整2.5.1 网络流量2.5.2 存储量2.5.3 处理量2.6 非功能性需求2.6.1 易用性2.6.2 性能需求响应时间、持续运行时间、并发用户需求等2.6.3 可靠性需求2.6.4 安全性需求2.6.5 可扩展第3章总体设计3.1 设计原则业务上或技术上需考虑的原则,也可以从调研用户的关注点来归纳原则。
北大青鸟网上商城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引言1.1编写目的本说明是北大青鸟网上商城电子商务系统案例研究项目软件产品的总体设计和实现说明,记录了系统整体实现上技术层面上的考虑,并且以需求说明作为依据,同时该文档将作为产品实现、特性要求和控制的依据。
软件开发小组的每一位参与开发成员应该阅读本说明,以清楚产品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和实现策略,本手册将进行技术评审和技术的可行性检查,同时为下一步的详细设计说明提供框架。
1.2背景A、软件系统的名称:北大青鸟网上商城系统B、任务提出者:北大青鸟九月J2EE班级第三小组开发者:北大青鸟九月J2EE班级第三小组实现完成的系统将作为线销售系统使用,所应用的网络为Internet网络。
C、本系统将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目前所产生的输出都是独立的。
本系统将使用Oracle9i作为数据库存储系统.1.3定义1.4参考资料相关的文件包括:A、内部文件《北大青鸟网上商城电子商务系统案例研究项目》;B、北大青鸟网上商城电子商务系统案例研究项目分析会议备忘录;C、《北大青鸟网上商城电子商务系统案例研究项目可行性分析》;参考资料:A、北大青鸟Aptech ACCP3.0 Y2《基于软件开发项目的毕业设计》;B、国家标准《软件需求说明书(GB856T——88)》;C、亚马逊网站的软件需求说明;合同:A、《北大青鸟网上商城电子商务系统案例研究项目合同20040510 - 2》;第二部分: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需求规定的详细内容,请参考独立的文档《北大青鸟网上商城项目需求说明》.2.2运行环境2.2.1、硬件设备要求:客户程序硬件要求:具有Pentium III 处理器且满足以下要求的计算机:最低64 MB 内存最小 2.1 GB 硬盘鼠标键盘服务器硬件需求:具有Pentium III 处理器且满足以下要求的计算机:最低512MB 内存最小8 GB 硬盘鼠标键盘2.2.2、支持程序客户程序软件:Windows 98/NT /2000或更高版本数据库服务器软件:Windows NT / 2000 Server 或更高版本Oracle9i/SQL Server 2000/My Sql/Access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本系统的实现采用典型的三层模式、B/S结构来实现,不同的客户端程序共同访问中心数据库,系统结构如图1:Oracle9i服务器/SQL Server2000图1:系统结构设计说明:1、每一个计算机需要安装浏览器;2、每个客户程序通过中间件访问中央的数据库服务器;3、数据库服务器使用Oracle9i或SQL Server2000来实现;4、多用户并发访问和处理、数据加锁、事务协调,由Oracle9i/SQL Server 数据库和数据库服务器来完成;2.4结构应用程序的内部结构采用分层编码来实现,并且为保证各子系统的独立性,结合了JavaBean组件技术。